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李煜的詩詞
李煜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5-08 11:52:40
  • 相關推薦
李煜的詩詞

李煜的詩詞1

  長相思①

  云一緺②,玉一梭③,淡淡衫兒薄薄羅④。輕顰雙黛螺⑤。

  秋風多⑥,雨相和⑦,簾外芭蕉三兩窠⑧,夜長人奈何⑨!

  【注釋】

  ①此詞調名在曾《樂府雅詞》中作《長相思令》。《續選草堂詩余》、《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中有題作“佳人”。應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詞的上片主要寫女子形貌、情態。先寫女子發式、頭飾之美,再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艷麗和氣質高雅。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于淺白中見新意,于細微處見匠心。寫過衣著、氣質,作者筆峰一轉,直接寫出女子的輕皺雙眉的神情,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讀者讀到這里,一下子就被作者抓住了,并不自覺地感受到了全詞的主題。

  詞的下片主要寫秋夜風雨的環境、氣氛。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于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從而直接引出尾句的“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作者在這里用一系列的景物描寫營造氣氛、渲染環境,無非就是強調秋夜愁思的無可奈何,其筆直露,而見意深摯、委曲。

  全詞大致可作兩部分,一部分著重寫人,寫人時不忘寫情;一部分著重寫景,寫景時不忘寫人,相互照應,渾然一體。整首詞言詞淺近,筆調自然,修飾不多但卻清新俊逸,明白直敘但卻含蓄蘊藉,篇中處處寫愁,但卻只見愁意,未見愁字,是寫閨怨秋思、雨夜輕愁的一篇成功之作。

  ②云:指婦女蓬卷如云的頭發。緺(wō):《陽春白雪》、《浩然齋雅談》中作“窩”;《樂府雅詞》中作“■〈髟上咼下〉”。一緺,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ō,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里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銀。”

  ③玉:這里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這里用以比喻玉簪。

  ④淡淡:指衣裳的顏色輕淡。衫兒:《龍洲詞》、《龍洲集》、《陽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龍洲詞》中作“春山”。衫兒,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稱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質料輕薄。羅:絲羅,這里指用絲羅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羅裙。

  ⑤顰(pín):皺眉。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黛螺:《龍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畫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稱螺黛。因其用來畫眉,所以常用以作婦女眉毛的代稱。

  ⑥秋風:《龍洲詞》、《龍洲集》、《陽春白雪》中均作“風聲”。

  ⑦相:《古今詞統》、《歷代詩余》、《全唐詩》、《古今詩余醉》、《續選草堂詩余》中均作“如”。雨相和:指雨聲和風聲,相互應和,交織一起。

  ⑧簾:《龍洲集》、《龍洲詞》、《陽春白雪》、《樂府雅詞》中均作“窗”。兩:蕭本二主詞中作“四”。窠(kē):蕭本二主詞、《龍洲集》中作“棵”。意同“棵”。

  ⑨人:《龍洲詞》、《龍洲集》中均作“爭”。

李煜的詩詞2

  1【九月十日偶書】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黃花冷落不成艷,

  紅葉颼飗競鼓聲。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2【秋鶯】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3【病起題山舍壁】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閑情。爐開小火深回暖,

  溝引新流幾曲聲。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

  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4【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李煜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浩浪侵愁光蕩漾,

  亂山凝恨色高低。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5【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

  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6【挽辭】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7【悼詩】李煜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8【感懷】李煜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凄凄。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9【梅花】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李煜的詩詞3

  1、采桑子·秋怨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韻味悠長。

  2、長相思·云一緺

  詞牌名:長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長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詞作。此詞寫女子秋雨長夜中的相思情意,分兩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畫女子的形貌情態,下片續寫秋夜的環境和女子的心情。

  3、長相思·一重山

  詞牌名:長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長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詞人李煜的作品,抒發了一位思婦對離人的無限思愁。 這首詞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該詞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于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

  4、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詞牌名:謝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這首詞從重陽習俗寫作者的秋愁。詞的上片和下片渾然一體,確實不好明確分開。詞的開頭二句先寫“秋光留不住”,首先就為全詞定下了悲愁嘆惋的基調。作者在詞里的景物描寫很充分,從“紅葉”滿階到“重陽”登高,既有“茱萸香墜”,也有“紫菊氣飄”,時看“晚煙籠細雨”,時聞“新雁咽寒聲”。這些景物描寫,雖然也有些許歡樂熱鬧的,如重陽登高,佩茱萸以驅邪等,但更多的卻是“紅葉”、“晚煙”、“細雨”、“新雁”等引人悵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點染的“暮”、“咽”等情狀,一幅晚秋的悲涼氣氛便籠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長相似”的哀嘆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內容,但是在這首詞里,它的表現更為自然婉致。李煜詞多有以情見景的寫法,但這首詞他用的卻是以景見情的方式。整首詞大部分都是在寫景,都是在營造氛圍,只是到了最后才點明主旨。這種寫法鋪墊充分、自然流暢,如大浪遠來,初見微瀾,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驚之感,這種筆法在寫景抒情時當為借鑒。但是在這首詞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見景之嫌,所以整詞情調不明快,悲愁感傷的氣氛稍濃。

