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詩詞鑒賞
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5-29 14:40:39
  • 相關推薦
詩詞鑒賞[推薦]

詩詞鑒賞1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衣譯文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外衣里是黃衣。

  心憂傷啊心優(yōu)傷,

  憂傷何時才停止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衣下面是黃裳。

  心憂傷啊心憂傷,

  憂傷何時才淡忘

  綠色絲啊綠色絲,

  絲絲縷縷是你織。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使我不要有過失!

  細葛布啊粗葛布,

  寒風吹拂涼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你仍牢牢系我心!

  綠衣賞析

  悼亡也屬于在今天已經(jīng)過時了的古典情懷。斯人已去,此情卻在。睹物思人,黯然神傷。兩情殷殷,永駐心間。時間和空間都難以永恒,惟有經(jīng)過時空淘汰而積淀在心靈深處的情思,可以留下歲月的蹤跡。

  如今變幻太快的時空,匆匆的生活節(jié)奏,令人眼花緣亂的花花世界,早已把心靈打磨得十分粗糙,十分遲鈍,十分輕浮,十分疲憊,十分健忘。太多的誘惑,無邊的欲望,連上帝都快要忍耐不住了,更何況凡胎肉體的俗人!大伙兒一起裹挾著物欲、情 欲、金錢,在強刺激的漩渦中作自由落體式的墮落。

  當靈魂在欲望中無限膨脹之時,它本身剩下的就已經(jīng)是個薄膜狀的空殼,再也沒有任何內(nèi)核,再也容不下任何屬于人的`、屬于心靈的內(nèi)容。

  魂兮歸來。

  這是純真的心靈的呼喚。斯人雖已去,但天堂之中是會回應這曠古的呼喚的。天堂雖然遙不可及,心靈卻是指向它的。有了這種指向,生命之舟就有了泊錨之所,不再隨波逐流,四處游蕩。

  悼亡是在心靈中筑起一座神圣的殿堂,把生命中最真誠、最可貴、最理想的一切供奉起來。對這一切的祭奠,也就為心靈本身建造了一座豐碑,一個路標。

  當人被變成一個沒有生命、沒有靈魂、沒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絲釘?shù)臅r候,當人被變成孔方兄和物欲的奴隸的時候,這時已不再可能聽到招魂曲,剩下的只是單調(diào)刺耳的機器的刮耳聲,以及紅男綠女的嘻哈打鬧聲。

詩詞鑒賞2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賞析】:

  杜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在百花潭北、萬里橋邊營建一所草堂。經(jīng)過兩三個月時間,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這詩便是那時所作。

  詩以“草堂”為題,寫的主要是草堂景物和定居草堂的心情。堂用白茅蓋成,背向城郭,鄰近錦江,座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從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蔥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從環(huán)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間四句寫草堂本身之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把自己歷盡兵燹之后新居初定時的生活和心情,細致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榿林礙日”、“籠竹和煙”,寫出草堂的清幽。它隱在叢林修篁深處,透不進強烈的陽光,好象有一層漠漠輕煙籠罩著。“吟風葉”,“滴露梢”,是“葉吟風”,“梢滴露”的倒文。說“吟”,說“滴”,則聲響極微。連這微細的聲響都能察覺出,可見詩人生活得多么的寧靜;他領略、欣賞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烏飛燕語,各有深情。“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乳燕定新巢”,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這兩句“蓋因烏飛燕語而類己之攜雛卜居,其樂與之相似。此比也,亦興也”。詩人正是以自己的歡欣,來體會禽鳥的動態(tài)的。在這之前,他象那“繞樹三匝,無枝可棲”的烏鵲一樣,帶著孩子們奔波于關隴之間,后來才飄流到這里。草堂營成,不但一家人有了個安身之處,連禽鳥也都各得其所。那么,翔集的飛烏,營巢的燕子,不正是與自己同其喜悅,莫逆于心嗎?在寫景狀物的`詩句中往往寓有比興之意,這是杜詩的特點之一。然而杜甫之卜居草堂,畢竟不同于陶淵明之歸隱田園,杜甫為了避亂才來到成都,他初來成都時,就懷著“信美無與適,側(cè)身望川梁。鳥雀各夜歸,中原杳茫茫”(《成都府》)的羈旅之思;直到后來,他還是說:“此身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因而草堂的營建,對他只不過是顛沛流離的辛苦途程中息肩之地,而終非投老之鄉(xiāng)。從這個意義來說,盡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寧靜喜悅的心情中,總不免有彷徨憂傷之感。“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這種復雜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通過“暫止飛烏”的“暫”字微微地透露了出來。

