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紅樓夢古詩詞鑒賞賞析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賞析
更新時間:2024-04-26 08:03:39
  • 相關推薦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1

  蘆雪廣即景聯句(第五十回)

  【說明】

  此詩是寶玉與眾姊妺相聚于蘆雪廣“割腥啖膻”、飲酒賞雪時所共吟。

  廣(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蘆雪廣正“傍山臨水”而筑。“廣”不是“廣”的簡化字。諸本或作“庵”,或作“庭”,或作“亭”,皆后人所改,今從庚辰本。

  聯句,是好多人聯合起來作詩,通常用排律形式。聯法是由一人起頭一句,接著的人就聯二、三兩句,以后再接的人照例都是聯一對句以對別人的出句,并擬下一聯的出句讓別人來對,最后一人用一句作結。但也有聯一句的,詩的后半首即是,小說中用以顯示興高搶先的情景。聯句較長,為檢閱方便,“注”直接寫在一聯之下。后面《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也仿此。

  一夜北風緊,(熙鳳)開門雪尚飄。

  注:小說中借眾人之口評起句說:“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寫不盡的多少地步與后人。”

  入泥憐潔白,(李紈)匝地惜瓊瑤。

  注:意即“〔雪質〕潔白而憐其入泥,〔雪似〕瓊瑤〔美玉〕而惜其匝(音扎,滿,遍)地。”

  有意榮枯草,(香菱)無心飾萎苕。

  注:榮枯草,使枯草榮。草經雪覆蓋,入春萌發更茂。飾,裝飾。苕,葦花,秋開冬萎,開時一片白,詩中多喻雪。如蘇軾《將之湖州賦詩》:“溪上苕花正浮雪。”蘆雪廣“四面皆是蘆葦掩覆”,亭名當由此而得,此所以“即景”而詠。“苕”,程高本作“苗”,大誤,苗何以用雪來“飾”?

  價高村釀熟,(探春)年稔府粱饒。

  注:價高,指酒漲價,因大雪天寒。語用唐代詩人鄭谷《輦下冬暮詠懷》詩:“煙含紫禁花期近,雪滿長安酒價高”釀,酒。年稔,年成好。稔,莊稼成熟。古人以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大瑞,便得“年登歲稔”。府粱饒,官倉糧食很多。

  葭動灰飛管,(李綺)陽回斗轉杓。

  注:上句意即“管中葭灰飛動”。葭,蘆葦。古代候驗節氣的器具叫灰管,將蘆葦莖中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樂律的玉管內,置于特設的室內木案上,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見《后漢書·律歷志》。陽回,陽氣復來,冬至“陰極陽生”。斗,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形如水杓,其方位隨時改變,同一時刻斗柄所指四季不同。兩句都以節氣寫雪。杜甫《小至》詩:“冬至陽生春又來”,又“吹葭六管動飛灰”。因出于同一首詩,故用以成對。

  寒山已失翠,(李紋)凍浦不生潮。

  注:上句說雪積,下句說冰封。

  易掛疏枝柳,(岫姻)難堆破葉蕉。

  注:主語都是雪。

  麝煤融寶鼎,(湘云)綺袖籠金貂。

  注:麝煤,本謂合麝香的煙墨,此指芳香燃料。融,炊燒使氣上騰。鼎,鼎爐。上句說燃鼎爐以取暖,下句說籠兩袖于貂皮中以御寒。

  光奪窗前鏡,(寶琴)香黏壁上椒。

  注:意即“〔雪〕奪窗前之鏡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奪,掩蓋,超過。椒,芳香植物,古時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溫暖芳香。

  斜風仍故故,(黛玉)清夢轉聊聊。

  注:故故,屢屢、陣陣之意。聊聊,稀少之意。下句說夢因冷而難成。

  何處梅花笛?(寶玉)誰家碧玉簫?