  5、搗練子令·深院靜

  詞牌名:搗練子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令·深院靜》是南唐后主李煜創作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通過描繪深院小庭夜深人靜對斷續傳來的風聲、搗衣聲,以及映照著簾櫳的月色,刻意營造出一種幽怨欲絕的意境,讓人不覺沉浸其中,去感受長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懷。

  6、后庭花破子·玉樹后庭前

  詞牌名:后庭花破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玉樹后庭前,瑤草妝鏡邊。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這首詞抒寫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開篇兩句寫景,點明地點和環境,自富貴氣滲透出作者強烈的依戀之情。

  7、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

  詞牌名:謝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櫻花落盡春將困,秋千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

  (原文此處缺十二字)

  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

  《謝新恩·櫻桃落盡春將困》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是一首殘詞,從現存字面上看是寫閨閣思人,實際上表達的是對國勢衰敗的愁情。

  8、采桑子·庭前春逐紅英落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是南唐國君李煜創作的一首描寫少婦傷春懷人、愁思難遣情懷的詞作品。上片寫詞中的女主人公觸景生愁,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綠窗孤處,百無聊賴的心情。全詞以婦人之恨見婦人之心,以婦人之心見婦人之愁,寫景與寫情交相輝映,緊密結合,是一曲哀婉深沉的悲歌。

  9、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詞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虞美人·春怨》是南唐后主李煜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書寫傷春懷舊之情,上片寫春景,并由此引出對過去的回憶;下片寫往日的歡欣與今日的凄苦。這首詞在對生機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蘊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詞寫得情文悱惻,感情真摯,別有韻味。

  10、漁夫·一悼春風一葉舟

  詞牌名:漁父|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是《春江釣叟圖》的題畫詞。全詞借景寓意,突出了漁父的獨立自由,表達了作者追求閑適、向往自由、隱逸遁世的思想情趣。

  11、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詞牌名:謝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是一首閨閣思人之作,上片寫思念的情景,下片寫女主人公的愁容。全詞寫女子相思愁苦,凄涼寂寞,令人不忍,希望她可以在夢中得到安慰。

  12、謝新恩·庭空客散人

  詞牌名:謝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

  金刀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從詞意上看,這里應該寫的算是秋景,主人公應是一個寂寞滿懷的人。每一種景物、每一個場面都蘊含了一種無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厭厭”和“纖纖”等詞,更是烘托了作者無以自遣的悵愁之情。從詞的寫法上看,以空起,以靜收,虛者多,實者少,情緒氣氛濃,直言胸臆淡,有空靈透剔之特色。

  詞的下片(或者說后一首),寫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傷恨的心情。春光依舊明媚,人卻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給作者以愉悅,往日今日的新愁舊恨總是郁于心頭,只想醉臥不起,但卻偏被羌笛驚醒,于是情緒愈發低沉,心情更加郁悶。從詞意和寫法上看,這首詞和前一首不是寫于同一時間,因為描寫的是春、秋不同景色。但兩首詞的思想情緒卻不乏相同之處。從大的時期看,可能是李煜中期的作品(尤其是后一首)。雖然兩首詞都不完整,但仍可以從中對李煜的藝術功力有約略的認識。

  13、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詞牌名:烏夜啼|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這首詞應是詩人亡國入宋后的作品,借夢境寫故國春色,表達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國情思和現實痛楚。

  14、南歌子·云鬢裁新綠

  詞牌名:南歌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云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莫翻紅袖過簾櫳。怕被楊花句引、嫁東風。

  這首詞寫歌女于宴間表演的情景。詞的上片寫歌女的盛妝艷飾和明麗動人。一、二句寫歌女的頭飾和衣著,精心修飾、光彩照人,是直寫鋪陳。三、四句寫歌女凝立宴前,準備表演,雖不動而有情,雖未舞而飄逸,是側寫比襯。“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狀上一筆宕開,似問非問,未答已答,從宴中人的視角寫出了歌女的神采飛揚和婀娜多姿,手法新穎別致,形象生動鮮明。

  詞的下片寫歌女的優美歌聲和動人舞姿。“趁拍”句用典寫歌女的演唱,形容歌聲美妙動聽。“回身”句寫歌女的舞蹈,形容舞姿的輕盈流轉。這些實寫都是為后面的虛寫作鋪墊,用歌女聲舞雙絕的描寫渲染觀賞者的驚喜和感嘆,使下面二句中特殊心理活動的產生有順勢自然之感。“莫翻”是一種希望、勸止,正寫心情,反寫舞姿,且與“怕”字相對應,珠聯璧合,觀舞者的心醉神馳之態油然而出,不需贅言。

