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二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分析及教學理念:
這是兩首贊美春天的好詩,它們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為我們描繪出兩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
古詩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情趣:這里的“情”是指從詩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閱讀古詩的興趣。重視朗讀。不管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想象,強化積累,培養語感,所以,朗讀必須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同時,針對小學生,情境創設也很重要,它可以把抽象的詩句變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便于學生輕松愉快地感悟古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西安市雁塔區的一所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大部分學生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而且班額較大,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級實驗區,我區教師至少經過區一級新課程培訓,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轉變。相應的,學生們也變得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捷,獨立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發展。四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早已熟背本課兩首古詩。
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愉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資料。
2、學生準備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一聽?(1―2生背)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題目)
2、交流找到的有關杜甫的資料。
3、解題:看圖,猜題意,交流。
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理解詩意
1、自學。指導方法:邊讀詩,邊看圖,畫出不明白的詞句。
2、出示全詩,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1)(要求用自己的話說詩意,只要說出大概意思,就給以適當鼓勵)要求查工具書,解決“蹊”;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留連”。
(2)再說詩意。
3、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誦。
(1)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除了這些,還可能有什么?閉目想象這一美景。
(2)結合春天景色的圖片,用自己的話描繪這幅景象。
(3)動手畫一畫,做畫配詩,(交流、評議)
[點評: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我們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學生熟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舉行“好畫配好詩”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大家學習的興趣,還能檢驗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意。整合課程,激發興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4)自由練讀。同桌合作讀。(要求注意讀出動靜相宜。)
(5)老師示范讀。(重點指導:邊讀邊看圖邊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練讀、背誦古詩。
三、拓展,作業。
1、自學杜甫的另一首寫花的詩《絕句》:“盡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小組制出配詩圖來。
2、預習《游園不值》
板書: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花
千朵萬朵/壓/枝低。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花
自在嬌鶯/恰恰/啼。香
教學反思:本詩的意思并不難理解,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卻不能靠生硬的翻譯來加以一一對應。在這一課里,我給學生營造了一種情趣化的學習氛圍,以描述春景的方式來力圖讓學生獲得讀詩的美感;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放飛他們想象力,讓他們以自己的語言和手中的畫筆來個性化地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板題《游園不值》。
3、交流詩人葉紹翁的資料。
二、理解古詩
1、自讀古詩,大體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釋疑。要求查工具書,解決“屐、扉”。
3、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1)小組討論“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原因,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
(2)看圖,進一步體會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出墻來”時的心情。
(3)抓住機會,指導朗讀。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獲得充分發表觀點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意識。]
4、詩人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春色滿園”呢?
(1)你想園中應該是怎樣的景象?
(2)再次朗讀。(讀出春的生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朗讀,背誦古詩。
(2)想象當時的情景,誰愿意做詩人來表演一下?
(在評議中要求學生演出詩人由失望、掃興到驚喜、愉快的心理變化。)
(3)指導朗讀。
三、拓展、作業
1、小組舉行朗誦比賽。(兩首詩任選)
2、任選本課中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短文。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寫出來)
[點評:在朗誦和改寫中比較并體會了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3、自學“目積月累”中《吳興雜詩》
板書:
游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失望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驚喜
教學反思: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好,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課文內容。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有效方法。
總評:古詩的教學,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我們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為他們創造體驗、感悟的條件,把他們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當然,對于生活積累有限的小學生來說,體會意境是很難的,所以,我們除了牢牢抓住朗讀、背誦這樣的基本方法之外,還可以創設模擬場景,讓學生嘗試詩人的感受過程,畫一畫,議一議,想一想,演一演,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2-06
小學古詩《春雨》教學設計04-04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