  注:梅花笛,因《梅花落》笛曲而名。碧玉簫,指簫截竹制成,以碧玉喻翠竹。

  鰲愁坤軸陷,(寶釵)龍斗陣云銷。

  注:上句說大海龜恐雪壓大地塌陷而發愁。《列子》有巨鰲背負大山的傳說。坤軸,地軸,古代傳說以昆侖山為地軸。見《河圖括地象》。又“地不周載”,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亦鰲所以發愁。參見《緣起詩》注。下句以玉龍斗罷為喻說雪。宋代張元《詠雪》詩:“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龍斗時云集,斗罷云消。《后漢書·光武帝紀》:“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兩句或隱寫末世白地景象。

  野岸回孤棹,(湘云)吟鞭指灞橋。

  注:回孤棹,孤舟返回,以寫雪。參見《結詩社帖》“棹雪”注。下句典用南宋尤袤《全唐詩話》:“〔唐昭宗時〕相國鄭綮,善詩。或曰:‘相國近為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何以得之?”因作詩而用“ 吟”。灞橋在長安東。

  賜裘憐撫戍,(寶琴)加絮念征徭。

  注:意謂皇帝憐恤將士雪中辛勤撫邊戍守而賜棉衣,制衣的人同情服兵役者寒冷而把棉花加厚。唐開元時,宮中制棉袍賜邊軍。有士兵在袍子中找到一首詩說:“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做,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重結后生緣!”士兵把詩交給將帥,將帥進呈玄宗。查問結果是一個宮女所作。玄宗就叫她離開宮廷,嫁給那個士兵。見《唐詩紀事》。

  坳垤審夷險,(湘云)枝柯怕動搖。

  注:意謂覆雪之地須察高低不平,擔心樹枝動搖掉下雪來。柪,低洼地。垤,小土堆。審,細察。夷,平坦、安全。柯,樹枝。

  皚皚輕趁步,(寶釵)剪剪舞隨腰。

  注:皚皚,白,多形容雪。剪剪,風尖細之狀。本以“風回雪舞”喻女子步態(見《警幻仙姑賦》注),這里反過來以女子輕步舞腰來點風雪。李商隱《歌舞》詩:“回雪舞輕腰”。

  煮芋成新賞,(黛玉)撒鹽是舊謠。

  注:這兩句程高本改為“苦茗成新賞,孤松訂久要。”用《論語·憲問》語,贊孤松為歲寒之友,有道學氣,不合人物性格。

  葦蓑猶泊釣,(寶玉)林斧不聞樵。

  注:長著蘆葦的水中猶有蓑衣人泊舟垂釣,林間已不聞樵夫的斧聲。書中說蘆雪廣可“垂釣”,寶玉“披蓑帶笠”,人稱“漁翁”。唐代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上句正用其意寫雪,又是即景,且漁與樵對仗,比程高本這一句作“泥鴻從印跡”工切。“泥鴻”句,意謂鴻雁在雪泥上隨處印下足跡。用宋代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意:“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不聞樵”戚序本作“乍停樵”,“乍”字不妥;程高本作“或聞樵”,更誤。雪中豈能“聞樵”?且大觀園哪里真會有人打柴?今從庚辰本。

  伏象千峰凸,(寶琴)盤蛇一徑遙。

  注:意即“千峰凸起如象狀,一徑遙遙似蛇盤”。象色白,故為喻;雪覆大地,足印使小徑曲曲彎彎的痕跡更顯。唐代韓愈《詠雪贈張籍》詩:“岸類長蛇攬,陵猶巨象豗(音灰,打架)。”

  花緣經冷結,(湘云)色豈畏霜凋。

  注:花、色,指雪花、雪色;雪叫“六出花”。緣,因為。

  深院驚寒雀,(探春)空山泣老鸮。

  注:大雪雀饑,噪聲如驚。鸮,鴟鸮(音癡消),即貓頭鷹,叫聲凄厲。

  階墀隨上下,(岫煙)池水任浮漂。

  注:意即“〔雪〕隨階墀上下〔覆蓋〕,任池水漂浮。”墀,臺階。

  照耀臨清曉,(湘云)繽紛入永宵。

  注:主語都是雪。永宵,長夜,冬季夜長。

  誠忘三尺冷,(黛玉)瑞釋九重樵。

  注:上句說將士因忠誠而忘卻戍守的寒苦,下句說皇帝因瑞雪能兆豐年而解除了焦慮。三尺,劍。語出《漢書·高帝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借以說將士與戍守事,雪里刀劍隨身,尤覺寒冷。九重,宋玉《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后用以稱皇帝。此句是稱頌功德。