  尾聯(lián)“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有兩層涵意。揚雄宅又名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角,和杜甫的浣花草堂有著地理上的聯(lián)系。杜甫在浣花草堂吟詩作賦,幽靜而落寞的生活,有些和左思《詠史》詩里說的“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的情況相類似。揚雄曾閉門著書,寫他那模擬《周易》的《太玄》,草玄堂因而得名。當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寄給他的詩說:“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草《玄》今已畢,此后更何言?”(《贈杜二拾遺》)就拿他和揚雄草《玄》相比;可是他的答復卻是:“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贈》)這詩說草堂不能比擬揚雄宅,也是表示自己并沒有象揚雄那樣,寫《太玄》之類的鴻篇巨著。這意思是可以從上述答高適詩里得到印證的。此其一。揚雄在《解嘲》里,高自標榜,說自己閉門草《玄》,闡明圣賢之道,無意于富貴功名。實際上,他之所以寫這篇《解嘲》,正是發(fā)泄宦途不得意的憤懣之情。而杜甫只不過把這草堂作為避亂偷生之所,和草玄堂里的揚雄心情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懶于發(fā)那《解嘲》式的牢騷了。這是第二層意思。

  詩從草堂營成說起;中間寫景,用“語燕新巢”作為過脈;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點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錯比揚雄宅”的“宅”遙相呼應。關合之妙,不見痕跡。

詩詞鑒賞3

  《瑤池》

  唐代: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譯文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里;

  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注釋

  瑤池阿母:《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黃竹歌聲:《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里。《列子》、《穆天子傳》等記載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游天下。

  此詩諷刺求仙之虛妄。首句寫西王母倚窗佇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黃竹歌聲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則寫西王母因穆王不來而心生疑問。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氣寫出,句句對比,以見長生之虛妄,求仙之荒誕。《李義山詩集箋注》引程夢星曰:“此追嘆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游獵,又寵王才人。此詩熔鑄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辭最巧。”

  賞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統(tǒng)治者尤最,好幾個皇帝因服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這首詩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生發(fā),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gòu)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jié),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詩人不作正面議論,而卻以西王母心中的疑問作詰。構(gòu)思巧妙,用心良苦,諷刺辛竦,韻味無窮。

詩詞鑒賞4

  萱草欄干,榴花庭院。

  悄無人語重簾卷。

  屏山掩夢不多時,

  斜風雨細江南岸。

  晝漏初傳,林鶯百囀。

  日長暗記殘香篆。

  洞房消息有誰知,

  幾回欲問梁間燕。

  作者:

  晁端禮(1046-1113) 字次膺,先世澶州清豐(今屬河南)人,徙居彭門(今江蘇徐州)。神宗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xié)律而卒。其詞多詠物、頌諛之作,常與晁補之唱和,風格近周邦彥,氣魄較周豪放,而不及周工致。在創(chuàng)制新調(diào)方面有一定貢獻。著有《閑適集》已佚,今傳《閑齋琴趣外篇》。

  注釋:

  ①萱草:即黃花菜。夏秋開花。古人以為能使人忘憂。

  ②屏山:畫有山巒的屏風。

  ③香篆:焚香出煙裊裊如篆字。

  ④洞房消息:內(nèi)室中的動靜。

  賞析:

