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妝”是翹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絲”是平舌音,“鶯”、“詠”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2)學生質疑: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應該是“二月天草長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師點撥:這是古詩常用的方法,古人寫詩常常不按照正常順序寫,為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
(2)(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看,它們是誰?
1.交流識記字形。出示:詩村童
加一加:“詩”“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師指導書寫。
出示“詩村童”的田字格課件
“詩”的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村”左右結構,左右等寬,“木”的捺變成點。
“童”上下結構,注意下面“里”的筆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展評。
【二年級下冊《古詩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案04-12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6-22
(精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7-20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01-13
【熱門】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7-20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精)07-20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04-15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古詩兩首04-04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