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李白的詩詞
李白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08 09:48:57
  • 相關推薦
李白的詩詞(優秀15篇)

李白的詩詞1

  1、《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詠苧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7、《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8、《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9、《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11、《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1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4、《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5、《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6、《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7、《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8、《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9、《長門怨》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20、《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的詩詞2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鑒賞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文解釋】

  水邊的宣城明凈秀麗,如在畫中。秋天的傍晚,獨自登上謝北樓。憑高遠眺,晴空山色,一覽無余。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相互輝映,宛如明鏡。鳳凰橋和濟川橋有如彩虹橫跨溪水。遠處升起一縷縷炊煙,橘柚便掩映在這寒煙里。秋氣苦寒,深碧的梧桐染上濃重的秋色。有誰知道,在這深秋的北樓上,有人正臨風惆悵,懷念北樓昔日的主人謝朓。

  【詞語解釋】

  江城:水邊的城,即指宣城。唐時江南地區口語,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繞宣城而流的宛溪、句溪二水。

  明鏡:指橋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圓形,猶如圓的鏡子。

  雙橋:指宛溪上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下橋叫做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橋影。

  人煙:人戶炊煙。

  【詩文賞析】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后,一直處于失意之中,過著四處飄搖的`生活。秋日重登謝樓,秋色傷懷,難免要發思古之幽情。想到謝朓和自己相似的經歷,雖然事隔古今,卻感到他們的精神遙相接應。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情山水,懷念古人,向大自然傾訴他的心聲。

  詩人筆下的秋景蒼茫壯闊,意境深遠。詩中豐富的想像與奔騰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

李白的詩詞3

  1、《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4、《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4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6、《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7、《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8、《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9、《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10、《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11、《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12、《荊門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1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4、《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15、《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李白的詩詞4

  唐朝如果沒有李白,詩歌的天空將會坍塌一大片。沒有那瑰麗出奇的想象,浪漫傳神的故事,清麗高遠的格調,唐詩將會大大遜色,我們也無法領略那如同醇酒般華麗篇章。作為后人,對于這位詩仙,唯有五體投地地膜拜。然而,李白在世時,雖然是風靡天下的全民偶像,卻并不如意。

  他的最終理想,顯然還不是以詩歌正名,而是“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可是,年輕時代的李白卻常常受挫,天下聞名的他并沒有得到政治上的賞識。有才華的人是傲氣的,更何況是千年才出一個的英杰。此時,李白在感嘆懷才不遇時,還迸發出文人的狂傲之氣。

  機會也終于到來,在四十二歲時,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此時是天寶二年,也是唐帝國甚至整個封建社會最鼎盛的時期。在后世看來,這是當時最英明的皇帝在最強盛的時代,即將迎來最有才華的詩人。李白也很得意,他認為自己終究像姜子牙遇文王一樣,得到了圣明皇帝的垂青。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醉,起舞落

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的`內容并不復雜,技法也相對簡單,但是它流露出的勃勃生氣和興奮之情,歷經千年,依然能在我們腦子里浮現。作為一首歌行體作品,詩人以豪放的筆調,將受寵忘形的狂傲,毫無顧忌地釋放出來。在后人看來,這才是真性情的李白,是有血有肉的詩仙。

  前兩句是起筆,也是作者對于環境的描寫。一片豐收的景象,就已經烘托了全文的基調。在這種白酒新熟,黃雞啄黍的氛圍中,作者歡快的心情,已經掩飾不住,即將噴發。

  果然,作者截取了四個畫面,個個都是歡天喜地的。“呼童烹雞酌白酒”再現了酒仙的浪漫,此時的美酒,更是不一樣的醉人。“兒女嬉笑牽人衣”中用孩童們的玩鬧,表達了無憂無慮的心情。“高歌取醉欲自醉”很符合李白的形象,也將他壯志得酬的心態盡顯無余。“起舞落日爭光輝”描繪了詩人對日舞劍,與天地爭輝的英姿,刻畫了雄奇飄逸偉岸形象。

  此時此刻,雖然家中一片祥和,但李白恨不得馬上飛到長安,與唐玄宗相見,更恨不得馬上能以才華治國安邦,實現心中的理想。所以,這才有了“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的感慨。

  但是,李白也沒有忘記這些年的委屈。據說當時他的妻子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悍妻,根本看不起他,而且還經常說三道四地嫌棄他。李白得意時,也不忘揶揄妻子,把她當作朱買臣的妻子一樣,是“會稽愚婦”。當然,小玨認為,李白此刻要嘲諷的,還包括那些長期以來嫉賢妒能的凡夫俗子們。

  經過一層層的鋪墊和渲染,最后部分到達了氣氛的頂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不但是詩人最狂傲的人生態度,更是千古流傳,家喻戶曉的名句。在此時,李白發泄了長期的委屈,他生動刻畫了自己的得意,并且放言當然不會是久居鄉野之人!他相信,他要面對的是星辰大海,又怎么會老死于窮鄉僻壤呢?