  這首詞寫一侍女,夏夢片刻,醒后猶細味夢中江南游程,但漏傳鶯囀,不禁又掛念需在爐中添香。而主人室內(nèi)動靜如何,則頗費猜疑。全詞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寂寞無聊,婉轉(zhuǎn)含蓄,細致入微。

  薛礪若《宋詞通論》:端禮當年亦系一位慢詞作家,集中自創(chuàng)之調(diào)亦甚多。以補大樂中徵調(diào)之闕者。

詩詞鑒賞5

  綿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翻譯

  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fā)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還沒筑屋建廳堂。

  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宮室使建立。準繩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來打夯,筑廟動作好整齊。

  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墻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墻嘭嘭嘭。成百道墻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

  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當防戎那大盜。

  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櫟白桵都拔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

  虞芮兩國爭執(zhí)平,文王啟發(fā)感其性。我說有臣疏化親,我說有臣輔佐靈。我說有臣善奔走,我說有臣御敵侵。

  注釋

  緜:同“綿”。

  緜緜:即綿綿,不絕貌。

  瓞:瓜。小曰瓜,大曰瓞。

  土:居住。

  沮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陜西省境內(nèi)。

  古公亶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稱大(太)王。古公是稱號,猶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陶:窯灶。

  復:古時的一種窯洞,即旁穿之穴。

  家室:猶言“宮室”。

  朝:早。

  走馬:指避狄難。

  率:沿著。

  滸:水涯。漆沮之側(cè)也。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

  爰:于是。

  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

  聿:發(fā)語詞。

  胥宇:猶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勢,選擇建筑宮室的地址。胥,相,視。

  膴膴:肥沃的樣子。

  堇:旱芹。

  荼:苦菜。

  飴:用米芽或麥芽熬成的糖漿。

  契:鍥,指刻龜甲占卜。

  龜:指占卜所用的龜甲。

  曰:語助詞。

  止:言此地可以居住。

  時:言此時可以動工。

  茲:此,這里。

  廼:同“乃”。《詩經(jīng)》各篇通用“乃”,惟此篇與《大雅·公劉》“廼”、“乃”雜用。

  慰:安定。

  止:居住。

  疆:劃分疆界。

  理:治理土地。

  宣:疏通溝渠。

  畝:整治田壟。

  徂:往,去。

  周:徧(遍的異體字)。

  司空:管工程的官。

  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

  俾:使。

  縮:捆綁。

  載:通“栽”,筑墻的長板。

  翼翼:動作整齊。

  捄:盛土于筐。

  陾陾:眾多貌。

  度:填土于筑板內(nèi)。

  薨薨:填土聲。

  登登:相應聲。

  屢:通“塿(lǒu)”,土墻隆起的部分。

  馮馮:削平墻面的聲音。

  堵:五版為堵。

  興:起。此言治宮室。

  鼛:大鼓,長一丈二尺。

  弗勝:指鼓聲蓋不過人聲。

  皋門:王都的郭門。

  伉:通“亢”。高大貌。

  應門:王宮的正門。

  將將:莊嚴雄偉的樣子。

  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

  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

  丑:對邊遠民族的蔑稱。

  攸:所。

  肆:于是。

  殄:斷絕。

  慍:怒。

  隕:墜。

  問:通“聞”,謂聲譽。

  柞:櫟樹。

  棫:白桵(ruí),與柞皆叢生灌木。

  兌:通“達”,通暢。

  混夷:即昆夷。

  駾:突逃。

  喙:疲勞困倦。

  虞:古國名,在今山西平陸。

  芮:古國名,在今陜西大荔。

  質(zhì):評斷。

  成:平。

  蹶:感動。

  生:通“性”。

  予:周人自稱。

  曰: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聿”。

  疏附:指能使疏者親之臣。

  先后:指君王前后輔佐之臣。

  奔奏:指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御侮:指捍衛(wèi)國家之臣。

  賞析

  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興,開首八字簡潔地概括了周人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漫長歷史。以下至第八章,全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周原的情況。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如《魯頌·閟宮》所言:“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篇末便自然而然帶出文王平虞芮之訟的事,顯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們遭遇強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擾,促使古公亶父舉族遷移。《孟子·梁惠王下》記載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幣、珠玉、犬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從之者如歸市”。全詩以遷岐為中心展開鋪排描繪,疏密有致。長長的遷徙過程濃縮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隨筆帶出,實則畫龍點睛。姜女是當?shù)仄皆褡褰宓拈L女,周與姜聯(lián)姻,意味著古公亶父被承認為周原的占有者和統(tǒng)治者。同時,此句又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種種生活勞動的刻畫,做了鋪墊。

