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溫庭筠詩詞
溫庭筠詩詞
更新時間:2024-04-12 17:32:17
  • 相關推薦
溫庭筠詩詞11篇(經典)

溫庭筠詩詞1

  江岸即事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廟竹唯聞鳥,江帆不見人。

  雀聲花外暝,客思柳邊春。別恨轉難盡,行行汀草新。

  題西平王舊賜屏風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曾向金扉玉砌來,百花鮮濕隔塵埃。披香殿下櫻桃熟,結綺樓前芍藥開。朱鷺已隨新鹵簿,黃鸝猶濕舊池臺。

  世間剛有東流水,一送恩波更不回。

  盤石寺留別成公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葉盡紅。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

  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醉歌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檐柳初黃燕新乳,曉碧芊綿過微雨。樹色深含臺榭情,鶯聲巧作煙花主。錦袍公子陳杯觴,撥醅百甕春酒香。

  入門下馬問誰在,降階握手登華堂。臨邛美人連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朔風繞指我先笑,明月入懷君自知。

  勸君莫惜金樽酒,年少須臾如覆手。辛勤到老慕簞瓢,于我悠悠竟何有。洛陽盧仝稱文房,妻子腳禿舂黃糧。

  阿耋光顏不識字,指麾豪俊如驅羊。天犀壓斷朱鼴鼠,瑞錦驚飛金鳳凰。其馀豈足沾牙齒,欲用何能報天子。

  駑馬垂頭搶暝塵,驊騮一日行千里。但有沉冥醉客家,支頤瞪目持流霞。唯恐南國風雨落,碧蕪狼藉棠梨花。

  春日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問君何所思,迢遞艷陽時。門靜人歸晚,墻高蝶過遲。

  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

  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春日雨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細雨濛濛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

  張靜婉采蓮歌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蘭膏墜發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云。城邊楊柳向嬌晚,門前溝水波粼粼。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馬珰珰度春陌。

  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抱月飄煙一尺腰,麝臍龍髓憐嬌嬈,秋羅拂水碎光動,露重花多香不銷。

  鸂鶒交交塘水滿,綠芒如粟蓮莖短。一夜西風送雨來,粉痕零落愁紅淺。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圓。

  山中與諸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寧因示同志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龍砂鐵馬犯煙塵,跡近群鷗意倍親。風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韜鈐豈足為經濟,巖壑何嘗是隱淪。

  心許故人知此意,古來知者竟誰人。

  唐莊恪太子挽歌詞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疊鼓辭宮殿,悲笳降杳冥。影離云外日,光滅火前星。

  鄴客瞻秦苑,商公下漢庭。依依陵樹色,空繞古原青。

  東府虛容衛,西園寄夢思。鳳懸吹曲夜,雞斷問安時。

  塵陌都人恨,霜郊赗馬悲。唯馀埋璧地,煙草近丹墀。

  敬答李先生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七里灘聲舜廟前,杏花初盛草芊芊。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綸野水天。不為傷離成極望,更因行樂惜流年。

  一瓢無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釣船。

溫庭筠詩詞2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

  【注釋】:

  冰簟:喻竹席之涼。

  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內。

  【賞析】:

  本詩寫出了貴族婦女孤寂冷清的境況,蘊含幽怨感嘆之情。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詩所寫的是夢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見、所聞的情景。全詩象是幾種銜接緊密的寫景鏡頭,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冰簟、銀床、碧空、明月、輕云,南雁、瀟湘,以至于月光籠罩下的`玉樓,組成了一組離人幽怨的秋夜圖,渲染了一種和主人公離怨情緒統一和諧的情調和氛圍。詩中雖無“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溫庭筠詩詞3

  相和歌辭·陽春曲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云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輝閣。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曲欄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

  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

  贈知音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翠羽花冠碧樹雞,未明先向短墻啼。窗間謝女青蛾斂,門外蕭郎白馬嘶。星漢漸移庭竹影,露珠猶綴野花迷。

