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唐宋詩詞
唐宋詩詞
更新時間:2024-05-22 08:31:47
  • 相關推薦
唐宋詩詞15篇(熱門)

唐宋詩詞1

  詩,讓我感動!

  因為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更喜歡讀詩,因為它讓我感動。

  詩,讓我喜愛!

  有了它,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性,讓我更喜愛四季。

  因為詩,我愛上了秋天,從而明白“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含義,也同時為杜甫的茅廬“八月秋高怒號”而擔驚受怕,但“塞下秋來風景異”更讓我感到欣慰從容。

  因為詩,我戀上了夏天,喜歡“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為詩,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紅杏出墻來”;還有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詩,我更喜歡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還有那新年時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是因為有了詩,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淚水因此而流下,在詩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讀懂了歷代王朝的興衰!

  這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是深深的'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精神,也歌頌了項羽悲壯死戰。項羽的精神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社會走向沒落的時代,正如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當時南宋朝廷根本無意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雖然此時陸游已被罷免回故鄉,但依然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由此而發,寫了一首詩《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終于解放了,人們過上了小資的生活,這是范成大不禁動起筆,寫了一首人見人愛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多美得鄉村生活!不僅鄉村生活美,而且還有我們現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蘇軾的點綴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唐宋詩詞2

  周邦彥《蘇幕遮·燎沈香》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注釋】

  ①燎:燒。

  ②沈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現寫作沉。沈(沉)香,一種名貴香料,置水中則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惡氣。

  ③溽(rù)暑:潮濕的暑氣。沈約《休沐寄懷》:“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溽,濕潤潮濕。

  ④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⑤侵曉:快天亮的時候。侵,漸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圓:清潤圓正。

  ⑧一一風荷舉:意味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舉,擎起。司空圖《王官二首》詩:“風荷似醉和花舞,沙鳥無情伴客閑。”

  ⑨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之江蘇蘇州,此處以吳門泛指江南一帶。作者乃江南錢塘人。

  ⑩長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詞中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⑾旅:客居。

  ⑿楫:劃船的短槳。

  ⒀芙蓉浦:有荷花的水邊。有溪澗可通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唐張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折桂芙蓉浦,吹蕭明月灣。”浦,水灣、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別稱。

  【譯文】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賞析】

  這首詞雖寫久居汴京與消夏思歸的情思,但卻以描繪荷花的風神而著稱于世。

  上片寫醒后之所感、所聞、所見。首四句寫時間與季節的特點,看似平常,實則頗具匠心,用筆不茍。“燎沉香”句,雖可構成煙霧繚繞的畫面,但這句并非動作的刻畫,而是就嗅覺這方面來描述的。作者剛剛醒來,便嗅到昨夜點燃的沉香仍彌漫室內,那使人感到悶熱的暑氣,已經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觸覺上的反應,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個感受。“鳥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個感受,這是從聽覺方面來寫的。溽暑消失,天氣放晴,故鳥雀也十分活躍,從爭噪的鳴聲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帶來的喜悅。這首詞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意境大體相同,不同的是這首詞寫的是盛夏的清晨,而孟浩然寫的是“春曉”。“侵曉窺檐語”,是醒后的第三個感受,是從視覺方面來寫的,對“呼晴”作進一步的補充。作者聽到鳥雀的歡叫之聲以后,由于關心天氣的陰晴,他立即睜開眼簾朝窗外望去,富先看到的便是雀兒們映著晚色,立在屋檐上往下窺視,一邊彼此叫個不停。“語”,在這里不光是鳴聲,而是側重于刻畫鳥鳴時搖頭張口與尾部翕張抖顫的動作,這是視覺的形象。上四句是第一層。“葉上初陽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層。這兩句是詞中的重點,是詞人來至戶外之所見。“初陽,接“晴”“宿雨”承“溽暑”。荷葉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進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體化了。“宿雨”的被蒸發、被曬干,不僅在點染“晴”字,同時還扣緊“溽暑”這一季節特點。這句很象特寫鏡頭,連荷葉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過程也都被攝進畫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圓”是“葉上”一句的擴大。作者把鏡頭遠遠拉開、推高,然后居高臨下,俯視整個荷塘,終于攝下那鋪滿水面的圓圓荷葉。繼之,又把鏡頭拉下,轉移角度,進行水平攝影,鏡頭在水面上緩緩推進: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葉,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風中搖曳生姿,在鏡頭面前紛紛后退。這三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運用不同的鏡頭攝下了荷花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贊美這幾句說:“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寫對故鄉的懷念。前四句是思歸。換頭兩句故作推宕。詞筆由實轉虛,從面前的荷花想到遙遠的故鄉,引出深沉的.鄉愁。“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兩句承前,把空間的想象落實在兩個點上:一是“吳門”,一是“長安”。但仍以荷花把兩地牽連。“五月”三句寫夢游。這三句把孤立的兩點進一步縮小并使之具體化。“吳門”化作“漁郎”,“長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時間的長線,它一頭挽住過去,一頭接通現今(“溽暑”),甚至牽連到作者的夢境。“夢入芙蓉浦”終于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使作者思歸之心得到片刻的滿足。下片抒情,敘寫夢境,情中見景,并以逆挽手法呼應起句,補足“水面清圓”的畫面。