  在“堇荼如飴”的遼闊平原上,周人懷著滿腔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勞動,他們刻龜占卜,商議謀劃。詩人以濃彩重墨描繪農(nóng)耕、建筑的同時,融人了深沉樸質(zhì)的感情。他們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歡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劃界,開渠墾荒,一面“筑室于茲”。與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標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窯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是周人安居樂業(yè)的開始,是周族初興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遷岐的偉大功業(yè)。對建筑的描摹刻畫,正是對古公亶父的熱情歌頌,故而詩中最精彩生動的描寫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馮馮”四組擬聲詞,以聲音的嘈雜響亮表現(xiàn)了種種勞動場面,烘托了勞動的氣氛。洪大的鼓聲被淹沒在鏟土聲、填土聲、打夯聲和笑語聲中,真是朝氣蓬勃、熱火朝天。“百堵皆興”,既是對施工規(guī)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發(fā)展。“皋門有伉”“應門將將”,既是對自己建筑技術的夸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頌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表現(xiàn)了日益強大的周族對昆夷的蔑視和勝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訟,突出表現(xiàn)其睿智與文德。結(jié)尾四個“予曰”,一氣呵成,既是詩人內(nèi)心激情一瀉而出的傾述,又是對文王德化的贊美,更是對古公亶父文韜武略的追憶,與首句“緜緜瓜瓞”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詩章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點為緯,景隨情遷,情緣景發(fā),渾然豐滿,情景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自邠至岐,從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廟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著周人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結(jié)構(gòu)變幻,開合承啟不著痕跡,略處點到即止,詳處工筆刻畫,錯落有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周部族的史詩性頌詩。周部族是一個農(nóng)業(yè)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廣闊豐美的土地,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自豳遷居岐下(在今陜西岐縣),使周之基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大雅·緜》當是周王朝貴族為紀念古公亶父開疆創(chuàng)業(yè)之事跡而作。

詩詞鑒賞6

  (1)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的兩句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隱寫“風景不殊,山河有異”的世亂時難的景況,表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機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4)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竹林寺的景色氣氛,同時點明送別時間,且對仗工整的兩句是: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5)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中,寫靈澈辭別歸去,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兩句是: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6)王績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現(xiàn)詩人身處亂世,前途無望,孤獨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7)《野望》中,描寫秋意正濃的山野景色的詩句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8)《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洞庭湖壯觀景象的句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含蓄表達作者想入朝為官的句子: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9)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0)梅堯臣的《魯山山行》中采用互文見義的手法,寫山行所見動景,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非常閑適的詩句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11)梅堯臣的《魯山山行》中寫出了山峰的千姿百態(tài)和詩人游興之濃的詩句是:好峰隨處改,幽徑行獨迷。

詩詞鑒賞7

  1、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2、驅(qū)馬傍江行,鄉(xiāng)愁步步生。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杜荀鶴:《江岸秋思》)

  3、松下矛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4、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xiāng)樓。(李益:《行舟》)

  5、何處積鄉(xiāng)愁,天涯聚亂流。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張喬:《江上送友人南游》)