  如果是別人寫下這樣的狂語,我們會恥笑他的小人得志。可我們后人讀此,無一不為李白點贊。他喊出了內心中的真實,也為我們壓抑人生出了一口惡氣。誰從低谷爬出,沒有過俾睨天下的雄心,這樣的李白,才真實得可愛,才是我們的偶像。

  當然,這首詩并沒有成為李白青云直上的起點。相反,他被唐玄宗盛情召見之后,并沒有當作治世能臣,而是作為舞文弄墨附庸風雅的御用文人看待。蹉跎了短短的時光后,李白被賜金放還,重新回到了民間,也再次迸發出無窮無盡的藝術靈感。

李白的詩詞5

  《早發白帝城》

  唐朝: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古詩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發白帝城》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早發白帝城》注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早發白帝城》賞析/鑒賞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早發白帝城》文學鑒賞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云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早發白帝城》名人鑒賞

  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丁龍友評價:“此是神來之調。”

  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布景著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閑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這首詩的名句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學者認為,“兩岸猿聲啼不住”是隱喻李亨兄弟相殘。

  《早發白帝城》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一說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時跟隨父親遷至劍南道綿州。一說即出生于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詩詞6

  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加強語氣的助詞

  揮手:指彈琴。

  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霜鐘:指鐘聲,《山海經》: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賞析

  僧人是四川人,而四川又正是詩人寄籍的故鄉,以奏《鳳求凰》而流傳后世的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也是四川人,故詩中一開始就聯想到他那有名的.綠綺琴,聽名僧彈琴倍加激動,讓讀者也沉浸在悠揚的意境之中。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四川達對他的傾慕。頷聯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李白的詩詞7

  【原文賞析】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解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

  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涌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

  談到天明。

  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于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抒發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李白的詩詞8

  前面提到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難》,就是代表: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開篇,詩人就通過連聲的驚嘆,層疊的比喻,突出地表現了蜀道那不同尋常的險峻,然后又通過神話傳說,夸張的筆墨寫出了蜀道是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途,給險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為進一步描寫蜀道的艱險作了鋪墊。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紫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此段極寫山勢高危。那太陽的六龍車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沖波擊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嶺的奔騰禾川,再加上黃難以飛過,猿猱發愁攀援的反襯,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艱難。接著,詩人又以青泥嶺上盤旋迂回、百步九彎,似枯藤纏繞危巖的道路,和行人在高處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緊張得屏住呼吸,只有撫膺長嘆!通過歷史上的險阻、峰嶺的高峻、山路的崎嶇等描寫,蜀道艱險之狀,似乎已經寫盡,但詩人筆鋒一轉,以反問的句式,引出了一個新的境界:

  問君西游何時還,長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這里側重渲染蜀道沿途荒涼悲凄的氣氛。山勢險峻,森林荒涼,野鳥悲號,子規啼鳴,更何況群峰接天,枯松倒掛,深河飛瀑轟鳴,行人聞聲失色,充分表現了蜀道的驚險,悲涼的空寂,由此而產生出了一種排山倒海,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最后,詩人由寫蜀中要塞劍閣的形勢險要,引發出對時局的隱憂和對人生的感慨: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此段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和左思《蜀都賦》中描繪劍閣雄險的名句,表現了地勢的險要,進而奉勸人們吸取歷史教訓,警惕戰亂的發生。最后,以再次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結,蘊藉了無限的感慨。

  《蜀道難》形象雄偉,感情熾烈,想象豐富,語言夸張。詩人以變化莫測的筆法,通過從古到今,從總體到局部,從山路到行人,以及環境氣氛的悲涼、政治局勢的險惡等多方面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的艱險,展現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全詩色澤光怪陸離,結構回旋往復,節奏鮮明而富于變化,充分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故而李白的同代人殷璠《河岳英靈集》稱之為“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

  前人論李白的詩,多標之以氣。吳融《禪月集序》稱李白詩“氣骨高舉”。《鶴林玉露》說李白“作為歌詩,不過豪俠使氣。”王世貞《藝苑危言》說“太白以氣為主”。稱李白“以氣為主”,實際上揭示出了李白詩歌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特征,即李白詩的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表現色彩,他的詩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現。李白是一位充滿激情的詩人。他的人生,可以說是追求自我價值、自我人格實現的人生。李白所要抒發的.多是一種不吐不快的激蕩情感。在情感的表達上,詩人又選取了與這種情感性質相應的形式——宣泄的方式。李白詩表達情感不掩抑、不委婉,不取溫柔敦厚之道,而是情感的率真的傾吐。

  李白的兩句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不僅道出了他詩的語言的核心,同時也表明著他的美學理想。這個美學理想體現在他的詩歌的每一個組成部分。與軒然高舉的氣骨、激蕩的情感、超凡的想象相適應,李白選用了不同于其他盛唐詩人慣用的詩體,創造了自己特異的結構與語言,以使詩情和辭采天然融合。李白五絕、七絕都稱名于世,五言古詩也寫得很好。然而他用得最多、也最擅長的是樂府歌行和七言古詩。