  這首詞的內容很簡單,全篇六十二字,寫的不外是荷花以及與荷花有關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與之有關的情事集中起來,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來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層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一點集中體現于詞的上片。上片七句,雖然構成的側面有所不同,但,可貴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帶有動作性或視覺性,幾乎句句都可構成一個或幾個畫面,構成角度不同的鏡頭。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連結媒介幾乎被作者壓縮到絕無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畫面、靠鏡頭的組接,靠蒙太奇表現出來的。

  本詞以荷花為焦點,并從這一點上散射開來,最后又集中在這一點上加以收束。全詞可分四層,上片前四句是一層,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氣氛。后三句多側面刻畫荷花的風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層,分別疊印出“吳門”與“長安”兩個不同的地點。后三句又以“夢入芙蓉浦”把前幾層散射出的側面加以歸結、收束。

  周邦彥是善于使用藝術語言的大師,他往往運用優美的語詞來創造生動的形象,有時精雕細刻,富艷精工;有時用典,融化古人的詩句人詞。但這首詞卻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詩句,而主要是用從生活中提煉出的詞語,準確而又生動地表現出荷花的風神,抒寫了自己的鄉愁,有一種從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風韻。

唐宋詩詞3

  1、《臘八日早漫成》

  宋代·張即之

  簿書方應接一身,減卻新計上筆尖。

  愧我世無分雨補,為農憂有歲時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間飲水甜。

  昨夜一番鄉屋夢,寒梅香處短筇拈。

  2、《桂州臘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3、《臘八前四日》

  宋·俞桂

  天氣晴和又作陰,老來畏冷自難禁。

  余待伴留痕在,殊動騷人訪戴心。

  4、《臘八日雪參議林郎中有詩因次韻》

  宋·喻良能

  玉樹參差見,銀花子細看。

  淖糜分臘序,圓炭度朝寒。

  冉冉頭新白,匆匆歲又殘。

  聊憑一杯醉,忍把兩眉攢。

  5、《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6、《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

  唐·劉禹錫

  海天殺氣薄,蠻軍步伍囂。

  林紅葉盡變,原黑草初燒。

  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旆搖。

  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鷹慮奮迅,驚鹿時跳。

  瘴云四面起,臘雪半空消。

  箭頭馀鵠血,鞍傍見雉翹。

  日暮還城邑,金笳發麗譙。

  7、《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8、《臘八粥》

  宋·寶寅

  八寶連情鍋里裝,紅紅爐火煮柔腸。

  遍嘗粥鋪千家店,還是娘盛那碗香。

  9、《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馀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10、《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

  宋·汪莘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

  念如今,此意誰同。

  溪光不盡,山翠無窮。

  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

  籃輿乘興,薄暮疏鐘。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陣,曉枕云峰。

  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唐宋詩詞4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卓文君《白頭吟》

  2、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 杜牧 泊秦淮)

  3、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春恨》

  4、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5、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6、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納蘭容若《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

  7、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8、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____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9、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陸游《金錯刀行》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 送友人)

  11、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蘇武《結發為夫妻》

  12、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蘇舜欽《夏意》

  1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宋 姜夔 揚州慢)

  14、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 李商隱《晚晴》

  15、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王夫之《清平樂·詠雨》

  16、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17、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戰國策 秦策)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 諸葛亮 后出師表)

  19、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云歌》

  20、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21、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唐 韓愈 進學解)

  23、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24、不嘗世間醋與墨,怎知人間酸與苦。

  25、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蘇軾《一樹梨花壓海棠》

  26、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謝朓《游東田》

  27、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

  28、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白樸《天凈沙·春》

  29、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曲池荷》

  30、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1、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 賈島 題詩后)

  32、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33、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陳文述《夏日雜詩》

  3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35、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36、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金·王庭筠《謁金門》

  3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38、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39、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張炎《疏影·詠荷葉》

  40、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41、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42、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