  6、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布燮:《思鄉(xiāng)作》)

  7、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周賀:《冬日山居思鄉(xiāng)》)

  8、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xiāng)愁。(戎昱:《云夢故城秋望》)

  9、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10、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孔紹安:《落葉》)

  11、逐名利長安日下,望鄉(xiāng)關倦客天涯,孤雁南來倍思家。——張可久《紅繡鞋·次韻劍擊西》

  12、雁行蔽虜?shù)椋~貫出長城。——陳子良《贊德上越國公楊素》

  13、四時佳節(jié)惟重九,況接君家鴻雁行。——趙蕃《寄周愚卿昆仲》

  14、應有新詩當尺書,日望南來雁。——王之道《卜算子·今日富川濱》

  15、白雁從中來,飛鳴苦難聞。——李白《學古思邊》

詩詞鑒賞8

  冬至

  宋-薛季宣

  誰得黃曉明信,風生H04U。

  月眉占谷麥,灰人聲蒹葭。

  嫩綠萌芳蕊,排錢茁綻芽。

  未能都如此這般,春勝插春花。

  鞭打游街是冬至傳統(tǒng)歲時風俗之一。《后漢書?禮儀志?冬至》:造月眉以勸農(nóng)耕。游街是用泥土塑的,故又稱月眉。

詩詞鑒賞9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注釋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

  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zhuǎn),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yún)s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nèi)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zhuǎn)的蓬蒿。

  賞析

  所謂“無題”,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于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于寫艷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巳。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艷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著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后寫別后離恨。艷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癡癲。

詩詞鑒賞10

  水龍吟

  元好問

  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

  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

  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

  料婆娑桂樹,多應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晝。

  尋常夢里,膏車盤谷,拏舟枋口。

  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元好問詞作鑒賞

  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發(fā)自己之情懷。這首詞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自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以來,元好問因避兵亂而幾經(jīng)輾轉(zhuǎn)。顛沛流離,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孤身一人在汴京為官,夜深難眠,偶一舉頭,才知又到了中秋!開頭二句“素丸何處飛來。”飄逸而至,素丸依舊,和承平時候一樣,然物是人非。披一身皓月,想“家書三月”,卻只能“無言搔首”。詞人化用為人們所熟知的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簡潔地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幾許光陰,幾回歡聚”,由家書而陷入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其樂融融的溫磬氣氛似乎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然唱隨一筆“長教分手”,卻原來是離亂分散后的偶聚,卻原來是小聚后又一次長別,續(xù)來不由人不頓過悲涼!今日月圓,再憶歡聚,悲何以堪!“婆娑桂樹”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顏呢?(“金城柳”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恒公(溫)證,經(jīng)金城,見前為浪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晝”表明詞人不慕榮華,獨愛清幽的情懷。遠離塵囂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不才是詞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嗎?隱居盤谷,孥舟于枋口,是多么的悠閑愜適呀!盤谷為唐李愿隱居之地,韓愈《送李愿·日盤谷序》云:“膏吾車寫林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倘佯。”詞人概括成“膏車盤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據(jù)《新唐書·地理志》孟州濟源縣有枋口堰。太和五年,河陽節(jié)度使溫于此疏浚古秦渠,以灌溉濟源等四縣田,水邊弩舟,亦閑暇適情之事,然這只是夢中的事,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親人團圓,給人一點生之快樂,因此,但愿年年中秋,歲歲重九,以享受天倫之樂,不負此生。《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龐居士偶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活。”作者概括為“團欒兒女”句,含意是非常蘊藉的。

詩詞鑒賞11

  陸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陸游是現(xiàn)留詩作最多的詩人,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

  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詩:

  01.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沈園二首》(其二)

  02.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二首》(其一)

  03.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金錯刀行》

  04.也是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陸游

  0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07.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08.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

  09.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1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

  1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病起書懷》

  12.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病起書懷》

  1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4.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夜泊水村》