  僵臥誰相問,(湘云)狂游客喜招。

  注:上句用“袁安臥雪”典故:漢代有一次大雪積地一丈余,洛陽令出外視察,見百姓都除雪開路,方能出門。到袁安門口,無路可通,以為袁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見《錄異傳》。下句說踏雪狂游之客喜有人招飲可御寒。唐時,王元寶每逢大雪就叫仆人從巷口到家門,掃雪開路,招客飲宴,名曰“暖寒會”。見王仁裕《開元遺事》。

  天機斷縞帶,(寶琴)海巿矢絞絹。(湘云)

  注:天機,傳說天上織女所用的'織機。縞帶,白色絲帶,喻雪。海巿,海市屢樓,海中幻境。鮫絹,參見《題帕三絕句》注。兩句取喻相類。

  寂寞對臺榭,(黛玉)清貧懷簞瓢。(湘云)

  注:獨坐雪中臺榭,寂寞凄清。或有隱意。第七十九回脂評說,原稿后半部有寶玉“對境悼顰兒”情節,并謂書中所寫“軒窗寂寞,屏帳翛然”,先為其“作引”。“對”程高本作“封”,主語就不是指人了,與對句不相稱。下句說懷念在風陋巷中過著“一簞(音單,盛飯的圓竹器)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的人。典出《論語·雍也》。這里只借取其常用義。從脂評說寶玉后來過“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生活看,或所說“懷”人,也有隱指。

  烹茶冰漸沸,(寶琴)煮酒葉難燒。 (湘云)

  注:漸,遲,很慢。冰雪之水,因此難沸;柴葉沾濕,所以燒不著。“冰”程高本作“水”。

  沒帚山僧掃,(黛玉)埋琴稚子挑。(寶琴)

  注:意即“山僧掃沒帚〔之雪〕”。用“江邊掃雪夕陽僧”詩意。雪中埋琴,出處不詳。

  石樓閑睡鶴,錦罽暖親貓。(黛玉)

  注:閑睡鶴,雪夜鶴閑已睡。錦罽,錦毯。見《冬夜即事》詩注。這句說,天冷,貓貼著毯子以取暖。黛玉戲語作詩,所以“笑得握著胸口”。

  月窟翻銀浪,(寶琴)霞城隱赤標。(湘云)

  注:月窟,指月。見《詠白海棠》注。銀浪,喻月光。宋代陳與義《詠月》詩:“玉盤忽征露,銀浪瀉千頃。”這里轉而形容雪如月光傾瀉大地。翻,傾。霞城,常指碧霞城仙境,與“赤標”并用則指赤城山,在浙江天臺縣北,“土色皆赤,狀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城墻)”。見《會稽記》。晉代孫綽《天臺賦》:“赤城霞起而建標。”赤標,謂赤色高峰望之可作標識。隱,指隱沒于雪中。

  沁梅香可嚼,(黛玉)淋竹醉堪調。(寶釵)

  注:上句典出《花史》:宋時,“鐵腳道人常愛赤腳走雪中,興發則朗誦《南華·秋水篇》,嚼梅花滿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下句意謂醉聞雪壓竹之聲,正好彈琴。用宋代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意:“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文中亦言“醉”酒。

  或濕鴛鴦帶,(寶琴)時凝翡翠翹。(湘云)

  注:主語都是雪。或、時,都是“有的”的意思。翹,古代貴族婦女頭上的首飾。

  無風仍脈脈,(黛玉)不雨亦瀟瀟。(寶琴)

  注:脈脈、瀟瀟,都是風雨瀟灑的樣子,這里用以形容雪之紛紛揚揚。

  欲志今朝樂,(李紋)憑詩祝舜堯。(李綺)

  注:志,記載。舜堯,唐堯、虞舜,傳說中古代的賢君。

  【鑒賞】

  蘆雪廣吟詠,參加聯句者就多至十二人,確乎盛況空前。但盛會只是暫時的表象。薛寶琴、邢岫煙、李氏姊妺等一大批人涌到賈府“來訪投各人親戚”,為的就是求人家“治房舍,幫盤纏”,或暫找一個避風之所。這說明古代封建已到末世,社會的各類問題正在進一步加劇。她們借以蔭庇棲身的大樹,雖然表面枝葉尚茂,但內部早已朽爛不堪。在這幾回以后,它的頹敗征象也就很快地從各方面暴露出來了。一些貴族豪門不管眼前興衰景況如何,都在或早或遲地走向滅亡。今日的歡笑隱伏著明天更大的悲哀。