  在李白的作品中,有兩個很特殊的現象:

  一是樂府奇多。在李白那個時代,所有的詩人,大都偏重于近體詩的寫作,很少有人再寫古風,尤其是樂府。可是李白的作品中,樂府占了十分之一還多。李白集中,現存樂府一百四十九首,七言古詩八十余首。長短不拘,自由靈活的樂府歌行和七言古詩,為詩人抒發激蕩奔放的情感,馳騁天才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梁甫吟》等,都是樂府歌行或七言古詩。李白極熟練地運用了這些詩體,所以無論詩的思想內容怎樣風雨爭飛,魚龍百變,怪偉奇絕,但都如同水隨山轉,云從風幻,自在天然。

  二是律詩奇少。李白的近體詩,共七百七十九首,但律詩只有八首,這真是一件使人難以相信的事。李陽冰說:“太白著述,十喪其九。”可見今本所載,不過其十分之一,所以今本所載七言近體(律詩)八首,并不能斷言他終生只作此八首。雖然如此,但也十足的說明李白很少作七律。李白七律雖少,但絕句卻很多,而且也都很好。在唐朝,絕句可以合樂而歌的,這和樂府很相近。李白的樂府,是當代的絕唱;他的絕句,也是當代絕唱。

李白的詩詞9

  憶秦娥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賞析】:“憶秦娥”為詞牌名,唐、五代的詞,多數只有詞牌名,不另標題目,宋詞才盛行詞牌名和題目并列。

  本詞相傳為李白所作,但有爭議。詞分上下兩闋,用仄聲韻,即“咽”、“月”、“別”、“節”、“絕”、“闋”;其中上闋第二句和下闋第二句的末三字,分別重迭一次,后來填此詞的,沿為定例。

  本詞上闋借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來表達詞人內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偏重于個人的悲歡離合。下闋則直接抒發了詞人懷古傷今的情緒,把個人的憂愁融到歷史的憂愁之中。面對秦漢那樣赫赫王朝的遺跡——咸陽古道,漢家陵闕,進入歷史的反思,造成了一種悲壯的興亡感。意境博大,風格渾厚。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西風——陵闕”兩句:“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李白的詩詞10

  【年代】:唐 【作者】:李白——《橫江詞六首》(其五) 【內容】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賞析】: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詩經。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于字數,要包括雙方的問答,的確是不簡單的。 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云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云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為什么這樣說呢?當然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自然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非常凝煉,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郎今欲渡緣何事?”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于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復,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結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如此風波”四字好象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云初生,那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這里,這樣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于觀察天象積有經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形式上,卻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簡直是一氣呵成。

李白的詩詞11

  白纻辭 其一

  [唐] 李白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且吟白纻停綠水,

  長袖拂面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黃金。垂羅舞縠揚哀音,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動君心,冀君賞。

  愿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云上。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揚眉轉袖若雪飛,

  傾城獨立世所稀。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

  玉釵掛纓君莫違。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12

  贈僧朝美

  [唐] 李白

  水客凌洪波,長鯨涌溟海。百川隨龍舟,噓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價傾宇宙,馀輝照江湖。

  苞卷金縷褐,蕭然若空無。誰人識此寶,竊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說,各勉黃金軀。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13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唐] 李白

  王子耽玄言,賢豪多在門。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樹色老荒苑,池光蕩華軒。此堂見明月,更憶陸平原。

  掃拭青玉簟,為余置金尊。醉罷欲歸去,花枝宿鳥喧。

  何時復來此,再得洗囂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14

  1、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2、客中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3、遠別離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日慘慘兮云冥冥,

  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云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言堯幽囚,舜野死,九疑聯綿皆相似,

  重瞳孤墳竟何是。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蒼梧山崩湘水絕,

  竹上之淚乃可滅。

  4、蜀道難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

  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5、梁甫吟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

  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

  當年頗似尋常人。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況壯士當群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誠,

  杞國無事憂天傾。猰貐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

  手接飛猱搏雕虎,側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梁甫吟,梁甫吟,

  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云感會起屠釣,

  大人山兒屼當安之

  6、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詩詞15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唐] 李白

  六月南風吹白沙,吳牛喘月氣成霞。水國郁蒸不可處,

  時炎道遠無行車。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裊裊金陵去。

  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我家寄在沙丘傍,

  三年不歸空斷腸。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相關文章:

李白的詩詞11-12

李白的詩詞11-24

李白的經典詩詞賞析09-26

有關李白的詩詞12-19

李白的詩詞[精]06-07

李白經典古詩詞04-25

有關李白的詩詞【優秀】02-14

李白的詩詞15篇(集合)12-13

李白的詩詞2篇(熱)12-12

李白的詩詞15篇【薦】01-2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鲁鲁久久五月天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