  這首詞寫歌女,也寫宴上觀舞聽歌者,多處用喻、用典,也多有夸張,手法上靈活,尤其是上、下片的尾句,都變正為反,別具新意。全詞語言淡直、格調明快,真情自然流露,感慨雅趣別生,表現出相當高的藝術功力。

李煜的詩詞4

  更漏子①

  金雀釵②,紅粉面③,花里暫時相見④。

  知我意,感君憐⑤,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⑥,蠟成淚⑦,還似兩人心意⑧。

  珊枕膩⑨,錦衾寒⑩,夜來更漏殘⑾。

  【注釋】

  ①此詞調又名《無漏子》、《獨倚樓》、《付金釵》、《翻翠袖》等。這首詞于《花間集》中題為溫庭筠所作,由《尊前集》歸入后主李煜作。

  這是一首寫男女聚歡別愁的愛情詞。詞的上片主要寫歡聚,寫男女相愛時的歡樂與癡真。開篇兩句以點帶面,以貌寫情,用少女約會前的精心妝扮來表現少女的容顏艷麗、對與情郎約會的企盼以及對情郎的摯愛之情。寫人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兩點來寫,以飾見衣,以衣見貌,以貌見情,以情見心,是文學描寫的較高境界。李煜的大部分詞作都可稱個中精品。如此精心妝扮,有如此熱切企盼,可是只能“暫時相見”,反差巨大,隱約喻示著男女情愛之中的種種阻力,為后來的離情別恨作了鋪墊。“知我意,感君憐”是少女的口吻,是少女的感激,其實更是少女對情郎深沉情愛的真實寫照。“此情須問天”是以天為鑒盟,讓天作證,少女感情的至純至堅已不言自明。

  詞的下片主要寫別愁。承上片之意來,男女主人公無奈分別,前面的歡情更襯出此時的別恨。“香作穗,蠟成淚”是少女孤寂冷寞心情的細致刻畫,是以物襯人、以物擬人的寫法,明白點出少女的癡苦情懷。不過差可慰人的是“還似兩人心意”,少女與情郎是心心相印的。但也許也正因如此,情郎的離去才更加使少女憑添苦惱、為伊憔悴。結尾三句,實景實寫,“膩”“寒”“殘”三個字,以景寓意,少女情懷昭然若顯,簡潔而含蓄。

  全詞采用對比的寫法,上片寫歡情,下片寫悲愁,筆意曲折、手法別致。用少女的口吻寫男女情愛,真純有加,自然清新。男主人公雖然一直未出場,但在少女的情懷表述中卻若隱若現,顯得意味深長。通篇看來,這首詞的風格確與李煜詞風格極類似,而且有人也指出此詞中的少女形象當同李煜之《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一樣,都是寫小周后,雖不可考,但也可做一解。因此,這首詞可視作李煜前期的作品之一。

  ②金雀釵:釵頭做雀形的.金釵,是古代婦女頭飾的一種。唐白居易《長恨歌》有“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句。”

  ③紅粉面:用紅粉仔細勻過的面頰。紅粉,婦女化妝時用的胭脂和鉛粉,有時亦可代指美女。

  ④暫時:時間很短。

  ⑤憐:愛,憐惜,憐愛。

  ⑥香作穗(suì):燃香生成的煙成凝聚不散的穗狀,即香穗。宋蘇舜欽《和彥猷晚宴明月樓》之二有“香穗縈斜凝畫棟,酒鱗環合起金罍”句。另,有將穗作狀香灰解。

  ⑦蠟成淚: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如淚狀,即蠟淚,此指蠟已燃盡。唐李商隱《無題》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唐李賀《惱公》也有“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句。

  ⑧還似:《彊村叢書》本《尊前集》作“還是”。還,依舊,仍然。

  ⑨珊枕:呂本二主詞、侯本二主詞、《花間集》、《尊前集》、《花草粹編》、《歷代詩余》等本均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珊瑚,由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而成的東西,狀如樹枝,多為紅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可供觀賞,也可做裝飾品,其碎后大概可入枕。唐李紳《長門怨》有“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句。膩,滑,此指滑不著枕。《楚辭·招魂》中:“靡顏膩理,遺視些。”王逸注為:“靡,致也;膩,滑也。”

  ⑩錦衾(qīn):以錦緞為面的被子。寒:冷,涼。

  ⑾更漏殘:指夜已很深,即天快亮的時候。更漏:指夜晚的時間。唐戎昱《長安秋夕》有“八月更漏長,愁人起常早”句。更:古時夜間以更為計時單位,每更約為兩小時,一夜分為五更。漏:即漏壺,古代滴水計時用的儀器。殘:殘存,將盡。