  4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唐杜甫《絕句》

  44、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蘇舜欽《夏意》

  45、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卓文君《白頭吟》

  46、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張《夏日題老將林亭》

  47、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溫庭筠《菩薩蠻》

  48、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唐 張泌 寄人)

  4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 李白 贈汪倫)

  50、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杰《乞巧》

  5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52、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唐宋詩詞5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5、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南歌子詞》

  8、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9、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入亦沾衣。 【唐,張繼、山行

  1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1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1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15、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1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出塞》

  18、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19、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早春》

  2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2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4、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2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宋詩詞6

  戲答元珍

  歐陽修〔宋代〕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戲答元珍》是歐陽修的律詩名作,此詩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歐陽修因事左遷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與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詩贈歐陽修,歐陽修乃于此年作詩以答。此詩首聯寫山城荒僻冷落;頷聯承前細寫山城荒涼之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后兩聯抒情。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尾聯寫自己早年作客洛陽,稔熟洛陽牡丹,今日山城野花雖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歐陽修在這樣一首普通的詩中表達了決不屈服的昂揚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這一點上,歐陽修的這首詩體現了宋詩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長相思·花似伊

  歐陽修〔宋代〕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這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后妻子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并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

唐宋詩詞7

  長干行·賞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會。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這首詩是以一位少婦回憶自己和丈夫的結合到離別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少婦對遠離家鄉丈夫的懷戀。

  前六句(從“妾發初覆額”到“兩小無嫌猜”),主要描繪了少婦和丈夫幼時一起玩耍的活潑快樂、天真可愛的形象。表現了少婦和丈夫之間親密無間的友誼。“折”、“劇”、“騎”、“弄”這些動詞將兩人童年時可愛的形象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非常形象生動,文字活潑歡快。

  接著詩文以年齡為界限,描寫了少婦的婚后生活。

  從“十四為君婦”到“千喚不一會”,描寫了少婦剛剛出嫁時羞怯、可愛的形象。用筆細膩,刻畫真實。

  從“十五不可觸”到“豈上望夫臺”,敘述了少婦婚后開始顯露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親親密密、如膠似漆。同時這里用了尾生抱柱和望夫臺這兩個典故,強烈地渲染了少婦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感情。但是這樣美滿的生活沒有過多長時間,一個“豈”字暗示后邊的分別,起到了轉折作用,詩文自然過渡到了下邊的分別。同時這個字也暗含了少婦對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懷念和對與丈夫分別的無奈之情。

  從“十六君遠行”到“瞿塘滟滪堆”,這四句描寫的是丈夫遠行,少婦在家日夜掛念的情景。少婦沒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緒萬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個地方最容易出事故。詩中精選了一個“滟滪堆”,生動地刻畫了少婦內心的心理變化。仿佛正在眉頭緊鎖,擔心丈夫的少婦就在眼前。“猿聲天上哀”烘托了少婦內心的深深擔憂。

  “門前舊行跡”到“坐愁紅顏老”這八句,主要描寫的'是少婦苦苦等待和因景引發思念。在門前等待丈夫留下的蹤跡,門前已經長了青苔,夏天過去秋天到了,少婦還在盼望、等待著丈夫歸來,看到八月里的蝴蝶成雙成對地在草間飛翔,不禁感嘆時間流逝,容顏易老,所以,就更加盼望丈夫早歸。“早”字突出了時間流逝之快,少婦不禁有些驚訝。這里詩人用委婉流利的語言表達了少婦思夫之情。

  最后四句是少婦對丈夫的直接傾訴,意思是什么時候你才能從三巴沿江回來,回來前先寄回書信來,我去迎接夫君不怕路途遠,直到七百里外的長風沙。這里用夸張的手法,強有力地表現了少婦渴望見到丈夫的強烈愿望,體現了少婦對丈夫熱烈而深沉的愛。所有的回憶都是為這最后一句的直抒胸臆積累感情,最后一句將少婦內心強烈的愛意,暢快淋漓地表達了出來,使整首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這首五言古詩敘事有血有肉,充滿生活情趣,對少婦心理的刻畫細膩、真實,融情于景,敘事和抒情結合,感情真摯動人、熱烈奔放。

  【后人點評】

  清人愛新覺羅·弘歷: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回折,一往情深。(《唐宋詩醇》)

唐宋詩詞8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架碳車碾冰轍。(白居易)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被風吹的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白居易)

  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東坡戲謔蘇小妹句)

  最大的額頭————未出庭院三五步,額頭已到畫堂前

  最大的門窗————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爬的最高的人————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李白)