  1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

  17.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

  18.云影忽生鴉蔽日,雨聲不斷葉飛霜。 《庵中晚思》

  19.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關山月》

  20.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臨安春雨初霽》

  21.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臨安春雨初霽》

  22.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23.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秋思》

  24.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

  詞:

  01.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訴衷情》

  02.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詠梅》

  03.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釵頭鳳》

  04.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

  05.嘆流年、又成虛度。 《謝池春·壯歲從戎》

  06.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鵲橋仙·一竿風月》

  07.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 《臨江仙·離果州作》

  08.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09.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

  10.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 《臨江仙·離果州作》

  11.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秋波媚》

  12.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 《秋波媚》陸游

  13.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臨江仙·離果州作》

  14.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15.水流云散各西東。 《臨江仙·離果州作》

  16.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

詩詞鑒賞12

  《送別》王維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第二首: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譯文】

  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 我想問問你要去哪里?你說官,場生活不得志, 想要歸隱南山的邊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 白云無窮盡足以自娛。

詩詞鑒賞13

  《歲暮歸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歲暮歸南山》【注解】

  北闕:指帝宮。《漢書61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

  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南山:終南山。

  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不才:不成材。

  明主:圣明的國君。

  故人:老朋友。

  疏:疏遠。

  青陽:意謂新春將到,逼得舊年除去,青陽:指春天。

  逼:催迫。

  歲:年。

  除:去。

  永懷:悠悠的思懷。

  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

  虛:空寂。

  《歲暮歸南山》【韻譯】

  我已停止在宮廷北門請求謁見,歸隱到南山中我那破舊的草廬。

  因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遺棄,由于我窮途多病故友往來漸疏。

  時光流逝頭上的白發(fā)催人衰老,歲月無情新春逼迫著舊歲消除。

  胸中常縈懷愁緒徹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

  《歲暮歸南山》【本詩故事】

  有一天,孟浩然來到王維家中閑坐,突然門子報說皇上駕到,王維就整肅衣冠外出迎接,孟浩然當時作為無職人員不能受到皇帝接見,慌忙中藏到床下面。

  玄宗皇帝進到屋子里,看到有兩個茶杯在桌子上,就問:誰在這里作客?王維老實不會說謊,就如實稟報皇帝,是襄樊才子孟浩然。孟浩然只好從床底下爬出來參拜皇帝。

  玄宗也久聞孟浩然大名,就問他:有什么新作沒有?

  孟浩然歷來是出口成章,當著皇帝自恃才高更想賣弄自己的文采,于是放著曾經(jīng)寫過的幾百首名詩不談,脫口吟誦一首詩曰: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稀。

  這首詩的意思很含蓄,是說世態(tài)炎涼,自己懷才不遇,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雖然不愿意白衣終老但是無可奈何。

  詩句含蘊豐富、語意雙關、逐層遞進,有一種悠遠深厚的風格,孟浩然想把自己的滿腹才華獻給社會、為朝廷效力,所以心中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但是現(xiàn)實讓他只能是“北闕休上書”,只能帶著滿腹才華去“南山歸敝廬”。

  當著皇帝的面,孟浩然不能直抒胸臆,不敢說皇帝有眼無珠,就自怨自艾地說自己“不才”所以被“明主”棄,因此只能“永懷愁不寐”的看著“松月夜窗稀”,但是自己已經(jīng)年過不惑,歲月不等人--“白發(fā)催人老、青陽逼歲除”,而且在后面的詩句中又婉轉(zhuǎn)申明自己不是不才、是因為“故人疏”才被“明主棄”的,40個字就把詩人焦慮憤懣的心情描述的淋漓盡致。

