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山的古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山的古詩1
次韻叔孝郎中送游黃山見一老之作二首·居士逢場了世終
朝代:宋朝|作者:李彌遜
居士逢場了世終,卻尋機語凋天然。
我來不問三三句,乘覓康壺炷暖泉。
題黃山湯院
朝代:唐朝|作者:李敬方
楚鎮惟黃岫,靈泉浴圣源。煎熬何處所,爐炭孰司存。
沙暖泉長拂,霜籠水更溫。不疏還自決,雖撓未嘗渾。
地啟巖為洞,天開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減故年痕。
陰焰潛生海,陽光暗燭坤。定應鄰火宅,非獨過焦原。
龍訝經冬潤,鶯疑滿谷暄。善烹寒食茗,能變早春園。
及物功何大,隨流道益尊。潔齋齊物主,療病奪醫門。
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禪家休問疾,騷客罷招魂。
臥理黔川守,分憂漢主恩。慘傷因有暇,徒御誡無喧。
癢悶頭風切,爬搔臂力煩。披榛通白道,束馬置朱幡。
謝屐緣危磴,戎裝逗遠村。慢游登竹徑,高步入山根。
崖巘差行灶,蓬茅過小軒。御寒增帳幕,甃影盡玙璠。
不與華池語,寧將浴室論。洗心過頃刻,浸發迨朝暾。
汗洽聊箕踞,支羸暫虎蹲。濯纓閑更入,漱齒渴仍吞。
氣燠勝重絸,風和敵一尊。適來還蹭蹬,復出又攀援。
形穢忻除垢,神囂喜破昏。明夷徵立象,既濟感文言。
已閡眠沙麂,仍妨臥石猿。香驅蒸霧起,煙霿濕云屯。
破險更祠宇,憑高易廟垣。舊基絕仄足,新構忽行鹓。
勝地非無棟,征途遽改轅。貪程歸路遠,折政訟庭繁。
興往留年月,詩成遺子孫。已鐫東壁石,名姓寄無垠。
登黃山
朝代:元朝|作者:汪澤民
屹立四千仞,緣回八百盤。藤蘿孤寺合,苔蘚一碑殘。
風急龍髯斷,云深鶴睡寒。茲山可招隱,吾亦掛吾冠。
次黃山中山居韻二首·結茅林麓久
朝代:宋朝|作者:楊公遠
結茅林麓久,老大鬢絲多。
浮世幾棋局,生涯一釣蓑。
位卑希少室,飲醉達無何。
勘破紅塵事,風恬水不波。
次黃山中首尾吟
朝代:宋朝|作者:楊公遠
雙井源流綽有聲,襟期一片玉壺清。
吟成物外風騷句,付與人間月旦評。
隨柳問花知雅興,論心握手見交情。
英雄標致真難敵,雙井源流綽有聲。
和黃山谷龜殼詩韻二首·支休納息三百年
朝代:宋朝|作者:易祓
支休納息三百年,也勝刳賜貯金屋。
問子多智亦多窮。何如蓮葉安巢宿。
黃山雜詠·石床峰
朝代:宋朝|作者:鄧宗度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
一枕游仙夢,蟾波白晝生。
黃山雜詩·黃山如岱岳
朝代:明朝|作者:鄭善夫
黃山如岱岳,蘿山若梁甫。
曾顛遏行云,屼々自太古。
咸池蕩初景,昧旦河已曙。
我夢天部行,笑折扶桑樹。
次韻國村送游黃山之作二首·雅道於今久寂寥
朝代:宋朝|作者:李彌遜
雅道於今久寂寥,規橅君肯到祈如。
鯨牙浪闊傾三峽,鵬背云高負九霄。
但覓圖書供閉戶,不憂勛業誤題橋。
七言起我黃山興,若第詩功不愧蕭。
留題黃山院
朝代:宋朝|作者:楊億
禾黍離離一徑通,游人攬轡即過從。
趁齊綢緞鳥聞疏磬,出定高僧見偃松。
夜靜翕燈凝古殿,雨馀巖溜迸前峰。
昔年曾此題名處,素壁欹斜翠蘚重。
黃山的古詩2
宋代汪莘《黃山高》
黃山高哉,巋然為江東之巨鎮兮,壁立于兩浙之上游。
摩天戛日以直上,陽枝陰派盤數州。
四海不知兩根本,行人但覺云飛浮。
嘗試芒鞋竹枝迨乎其間兮,一溪桃杏紅爛熳,萬壑松柏寒颼颼。
懸崖絕磴可望不可到兮,古木倒掛險更遒。
上有靈泉瀑布千萬道,如銀河自天爭瀉而競注兮,砅雷濺雪隱現穿林幽。
中有青鸞黃鶴千萬對,雄倡雌和迭舞而交鳴兮,深林自適復有雪白數點之猿猴。
山中自昔無歷日,花開葉落成春秋。
殘英脫葉不知其所從來兮,但見夫澗谷之間桃花如扇,松花如纛,竹葉如笠,蓮葉如舟。
菖蒲九節喂白鹿,靈芝三秀眠青牛。
人間三月春已暮,洞中花卉春長留。
奇香異氣逐風去,散落塵世誰能酬。
黃山高哉,云際一峰尚可畫,云外一峰畫不得,霜繒鋪了掉首休。
丹砂一峰燭天爭日月,九龍一峰拔地張旗旒。
天都一峰杰出于三十六峰兮,星斗森羅掛珠殿,日月對展瓊瑤樓。
中有一人兮龍冠而鳳裘,左容成兮右浮丘。
我時收卻釣竿樵具作一束,投諸曹阮溪中流。
浴余身兮湯泉,風余袂兮帝所。
夔鼓隱隱兮管啾啾,水精盤兮碧玉甌。
帝酌我兮勞我,左右為余兮凝眸。
指余以南峰石壁記,授余以紅鉛黑汞大丹頭。
黃山高哉,余將覽秀巢云煉其下,坐令萬物不生疵癘黍盈疇。
黃山的古詩3
1、渠江明凈峽逶迤,船到明灘拽遲。元稹《南昌灘》
2、別路青青柳發,前溪漠漠花生。周賀《送李億東歸》
3、年灰律象動,陽氣開迎入。蘇颋《人日兼立春小園宴》
4、太山將比甑,東海只容杯;矢Υ蠓颉杜械朗奎S山隱》
5、道士黃山隱,輕人復重財。皇甫大夫《判道士黃山隱》
6、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7、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張仲素《雜曲歌辭宮中樂》
8、朝參五城柳,夕宴柏梁杯。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9、中樞移北斗,左轄去南臺。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10、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釋島云《望黃山諸峰》