唐宋詩詞9

  在上小學之前,媽媽就會買有關唐詩宋詞的小本子回來給我看,她說女孩子多讀詩詞多學習詩詞可以培養氣質。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對唐詩宋詞也產生了興趣,我喜歡那優美的句子,喜歡那美妙的境界,喜歡讀出來,也喜歡背下來。

  在所有的唐詩宋詞中,我最喜歡孟郊的《游子吟》、蘇軾的的《江城子》,它們分別寫出了作者對親情、愛情的珍惜,也讓我讀出了這兩者的珍貴,并且對都我有特殊的意義。

  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話,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首先交代了母親和孩子之間密切的關系,中間兩句充分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針一線都是愛和牽掛,最后的兩句則是自己心里最真實的聲音——“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寫了詩人出門前他的母親給他一針一線縫衣服的.事情,我讀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感恩和孝順,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卻足以打動人心。我愛這首詩,是因為通過這首詩,我放佛也能感覺得到我和媽媽之間的愛,就像詩里說的,媽媽一直默默陪伴我、照顧我、支持我、教導我,對媽媽,我也有一輩子的感激和愛!

  蘇軾的《江城子》是一首很出名的詞,媽媽也很喜歡。我開始喜歡它,是因為它讀起來很舒服很順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后來我自己仔細看并且聽媽媽給我講了這首詞的意思,我才了解到原來是寫詞人對他妻子的愛。在這首詞里,蘇軾對他死去的妻子非常想念“難忘”,自己已經老了仍不忘妻子原來對著鏡子梳妝的摸樣,并且在夢里也時常看見。人們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足見詞人多么想念他的妻子。聽媽媽講解完以后,我真的很感動,雖然作者的妻子已經不在了,事實是凄涼的,但作者的愛卻是溫暖的!

  我想,隨著我慢慢長大,學到的東西更多以后,我會越來越愛唐宋詩詞的,因為就像媽媽說的,還有好多寫得很好的詩詞等著我去欣賞去好好讀。媽媽說唐宋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它們就像一座礦藏,所以我一定會像一個尋寶者一樣,去慢慢地、認真地對待它們!

唐宋詩詞10

  1、嬌癡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2、曾把芳心深相許。——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3、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賜衣》

  4、一寸相思千萬縷,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5、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六首其六》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8、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9、更誰情淺似春風。——晏幾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縷》

  1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2、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13、休言冬后蕭條景,溫暖春風送綠來。——余亞飛《初春》

  14、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5、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16、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唐.李賀.南國)

  17、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18、畫樓影里雙飛燕。——謝逸《蝶戀花·豆蔻梢頭春色淺》

  1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詞》

  20、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

  2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2、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3、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孫湘)

  24、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摸魚兒。雁丘詞》元好問

  2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26、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望江南》

  27、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28、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別)

  29、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30、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31、晴云輕漾,熏風無浪,開樽避暑爭相向。——薛昂夫《西湖雜詠·夏》

  32、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八處士》

  33、掩妾淚,聽君歌。——李白《夜坐吟》

  3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3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唐.杜甫.蜀相)

  36、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37、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8、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3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40、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唐宋詩詞11

  一、總則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形象思維與口頭表達交流及寫作在內的基本能力,具有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詩詞鑒賞”應發揮其人文性的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繼承祖國的優秀文化傳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較高文學素養的人才,以詩育人,在大學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東南大學四牌樓本部曾是六朝皇宮、臺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會之所,沈約等便在這里提出“四聲八病”說,創作“永明體”詩歌。現在較多的學者認為詞起源于六朝樂府,梁武帝蕭衍、沈約、蕭綱等創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陸瓊《飲酒樂》、徐陵《長相思》已具有詞的雛形,只是未完全講平仄格律。

  這些作品也誕生在東大這塊土地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南大學是我國格律詩詞的發祥地。

  在這里弘揚詩教,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今西風勁吹,母語教育危機重重,以詩詞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開展生動形象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對中小學已學唐宋詩詞系統梳理:

  大學生過去也接觸過許多唐宋詩詞的名篇,但缺乏系統性。

  本課程按唐詩、唐宋詞兩條線幫助學生建立起較系統的相關知識體系,對已有知識及信息梳理、更新,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活”舊知識,從詩史、詞史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使新老知識從中找到相應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以詩詞為媒介,以“高尚”與“和諧”為目標,開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國詩歌有“言志”的傳統,中國歷代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都寫過不少閃耀思想光輝的詩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結合詩詞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感情,使之關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愛人的思想和剛直不阿的品格,同時學習蘇軾等人瀟灑曠達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品位。