  當然,也很通文墨的唐玄宗聽出了孟浩然隱藏在詩句中的憤懣不滿情緒,受到這樣婉轉(zhuǎn)的批評,唐明皇很是不高興,聽完之后就對孟浩然說:卿不求仕,奈何巫我?一句話把自己浪費人才的責任推了一個干凈,斷送了孟浩然的仕途之夢,之后孟浩然在張九齡府中擔任了一個小小的從事,在不得志的郁悶中于五十二歲因病故去。

  《歲暮歸南山》【評析】

  仕途失意,歲暮歸來,這人生的不幸,對于孟浩然來說,也仍然是無法解脫的苦悶。因此,作者在這首詩中,盡管說得含蓄婉轉(zhuǎn),還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抑郁和憤懣。詩的前四句,概括地表明了他懷才不遇的怨憤,語含悲酸。而詩的后四句,凄涼寂寞,無限愁懷。因為在這一年將近的歲暮時光,更感韶華易逝,歲月如流,“白發(fā)催年老”,竟然一事無成,哪得不愁腸百結(jié),永夜唏噓呢?“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松月臨窗,長夜難眠,這該是怎樣的凄苦啊。語意纏綿,情志深篤,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這在封建社會里是有深刻的典型意義的。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jīng)頗有詩名。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fā)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字面上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表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的情意。只不過這時他才發(fā)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為有了馬周“直犯龍顏請恩澤”的先例,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傾出。明乎此,“南山歸敝廬”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令人讀來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感情十分復雜,有反語的性質(zhì)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非凡,“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他也自贊“詞賦亦頗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謂“不才”。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復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tài)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詩人不可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發(fā)、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xiàn)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感情。

  也正是由于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tài)。“松月夜窗虛”,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那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nèi)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十分相似的。“虛”字更是語涉雙關,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層層輾轉(zhuǎn)表達,句句語涉數(shù)意,構(gòu)成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nèi)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蘊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jié)果,孟浩然被放還了。封建社會抑制人才的現(xiàn)象,于此可見一斑。

  《歲暮歸南山》【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田園山水詩 現(xiàn)在的人們把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為作品主要內(nèi)容的詩稱為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維。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響,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于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贊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題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shù)氐拿麆俟袍E。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孟浩然的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儉枯瘠。他善于發(fā)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杜甫說他、"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又贊嘆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皮日休則稱:"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澹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之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清代王士碌推衍嚴氏緒論,標舉"神韻說",宗尚王孟,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范本,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馀話》) 盛唐田園山水詩,在繼承陶、謝的基礎上,有著新的發(fā)展,形成了一個詩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輩最長,開風氣之先,對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diào),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簽》引《吟譜》語)。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聯(lián),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并列,成為摹寫洞庭壯觀的名句。清代潘德輿曾指出:"襄陽詩如'東旭早光芒,浦禽已驚聒。臥聞魚浦口,橈聲暗相撥,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養(yǎng)一齋詩話》)然而這在孟詩中畢竟不多見,不能代表其風格的主要方面。總的說來,孟詩內(nèi)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陳師道《后山詩話》引),是頗為中肯的。

  孟襄陽雖為唐山水詩之始創(chuàng)者,然其成就卻居王維下,何也?一 因其才氣不殆,二因其詩意常未若王維高遠。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發(fā)之于詩,令其詩每有寒儉處。而王摩詰一生出仕入仕,幾 經(jīng)周折,于世情之變體味頗深,此情發(fā)之于詩,則往往意趣清遠,無跡可尋。

  雖則,孟詩亦自有其過人處。其詩之淡遠處,既上繼陶潛余緒,又 不減王維。如"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謂"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詩中之佳制也。

  天寶四載(745)宜城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得218首,其書已佚。現(xiàn)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較王本多45首,其中竄入有別人的作品。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xiāng)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詩詞鑒賞14

  《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zhàn)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譯文

  記得當年紅軍在戰(zhàn)爭中總是行動迅速,你我雖同在軍中卻常常互相見不著面。

  艱難卓絕的長征現(xiàn)在看來已不算什么,真正考驗我們的大問題是如何對待取得的`勝利。

  那鷃雀欺戲我大鵬屢為世聞,它非難中國完全是昆雞嘲笑老鷹。

  此時此刻你卻不幸辭世,今后國家大事的商討可問計于誰?