11、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李頎《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12、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13、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14、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張子容《長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詩)》
15、瑤臺半入黃山路,玉檻傍臨玄霸津。盧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黃山的古詩4
原文: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
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世人想要沾染金銀的銅臭,大多都是往黃山白岳山一帶游覽。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世人都執著于去那多商、多金的'徽州,我就連做夢都不想去到那里。
注釋: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黃白:黃山、白岳(今齊云山)。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huī)州。
賞析:
很多人引用過這句詩詞,大多是贊美徽州的人文風景優美,鮮有人知道這句詩詞的來歷及其蘊含的深意。當時徽州非常富裕,令世人趨之若鶩,都想去那里找點門路、混個機會,但湯顯祖卻明顯不屑于此。他說,“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一生有許多想去的地方,獨獨沒有夢到過徽州。表明了他藐視庸俗的功名利祿,不愿折腰攀附權貴的高潔人格。
黃山的古詩5
贈黃山胡公求白鷴
唐代:李白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唐代: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長安早春
唐代:張子容
開國維東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
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
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
鴻漸看無數,鶯歌聽欲頻。
何當桂枝擢,還及柳條新。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
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自橫塘橋過黃山
宋代:范成大
陣陣輕寒細馬驕,竹林茅店小簾招。
東風已綠南溪水,更染溪南萬柳條。
判道士黃山隱
唐代:皇甫大夫
道士黃山隱,輕人復重財。
太山將比甑,東海只容杯。
綠綬藏云帔,烏巾換鹿胎。
黃泉六個鬼,今夜待君來。
黃山道中
金朝:趙沨
小榖城荒路屈盤,石根寒碧漲秋灣。
千章秀木黃公廟,一點飛雪白塔山。
好景落誰詩句里,蹇驢馱我畫圖間。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厭乘興數往還。
黃山人家次韻答陳秀才
元代:徐賁
相逢坐上客,俱是此鄉人。
重見兵前面,能全竄后身。
月遲疑夜短,風乍覺寒新。
為訴窮途事,都忘語意頻。
曉過黃山書所見
明代:易恒
海門日出破江昏,潮入中流砥柱分。
白石不消千古雪,亂鷗忽起半沙云。
香粳紅粟來吳餉,犀甲戈船到水軍。
最是黃山風水闊,莫教吹笛惱龍君。
黃山懷仲房
明代:沈明臣
碧山霜月負吹笙,流水空為石上聲。
白發茫茫竟何事,逢人莫遣說長生。
黃山的古詩6
黃山游卷為篁墩程宮詹題
明代沈周
黃山巍峨四萬尺,摩天戛日高莫敵。天下之人皆識名,土著之人游未極。
篁墩先生二十年,亦自今茲方決策。沈沈冬雨作泥淖,日日需晴蠟雙屐。
天將試人故作沮,拂面猶嫌雪飄白。先生一意牢不破,十客追隨三不逸。
到山浮云為開路,石立偉夫厓左逆。梁飛危甃虹不收,樹翳古湫龍所宅。
湯泉觱沸幽廣下,熱酒不須敲火石。境深漸覺與世遠,下界便從風雨隔。
諸峰六六互出沒,目抉云蹤寄高歷。容成浮丘合居此,呼之不出聞笙笛。
祥符小憩僅四詩,天待先生盡蒼壁。不應止此便返駕,請啟一行多后役。
作圖何事到野人,耳聽安能當目擊。長安在西但西笑,是邪非邪聊水墨。
更是高篇不容和,茍能掛一還漏百。宛陵妙語括嵩勝,亦與歐公曠游席。
歐公不有宛陵無,紙尾但留三嘆息。
黃山的古詩7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唐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同友人游黃山(明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李白)
韓眾騎白鹿,西往華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隨在云空。
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朗詠紫霞篇,請開蕊珠宮。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雪依片石留鴻爪,臺峙層巒理素琴。鐘子難逢誰識我,高山流水慕知音。——三折嶺望黃山清
