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花的古詩
花的古詩
更新時間:2024-06-06 12:03:42
  • 相關(guān)推薦
花的古詩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chǎn)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xiàn)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的古詩1

  梨花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納蘭性德《采桑子·當(dāng)時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蘇軾《東欄梨花》 夢回人遠(yuǎn)許多愁,只在梨花風(fēng)雨處。——辛棄疾《玉樓春·風(fēng)前欲勸春光住》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陳亮《虞美人·東風(fēng)蕩飏輕云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白頭吟/有所思》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佚名《雜詩·舊山雖在不關(guān)身》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柳絮風(fēng)輕,梨花雨細(xì)。——謝逸《踏莎行·柳絮風(fēng)輕》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佚名《桃夭》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曉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李煜《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桃花》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周樸《桃花》 顛狂柳絮隨風(fēng)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賈至《春思二首·其一》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唐寅《桃花庵歌》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jìn)酒》 梅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詩》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梅》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盧梅坡《雪梅·其二》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卜算子·詠梅》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盧梅坡《雪梅·其一》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星稀河影轉(zhuǎn),霜重月華孤。——張孝祥《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王庭筠《絕句·竹影和詩瘦》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李清照《蝶戀花·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陸游《卜算子·詠梅》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雜詠三首》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蘇軾《西江月·梅花》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高啟《詠梅九首》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王冕《墨梅》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白梅》 菊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鄭思肖《畫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不第后賦菊》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fēng)辭》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后賦菊》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黃庭堅《鷓鴣天·坐中有眉山隱客史應(yīng)之和前韻》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商隱《菊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桂花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海棠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冬景》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佚名《山有扶蘇》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秦觀《納涼》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李商隱《贈荷花》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蘇軾《阮郎歸·初夏》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李白《淥水曲》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花的古詩2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譯文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當(dāng)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xiāng)。詞韻窄,酒杯長。翦蠟花、壺箭催忙。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

  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譯文

  濃密的柳蔭把河橋遮藏,黃鶯在清靜的古臺舊苑中鳴囀,我曾多少次騎著駿馬到此處與你共度春光。還記得那次夜泊橋邊,很快便進(jìn)入了溫柔之鄉(xiāng)。我的詞才顯得笨拙,只顧與你共飲清觴,共剪燈花,那一宵過得太快太匆忙。還記得與你嬉游之處,青草鋪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輕盈的腳步,兩舟相并,我與你蕩漾于城南橫塘。

  十年如夢,夢醒后倍覺凄涼,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飛去,人去樓空燕巢已荒。今日我重到葑門,百感交集,像從前一樣喚酒品嘗。急雨拍打著溪面,岸上的落花輕狂。又見到幾只烏鴉掠過霧雨蒼茫。而今又來到故人的樓上,還有誰能與我憑欄遠(yuǎn)眺,指點芳草斜陽?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注釋

  夜合花:詞牌名。調(diào)見《琴趣外篇》。按夜合花,合歡樹也,唐韋應(yīng)物詩:“夜合花開香滿庭。”調(diào)名取此。

  鶴江:松江之別派。葑(fēnɡ)門:唐蘇州吳縣城東門。

  柳暝河橋:日暮時停舟于楊柳掩映的河橋之下。暝,日落黃昏之時。河橋,蘇州河上的小橋。

  鶯晴臺苑:晴日登上鶯聲婉轉(zhuǎn)的蘇州臺苑。臺苑,指蘇州姑蘇臺的苑圃。

  策:馬鞭。

  蠟花:蠟燭的火花。

  壺箭:古代的計時儀器。銅壺裝水滴漏,壺中有箭標(biāo)識時辰。

  凌波翠陌:與美人在岸上遨游。凌波,女子步履輕盈貌。翠陌,長著青草的道路。

  連棹(zhào)橫塘:與美人在水上遨游。棹,船槳,指船。橫塘,一個連一個的池塘。

  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形容人去樓空如燕去巢荒。西湖吳館,作者經(jīng)常住宿的地方。此處指佳人離去。

  銀罌(yīnɡ):銀制的酒器。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簡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據(jù)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作者曾在蘇州與一歌姬同居,此詞為姬去后,作者重來蘇州覓去不得,回杭州時所作。詞的上闋寫過去蘇州時的歡樂;下闋寫重來蘇州不見故人之凄涼。詞韻響亮、飛揚(yáng),表現(xiàn)了作者急狂、蒼茫的失落無依之情。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賞析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回憶過去,寫團(tuán)聚的歡樂;下片寫愛妾離去后的悲感。全詞語言秾密,脈絡(luò)清晰,借景物渲染氣氛,余情無限。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寫團(tuán)聚的歡樂。“柳暝河橋,鶯晴臺苑”,起兩句用秀麗工巧的對偶句描寫蘇州美麗的春景,一“暝”字寫盡河邊橋畔楊柳的濃密嬌柔之態(tài);不直接說晴天臺苑中的黃鶯盡情啼囀,而徑稱之為“鶯晴”,遣詞造句極幽細(xì)。“短策頻惹春香”,不明點出游,而屢攜短策,自見作者多次出游;亦不正面寫花開,而短策在路上頻頻沾惹春香,自能表明沿途春花盛開之狀。上文寫柳,這里又寫花,豐富了春景,上文不點春字,這里補(bǔ)點,避免了重復(fù)。這一句從春景引出作者,又將由作者引出他所思念的人。