  聯句,這種詩體本起于宮廷(相傳濫觴于漢代“柏梁詩”),雖然淵源久長,但歷來從未產生過什么有價值的作品,始終只是上層文人墨客比賽作詩技巧的一種文字游戲,嚴格說來它不能算作文學創作。清代文人相據聯句之風特盛,與曹雪芹交往很密的敦誠的《四松堂集》中也就有不少聯句詩可以說明這一情況。所以,小說中這些情節也是借虛構的人物故事對當時詩人墨客的這種習好所作的現實的描繪。

  清代有人評這首聯句說:“起首插入鳳姐,自是新妙,然后半太嫌雜亂,毫無精采。……且黛玉聯句中既有‘斜風仍故故’,又有‘無風仍脈脈’,斷無此復疊之法。雪芹于此似欠檢點。”(野鶴:《讀紅樓札記》)批評者論詩還是有一點見地的,比如指出黛玉兩句不應相犯。但論小說就很成問題:他沒有能脫出脂評所說的“雪芹撰此書,中亦有傳詩之意”等流俗的陋見。“雜亂”,本是這種百衲衣式的聯句體的通病。如果作者一心為了傳自己的詩,而把這首五言排律寫得脈絡分明,層次清楚,自然一氣,“精采”動人,避免了聯句本來無法避免的疵病,結果對小說反映現實真實這一點來說就欠缺了許多。湘云說:“我也不是做詩,竟是搶命呢!”描寫這類“搶命”的而作的東西,既能在各別詩句上注意照顧人物的不同特點(比如那些“頌圣”的句子就不出于寶、黛之口;黛玉說“斜風仍故故”,寶玉接“清夢轉聊聊”之類的安排,也顯然是有所用意的),又在總體上并不使它顯得有什么思想藝術價值,忠實于事物本來應有的面貌,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2

  燈謎詩(第五十回)

  【說明】

  暖香塢中所制的燈謎,包括薛寶琴的《懷古絕句十首》在內,小說中都沒有交代謎底。看來,作者有所寄托,也只在詩句本身。

  其一(薛寶釵)

  鏤檀鐫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注釋】

  1.“鏤檀”二句——這是說謎底之物像一座玲瓏的寶塔,層層疊疊,但它并不是工匠用磚石壘砌起來的,而是天然生長的,看上去彷佛是檀、梓一類木雕。鐫,鑿,刻。

  2.“雖是”二句——佛寺或寶塔檐角上懸有銅鈴,被風吹動時會發出聲音,現在說風雨過時它是不會響的。凡有關佛教的.事物多稱“梵”。

  其二(賈寶玉)

  天上人間兩渺茫,瑯玕節過謹提防。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注釋】

  1.“天上”句——說天上地下,相距遙遠。

  2.瑯玕——竹的代稱。瑯玕,本是青色的玉石,借以喻竹。

  3.“鸞音”句——當仙界傳來音訊時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指人的死去,亦即所謂仙逝。鸞、鶴,古代傳說為仙禽,乘鸞鶴表示登仙。凝睇,凝目注視。

  4.唏噓——嘆息的聲音。上蒼——青天。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云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注釋】

  1.騄駬——亦作“騄耳”、“綠耳”,千里馬名,傳說為周穆王“八駿”之一。紫繩,指韁繩。

  2.馳城逐塹——奔馳過城池,跨越過溝渠。猙獰,兇猛,驃勇。

  3.“鰲背”句——俗稱狀元或第一名為“獨占鰲頭”。鰲背三山,古代傳說,見于《列子》:渤海之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隨波往來,天帝恐怕他們漂浮到西極去,就叫十五只巨鰲(大海龜)來背著他們。又古時正月十五夜觀燈,京都中所搭起的燈山做鰲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種彩燈,亦稱鰲山。