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鮑深《祥符寺避暑》
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黃山行清釋弘仁
描寫黃山的詩句
1、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
2、妖星沈雨露,和氣滿京關。上將忠勛立,明君法駕還。順風調雅樂,夾道序群班。香泛傳宣里,塵清指顧間。樓臺新紫氣,云物舊黃山。曉渭行朝肅,秋郊曠望閑。廟靈安國步,日角動天顏。浩浩升平曲,流歌徹百蠻。
3、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別路青青柳發,前溪漠漠花生。和風澹蕩歸客,落日殷勤早鶯。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馀聲。
4、道士黃山隱,輕人復重財。太山將比甑,東海只容杯。綠綬藏云帔,烏巾換鹿胎。黃泉六個鬼,今夜待君來。
5、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
6、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
7、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
8、焚香祝海靈,開眼夢中行。得達即便是,無生可作輕。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想到夷王禮,還為上寺迎。
9、洞房環佩冷,玉殿起秋風。秦地應新月,龍池滿舊宮。系舟今夜遠,清漏往時同。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
10、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
11、世傳壽可三松倒,此語難為常人道。
12、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
13、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排虛翔戲鳥,跨水落長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嶺半空。山泉鳴石澗,地籟響巖風。
14、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15、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
16、云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17、陰陰清禁里,蒼翠滿春松。
18、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一夜雪,渭水雁聲多。
19、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臺。馬既如龍至,人疑學鳳來。幸茲聯棣萼,何以接鄒枚。
20、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21、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黃山的古詩8
《題黃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登黃山凌 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唐李白
鸞乃鳳之族,翱翔紫云霓。
文章輝五色,雙在瓊樹棲。
一朝各飛去,鳳與鸞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
爾從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無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減玉膳,早起思鳴雞。
漕引救關輔,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
靜者伏草間,群才滿金閨。
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
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小舟若鳧雁,大舟若鯨鯢。
開帆散長風,舒卷與云齊。
日入牛渚晦,蒼然夕煙迷。
相思定何許,杳在洛陽西。
《翠微峰》
宋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石床峰》
元汪珍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
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黃山的古詩9
游黃山詩
近現代方守敦
少時曾作岱宗游,久別名山夢魂繞。蹉跎人間七十年,慨想尋仙百憂掃。
郁此孤懷無與適,昆侖閬風愁縹緲。黃山奇絕舊知聞,一日天都落懷抱。
良辰車驅流電急,挾具興飛游侶好。紀游攜得前賢書,按圖志索寶山寶。
湯泉浴罷風雨急,萬象云煙失昏曉。奔雷壯激白龍潭,神物驚人何夭矯。
雨霽蓮花峰挺出,一杖凌空入云表。文殊院里古松迎,佇立已知天下小。
天梯石棧徑險仄,攀躋不辭顏鬢槁。軒轅峰頂更高瞻,指點匡廬認五老。
賞心最是獅子林,林巒圖畫蒼煙深。登危北望妙高測,瑤臺瓊鳥爭崎嵚。