  “當(dāng)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xiāng)”,時、空、人的關(guān)系更有一個跳躍:從蘇州較大的范圍陡然縮小到葑橋附近,從整個春日濃縮到一個夜晚,從獨游擴(kuò)展到兩人同泊(或者竟是初次定情)。以“溫柔鄉(xiāng)”寫男女愛情,本是習(xí)用詞語,但用不好則容易落入陳套。高明的作者不連成一詞用,而是把它拆開分別用在句首、句末,中間插入“便入”二字,以見情急事諧,插了“深”字,以見情摯夢甜,便顯得精警有力,更能起化舊成新的作用。“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寫夜泊時的對飲。進(jìn)入“溫柔深鄉(xiāng)”,這里不單指雙棲同宿,相對歡飲,也是情景之一。

  作者自是填詞老手,精于聲韻之學(xué),卻忽然嫌詞的韻律狹窄束縛人,似乎不合常理,其實他并非真的感嘆詞體拘才難,而是強(qiáng)調(diào)兩情歡洽,一時無法盡情抒寫:燭花頻剪,良宵苦短,時光飛逝,夜已經(jīng)很深了。記時的壺箭移動本有定時,原不能忙著相催,這也無非人因歡飲而忘卻時間流逝之快,從而才有此錯覺。這四句情節(jié)平常,但都曲一層說,便顯得不平常。

  “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時、空關(guān)系又有變化,總憶兩人互相追隨的游蹤:或在陸上翠陌,看她綽約輕行,猶如洛妃的`“凌波微步”;或兩人同舟連棹,游于蘇州城西南的橫塘一帶。內(nèi)容擴(kuò)大了,又用對偶句把它集中描寫,煉句與起筆當(dāng)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片寫愛妾離去后的悲感。“十年一夢凄涼”,指出從歡聚到此時已過“十年”,舊事早已化成“一夢”,自然的由歡樂轉(zhuǎn)到“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互文對偶,以西湖、吳館中的燕去巢荒,比喻自己與蘇、杭二妾的生離死別,只有知道這些事情的才能明其所指。“重來萬感,依前喚酒很罌。”“重來”照應(yīng)上片的“當(dāng)時”,“喚酒”照應(yīng)上片的“酒杯長”,著以“萬感”、“依前”,便覺今昔事雖略同而情迥異,沉吟嗚咽,凄怨欲絕。

  “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是即目所見:急雨打擊著溪面,岸花隨風(fēng)狂舞,無助的殘鴉飛過“蒼茫”的天空。眼中所見之景與心中之情同樣的凄迷。情緒由凄怨?jié)u入激動,筆調(diào)也由吞咽轉(zhuǎn)為傾瀉;情之變由怨之極,辭之變與情變相適應(yīng)。急雨、飛花,出現(xiàn)在春末或夏初:“花”字上片不用,留在這里用:“殘鴉”見出是黃昏而不是深夜,這些都是安排細(xì)致和不露針線痕跡之筆。

  “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以景語結(jié)束敘事。在船上遠(yuǎn)望她舊時曾居住過的房屋,已人去樓空,到這里才點出“故人”,點出二人曾同住之地。事與地皆已無人可與共同指點,所以只能孤獨自念,付諸痛嚙心胸的回憶:“芳草斜陽”,無形中更增添懷舊傷感之情,又更顯示季節(jié)、時候。情緒由激動重回凄怨,筆調(diào)也由傾瀉轉(zhuǎn)回吞咽,借景物渲染,余情無限。

  吳文英的詞一向以“秾密”著稱。這首詞時間和空間的變換較多,詞句問雖不明用轉(zhuǎn)接之辭,而脈絡(luò)極清晰密致。可見其慢詞風(fēng)格也頗有特色。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自鶴江(白鶴溪)坐船去南宋都城臨安,途徑蘇州東城的葑門,并在此停泊。葑門外的溪流附近,是作者和他的蘇州去妾曾經(jīng)居住,同游之地,或許還是他們的定情之處,所以重經(jīng)故地,喚起無限舊情,懷念之情無法自抑之中寫下了這首懷人詞。