詩詞鑒賞15

  [唐]韋應物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注釋:

  【1】幽居:隱居,不出仕。

  【2】異等:不同等級。《韓非子·八經(jīng)》:“禮施異等,后姬不疑。”

  【3】營:謀求。

  【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5】遂:稱心,如愿。

  【6】曙:天剛亮的時候。

  【7】偶:相對。

  【8】自當:自然應當。

  【9】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動遲緩。劣:一作“拙”。

  【10】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世榮:世俗的榮華富貴。

  作品賞析:

  韋應物的山水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較有名的一首。

  詩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在官場上度過了四十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只有兩次短暫的閑居。《幽居》這首詩大約就寫于他辭官閑居的時候。全篇描寫了一個悠閑寧靜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幽居獨處、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內(nèi)容上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但其中有佳句為世人稱道,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開頭二句是寫詩人對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說世人無論貴賤高低,總要為生活而出門奔走營謀,盡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營生都是一樣的。這兩句,雖平平寫來,多少透露出一點感慨,透露出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為生存而到處奔走的厭倦之情,但詩人并不是要抒發(fā)這種感慨,也不是要描寫人生道路的艱難,而是用世人“皆有營”作背景,反襯自己此時幽居的清閑,也就是舉世辛勞而我獨閑了。

  所以“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襯而來,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對官場現(xiàn)實的不滿,他曾經(jīng)說過:“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表示了歸隱的愿望。如今,他能夠辭官歸來,實現(xiàn)了無事一身輕的愿望,自然是滿懷欣喜。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韋應物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閑的,因而在他筆下所描繪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輕松愉快、明麗新鮮的色彩。下邊六句是以愉悅的筆調(diào)對幽居生活作具體描寫。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兩句,是人們贊賞的佳句。這里說“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夜來過”,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顯然他并沒有看到這夜來的春雨,只是從感覺上得來,因而與下句的“不知”關合,寫的是感覺和聯(lián)想。這兩句看來描寫的是景而實際是寫情,寫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和對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的欣慰。這里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要更含蓄、蘊藉,更豐富新鮮,饒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是上文情景的延伸與烘托。這里不獨景色秾鮮,也有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真是有聲有色,清新酣暢。

  這四句是詩人對自己幽居生活的一個片斷的描繪,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個短暫時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輕輕點染,便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圖畫,同時詩人幽居的喜悅、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這畫面中透露出來。

  接下去,“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時與”、“或隨”,說明有時與道士相邂逅,有時同樵夫相過從,這些事都不是經(jīng)常的,也就是說,詩人幽居山林,很少與人交游。這樣,他的清幽淡漠、平靜悠閑則是可想而知了。

  韋應物實現(xiàn)了脫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里用了《魏志·王粲傳》的'典故。《王粲傳》中說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說:徐干“輕官忽祿,不耽世榮”。韋應物所說的與徐干有所不同,韋應物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心安理得,怎么能說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脫,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說自己的愚拙,不說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qū)別開來。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并不鄙棄。

  韋應物的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前輩詩人的影響很大,前人說:“應物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說:“一寄穗秾鮮于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宋濂《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這些評價并不十分恰當,但是可以說明韋詩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的。

【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詩詞鑒賞05-27

古典詩詞鑒賞02-21

《對酒》詩詞鑒賞03-17

經(jīng)典思鄉(xiāng)詩詞鑒賞12-06

《石榴》詩詞鑒賞02-22

王維的詩詞鑒賞01-04

寒食詩詞鑒賞04-03

春曉詩詞鑒賞03-26

高中詩詞鑒賞05-08

《湖上》詩詞鑒賞01-3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 日本少妇亚洲综合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