李煜的詩詞5

  柳枝詞①

  風情漸老見春羞②,到處芳魂感舊游③。

  多見長條似相識④,強垂煙穗拂人頭⑤。

  【注釋】

  ①此詞調名于諸本二主詞或作《柳枝》、或作《楊柳枝》。這首詞于清《全唐詩》中有題作“賜宮人慶奴”。據宋張邦基《墨莊漫錄》載:“江南李后主嘗于黃羅扇上書賜宮人慶奴云:‘……(原詞略)’。想見其風流也。扇至今傳在貴人家。”明顧起云《客座贅語》中亦云:“南唐宮人慶奴,后主嘗賜以詞云:‘……(原詞略)’。書于黃羅扇上,流落人間,蓋柳枝詞也。”其他如《西溪叢話》、《六硯齋三筆》等本中,也都有類似的記載。由此可見,這首詞當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這首詞是李煜代宮女慶奴書、書后賜與慶奴的,所以詞中的主人公是宮女,是描寫女子自傷韶華已過、感懷風情不再的一首怨詞。

  開篇“風情漸老”直寫女主人公青春不再,人老色衰。“風情”本來是說男女歡愛的情懷,但這里指的是女人容貌和情態。“見春羞”是自覺羞于見春之意。春花盛開,春色明媚,是女子容顏嬌美艷麗的映照,而此時不敢與之相比喻。說明了女子年華已逝,美艷不復當初的自傷自艾。誠如顧起元語:“‘見春羞’三字,新而警。”比喻生動,情懷畢現。“到處”是指女子原在宮中受寵時的恩愛歡情,處處都曾留下過她與他的足跡和影子。此處用來頗有深意,既表示對過去的無時無刻的懷戀,也喻示出如今處處見情傷心、觸情生愁的感慨。“芳魂感舊游”,舊地重游,情已不再,怎能不黯然魂消。“多見”句以柳枝相喻,“似相識”照應“感舊游”,正是女子懷思、處處生情的真實寫照。“強垂”二字愁意漸深,柳枝本無“強垂”之意,但人總有邀寵之心,刻意求寵,而又因“風情漸老”而求寵不得,所以勉強不來的'無可奈何之情讓人感傷不已。

  全詞以第一人稱口吻寫成,既有直敘,也有妙喻,通過宮女的感傷情懷側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雖是李煜代筆,但個中深情卻真切動人。詞中以柳枝喻人,以“強垂”喻境,喻象別致、生動,手法清新、自然,情景交合,頗為感人。不過,也正因是李煜代抒宮女之情,詞中難免有以帝王之眼看宮女之色的庸俗感覺,格調相對不高。

  ②風情:風月之情,指男女相親相愛之情,這里指好容貌。宋柳永《雨霖鈴》中有詞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羞:羞愧。

  ③芳:《全唐詩》等本有作“消”。芳魂,指美人的魂魄。到處:隨處,各處。舊游:以往游覽所經之處。

  ④多見:《全唐詩》、《西溪叢語》、《墨莊漫錄》等本均作“多謝”。長條:指柳樹下垂的枝條。似:好象。

  ⑤強:勉強,強迫。煙穗:形容柳樹枝葉下垂為霧氣籠罩的樣子。穗,植物的花或果實聚生在莖的頂端,叫做穗。

李煜的詩詞6

  菩薩蠻①

  蓬萊院閉天臺女②,畫堂晝寢人無語③。

  拋枕翠云光④,繡衣聞異香⑤。

  潛來珠鎖動⑥,驚覺銀屏夢⑦。

  臉慢笑盈盈⑧,相看無限情⑨。

  【注釋】

  ①這是李煜前期作品中的又一首愛情詞,從內容來看,似仍在寫他與小周后之間的愛情生活,當和《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為姊妹篇。

  這首詞依舊是寫男女幽會偷情的情形。但是它與《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不同,這首是從情郎往見少女的角度寫的,同上一篇的少女潛見情郎雖是情趣不同,但卻又異曲同工。

  詞的上片主要寫情郎初入少女居處,暗見少女睡態的情景。起始二句點明環境,也點明了主人公潛入畫堂的動機和心理活動。一個“閉”字,既說明了少女的處境,也說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潛入”的原由,連“晝寢”也從中得到了說明。有人分析,正是由這一個“閉”可見,少女的形象是小周后,而且其時她正處于“禁中”的這段時間里(馬令《南唐書》卷五)。其實從“蓬萊”“天臺”及“畫堂”等句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顯然不是普通女子,聯系李煜的生活經歷,指詞中少女為小周后大概可信。后面是作者以欣賞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晝寢的美麗儀態,又從聞到“異香”的.角度表現出情郎既與少女相處甚深,又對少女摯愛有加,充分展現了男主人公的情態和心理。