  【鑒賞】

  寶釵的謎,前兩句的寓意也許是說她為人處處精細,層層設謀,但能八面玲瓏,不留痕跡;后兩句當是借用唐明皇與楊貴妃死別后,于風雨之中聞鈴悲感事,來說她與寶玉生離的。但小說中寶玉是主動棄寶釵出家,并無留戀之意,故反原意而用。又前寶釵“更香謎”(程高本之黛玉謎)中以“ 風雨”象征人事變遷,則賈府經變故后,寶釵仍未聞“梵鈴聲”,或兼諷其終未醒悟“名利猶虛”(梵語所謂“色即是空”)的道理。這與后半部佚稿中“薛寶釵借詞含諷諫”而寶玉“已不可箴”的情節也是符合的。

  寶玉的謎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較明顯。首句就用的是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和白居易《長恨歌》“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中的詞語和意思,都是說男女的死別。黛玉號“瀟湘妃子”,所以借“瑯玕節”來點她。二十六回寫瀟湘館“鳳尾(竹葉)森森,龍吟(風吹竹聲)細細”,但到后半部卻景物全非,只見“落葉蕭蕭,寒煙漠漠”(脂評引佚稿中文字),一片荒涼,這也許就是“瑯玕節過”的含義,所以后來寶玉要“對境悼顰兒”(七十九回脂評提到的佚稿中情節)。黛玉之死,佚稿中回目叫“證前緣”,所以借鸞鵲迎歸仙境為說。寶玉痛悼黛玉,據脂評說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兒誄》那樣大段文字,我們深以不能讀到他“唏噓答上蒼”之詞為憾。

  黛玉的謎中說千里馬奔騰馳突,有不可羈勒之勢,又忠于其主,嘯風踏云悉聽指揮,當喻黛玉才情橫溢,口角鋒芒銳利無比,思想不受儒家禮教束縛,但對寶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聲名獨占鰲頭,是對她的贊語也是讖語,因為海上“鰲背三山”終究是無法尋求的,即《長恨歌》中所謂“山在虛無縹渺間”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萊的“世外仙姝”,在人間也就沒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燈謎的寓意未必盡如我們上面所說的,但它有寓意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無疑的。(燈謎的謎底有人猜過,參見《懷古絕句十首》后所附資料。)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3

  訪妙玉乞紅梅(第五十回)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再割紫云來。

  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注釋】

  1.開樽——動杯,開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詩未做。裁,裁奪,構思推敲。

  2.尋春問臘——即乞紅梅。以“春”點紅,以“臘”點梅。蓬萊,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櫳翠庵。

  3.大士——指觀世音菩薩。佛教宣傳以為她的凈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災厄。這里以觀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程高本作“孀娥”,只是寡婦的意思。從脂本。檻外,欄桿之外。又與妙玉自稱“檻外人”巧合,所以黛玉說:“湊巧而已。”(據庚辰本)程高本改為“小巧而已。”也是不細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這兩句是詩歌的特殊修辭句法,將櫳翠庵比為仙境,折了梅回“去”稱“入世”,“來”到庵里乞梅稱“離塵”。梅稱“冷香”,所以分“冷”、“香”于兩句中。“挑紅雪”、“割紫云”都喻折紅梅。宋代毛滂《紅梅》詩:“深將絳雪點寒枝。”唐代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詩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 誰惜詩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樣子。這里說因冷聳肩,寫自己踏雪冒寒往來。蘇軾《是日宿水陸寺》詩:“遙想后身穿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7.佛院苔——指櫳翠庵的青苔。這句是以詩的語言說自己歸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詩文中多以“苔”寫幽靜。

  【鑒賞】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竟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照理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廣聯句除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當然,這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鳳姐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沖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著這些意思。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似乎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彷佛也在作自畫像。

  寶玉自稱“不會聯句”,又怕“韻險”,作限題、限韻詩每每“落第”。他懇求大家說:“讓我自己用韻罷,別限韻了。”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鈍,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歡那些形式上人為的羈縛。為了證明這一點,就讓他被“罰”再寫二首不限韻的詩來詠自己的實事。所以,這一次湘云“鼓”未絕,而寶玉詩已成。隨心而作的詩就有創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賀的詞而不師其意,“沾佛院苔”的話也未見之于前人之作。詩歌處處流露其性情。“入世”、“離塵”,令人聯想到寶玉的“來歷”與歸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檻外梅”,寶玉后來的出家并非為了修煉成佛,而是想逃避現實,“蹈于鐵檻之外”。這些,至少在藝術效果上增強了全書情節結構精細嚴密的感覺。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4