清涼臺宜觀日出,麒麟松值千黃金。西海門驚神霧吐,始信峰立天風吟。
筍矼花塢怪麗藪,惜未三日恣窺尋。歸途獨就云谷道,九龍之瀑天河臨。
茲游十得三四耳,重來誓欲安幽襟。吾聞黃山古仙宅,瑤草琪花猿鳥懌。
千門萬戶建章宮,出奇無窮境誰辟。洪荒太古久幽閟,唐宋以來粗可覓。
高僧遺老晚明多,苦聽啼鵑深匿跡。邇來開通建置劇,士女冠蓋紛游屐。
奧區一敞亂塵飛,正恐移山入異國。煙霞非無板蕩時,吁爾黃山應動色。
躑躅對景難成歌,回首仙云送客多。
黃山的古詩10
1、《黃山歌》
清·湯復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黃山東之側。
山距吾家百余里,夢寐常勞面未覿。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躋攀絕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墮崖墜壑都無謂,縱死茲山意亦得。
2、《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3、《游黃山》
宋·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4、《游黃山留題》
宋·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
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
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
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5、《題黃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6、《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
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7、《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8、《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唐·李白
韓眾騎白鹿,西往華山中。
玉女千馀人,相隨在云空。
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
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
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
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朗詠紫霞篇,請開蕊珠宮。
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
9、《翠微峰》
宋·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10、《游黃山》
宋·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11、《同友人游黃山》
明·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12、《石床峰》
元·汪珍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
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13、《望黃山諸峰》
唐·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14、《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鷴并序》
唐·李白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
黃山的古詩11
沁園春.憶黃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曾親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
汪萃這首《沁園春》的題目是“憶黃山”,可見他寫這首詞時,已不在黃山。而早年他曾于黃山屏居,黃山的雄奇壯麗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即使是回憶,也能非常清晰地把黃山主要的美景都形象鮮明地描繪下來,又能把有關黃山的主要神話傳說融合其間。這就不僅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幅明麗的畫面,而且在這美麗的畫面上蒙上了一層神秘迷茫的面紗,從而更令人神往,更富于藝術魅力。加上這首詞文字清麗,風格秀逸,可說是汪莘代表作之一。而在宋詞中寫黃山者極少,寫得好的更寥若晨星。汪莘這首《沁園春》在宋代黃山詞中,亦可謂難得之作。
詞的上片寫黃山的壯麗,重在實寫;下片寫黃山的神奇,重在虛寫。全篇虛實相生,構思巧妙,運筆靈活,聯想豐富,形象鮮明,清麗秀逸,韻味雋永。