  本課程與大學語文等文學素質課一樣,應具有傳播人文精神、開展道德熏陶與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說教,而是在唐宋詩詞精品的感染下,使學生講氣節、講節操、講廉恥、講有所不為、講正氣、講不唯上不唯官、講民本思想、講平民意識……從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華與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3、繼承宋以來的“疑古”傳統,改善學生的思維品格

  學生求知往往經歷:無知——有知——懷疑——創新和朦朧——較清晰——再朦朧——再清晰的過程。學習唐詩、宋詞的同時,也應學習宋以來的“疑古”傳統,不迷信書本,不迷信老師,對文學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對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點迷信,多點獨立思考,多點標新立異。

  這對學生日后在自身學科領域建立開拓創新意識很有好處。

  4、“淺化”與“深化”相結合,“求甚解”與“不求甚解”相結合

  歷來詩詞鑒賞均采取注釋、賞析、作者介紹相結合的“淺化”模式,我們在“淺化”的同時還適當“深化”教材,通過單元[總論]、[集評]、[匯評]、[本事]、[附錄資料]、[真偽考]、[作品綜述]等去“深化”教學內容,拓寬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部分優秀生可以開展研究性的學習,也迫使老師去貼近學術前沿。

  本課程堅持以課外、課內相結合,要求學生從“不求甚解”——知之較多——漸入佳境,提倡“求甚解”與“不求甚解”相結合,以增大信息量,拓寬閱讀面。

  5、與詩詞創作相結合

  唐宋詩詞代表了中國傳統詩詞的最高水平,繼承這份文學遺產,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字詞、典故或一般的內容分析、藝術賞析,還應通曉詩詞格律,嘗試寫詩填詞,嘗一嘗創作的甘苦,既可學會一種寫作技能,更能以較為內行的眼光去鑒賞詩詞。

  讓學生過過當“詩人”的癮,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材與教學內容

  1、建立《唐宋詩詞鑒賞》系列立體化教材,20xx年及以前建設8種教材:《唐宋詩詞鑒賞》(20xx年北京大學版,32萬字)、《唐宋詩詞鑒賞》(20xx年版,北京大學版,50萬字)、《唐詩鑒賞》(20xx年版,南京大學版,45萬字)、《唐宋詞鑒賞》(20xx年版,南京大學版,45萬字),《唐宋詩詞鑒賞電子教案(CD-ROM格式)》、《唐宋詩詞鑒賞音像教材(DVD格式,約3G)》、《唐宋詩詞鑒賞網絡課件(DVD格式,約5-6G,上片不含教學實況,下片只含教學實況)》。

  2、20xx年再編纂一種文字教材:《詩詞寫作教程》,并有配套的電子教案、音像教材及網絡課件。

  3、計劃編著研究生層次的教材三種:《詩詞藝術教程》、《詩學通論》、《詞學通論》,并與電子音像配合。

  4、此系列教材均具有系統性、網絡式、立體化、大信息的特點。

  《唐詩鑒賞》按詩史順序分為18單元:唐詩概論、初唐詩(上、下)、盛唐詩(一、二、三)、李白(上、下)、杜甫(上、下)、中唐詩(一、二、三、四)、白居易、晚唐(一、二、三);

  《唐宋詞鑒賞》按詞史順序分為18個單元:緒論及唐詞、花間詞、南唐詞、柳永張先、晏歐詞、蘇軾(上、下)、蘇門詞人、賀鑄周邦彥、南渡詞人、李清照、陸游、張孝祥范成大、辛棄疾(上、下)、辛派詞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宋末詞人。

  5、教材分精讀篇目(含作者介紹、集評、課文、注釋、匯評、本事附錄資料、賞析)、備選課文、泛讀課文、專題,作品綜述、參考篇目、中小學已學篇目、思考與練習等。

  專題包括詠史、懷古、山水、田園、思鄉、詠物等三十多個專題,一一附于各單元后。

  四、教學方法:

  1、采用課前預習、課上答題、重點講解、課外閱讀背誦的系統學習方法。采取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法,在中小學已學唐宋詩詞的基礎上再精讀唐詩、唐宋詞近二百首,泛讀近1500首(均納入課本中)。

  2、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與教材配合建立與之配套電子教案、音像教材、網絡課件供本校任課教師及全國同行采用。

  3、充分發揮網絡課程作用,在“大學語文·中國”網(http://或)建立起“唐宋詩詞”網絡課程(5000兆以上),以豐富的內容、圖文音像并茂,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逐步開辟網上答疑、網上考試、網上交流等功能。

  加強師生互動,使本課程具有更人性化的特點。

  4、與寫作相結合,開設“詩詞格律與創作”全校公選課程,供本科生、碩士生選學,學生創作的優秀詩詞和對聯掛上“大學語文·中國”網,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其寫作能力。