花的古詩3

  古詩原文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馀觴,臨風(fēng)淚數(shù)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dāng)時月。月也異當(dāng)時,凄清照鬢絲。

  譯文翻譯

  催促春花盛開的鼓聲一直還沒有停,酒醒之后已經(jīng)看見落花紛紛揚(yáng)揚(yáng)。不忍傾杯一飲而盡這酒杯中殘余的薄酒。面對秋風(fēng),離情別緒頓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可愛的人兒阿,如今這離別又出現(xiàn)在眼前,寂空無所依,只留下一輪圓月,獨立天際,甚至就連這月亮也與當(dāng)時我們在一起時不同,你看這凄涼的清光縷縷地照在我的青絲上,如何不催人淚下。

  注釋解釋

  菩薩蠻:《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

  花奴: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琎的小字。

  殘紅舞:指花落。

  覆:傾翻酒杯,指飲酒。

  馀觴(yúshāng):杯中所剩殘酒。

  粉香:代指鐘愛的女子。

  “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與當(dāng)時不同了,只照著我的鬢發(fā)。

  創(chuàng)作背景

  清代中后期,詞人愛妻盧氏去世,詞人為了紀(jì)念與哀悼亡妻,于是寫下了這首《菩薩蠻》。

  詩文賞析

  這詞要從唐朝說起,《菩薩蠻》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據(jù)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不是菩薩也發(fā)脾氣耍蠻的意思。

  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琎小字“花奴”。奴是昵稱,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就叫“寄奴”,李白也稱自己的兒子為明月奴。李琎善羯鼓,羯鼓,一種樂器,狀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兩頭俱擊。據(jù)說此樂器出自匈奴。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對李琎特鐘愛之,曾說:“花奴姿質(zhì)明瑩,肌發(fā)光細(xì),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見《羯鼓錄》)又,玄宗嘗于二月初一晨,見宮中景色明麗,柳杏將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臨軒縱擊一曲《春光好》,曲終,花已發(fā)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母則天大帝以詩催花的做法一脈相承。

  唐朝人的任性縱情總帶著天親地近的色彩,有新石器時代對著紅日高山叢莽舞蹈的肆意。后來達(dá)官貴人筵席之上常擊鼓為樂,以助酒興。然而后來人少有那種肆意無畏的興頭,多了不忍覆馀觴的小心翼翼,越是想留存好景越是容易多愁善感,臨風(fēng)淚數(shù)行的氣質(zhì)所為就有刻意的蕭瑟和黯然了。

  容若這首詞由離筵寫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實,花開即落,暗語好景不常。用盛筵將散,離別在即的情景,表達(dá)了傷春傷別的惆悵。下闋承上闋情景情緒再加點染,進(jìn)一步刻畫今日空自對月的寂寞凄清。結(jié)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實處,寫月下的癡情思念,無法排解的愁苦幽傷。

  容若詞集中另一闋《菩薩蠻》曰:“夢回酒醒三通鼓,斷腸啼鴃花飛處。新恨隔紅窗,羅衫淚幾行。相思何處說?空對當(dāng)時月。月也異當(dāng)時,團(tuán)圞照鬢絲。”立意構(gòu)思乃至遣詞用句,都與此闋雷同。評家多認(rèn)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改稿,然改易處甚多,結(jié)集時就兩首并存。

花的古詩4

  古詩原文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譯文翻譯

  在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曾聽過子規(guī)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xiāng)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guī)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jié),游子正思念他的故鄉(xiāng)三巴。

  注釋解釋

  宣城:今屬安徽。

  蜀國:指四川。子規(guī)鳥:又名杜鵑,因鳴聲凄厲,動人鄉(xiāng)思,故俗稱斷腸鳥,蜀地最多;傳說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鵑花:即映山紅,每年春末盛開,正是杜鵑鳥啼之時,故名杜鵑花。

  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即指蜀國,今四川。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主要有兩種說法。根據(jù)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春,時李白在宣城郡。另一種說法以薛天緯為代表,他認(rèn)為此詩作于李白流放遇赦歸來之后,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

  詩文賞析

  此詩是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xì)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好像就是故鄉(xiāng)的花。詩人的鄉(xiāng)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guī)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guī)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lián)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于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jié),它就悲鳴起來,鳴聲仿佛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guī)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lián)結(jié)中,真實地再現(xiàn)了觸動鄉(xiāng)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lián)想到蜀國的子規(guī)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后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于心,此時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qiáng)烈。然而,被鄉(xiāng)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不能回到故鄉(xiāng)去。青年時代,他“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要到故鄉(xiāng)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xiàn)宏偉抱負(fù)。本想功成名退再榮歸故里。不料功業(yè)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覺得沒有面目見蜀中父老。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yè)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托,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jìn)一步渲染濃重的鄉(xiāng)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qiáng)調(diào)了真切如聞:子規(guī)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補(bǔ)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xiàn)了思鄉(xiāng)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guī)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于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jié)縈回,使人感到鄉(xiāng)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花的古詩5