先看看上片是怎樣描繪黃山壯麗景色的吧。開篇三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以白描手法寫出黃山的總體畫面,意境開闊!伴L鎖”一詞,有力地表現出黃山景色幽雅,四季如秋,清涼長駐的怡人之美。接著以一個“對”字領起兩組隔句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寫山的雄奇;“懸崖峭壁,瀑布爭流”,寫水的壯觀。這是“三十六峰,三十六溪”的具體描寫,在讀者面前鋪開一幅黃山壯偉圖!肮隆薄敖^”“懸”“峭”這四個形容詞,繪出山的高峻陡險,“競”“爭”兩個動詞,強化了畫面的.動感,寫出了“云煙”“瀑布”的氣勢。這些精確用詞使這幅黃山大背景圖不是平面的靜態畫,而是立體的動態圖了!岸蠢锾一,仙家芝草”是這大背景中的一個特寫鏡頭。第一句隱含著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說古代仙人浮丘公曾在煉丹峰的煉丹洞里煉過仙丹。那里有兩桃,毛白而色異,又有石花形似桃花。第二句則暗點黃帝的故事:相傳軒轅峰下的采芝源,曾是軒轅黃帝采芝的地方。這兩句既寫出黃山異景,也點出它那不尋常的經歷。正因為有這些獨特的奇景與神秘的色彩,才會吸誘詞人“雪后春正取次游!边@是作者深山探勝中撮取的第一個特寫鏡頭。下面再推出第二個特寫鏡頭,就“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边@里特別提出是“親曾見”,以強化真實感。如果說上一個鏡頭是幽深的話,那這一個鏡頭就是闊大;上一個鏡頭以靜怡人,這一個鏡頭則以動感人。這“龍潭”,指白龍橋下的白龍潭。那里,白云溪受容眾壑之水,瀉入深潭。每逢大雨滂沱或春雪消融之時,潭中之水就會如雷霆震擊,洶涌騰躍,好似海潮翻滾,令人驚心動魄。作者以“海涌潮頭”這簡煉的四個字,生動形象地寫出這巨大的聲勢,激蕩跳躍,神采飛揚。
上片就是這樣由總到分,由大背景到特寫鏡頭,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層次分明地描繪了黃山的雄奇壯麗。這些都是以寫實為主,──黃山的眼前景色。過片開頭則由實入虛,作者插上聯想的翅膀,以“當年”一詞引入“黃帝浮丘”的故事,遠接上片“洞里桃花,仙家芝草”兩句。上片是隱含的,這里則是明露的了。而用“當年”這個詞則使人感到若回溯歷史,真有其事,而不是在講神話,好象歷史上真有過黃帝與浮丘公在此煉丹成仙的事似的。傳說遠古之時浮丘公在黃山煉得仙丹八粒,黃帝服了七粒,就與浮丘公一起飛升成仙了。如今在煉丹峰上,那些煉丹用的鼎爐、灶穴、藥杵、藥臼等仍依稀可見,峰下的煉丹源、洗藥溪仍有潺潺流水。對這些靈山仙跡,大概歷來的騷客游人吟詠者多矣,詞人不再重復,而別開生面地去問“玉枕玉床還在不(否)”,這不僅顯得新穎脫俗,而且顯得更親切有實感。因為既把神話作真事來寫,那仙人原來也是凡夫,煉丹之余也應要睡眠休息,故也該有玉枕玉床才對。但詞人又故意不以肯定句出,卻以疑問語入,就顯得更委婉有情趣。而這二人到底升仙去了,所以接著詞人就來個神游天國。以“向”字領起,又兩組隔句對“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天都峰是黃山主峰之一,雖稍低于蓮花峰和光明頂,但風姿峻偉,氣勢磅礴,相傳是天國神都,是天帝會見眾仙的地方。故詞人在靜謐的月夜遙望天都峰之時,就似乎聽見簫笙管笛,仙樂飄飄!按湮ⅰ保创湮⒎,為黃山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木參天,修竹遍地,郁郁蔥蔥,故曰“翠微”。相傳那里有巨蜃,能吁氣作樓臺城郭之狀,謂之“蜃樓”或“龍樓”,故當翠微霜天拂曉,晨光曦微之際,詞人仰首翹望,盼能見到浮現于高空的“龍樓”。其實這是多出現于海上的“海市蜃樓”,這種自然奇觀,在黃山是很難見到的,故詞人翹首仰盼,一冀奇跡出現。──這一筆是詞人美麗的暢想,也是給現實的美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使之更迷人而已。接著,又回到眼前的現實來,“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本來,神話到底是神話,哪里能找到答案?這一問與上文的“玉枕玉床還在不”呼應,妙趣橫生。真耶?幻耶?誰來答復!詞人也說“誰知此”,凡人是答不了的,只有去“問源頭白鹿,水畔青!薄_@結尾真妙極了,頗有言已盡而意無窮之妙。當然,這白鹿、青牛都是非同凡響之輩。原來,相傳浮丘公曾在黃山石人峰下駕鶴馴鹿,留下了駕鶴洞、白鹿源的遺跡。詞人要問的大概正是當年浮丘公馴化過的白鹿吧。它當然會知道仙人的靈秘。至于青牛,相傳翠微峰下翠微寺左的溪邊有一牛,形質迥異,遍體青色,一個樵夫想牽它回家,忽然,青牛入水,渺無蹤影。從此,這溪就叫青牛溪,至今仍在。這青牛也會知道仙人修煉的事吧。詞人沒明點出,正是留有余地,讓讀者去縱情暢想,慢慢咀嚼。
想象豐富,意境開闊,虛實相生,氣勢雄偉,又秀逸清麗,這首詞正是以這些特色抓住千萬讀者心靈。
黃山的古詩12
1: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一樹真虛名。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5: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6: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7:徐太妃翠驛紅亭近玉京,夢魂猶是在青城。比來出看江山景,卻被江山看出行。
8:茅屋任意自消遙,山路崎嶇賓客少。喜的是青山隱隱,樂的是綠水濤濤?吹氖呛舆厽o名草,聽的是暮間禽聲噪。春花開得早,夏蟬枝頭鬧。黃葉飄飄秋來了。大雪紛紛冬又到。嘆人生容易老,不如蓋一座安樂窩,上掛著琴棋書畫,下擺漁讀耕樵。閑向河邊釣,悶來把琴敲。吃一醉樂濤濤,這滋味誰人知曉?