  詞的下片寫少女醒后與情郎歡會調情的情景。這里先從情郎的動作寫起,空間順序十分合理。本是“潛來”,卻因心急情切而碰響“珠鎖”,驚醒了少女的美夢,這本是煞風景的事,但因二人之間情深意切,反而有了更溫馨的氣氛。作者在這里的描寫又含蓄、又生動、又準確。結尾兩句是點睛之筆,一個“無限”仿佛把千言萬語都說盡,把萬千柔情都化出,這就不僅是外在情貌的描寫了,而是直接寫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是由小見大,由實見虛的寫法。

  這首詞的視點是男主人公的,是從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動來刻畫二人愛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這說明李煜在愛情題材作品的創作中善于變化、手法多樣、技巧純熟。全詞寫私情幽會但又不涉低級庸俗,寫男女歡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語言曉暢,情態自然,描寫準確生動,格調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較成功的一篇。

  ②蓬萊:是古代傳說中的三座仙山之一。據《史記·封禪書》中記載:“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后就用蓬萊泛指人們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蓬萊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萊仙境一般。天臺女,本代指仙女,這里指象仙女一樣美麗的女子。天臺,山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天臺縣北。相傳東漢時期劉晨、阮肇二人曾上天臺山采藥,遇見二位女子,留住半年回家,歸家時發現已過了七世,乃知二女子為仙女。于是后人用“天臺女”代指仙女。

  ③畫堂:本漢代宮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繪飾華麗的堂屋。晝寢:白天睡覺。人無語:《全唐詩》、《歷代詩余》、《花草粹編》中均作“無人語”。

  ④拋枕:形容人熟睡時頭離開了枕頭,把它拋在一邊。翠云:形容女子的頭發烏黑濃密。宋代柳永《洞仙歌》中有句:“記得翠云偷剪,和鳴彩鳳于飛。”云,云髻,形容婦女的發髻烏黑卷曲如云的樣子。光:光亮。

  ⑤異香:指女子身上散發出異乎尋常的香氣。

  ⑥潛來:偷偷地進來,暗中來。珠鎖:晨本二主詞、蕭本二主詞中均作“珠瑣”。珠鎖,指用珍珠連綴而成或有珍珠鑲飾的門環。門動時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⑦驚覺:驚醒。銀屏:《歷代詩余》、《全唐詩》中均作“鴛鴦”。指白色而有光澤的屏風或圍屏。銀屏夢,這里指好夢。

  ⑧臉慢:《全唐詩》、《歷代詩余》、《花草粹編》中均作“慢臉。”臉慢,指細嫩而美麗的臉。南朝梁劉遵《繁華應令》中有詩:“鮮膚勝粉白,慢臉若桃紅。”慢,同曼,形容容顏的美好。《楚辭·招魂》中有句:“蛾眉曼睩。”王逸注云:“曼,澤也。”盈盈,形容儀態美好的樣子。《文選·古詩(青青河畔草)》中有句:“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⑨相看:對看,仔細看。

李煜的詩詞7

  南歌子①

  云鬢裁新綠②,霞衣曳曉紅③。

  待歌凝立翠筵中④,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⑤。

  趁拍鸞飛鏡⑥,回身燕飏空⑦。

  莫翻紅袖過簾櫳⑧,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⑨。

  【注釋】

  ①此詞有本謂蘇軾作,今依《世界文庫》本《南唐二主詞》作李煜作。從詞意上看,當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這首詞寫歌女于宴間表演的情景。詞的上片寫歌女的盛妝艷飾和明麗動人。一、二句寫歌女的頭飾和衣著,精心修飾、光彩照人,是直寫鋪陳。三、四句寫歌女凝立宴前,準備表演,雖不動而有情,雖未舞而飄逸,是側寫比襯。“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狀上一筆宕開,似問非問,未答已答,從宴中人的視角寫出了歌女的神采飛揚和婀娜多姿,手法新穎別致,形象生動鮮明。

  詞的.下片寫歌女的優美歌聲和動人舞姿。“趁拍”句用典寫歌女的演唱,形容歌聲美妙動聽。“回身”句寫歌女的舞蹈,形容舞姿的輕盈流轉。這些實寫都是為后面的虛寫作鋪墊,用歌女聲舞雙絕的描寫渲染觀賞者的驚喜和感嘆,使下面二句中特殊心理活動的產生有順勢自然之感。“莫翻”是一種希望、勸止,正寫心情,反寫舞姿,且與“怕”字相對應,珠聯璧合,觀舞者的心醉神馳之態油然而出,不需贅言。

  這首詞寫歌女,也寫宴上觀舞聽歌者,多處用喻、用典,也多有夸張,手法上靈活,尤其是上、下片的尾句,都變正為反,別具新意。全詞語言淡直、格調明快,真情自然流露,感慨雅趣別生,表現出相當高的藝術功力。