  景陽宮里鐘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

  宿白蓋峰寺寄僧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閤上見林影,月中聞澗聲。

  佛燈銷永夜,僧磬徹寒更。不學何居士,焚香為宦情。

  洞戶二十二韻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洞戶連珠網,方疏隱碧潯。燭盤煙墜燼,簾壓月通陰。

  粉白仙郎署,霜清玉女砧。醉鄉高窈窈,棋陣靜愔愔。

  素手琉璃扇,玄髫玳瑁簪。昔邪看寄跡,梔子詠同心。

  樹列千秋勝,樓懸七夕針。舊詞翻白纻,新賦換黃金。

  唳鶴調蠻鼓,驚蟬應寶琴。舞疑繁易度,歌轉斷難尋。

  露委花相妒,風欹柳不禁。橋彎雙表迥,池漲一篙深。

  清蹕傳恢囿,黃旗幸上林。神鷹參翰苑,天馬破蹄涔。

  武庫方題品,文園有好音。朱莖殊菌蠢,丹桂欲蕭森。

  黼帳回瑤席,華燈對錦衾。畫圖驚走獸,書帖得來禽。

  河曙秦樓映,山晴魏闕臨。綠囊逢趙后,青鎖見王沈。

  任達嫌孤憤,疏慵倦九箴。若為南遁客,猶作臥龍吟。

  博山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博山香重欲成云,錦段機絲妒鄂君。粉蝶團飛花轉影,彩鴛雙泳水生紋。青樓二月春將半,碧瓦千家日未曛。

  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雜歌謠辭·蘇小小歌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吳公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塘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

  古意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莫莫復莫莫,絲蘿緣澗壑。散木無斧斤,纖莖得依托。

  枝低浴鳥歇,根靜懸泉落。不慮見春遲,空傷致身錯。

  遐方怨·憑繡檻

  詞牌名:遐方怨|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憑繡檻,解羅幃。未得君書,斷腸瀟湘春雁飛,不知征馬幾時歸,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宿妝眉淺粉山橫,約鬟鸞鏡里,繡羅輕。

  詠山雞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萬壑動晴景,山禽凌翠微。繡翎翻草去,紅觜啄花歸。

  巢暖碧云色,影孤清鏡輝。不知春樹伴,何處又分飛。

  宿云際寺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白蓋微云一徑深,東峰弟子遠相尋。蒼苔路熟僧歸寺,紅葉聲乾鹿在林。高閣清香生靜境,夜堂疏磬發禪心。

  自從紫桂巖前別,不見南能直至今。

溫庭筠詩詞4

  1、不如從嫁與,作鴛鴦。《南歌子》

  2、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菩薩蠻》

  3、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菩薩蠻》

  4、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夢江南》

  5、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菩薩蠻》

  6、寂寞游人寒食后,夜來風雨送梨花。《鄠杜郊居》

  7、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琉璃梳子撫青絲,畫心牽腸癡不癡。《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8、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菩薩蠻》

  9、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夢江南》

  10、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菩薩蠻》

  11、三月雪連夜未應傷物華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嘲三月十八日》

  12、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風空落眼前花。《夢江南》

  13、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南歌子》

  14、水晶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菩薩蠻》

  15、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夜夜,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

  16、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菩薩蠻》

  17、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菩薩蠻》

  18、一尺深紅蒙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歌子》

  19、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菩薩蠻》

  20、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一曲艷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和友人傷歌姬》

溫庭筠詩詞5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注釋】

  ①角聲:號角之聲。角,古樂器名。

  ②島煙昏:謂水中洲島夜霧朦朧。

  ③京口:今江蘇鎮江市。鄂本、湯本均作“西陵”。

  ④度:雪本作:“渡”,誤。

  ⑤玉繩: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邊兩星。張衡《西京賦》:“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翻譯】

  背倚江邊樓閣,面對海上新月,聽城頭角號聲嗚咽。長堤在柳的舞姿中輕輕搖動,小島在暮煙里漸漸的隱沒,兩行雁群紛飛又似離別。在那京口渡頭,他的'歸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時候。守著燃盡的銀燭,看天邊漸漸低垂的北斗,聽村落一聲雞鳴似把晨曲奏。