9: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10:《游泰山》其二李白
11: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明末清初張岱《泰山》
12: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上竿。――元曲《登泰山》張養浩
13: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14: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
15: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16:反照前山云樹明,從君苦道似華清。試聽腸斷巴猿叫,早晚驪山有此聲!逗托泻喭つ仙健纷髡撸喊拙右
17: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1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9:幽深足暮蟬,驚覺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壇松涓滴露,岳月寥天。鶴過君須看,上頭應有仙。
20: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浮沈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21: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形容黃山的.詩句 60句形容黃山的詩句 60句。
22: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4: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5: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字,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云構歲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宕斯字,可以盡天年。
26:斜風雨數點,新月柳幾枝。行到近春園,立觀荷花池。蓮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癡。
27:]山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
28: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29: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30: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31: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3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3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4:寂靜娛清暉,玉真連翠微。
35:三峰突兀與天齊,天門未到勞攀躋。層層石磴出林杪,縈回百折青云梯。
36: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37: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38: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9: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
40: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41: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42: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3: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44: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元張養浩《登岳》
4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7: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形容黃山的詩句 60句好詞好句。――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4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5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1: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劉Y虛《闕題》
52:天門倒瀉銀河水,日觀翻懸碧海流。
53: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54:手摩紅日登三觀,袖佛黃?淳胖荨
55: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
56: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陸游《初夏絕句》
57: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5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59: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这畔sGG,猶向客依依。村小犬相護,沙平僧獨歸。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
6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黃山的古詩13
曉出黃山寺
□ 高 翥
曉上籃輿①出寶坊②,野塘山路盡春光。
試穿松影登平陸,已覺鐘聲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籃輿:竹轎。②寶坊:對寺廟的敬稱。
(1)這首詩可分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說“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認識?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敘事與寫景,概括地表現了山中的美景,詳細地描繪了山下的田野風光;最后兩句為第二層,議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之情和獨到的審美感悟。
(2)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無限眷戀之情,并抒發了生活中的一種審美體驗:欣賞美景需要心境閑適,細細觀摩,慢慢體味,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認識事物美的真諦。
黃山的古詩14
1、《三折嶺望黃山》
清董法海
回頭三折望黃山,客路匆匆山自閑。
寄語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間。
2、《黃山雜詩》
清孫洤
名山刻畫總支離,萬態千容到始知。
高以難窺終愛瘦,險多不測乃成奇。
云隨變幻無常致,松不雷同總怪枝。
若結茅庵青翠處,真修何必讓安期。
3、《黃山行》
清釋弘仁
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