  1、欲問花前尊,依然為誰設(shè)——《花下對酒二首》

  2、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

  3、沫下麹塵香,花浮魚眼沸——《睡后茶興憶楊同州》

  4、羅扇夾花燈,金鞍攢繡轂——《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5、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對新家醞玩自種花》

  6、槐花雨潤新秋地,桐葉風(fēng)翻欲夜天——《秘省后廳》

  7、殘槿花邊立,老槐陰下行——《開成二年夏聞新蟬贈夢得》

  8、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閨婦》

  9、家醞一壺白玉液,野花數(shù)把黃金英——《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10、兩重褐綺衾,一領(lǐng)花茸氈——《風(fēng)雪中作》

花的古詩6

  1、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fēng)。——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

  2、是節(jié)東籬菊,紛披為誰秀。——杜甫《九日寄岑參》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4、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王沂孫《法曲獻(xiàn)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5、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朱淑真《菩薩蠻·詠梅》

  6、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jié)香。——韓琦《九日水閣》

  7、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李白《山人勸酒》

  8、桃杏依稀香暗渡。——李冠《蝶戀花·春暮》

  9、楊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

  10、因以金荷酌眾客。——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

  11、雨晴風(fēng)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2、云隨綠水歌聲轉(zhuǎn),雪繞紅綃舞袖垂。——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

  13、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xué)雪隨風(fēng)轉(zhuǎn)。——馮延巳《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14、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15、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fēng)。——曹雪芹《詠紅梅花得“紅”字》

  16、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李白《古風(fēng)·其十九》

  17、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趙嘏《喜張沨及第》

  18、雨停荷芰逗濃香,岸邊蟬噪垂楊。——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19、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20、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21、倚東風(fēng),一笑嫣然,轉(zhuǎn)盼萬花羞落。——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22、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3、梅粉堆階慵不掃,等閑過卻初春。——吳翌鳳《臨江仙·客睡厭聽深夜雨》

  24、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yè)》

  25、雁背夕陽紅欲暮。——周邦彥《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26、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huán)。——李白《從軍行》

  27、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28、一枝先破玉溪春。——辛棄疾《臨江仙·探梅》

  29、一樹桃花,向人獨笑。——張惠言《風(fēng)流子·出關(guān)見桃花》

  30、夜來清夢好,應(yīng)是發(fā)南枝。——李清照《臨江仙·梅》

  31、等閑老去年華促。——孫道絢《滴滴金·梅》

  32、疏風(fēng)淡月有來時,流水行云無覓處。——劉鎮(zhèn)《玉樓春·東山探梅》

  33、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早梅》

  34、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5、問江路梅花開也未。——程垓《酷相思·月掛霜林寒欲墜》

  36、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

  37、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38、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39、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40、教人怎不傷情。——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41、春風(fēng)無定落梅輕。——吳文英《醉桃源·元日》

  42、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歐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43、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44、梅定妒,菊應(yīng)羞。——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45、多謝梅花,伴我微吟。——韓疁《高陽臺·除夜》

  46、輕寒細(xì)雨情何限。——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47、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48、雪花全似梅花萼。——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9、小桃謝后,雙雙燕,飛來幾家庭戶。——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

  50、菊暗荷枯一夜霜。——蘇軾《浣溪沙·詠橘》

  51、角聲吹徹小梅花。——趙長卿《阮郎歸·客中見梅》

  52、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yuǎn)幾時窮》

  53、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

  54、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55、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王冕《墨梅》

  56、還驚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張炎《疏影·梅影》

  57、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58、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劉克莊《落梅》

  59、仙苑春濃,小桃開,枝枝已堪攀折。——阮逸女《花心動·春詞》

  60、深夜無風(fēng)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閻選《定風(fēng)波·江水沉沉帆影過》

  61、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62、長記別伊?xí)r,和淚出門相送。——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63、荏苒一枝春,恨東風(fēng)、人似天遠(yuǎn)。——王沂孫《法曲獻(xiàn)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64、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65、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xué)。——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66、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杜甫《野人送朱櫻》

  67、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欲開未開數(shù)點含香苞。——明本《九字梅花詠》

  68、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69、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70、二月春花厭落梅。——晏幾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厭落梅》

  71、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周邦彥《大酺·越調(diào)春雨》

  72、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杜甫《宿贊公房》

  73、冷冷水向橋東去。——劉鎮(zhèn)《玉樓春·東山探梅》

  74、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范成大《霜天曉角·梅》

  75、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76、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花的古詩7