  5、與“金陵之聲廣播電臺”、江蘇電視臺國際頻道等媒體合作,在電臺開設“唐詩鑒賞”、“唐宋詞鑒賞”、“詩詞格律與創作”等系列課程,開通網上輔導課程,面向海峽兩岸及全球愛好唐宋詩詞的聽眾、觀眾。

  6、在全國各地大專院校、中等學校召開唐宋詩詞講座,向全國高校提供教材、電子光盤,擴大本課程的輻射作用。

  五、學時:

  唐詩鑒賞:32課時,唐宋詞鑒賞:32課時,詩詞格律與創作:32課時(或48課時)。

  六、考試:

  參見《唐宋詩詞鑒賞考試大綱》如下:

  東南大學“唐宋詩詞鑒賞”考試大綱?

  一、總則

  本校“唐宋詩詞鑒賞”考試旨在測試學生實現《教學大綱》中五大功能(“梳理”和“激活”已學舊知識的功能、人文精神與道德情操熏陶功能、改善思維品格的功能、建構唐宋詩詞史的功能、學習詩詞寫作的功能)的落實情況,三門分課程各有側重,考核其知識水平、閱讀能力、鑒賞能力、詩詞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實際水平。

  考試可采用閉卷、開卷、寫小論文、網上答題等形式,小論文也可采用紙質、電子郵件等形式,但切不可從網上下載作簡單拼接或互相抄襲。

  考試應以考核已教的精讀課文為主(不少于60%),兼及備選課文、泛讀課文及專題課文,考試既考知識的掌握,更注重考核能力的提高。

  二、唐宋詩詞歷史及基本知識的考核

  應考核詩詞的'基本知識:文體知識、流派知識、專用名詞、詩詞修辭術語等等;

  應考核重要詩詞流派、詩詞現象產生的社會經濟及文學原因,它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

  考核重要的詩詞學術爭鳴攻辯雙方的主要觀點,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考核詩詞發展中某個流派或某個歷史階段詩詞的簡略情況,能以二三百字說清要點。

  應弄清重要詩人、詞人的代表作,他(她)在詩詞史上的地位,從思想性、藝術性把握其主要特色,還可將在詩壇、詞壇齊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創作風格相近的作家進行藝術比較。

  如蘇、辛齊名,其風格卻相去較遠,應能辨證分析其異同。

  三、詩詞賞析

  詩詞賞析含詩詞全篇及名句賞析,也包含解釋詩詞句中某一兩個關鍵的字詞;

  名句賞析要求其能說出該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詩詞,并能說說該詩句的藝術內涵以及用典、修辭等方面的特點;

  詩詞賞析只可考絕句、律詩、小令、中調和長篇古風中特別有名的段落;

  考核賞析的主要是已教篇目,若考未教篇目不僅必須課本上有的,且必須是難度大大低于精讀篇目。最好是已學作家的其他篇目,方便學生運用課上學到的知識來分析鑒賞。

  考核中也可兼及中小學已學篇目,檢驗本課程“激活”舊知識的作用。

  四、考核與詩詞有關的語言、文字及文化知識

  可以考慮以卷面份量1/5的篇幅安排考核學生將繁體改簡體、將簡體改繁體,也可考核某些詩詞中出現的多音字、多義字的不同用法以及科舉、職官、天文、歷史等與詩詞相關的簡單文化知識,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唐宋詩詞12

  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沿傳至今,異文現象就漸漸浮現出來,而不同表達或者不同字詞的形式,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文字表意的博大以及意境的深遠,異文現象也可以算作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大亮點,其研究意義深遠又趣味無窮。

  什么是異文現象:異文既是文字學的術語,又是版本學、校勘學的術語。作為前者,它與“正字”相對而言,是通假字和異體字的統稱;作為后者,它既是指同一書的不同版本之間,某書的某章節、某句與他處所引該章節、該句之間,在本應相同的字句上出現差異這樣的一種現象,也是指差異的各方。嚴格地說,異文應是指偏離著作原貌的一方,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應稱作“正文”。但在實際運用中,沒有出現“正文”的說法,相異的各方都叫異文,甲是乙的異文;同時,乙是甲的異文。本文所要論述和探討的就是這種意義上的異文。

  出現異文現象的原因:

  1,作者的前后修改和流行版本的不一致。

  典型例子就是:敦誠的《挽曹雪芹》: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暝。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唯有青衫淚,絮酒生芻上舊坰。(《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北京大學藏;《四松堂詩鈔》抄本,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垅孤兒泣,淚進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欲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鷦鷯庵雜詩》抄本,張次溪舊藏),這種情況多半由作者自身造成,因前后修改造成了版本的不一致。這種異文現象的不同版本之間往往差距比較大。