  ②云鬢:形容女子像烏云一般濃黑、柔美的鬢發。裁:修剪,安排,這里指插戴。綠:烏黑發亮的顏色,多用于形容鬢發。

  ③霞衣:輕柔艷麗的衣服,這里指舞蹈時穿的霞披。曳(yè):拖,拉。曉紅:指早晨太陽初升時的紅色霞光。

  ④凝立:一動不動地站立。翠筵:指青綠色的席子。翠,青綠色。筵,用蒲葦、竹篾和枝條等編織而成的席子。

  ⑤彩云:絢麗多彩的云朵。這里指巫山神女。據《文選·高唐賦序》中記載:“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朝云。’巫峰:即巫山,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南。此句用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光彩照人。

  ⑥鸞飛鏡:即鸞鏡。據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中記載:“昔罽賓王結置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言。鸞睹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后就用“鸞鏡”指化妝時用的鏡子。

  ⑦飏(yáng):飄揚,飛揚。

  ⑧紅袖:女子紅色的衣袖。這里用來代指美麗的歌女。簾:用布、竹子、葦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櫳(lóng):窗戶。

  ⑨楊花:也可指柳絮。勾引:調弄,吸引。東風:指春風。

李煜的詩詞8

  浪淘沙①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簡析】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的詩詞9

  李煜【梅花】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李煜【書靈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李煜【書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縷絳。

  天香留鳳尾,馀暖在檀槽。

  李煜【句】

  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

  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

  李煜【亡后見形詩】

  異國非所志,煩勞殊清閑。

  驚濤千萬里,無乃見鐘山。

  李煜【感懷】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凄凄。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李煜【感懷】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李煜【賜宮人慶奴】

  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消魂感舊游。

  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

  李煜【題金樓子后】

  牙簽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

  不于祖龍留面目,遺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挽辭】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

  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李煜【挽辭】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

  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李煜【悼詩】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李煜【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李煜【病中感懷】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李煜【清平樂(一名憶蘿月)】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錦堂春(一名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阮郎歸(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

  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春睡覺,晚妝殘,無人整翠鬟。

  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李煜【喜遷鶯(一名鶴沖天、燕歸來)】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欹。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李煜【應天長】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李煜【九月十日偶書】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飗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李煜【秋鶯】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李煜【病起題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閑情。

  爐開小火深回暖,溝引新流幾曲聲。

  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

  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李煜【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

  浩浪侵愁光蕩漾,亂山凝恨色高低。

  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李煜【病中書事】

  病身堅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靜居唯搗藥,門扃幽院只來禽。

  庸醫懶聽詞何取,小婢將行力未禁。

  賴問空門知氣味,不然煩惱萬涂侵。

  李煜【憶江南】

  (一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夢江口、望江梅、歸塞北、謝秋娘、春去也)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沾袖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

  腸斷更無疑。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

  愁殺看花人。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李煜【漁父(一名漁歌子)】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搗練子(一名深院月)】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云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懶,為誰和淚倚闌干。

  李煜【望遠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

  余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

  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李煜【木蘭花(一名玉樓春、春曉曲、惜春容)】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聲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蹋馬蹄清夜月。

  李煜【一斛珠(一名醉落魄)】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李煜【破陣子(一名十拍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蒼黃辭廟日,教坊獨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長相思(一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云一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如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李煜【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愿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李煜【蝶戀花】

  (一名一籮金、黃金縷、明月生南浦、鳳棲梧、鵲蹋枝、卷珠簾、魚水同歡)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李煜【采桑子(一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如愁,百尺蝦須上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李煜【相見歡(一名烏夜啼)】

  (又名上西樓、西樓子、月上瓜洲、秋夜月、憶真妃)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浪淘沙(一名賣花聲)】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闌,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虞美人】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好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無人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驚覺鴛鴦夢。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雨云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夢迷春睡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的詩詞10

  1、最俊逸神飛的詞: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2、最思念的詞:

  《清平樂·別來春半》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3、最自在逍遙的詞: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4、最纏綿的`幽會詞: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5、最悲傷絕望的詞: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6、最痛心感慨的詞: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7、最孤獨凄婉的詞: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8、最沉痛心碎的詞: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9、最無奈傷感的詞: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0、最優美凄楚的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的詩詞11