  古詩原文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道:莫多情。

  譯文翻譯

  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邊,我初次遇見了愛人你。當(dāng)時你多么美麗:明媚的眼波,輕淡的黛眉,高綰的秀發(fā)好似綠云,秀發(fā)上發(fā)髻援簇。情不自禁地問你:“能不能呆與我約會?”你卻調(diào)皮地一笑,輕綻櫻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注釋解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yuǎn)”“江神子”“水晶簾”。有單調(diào)四體,字?jǐn)?shù)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雙調(diào)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浣花溪:一名濯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謂之浣花日。唐名妓薛濤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箋,號“浣花箋”。卿卿:男女之間的昵稱。

  臉波:指眼波。

  黛眉輕:謂眉畫得淡淡的。

  “綠云”二句:綠云:濃密的烏發(fā)。高綰(wǎn):把頭發(fā)高高盤繞起來打成結(jié)。簇:從聚。

  好是:當(dāng)時俗語,最是、真是。

  和笑:含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作者在浣花溪上見到一個可愛的姑娘,很想和她約會,卻又怕她拒絕而沒敢開口,只是遠(yuǎn)遠(yuǎn)看著姑娘的倩影離開。后來,詩人追憶自己與少女初遇到定情的情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這是張泌詞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態(tài)的佳作。用簡練的手法,生動地記述了一個有趣的生活片斷。作者見到個可愛的姑娘,很想和她約會,卻又怕被拒絕,終于不敢啟口。

  詞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的,開頭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愛慕之意。接著,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繪姑娘美貌,從她的臉,一直寫到她的裝束。“眼波盼”一句,正好與“浣花溪”呼應(yīng)。姑娘的眼睛是那樣的明亮,那樣的動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語匯來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漢代枚乘的《七發(fā)》中就有“揄流波、雜杜若”這樣的名句。后世黃庭堅《漁父》詞:“ 新婦磯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而這幅美人圖一經(jīng)點睛,人物可愛的形象立刻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筆細(xì)繪,以襯托她那動人的秀麗。“黛眉輕”一句,是說那姑娘的眉毛畫得又細(xì)又長;“金簇”“小蜻蜓”是形容姑娘發(fā)髻上的裝飾品。這一連串的描寫層次分明,說明作者觀察的細(xì)致,同時也揭示了他對姑娘的景慕之心。詞的最后兩句,在前面為姑娘寫像的基礎(chǔ)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約姑娘幽會一次。可是作者卻仿佛從那姑娘莊重和藹的神態(tài)中,看到了他對自己的輕率的善意批評。作者將自己內(nèi)心的.話動,借助想象中的兩人對話來描寫,頗有新意。對話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親切,可愛、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態(tài),雖然沒有出現(xiàn)只字片語,但讀者似乎覺得,這個小伙子一定為自已多情的荒唐舉動臉紅了。

  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語言平易流暢,無一奇字難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情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態(tài)都刻劃得十分細(xì)膩,主次繁簡得體,格調(diào)輕快活潑。尤其是對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寫她的外表美,但纖麗而不輕佻,然后再想象她拒絕約客時的神情和語氣,更顯示出她那端莊大方的儀態(tài)。此時,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裝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種內(nèi)在的美,使她在詞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張泌詞中還有一些同樣題材的作品,如《浣溪紗》中的“晚逐香車入風(fēng)城”等,也體現(xiàn)出作者擅長描摹人物情態(tài)的特點,但寫得過份風(fēng)流調(diào)笑,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不及這首。

花的古詩8

  1、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4、笑隔荷花共人語,煙波渺渺蕩輕舟。——秦觀《詞笑令》

  5、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項鴻祚《清平樂·池上納涼》

  6、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古戍》

  7、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贈劉景文》

  8、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菊》

  9、千點寒梅曉角中,一番春信畫樓東。

  10、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

  11、鶗鴃一聲寒食雨,游蜂應(yīng)為百花忙。

  12、百花開遍園林,又春歸也誰為主。

  13、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14、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王沂孫《法曲獻(xiàn)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15、桃杏依稀香暗渡。——李冠《蝶戀花·春暮》

  16、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17、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xì)雨。——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8、近從年長來,漸覺取樂難。常恐更衰老,強(qiáng)飲亦無歡。顧謂爾菊花,后時何獨鮮。誠知不為我,借爾暫開顏。——白居易《東園玩菊》

  19、時菊凝曉露,露華滴秋灣。仙人釀酒熟,醉里飛空山。——顧況《黃菊灣》

  20、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靡靡風(fēng)還落,菲菲夜未央。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忽起故園想,冷然歸夢長。——倪瓚《桂花》

