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
《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6-06 13:37:42
  • 相關推薦
《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1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

  此詩首聯以纏綿悱惻的愛情落筆,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督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東風”點明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后一個“難”字則寫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后雙方所經受的情感煎熬,可見這對戀人的愛情生活是多么艱難和辛酸。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開憑借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何以堪。詩人在這里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頷聯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詩人以象征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像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

  頸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下句,“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情境,深夜沉吟,孤寂無伴,會感覺月光的刺骨清寒。細膩地描寫對方的'愁苦,可見詩人對女方的體貼入微,也就更加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深摯。

  尾聯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這就是其內容。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2

  無題(其一)李商隱

  作者:【李商隱】年代:【唐】體裁:【七律】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愿青鳥頻頻傳

  簡析: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本詩從描寫的內容看,應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寫暮春時自己與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的意思不同。“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的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頸聯: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故詩人轉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詩人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

  尾聯: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連打探—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青鳥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一種愿望而已。“為探看”即為我探探看,口氣中充滿期待之意。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是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本詩從描寫的'內容看,應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寫暮春時自己與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的意思不同。“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離別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的時候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頸聯: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客。”故詩人轉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詩人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

  尾聯: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期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打探一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青鳥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一種愿望而已。“為探看”即為我探探看,口氣中充滿期待之意。

【《無題》李商隱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無題古詩李商隱06-04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十一月中旬》李商隱古詩鑒賞05-04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古詩詞鑒賞答案09-28

古詩詞鴛鴦鑒賞1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亚洲人在线视频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