  2,由于原文脫漏,后人添補而造成的異文

  據歐陽修《六一詩話》載:“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這有幸找到了善本、古書上又有所記載的例子;至于那些沒有找到善本,古書上又沒有記載的大量的殘本上的詩句,也許就象陳公一樣,由書籍的擁有者或觀賞者,根據上下文添補上了一個自認為最好、最得體、最接近作者原意的字句,當初只是猜測、只求完整,然而就此保存下來,時代久遠,無法考證,被人誤認為原文,遂成異文的又一來源。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后人由于沒有細尋詩意以致妄改與想當然的增補。這類異文現象是由于客觀原因所造成的,造成了后人對其有相當大的杜撰發揮空間,究竟其版本誰更為貼切,現在也已無從考證,只能說是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了,這些當然與我國文字的多意多情所致。

  3,由于原來文字與流行后的文本不同所致。李清照《醉花陰》首句:“薄霧濃云愁永晝”,“云”字一作“雰”。《詞品》卷一:“中山王《文木賦》:‘奔雷屯云,薄霧濃雰。’皆形容木之文理也。杜詩:‘屯云對古城’,實用其語。李易安《九日》詞:‘薄霧濃雰愁永晝’,今俗本改‘雰’作‘云’。”《花草蒙拾》:“此‘雰’字辨證獨妙。”明、清各本多據楊慎、王士禛兩大名家的意見作“雰”。現代名家先輩王仲聞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又說“作詞極少引用古書上罕見之字,楊慎之說殊為穿鑿。王士禛賞之,非也。”拙見以為,易安居士才學并富,兼有“斗茶”之癖,下筆縱恣,經常有熟得順溜的古詩文漾出于當代口語之間。

  再如“樂游原”,“樂游原”原作為“樂游苑”,相傳為北漢漢宣帝所建的一處廟苑,本作“樂游苑”,后來逐漸延邊,“原”字就漸漸取代了“苑”而作“樂游原”,現在流行的宋詞的詞牌名就是“樂游原”,晚唐玉谿詩人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最著名的還有李商隱的《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大多了解的也是“樂游原”了,這種異文現象就是由于人們的傳閱和流傳習慣中漸漸改變和演變出的,跟原本其實有諸多聯系,只是局部差異而已。

  4,由于內容的猜測不定,而造成的不確定性。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歌“夜雨寄北”,就有“夜雨寄內”一說,《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妻子: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究竟是“”還是“”,現在夜著實無法考證,只有各抒己見,見仁見智了。3和4的情況其實多屬于字形、字音相近相似而引起的異文現象,異文之間存在著字形或者字音的細微聯系,但是可以看到,由于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些細微的差別之中其實蘊藏著很大的理解的不同,一字之差有時候會帶來一文之差的后果。

  5,由于后人的思想情感所致,這種異文明顯帶有后人奮筆臆改的痕跡。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俗本作“不破樓蘭誓不還”,一字之差,迥非唐人口吻矣,完全是后人站在歷史的環境中杜撰出來的。然孰是孰非,孰好孰差,只有讀者自己去體會了。

  6,作者的避諱引起的不一致。這個理由很能夠理解,中國是個封建主義國家,當時的文人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避免寫長輩特別是皇帝的名號等,這類現象在古代中國極為常見,這種封建主義的暗風嚴重影響了文學的正常發展,但同時也是異文現象出現的一個環境。如李商隱《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泉”本應作“淵”,避唐高祖李淵名諱改。如果不懂這層淵源,很是讓人費解。

  研究異文現象的'意義、價值及文學意味:異文現象的出現或多或少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對中國古文字和古文化的多層面探究和理解的平臺,異文之間的聯系和細微差距又是研究文學意味和審美價值的很好借鑒。

  如著名詩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的兩句就是典型:“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詩人曾經因為推演“推”還是“敲”而煞費苦心,“推”與“敲”一字之差卻能牽動整個詩的高度感,“敲”字不僅從動作上而且從動態的聲音中給人一種練字的美感,而“推”就不具有聲感,可見詩人練字如此講究,不僅給后世人留下了一首好詩,而且留下了文學創作的認真態度和講究。

  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歌:“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州》)一句,其中的“綠”字,王安石其先也曾考慮為“過”、“人”、“滿”、“到”等字,后經反復修改認真選擇,覺得“綠”字最為形象生動,最終敲定了“綠”字,“綠”字可謂是從動態上、感觀上和審美上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字本為形容詞,這里活用為動詞,而且又兼顧了動作和顏色兩個層面,也被后世人認為是練字的典范。