  21、萬事相尋榮與衰,故人別來鬢成絲。欲知歲晚在何許,唯說山中有桂枝。——黃庭堅《答許覺之惠桂花椰子茶盂》

  22、彈壓西風(fēng)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一支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23、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24、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鄭燮《題畫蘭》

  2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

  26、向消凝里,梅開半面,情滿徐妝。——史達(dá)祖《夜合花·柳鎖鶯魂》

  27、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dá)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清·鄭板橋《高山幽蘭》

  28、若耶溪邊天氣秋。采蓮女兒溪岸頭。——宋·秦觀《詞笑令》

  29、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30、楓林凋翠,寒雁聲悲。

  31、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32、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33、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荷花》

  34、花磚曾立摘花人,破羅裙紅似火。——元稹《櫻桃花》

  35、遠(yuǎn)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蘭芳人未捋,花發(fā)蝶先知。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

  36、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

  37、荷花含笑調(diào)薰風(fēng)。兩情著意尤濃。水精欄檻四玲瓏。照見妝容。醉里偷開盞面,曉來暗坼香風(fēng)。不知何事苦匆匆。飄落殘紅。——沈瀛《畫堂春(風(fēng)中荷花)》

  38、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色艷群英。孰是芳質(zhì),在幽愈馨。——《蘭確銘》

  39、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菊花》

  40、菊花如志士,過時有余香。眷言東籬下,數(shù)株弄秋光。——《晚菊》

  41、怕天教何處,參差雙燕,還染殘朱剩粉。——陸薄度鷙紫·梅

  42、蕩舟無數(shù)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fēng)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jìn)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殷英童《采蓮曲》

  43、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

  44、曲徑通幽南山處,猶喜東籬菊飄香。悠悠清風(fēng)拂面來,清秋菊盞醉詩山。

  4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6、桃花一樹魚三尺,不醉月明船不歸。——明陳繼儒《春日雨霽泛舟》

  47、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宋·楊萬里)

  48、路入君家百步香,隔簾初試漢宮妝。只疑夢到昭陽殿,一簇輕紅繞淡黃。(宋·陳與義)

  49、廳前桂天臺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一種不生明月里,山中猶教勝塵中。

  50、昨夜西風(fēng)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51、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

  52、聞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釀秋醅。

  53、海風(fēng)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guān)。

  54、小桃枝上春風(fēng)早,初試薄羅衣。——李持正《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fēng)早》

  55、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出城寄權(quán)璩》

  56、東風(fēng)著意,先上小桃枝《六州歌頭·桃花》

  57、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xué)醉妝。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情一餉斂斜陽。泥根玉雪元無染,風(fēng)葉青蔥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錦畫船涼。

  58、秦吟宿楚澤,海酒落桂花。

  59、石泉淙淙若風(fēng)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60、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韓元吉《好事近》

  61、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yīng)從風(fēng)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潘天壽《題蘭石圖》

  62、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

  63、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逆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64、牡丹殊絕委春風(fēng),露菊蕭蔬怨晚叢;

  65、一月一花開,花開應(yīng)時節(jié)。未須夸雨露,慎與藏冰雪。——《月桂》明·李東陽

  66、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67、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

  68、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

  69、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70、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71、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7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73、只疑幽夢在清都。——張孝祥《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74、脫運(yùn)交運(yùn)的當(dāng)口,走不得桃花運(yùn),這話固然不錯,卻要看桃花運(yùn)是如何走法。

  75、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76、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花的古詩9

  原文: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時候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fēng)雨成旬。

  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

  寄語花神,何似當(dāng)初莫做春。

  注釋:

  ①成旬:一作“經(jīng)旬”,即連續(xù)下雨十來天。

  ②“做春”句:是說當(dāng)初還不如不要做春。

  賞析: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fēng)雨成旬”,作者本來要寫這年尋花被誤,可是一開始用的是一個含量更大的句子,這樣子不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題旨得到更廣泛的擴(kuò)充。“不肯開晴”語意和“風(fēng)雨成旬”略同。不過這不是多余的重復(fù),因為如果只是“風(fēng)雨成旬”,那么那些癡情的惜花者也許會想:總該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這個機(jī)會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誤卻尋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風(fēng)雨成旬”,為什么還要尋花陌上呢?而正是因為有了“不肯開晴”,“誤卻”二字才更見份量。

  但是,詞篇也不是順著一個方向發(fā)展下去的。過片的.“今朝報道天晴也”就忽如絕路逢生,然而緊接著又一個轉(zhuǎn)折:“花已成塵”!上片說“誤卻”,總還是誤了當(dāng)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時一個“塵”字已經(jīng)把花事說到了頭,因此對尋花人來說,剩下的便只有懊喪與絕望。“寄語花神,何似當(dāng)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懟語,也是癡想。這種癡,正說明了他的情深;而這種至情寄托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感喟,詞中埋怨花開不得其時,也蘊(yùn)含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