  點絳唇·耍的猴兒謎(第五十回)

  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

  【說明】

  這首用“點絳唇”曲子寫的謎語,湘云念了后,“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只有寶玉一下子就猜著了。

  【注釋】

  1.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中、澗溪旁,被人捕住后便離了山林,來到鬧市,供人耍玩。

  2.名利猶虛——指猴子穿衣戴帽,扮成文官武將的樣子。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3.后事終難繼——小說中湘云已作了解說:“那一個耍的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鑒賞】

  湘云這個謎,作者大有深意。謎兒眾人不解,只讓寶玉猜中,也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句句適用于寶玉:大荒山青梗峰的頑石,幻形入世,成了怡紅公子,這不正是“溪壑分離,紅塵游戲”嗎?“真何趣”的`感慨與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說的“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的意思一樣;“名利猶虛”,是他蔑視仕途經濟的反抗思想;“后事終難繼”,或者說“剁了尾巴去”,正應了他“懸崖撒手”、棄家為僧的結局。這樣,謎語就簡括了寶玉一生的道路。

  從整個賈府后來“一敗涂地”、“樹倒猢猻散”來看,也完全符合謎語末句所言。當時湘云以猴兒斷尾解說它,引得眾人哈哈大笑。如果這些人知道這句話所預示的真正含義,還有誰能笑得出來呢?

  謎語的巧妙,還在于它又可以成為對當時政治上各種丑惡人物的無情的嘲諷。因為,在作者那樣“旁觀冷眼人”看來,世上一切熱中于功名利祿之輩,從他們套上名利的繩索的那一天起,也就像“耍的猴兒”一樣,上竄下跳在扮演著滑稽的角色。他們洋洋得意于一時的高官厚祿,儼然擺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態,這完全像“沐猴而冠”那樣虛妄可笑。戲總是要演完的,那時怕也免不了落得個“后事終難繼”的下場。后四十回的續補者沒有按原作者這條線索去寫。他硬要寶玉念念不忘“有個好兒子,能夠接續祖基”(對李紈說的話),而且寫他自已也得了貴子還攻讀“四書”、“八股”,考中科舉,金榜掛名,又預言“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大翻曹雪芹“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的案。今天看來,這些地方恰好都是續書的致命傷。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大全賞析5

  賦得紅梅花(第五十回)

  【說明】

  蘆雪廣聯句,寶玉獨少,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岫煙、李紋、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詠紅梅花得“紅”字(邢岫煙)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注釋】

  1.芳菲——花草香美。

  2.“沖寒”句——意即“先喜〔紅梅〕沖寒迎東風而笑。”

  3.“魂飛”句——意謂紅梅若移向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盛植梅,參見《牙牌令》之二注。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4.“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妝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5.“綠萼”二句——意謂紅梅似燃著紅燭、添加了紅妝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里借梅擬人,說“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故曰“添妝”,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云。”妝,指紅妝,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妝初罷蠟脂融。”縞仙,本喻梅花。見《詠白海棠》之一、之四注。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余形可覽,殘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紅。

  6.“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說紅梅。

  詠紅梅花得“梅”字(李紋)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注釋】

  1.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2.“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我醉眼開放。

  3.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故喻之。借意于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故言酸。待到時過,雖無怨恨,花亦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5.“誤吞”句——說梅花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說紅梅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謂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詠紅梅花得“花”字(薛寶琴)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注釋】

  1.“春妝”句——為紅梅花設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2.“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落霞,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3.“幽夢”句——意謂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參見前聯句“何處梅花笛”注。以“紅袖”的“紅”點花的顏色。

  4.“游仙”句——意謂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銀河與海相空,居海島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花紅。槎,木筏。

  5.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6.“無復”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鑒賞】

  參見《訪妙玉乞紅梅》詩的鑒賞。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賞析】相關文章:

紅樓夢古詩詞鑒賞03-05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古詩詞鑒賞答案09-28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古詩詞鴛鴦鑒賞1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中文专区欧美三级在线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五月天网站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