  漁父詞①

  浪花有意千重雪②,桃李無言一隊春③。

  一壺酒,一竿身④,快活如儂有幾人⑤。

  又一棹春風一葉舟⑥,一綸繭縷一輕鉤⑦。

  花滿渚⑧,酒盈甌⑨,萬頃波中得自由⑩。

  【注釋】

  ①此詞調名亦作《漁父》,《歷代詩余》中作《漁歌子》。據宋阮閱《詩話總龜》載:“予嘗于富商高氏家,觀賢畫《盤車水磨圖》,及故大丞相文懿張公弟,有《春江釣叟圖》,上有南唐李煜金索書《漁父詞》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另《古今詩話》中亦云:“張文懿家有《春江釣叟圖》,上有李煜《漁父詞》二首。”又,《花草粹編》中此詞有題作“題供奉衛賢《春江釣叟圖》,并注云:“金索書,不知書名抑書法也。”據今人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南唐二主年譜》引陶谷《清異錄》云:“后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依王仲聞解,“金索書”即“金錯刀書”,也就是李煜的書法。

  這兩首詞都是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表達了作者追求閑適、隱逸遁世的情趣。據《南唐書·后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后主避禍,惟覃思經籍。”由此,也有人認為,這二首詞是“后主為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并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注)也有道理。從詞意上看,二詞耽于隱逸、格調不高,當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第一首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重雪”,“桃李”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中間嵌以“有意”和“無言”,作者以情見景,借景寓意,心態淡然而出。有酒、有竿、悠然獨釣,這種情境雖靜寂卻清新,所以作者以問做結,“快活如儂有幾人?”其嘆如贊,表現出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滿足。這首詞語淡情疏,清麗簡約,詩情與畫境渾然一體,趣致盎然。

  第二首詞與第一首同題、同畫,內容、意趣亦大體相同。春風泛舟、繭縷輕釣,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托、渲染的用法,與第一首“有意”“無言”稍不同。“花滿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不但不顯重復,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兩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②浪花:《詞譜》、《花草粹編》中均作“閬(láng)苑”。閬苑,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有本作“有情”。千重雪:《詞譜》、《花草粹編》、《歷代詩余》中均作“千里雪”。千重,千層,層層疊疊。

  ③桃李:《歷代詩余》、《全唐詩》、《詩話總龜》中均作“桃花”。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著,言春色正濃,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詞匯箋》中作“輪”;《詩話總龜》中作“鱗”。一竿身:一根釣竿。

  ⑤儂(nóng):指我,江南口語。快活:《詩話總龜》中作“世上”。

  ⑥棹(zhào):搖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長的叫棹。

  ⑦綸:《五代名畫補遺》中作“輪”。綸,釣魚用的粗絲線。繭縷(lǚ):絲線,這里指漁弦。繭,繭絲。

  ⑧渚(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⑨甌(ōu):裝酒的器具,即盅,一種平底深碗。

  ⑩頃:土地面積單位。一百畝為一頃。

李煜的詩詞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作者: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留 一作:留人)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長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作者: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尊罍在 一作:前)

  清平樂·別來春半

  作者: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 一作:愁腸斷)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作者: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作者: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一夢 一作:夢里)

  憶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標題作者正文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作者: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望江南·閑夢遠

  作者: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搗練子令·深院靜

  作者: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梅花

  作者: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作者: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喜遷鶯·曉月墜

  作者:李煜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啼鶯散,馀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作者: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浪淘沙(一名賣花聲)

  作者: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李煜的詩詞13

  搗練子令①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②。

  無奈夜長人不寐③,數聲和月到簾櫳④。

  【注釋】

  ①這是一首寫別后相思的本義詞。此詞調名于《尊前集》、《花草粹編》、《花間集補》、《全唐詩》等本中均作《搗練子》,為單調。《花草粹編》中有題作“聞砧”,《續選草堂詩余》、《古今詩余醉》、《古今詞統》等本中題作“秋閨”,《詞的》中題作“本意”。又《歷代詩余》中于調名下有注曰:“一名《深院月》,又名《深夜月》。李煜秋閨詞有‘斷續寒砧斷續風’之句,遂以‘搗練’名其調。”明楊慎《詞品》亦云:“李后主詞,詞名《搗練子》,即詠搗練,乃唐詞本體也。”自李煜此調始見于此詞。