花的古詩10

  1、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2、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3、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4、物競相妒,杏花應(yīng)最嬌。——吳融《杏花》

  5、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6、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春景》

  7、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蘇軾《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8、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吳融《途中見杏花》

  11、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1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4、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

  15、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歐陽修《長相思·花似伊》

  16、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17、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薛能《杏花》

  18、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19、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王安石《北陂杏花》

  20、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羅隱《杏花》

  21、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2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2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志南《絕句》

  24、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白居易《買花》

  25、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fēng)流。——吳融《杏花》

  26、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隱《日日》

  27、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8、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花的古詩11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 暮春歸故山草堂詩》

  錢起 〔唐代〕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錢起是中唐詩人,科考屢敗屢戰(zhàn),鍥而不舍,終以一首《省試湘靈鼓瑟》榮登金榜,一舉成名,實現(xiàn)了對仕途的渴望。其中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被贊神來之筆,流傳千年。

  錢起與王維、裴迪都是摯友,交往密切,對王維這位“中唐巨手”,錢起更是敬佩不已,除了王維處世的思想,詩歌的風(fēng)格也對錢起的影響非常大,王維離世后,錢起曾賦詩《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凄然感懷》悼念,催人淚下。

  錢起的這首寫晚春的小詩,有稱劉長卿所作,但大多版本都收錄在了錢起的名下。作者寫道,山谷口的地方春殘鳥稀,迎春花早已凋落,唯有片片杏花在風(fēng)中飄落歸塵。暮春時節(jié),漸覺山窗下的'綠竹青翠幽雅,惹人憐惜,依然蒼勁蔥蘢,等待我的歸來。

花的古詩12

  唐代: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注釋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chǔ)。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花的古詩13

  【漁家傲】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女伴來尋訪。

  酒盞旋將荷葉當(dāng)。蓮舟蕩。時時盞里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餉。驚起望。船頭閣在沙灘上。

  詩詞賞析: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xiāng)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shù)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xiàn),“槳”字不寫舟而舟自,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yùn)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逡巡”,頃刻,顯示水鄉(xiāng)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酒盞”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一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dāng)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xié)調(diào)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一連串快速的行動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tài),惹人喜愛。

  “酒盞”句寫荷葉作杯。據(jù)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葉心凹處,用針刺破,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dāng)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動而富有鄉(xiāng)士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nèi)叺木萍t,一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一、二二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一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一餉”筆鋒一轉(zhuǎn),熱鬧轉(zhuǎn)為靜止。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視覺和聽覺上產(chǎn)生一種強(qiáng)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gòu)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zhuǎn)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zhuǎn)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fēng)飄流起來,結(jié)果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

  這首詞妙起、承、轉(zhuǎn)、合脈絡(luò)清晰;更妙其風(fēng)格清新、言語含蓄而又設(shè)境秾艷,詞風(fēng)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花的古詩14

  1、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春來》

  2、花助銀杯氣,松添玉軫聲——《春池閑泛》

  3、涼風(fēng)木槿籬,暮雨槐花枝——《答劉戒之早秋別墅見寄》

  4、為君慵不出,落盡繞城花——《城上》

  5、處處花相引,時時酒一傾——《城東閑行,因題尉遲司業(yè)水閣》

  6、歌酒家家花處處,莫空管領(lǐng)上陽春——《送東都留守令狐尚書赴任》

  7、頂毳落殘碧,尾花銷暗金——《和武相公感韋令公舊池孔雀(同用深字)》

  8、闌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時——《偶作》

  9、顧謂爾菊花,后時何獨鮮——《東園玩菊》

  10、幾時酒醆曾拋卻,何處花枝不把看——《詠懷》

花的古詩15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宋朝: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fēng)臨夜冷于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古詩簡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為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下片用興、比并用的藝術(shù)手法,深入刻畫夢醒之后離別的痛苦。作者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從而使全詩籠罩著凄涼的情感。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翻譯/譯文

  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夢境中我又來到當(dāng)年的庭院,深深的花叢把院門遮掩住了。斜陽默默無言地漸漸向西邊沉下去,歸來的燕子也沉默無言,仿佛帶著萬般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雙帶有香味的白皙的纖纖玉指,輕輕地拉開了小小的幕簾。

  悠悠的柳絮無聲墜落,那是老天爺為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滴下的行行熱淚。月光被浮云輕輕地遮掩住,那是因為含羞而擋住了淚眼,料峭的春風(fēng)吹拂臉面,凄涼冷清的`勢頭簡直就像秋天一樣。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注釋