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4、《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
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5、《游黃山》
宋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6、《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唐李白
鸞乃鳳之族,翱翔紫云霓。
文章輝五色,雙在瓊樹棲。
一朝各飛去,鳳與鸞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
爾從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無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減玉膳,早起思鳴雞。
漕引救關輔,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
靜者伏草間,群才滿金閨。
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
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小舟若鳧雁,大舟若鯨鯢。
開帆散長風,舒卷與云齊。
日入牛渚晦,蒼然夕煙迷。
相思定何許,杳在洛陽西。
7、《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唐李白
韓眾騎白鹿,西往華山中。
玉女千馀人,相隨在云空。
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
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
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
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朗詠紫霞篇,請開蕊珠宮。
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
8、《翠微峰》
宋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9、《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10、《百步云梯》
明唐世靖
一線天高不可升,穿云深處有梯登。
猿驚難上回山木,鳥駭遲飛落野藤。
行客攜筇常起伏,山僧著屐每凌兢。
后階先幸奇松護,獨立能遮最上層。
11、《黃海雜興》
清余鴻
浮云變幻豈無心,閑看云飛酒自斟。
雙壁如門霞是障,群峰拔地筍成林。
雪依片石留鴻爪,臺峙層巒理素琴。
鐘子難逢誰識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12、《黃山絕頂題文殊院》
清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
華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開一萬圍。
13、《黃山歌》
清湯復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黃山東之側。
山距吾家百余里,夢寐常勞面未覿。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躋攀絕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墮崖墜壑都無謂,縱死茲山意亦得。
14、《游黃山留題》
宋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
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
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
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15、《望黃山諸峰》
唐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16、《同友人游黃山》
明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17、《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18、《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黃山的古詩15
1、《黃山絕頂題文殊院》
魏源〔清代〕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
華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開一萬圍。
2、《黃山小詩之一》
老舍〔近現代〕
天都奇偉海云幽,蓮蕊蓮花高入秋。
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3、《詠黃山》
老舍〔近現代〕
人間多少佳山水,獨許黃山勝太華。
云海波瀾峰作島,天風來去雨飛花。
千重煙樹蟬聲翠,薄暮晴嵐鳥語霞。
怪石奇松詩意里,溪頭吟罷飲丹砂。
4、《郡治樓望黃山》
韋綬〔唐代〕
郡齋北望春光好,平楚無云秋望寬。
清氣爽時塵外見,碧煙飛處靜中看。
爭高千仞山皆讓,并秀三峰色也寒。
莫怪寓名同岳號,暫圖瞻眺近長安。
5、《登黃山》
魯宗道〔宋代〕
三十六峰凝翠靄,數千馀仞鎖嵐煙。
軒皇去后無消息,白鹿青牛何處眠。
6、《游黃山》
朱彥〔宋代〕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7、《沁園春·憶黃山》
汪莘〔宋代〕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
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
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
誰知此,問原頭白鹿,水畔青牛。
8、《黃山》
郭祥正〔宋代〕
秋物已瀟灑,臨高念歲窮。
陣收群雁沒,峰斷片云空。
月色山川內,笛聲關塞中。
西人未柔服,長策在諸公。
9、《曉看黃山》
吳灝〔清代〕
奇峰三十六,仙子結青鬟。
日際云頭樹,人間天上山。
九州人共仰,千載鶴來還。
遙見樵蘇者,披云度石關。
10、《登天都峰》
繆島云〔唐代〕
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鳥道低。
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巖間宿錦雞。
11、《黃山作》
杜叔元〔宋代〕
占勝新安境,佳名千古聞。
奇峰半天出,秀色數州分。
邃谷春猶雪,懸巖霽亦云。
何時脫韁鎖,猿鶴此為群。
12、《曉出黃山寺》
高翥〔宋代〕
曉上籃輿出寶坊,野塘山路盡春光。
試穿松影登平陸,已覺鐘聲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13、《臨江仙·黃山》
鄭俠如〔清代〕
山姓尚隨軒帝號,天都迥絕塵埃。
為尋三十六峰來。松間聞藥杵,云里見丹臺。
蜃氣半空浮海市,懸泉地涌風雷。
芙蓉朵朵向人開。千章經魏晉,百里是蓬萊。
14、《黃山道中》
趙沨〔金朝〕
小榖城荒路屈盤,石根寒碧漲秋灣。
千章秀木黃公廟,一點飛雪白塔山。
好景落誰詩句里,蹇驢馱我畫圖間。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厭乘興數往還。
15、《黃山》
程顯爵〔未知〕
窈窕春山路不迷,桃花到處錦浮溪。
行來半日無人跡,惟有深林一鳥啼。
【黃山的古詩】相關文章:
黃山之旅02-17
黃山的作文02-20
黃山的作文12-22
黃山游記02-18
游黃山02-17
經典古詩 經典古詩詞02-05
黃山云海作文02-18
游黃山作文06-05
黃山日出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