  這首詞描寫的是作者因寒夜搗衣之聲而引起的離懷愁緒。

  “深院靜,小庭空”,是環境的描寫,詞的開篇給讀者的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面,但實際上其中卻有作者無法平靜的心情。“深”本身就有一種無法明見的孤寂之感,“靜”既為搗衣之聲能聲聲入耳做了鋪墊,同時也反襯著作者寒夜不眠、心境難平的情狀。庭本來很小,但如此小庭此時卻愈發地顯得空曠、冷清,如不是作者以愁苦之眼、心視之,這種感觸是不會有或不能如此真切的。作者在這里的景物描寫,既是客觀的,是眼中所見,也是主觀的,是心中所見;這既是一種鋪墊,也是一種襯映。這里更重要的是一種渲染,一種氛圍的營造,是一種以景映人、以景寓情的寫法,“深、靜、小、空”等寥寥數字,卻給了讀者一種真切的孤清冷寂之感,作者的心思、情態已呼之欲出。但是,靜止的畫面似乎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憂思,所以“斷續”一句出,整個畫面由靜轉動,才真正地鮮活起來。“斷續”一詞既寫“寒砧”又寫“風”,用的極妙。搗衣之聲有輕有重,風過高墻時大時小,聽起來風聲、砧聲一定是時有時無的,這是表面上看。而其實,“斷續”應該更多寫的`是作者的心境、憂思波浪起伏、無法寧靜。古人搗帛制衣本是慣常之事,但此事常常與征夫遠行相關,尤其是當此寒夜,搗衣不止,恐怕也只有懷思遠行之解。李白《子夜吳歌》中“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和沈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中“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等詩句,就都是用寒月夜、搗衣聲來描寫征夫遠離、懷思不斷的。而且“寒砧”一詞也寓有深意,當不只是月夜砧冷的意思,應該還有作者因自己相思難遣的心寒之用,是把作者自己的心境加之于砧聲而成的。所以,這三句看起來是寫景,實際上是寫人,是以景寓意、以風見情,是一種含蓄別致的寫法。

  詞的后兩句,由景見人,由人增景,描寫作者長夜難眠,離愁綿遠的情狀。“無奈”不僅是無可奈何之意,更是增強了作者情思的愁苦。難眠才會覺“夜長”,“夜長”則更加令人難眠,而更加令人覺得無法承受、無以自遣。為什么難眠呢?不是砧聲吵人,也不是風聲擾人,而是砧聲所引發的相思離愁。所以“數聲和月到簾櫳”,看起來是回應開篇的景色描寫,而實際上是進一步強化了作者心中的難平愁思。

  全詞主要從聽覺、視覺寫心情、心境,雖然沒有明寫思愁怨苦,但由景色和感覺的變化寫來,那種怨苦卻愈加深沉、摯切、感人至深。作者的手法別致、輕靈,結構整一、講究,遣詞、造句無不恰到好處。詞雖短,但寓意綿遠,句雖少,但情深意切,堪稱是一首曲筆有致、淡言有韻的絕妙好詞。

  ②砧(zhēn):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古時將生絲織成的絹用木杵在石上搗軟制成熟絹,以便裁制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稱。這里指寒夜之中的搗衣聲。唐代杜甫《秋興》中有詩句云:“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③無奈:《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作“早是”。不寐:《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均作“不寢”。不寐,不能入睡。

  ④數聲:幾聲,這里指搗衣的聲音。和月:伴隨著月光。到:傳到。簾櫳(lóng):掛著竹簾的格子窗。櫳:有橫直格的窗子。全句意思是,搗衣的聲音伴隨著月亮的光波傳到窗子里。

李煜的詩詞14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賞析】: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

  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

  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

  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亡國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廷,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后山詩話》謂秦少游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之"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濃愁",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懷故國,悲憤已極。起句,追維往事,痛不欲生!

  滿腔恨血,噴薄而出:誠《天問》之遺也。"小樓"句承起句,縮筆吞咽;"故國"句承起句,放筆呼號。一"又"字慘甚。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一時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滿,苦痛未盡,仍須偷息人間,歷盡磨折。下片承上,從故國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問答語,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

  據王輊《默記》載:"歸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樂,見于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李煜的詩詞15

  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一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注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

  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

  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全句意思是,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

  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

  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

  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

  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鑒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詞的上片,開篇即直抒胸臆、毫無遮攔地道出郁抑于心的離愁別恨。一個“別”字,是起意,也是點題,單刀直入,緊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種原因,這種開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際遇之大變,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罷。“春半”有人釋為春已過半,有理,但如釋為相別半春,亦有據,兩義并取也無不可。接下二句承“觸目”來,“砌下落梅如雪亂”突出一個“亂”字,既寫出了主人公獨立無語卻又心亂如麻,也寫出了觸景傷情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用生動的比喻把愁情說得明白如見。“拂了一身還滿”,前有“拂”字,顯見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個“滿”字,卻把主人公那種無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上片的畫面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而又動靜結合的,直抒胸臆中見委婉含蓄,活潑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是因為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雁來”兩句把思念具體化。寫出作者盼信,并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只得將蘇武放回。所以作者說,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作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一見都不可能,思念萬分之情溢于言表,從而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思念之切。他懷著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著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么遠,自己心中的“離恨”就像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無論人走到哪里,它們都在眼前,使人無法擺脫。這個結句,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李煜的詩詞】相關文章:

李煜著名詩詞01-20

寫李煜的作文01-21

與李煜對話作文11-04

李煜初一作文11-23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12-28

虞美人李煜古詩原文01-21

經典的詩詞10-23

關于兄弟的詩詞及賞析_兄弟詩詞03-03

月亮的詩詞06-0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亚洲色欧美2019最新在线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点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