  ⑴門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nèi)诉h(yuǎn)”意。夢魂牽繞卻比“憶”字更深一層。

  ⑵夕陽:連“燕”,用劉禹錫“烏衣巷口夕陽斜”詩意。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覺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沒遮攔,與上句連;就上片結(jié)構(gòu)來說,又只似一句插筆。

  ⑶玉纖:指女子的纖纖玉手。

  ⑷小簾鉤:指女子用手摘下簾鉤,放下簾子。

  ⑸臨夜:夜間來臨時。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賞析/鑒賞

  這首懷人感夢的詞,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寫得不落俗套。

  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詞作首先寫道:“門隔花深夢舊游。”“門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nèi)诉h(yuǎn)”之意,即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yuǎn)了,多用于思念遠(yuǎn)別的人。“夢舊游”就如“憶舊游”。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今夜入如夢,我又仿佛來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團(tuán)錦簇門前。詞人用夢境來寫,可以說,夢魂牽繞卻比“憶”和“想”更深一層,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同時,“門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審美效果。接著寫道:“夕陽無語燕歸愁。”意思是說,西邊殘陽斜照庭院,靜悄悄的,燕子歸來也似憂愁。“夕陽”與“燕”相連,自然讓人想到劉禹錫《烏衣巷》中的:“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之語。劉禹錫在詩歌中表現(xiàn)了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的感慨。在吳文英的詞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滄桑變化之感。而“燕歸愁”即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覺燕子也含愁。這一句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不寫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筆。接著寫道:“玉纖香動小簾約。”“玉纖”即女子纖細(xì)柔美的手指。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突然回首,看見情人芊芊玉手拉動窗簾的簾鉤。此句寫人,寫情人拔開簾子的神態(tài)——纖手分簾。詞人注重了細(xì)節(jié)描寫,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興、比并用的藝術(shù)手法。夢醒之后,詞人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詞人首先寫道:“落絮無聲春墮淚。”意思是說,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無聲飄零,一點點都好似離人的眼淚。表面來看,這一句描寫了春夜月色朦朧,楊花飛舞,柳絮無聲地飄零,好像春在墮淚,實則是在寫人。詞人通過“春墮淚”比喻人流淚,并“無聲”,真有柳永在《雨霖鈴》中所說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審美效果。接著寫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說,天上一輪月亮高懸,行走的云朵經(jīng)過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這一句寫景,描寫了云彩移動,時時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這里,詞人通過擬人手法,表明寫景,實則寫人。詞人以景寫人,懷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寫道:“東風(fēng)臨夜冷于秋。”“東風(fēng)”即春風(fēng)。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夜晚時分,一陣春風(fēng)吹過,也感覺寒氣浸骨,甚至比秋風(fēng)還要凄冷。這里,詞人在對比中,以景結(jié)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時節(jié)的自然狀況,而且在“景”和“境”中蘊(yùn)含著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緒,悲傷之感交織一體。同時,雖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說,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詞人這樣寫,不但引發(fā)讀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詞作的境界,達(dá)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言近旨遠(yuǎn)”的審美效果。“落絮無聲春墮淚”,兼有兩個方面一形象,一是寫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寫離別時的吞聲飲泣。這里略去了。絮花從空中飄落,好象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增加對方的悲傷。同時也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襯出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此詞“落絮”、“行云”一聯(lián)正是“寄言”。表面是寫自然,其實是寫情。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當(dāng)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也正表現(xiàn)了人的離別悲痛的深度,那說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迷離的至美藝術(shù)境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神傷心折骨驚的離情別緒,怎么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生思緒。無晝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東風(fēng)吹來,比蕭瑟凄冷的秋風(fēng)更不堪忍受了。這是當(dāng)日離別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同樣也是此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濃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zhuǎn)過來。語極警策。

  春夜風(fēng)冷,是自然現(xiàn)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現(xiàn)象,二者交織融會,釀成“東風(fēng)臨夜冷于秋”的蕭瑟凄冷景象,而且這種氛圍籠罩全篇,此為《浣溪沙》一調(diào)在結(jié)構(gòu)上的得力之處。在藝術(shù)上,情景交融,提升審美意境。其次,擬人手法,增強(qiáng)抒情性。再次,比興手法,表現(xiàn)出含蓄性。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花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花非花》古詩鑒賞11-07

描寫花的古詩11-22

杜鵑花古詩12-06

跟花有關(guān)的古詩05-04

牡丹花的古詩01-28

贊美花的古詩詞03-25

杜甫贈花卿古詩賞析12-23

經(jīng)典古詩 經(jīng)典古詩詞02-05

古詩05-2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中文亚洲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亚洲福利高清久久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