  還又些異文現象的出現可謂就是見仁見智了,如宋詞人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又兩種流行版本。我們大多數接觸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但另外卻還又個版本:“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這兩個版本可謂就是見仁見智,各有感覺了。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后者,因為“崩云”、“裂岸”比“穿空”、“拍岸”顯得更有爆破力,更有一種大氣派、大氣勢,而且從朗讀和音韻上來說,也更顯得和諧和鏗鏘。

  還有就是上文介紹的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寄北”還是“寄內”就屬于文字的不同引發的意義的不同,兩個字的不同帶來的是兩個不同意義的體現,古人已去,究竟其字為何,也難以定論,所以只能從某些文獻或者從作者的當時情況去作推測了。

  像“樂游苑”演變成“樂游原”純粹就是世人習慣愛好所致,容易理解,沒有多少實在意義。

  如某些因字形字音的通假而造成的異文現象,也比較容易考證和理解,通過通假關系應該很好確定本字。

唐宋詩詞13

  春夜 / 夜直

  王安石〔宋代〕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將漏完。夜風輕柔卻也帶著點點寒意。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難以入睡,只見花影隨著月亮的移動,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北陂杏花

  王安石〔宋代〕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花影 一作:身影)

  一池春水多情地護繞著杏林,嫣紅的杏花和綠水中妖嬈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風姿平分著春色。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即使被無情的東風吹落,飄飄似雪,也勝過道路邊上的杏花凋零灑落路面,任人踐踏,碾成塵土。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江上秋風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現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唐宋詩詞14

  知音者誠希

  韓愈〔唐代〕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攜手踏明月。

  這首詩寫詩人與知心朋友孟郊不忍離別,只好踏著滿地的`月色,徹夜相敘。道出知音難尋,依依惜別之情。寥寥四句詩,寫出惜別情感,生動真切,極富感染力。

  雜說一·龍說

  韓愈〔唐代〕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云從龍。”既曰:龍,云從之矣。

  這篇根據典籍和傳說寫的雜感,用意很明顯:作者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說明了圣君與賢臣之間的關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賢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唐宋詩詞15

  宿建德江·賞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長安、洛陽求取功名,求仕無成,于是,又游歷吳越一帶。這首詩就大概作于游歷吳越的途中,詩中表達了羈旅愁思。

  從“移舟泊煙渚”句可見詩人以行船停靠在煙霧迷茫的小洲邊的畫面為開頭,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詩人出發為背景,而是獨辟蹊徑,精取這樣一個靜謐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詩的氣氛,為詩文下邊的抒情做鋪墊。

  “日暮客愁新”,這一句是整首詩的中心句,“日暮”兩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煙”,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時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風·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寫的是黃昏中婦人思夫的情景。可見這樣黃昏的景色,總是會引起人們的愁緒,孟浩然也不例外。詩人雖然在這里露出一個“愁”字,但沒有深寫,而是筆調一轉又開始描寫景物。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人用一對寫景的句子,將自己的種種愁緒化入到無邊無盡的景中。暮色蒼蒼,平野遼闊,天空好像比樹木還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親近。“曠”和“低”相互映襯,“清”和“近”相互襯托,詩人選取了這個只有在舟中才能領略到的獨特江景,寄寓他內心的愁緒。在寂靜的夜色中,詩人終于發現明月還和游子親近,這頓然使愁苦的心情寬慰了許多。詩人看到水中明月又會想到什么呢?詩文寫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盡,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雖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緒又怎么能是一個明月就能驅散得了的呢?詩人沒有在最后鋪陳寫月就說明了這點。其實這其中不僅僅是鄉愁,結合孟浩然苦讀詩書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卻處處碰壁、一事無成這個經歷,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緒難消。在客居他鄉之時,他思念家鄉,也不免因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悵滿懷。整首詩中的幽靜氣氛,恰恰反襯了詩人心潮澎湃,內心無法平靜。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短短四句,卻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達含而不露,意蘊無窮,思緒和景色和諧統一,精練巧妙,渾然天成。

  【后人點評】

  《唐人絕句精華》:詩家有情在景中之說,此詩是也。

【唐宋詩詞】相關文章:

唐宋詩詞05-20

唐宋古詩詞01-28

【集合】唐宋詩詞05-21

唐宋詩詞精選[15篇]05-21

唐宋詩詞精品[15篇]05-22

(實用)唐宋詩詞15篇05-21

唐宋詩詞實用(15篇)05-21

唐宋詩詞15篇(通用)05-21

經典的詩詞10-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