  【賞析】

  《更漏子·背江樓》此詞寫閨中女子懷遠深情。上片三句,主人公倚樓望遠,暗寫一個“思”字;“角聲嗚咽”,烘托出愁情。接著三句,觸景生情,尤其是“兩行征雁飛”一句,寓當初分手情景,寫此時悠悠離情,蘊籍含蓄,頗為人稱道。換頭三句,從虛處落筆,寫主人公遐想對方情景,以虛寫實,更見她此時離愁之深,相思之苦。末三句又將筆觸拉回到眼前,以景結情,韻味深長。主人公的懷遠深情沿著由夜到曉的時間流程,通過她的所見、所聞、所感,從景象中透出,從旁處托出,層次分明,意境深沉。

溫庭筠詩詞6

  【原文】:

  懶拂鴛鴦枕,

  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

  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作者】: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

  【賞析】:

  此首,起三句三層。“近來”句,又深一層。“為思君”句總束,振起全詞以上所謂“懶”、“休”、“羅”者,皆思君之故也。

溫庭筠詩詞7

  游南塘寄知者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白鳥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煙光似帶侵垂柳,露點如珠落卷荷。楚水曉涼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蟬多。

  鎦公不信歸心切,聽取江樓一曲歌。

  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斜掩朱門花外鐘,曉鶯時節好相逢。窗間桃蕊宿妝在,雨后牡丹春睡濃。蘇小風姿迷下蔡,馬卿才調似臨邛。

  誰憐芳草生三徑,參佐橋西陸士龍。

  題僧泰恭院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昔歲東林下,深公識姓名。爾來辭半偈,空復嘆勞生。

  憂患慕禪味,寂寥遺世情。所歸心自得,何事倦塵纓。

  微生竟勞止,晤言猶是非。出門還有淚,看竹暫忘機。

  爽氣三秋近,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終欲掩荊扉。

  雜曲歌辭·達摩支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紅淚文姬洛水春,白頭蘇武天山雪。君不見無愁高緯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虜,欲吹羌管先汍瀾。

  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萬古春歸夢不歸,鄴城風雨連天草。

  苦楝花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院里鶯歌歇,墻頭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

  芙蓉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剌莖澹蕩碧,花片參差紅。吳歌秋水冷,湘廟夜云空。

  濃艷香露里,美人青鏡中。南樓未歸客,一夕練塘東。

  巫山神女廟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黯黯閉宮殿,霏霏蔭薜蘿。曉峰眉上色,春水臉前波。

  古樹芳菲盡,扁舟離恨多。一叢斑竹夜,環佩響如何。

  秘書劉尚書挽歌詞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王筆活鸞鳳,謝詩生芙蓉。學筵開絳帳,談柄發洪鐘。

  粉署見飛鵩,玉山猜臥龍。遺風麗清韻,蕭散九原松。

  麈尾近良玉,鶴裘吹素絲。壞陵殷浩謫,春墅謝安棋。

  京口貴公子,襄陽諸女兒。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詞。

  西江貽釣叟騫生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晴江如鏡月如鉤,泛滟蒼茫送客愁。衣淚潛生竹枝曲,春潮遙上木蘭舟。事隨云去身難到,夢逐煙銷水自流。

  昨日歡娛竟何在,一枝梅謝楚江頭。

  題望苑驛

  朝代:唐朝|作者: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溫庭筠詩詞8

  出自唐代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蘋 通:蘋)

  譯文/注釋

  譯文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釋

  ⑴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⑵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女的生活內容。

  ⑶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皆:副詞,都。

  ⑸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全文賞析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

  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余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于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結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畫面:“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把人、景、情聯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得多么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蘋洲。”“末句最當留意,有余不盡之意始佳。”和全詞“不露痕跡”相較,末句點出主題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句,仍有“有余不盡之意”。白蘋洲在何處?俞平伯先生說,不要“過于落實,似泛說較好”,(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但在本篇的藝術描寫中,應該是江中確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實寫。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形式。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干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作家經過精巧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藝術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尋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積極、健康、樸素。在有著綺靡側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溫庭筠詩詞9

  柳絲長,春雨細,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垂,

  夢長君不知。

  【作者】: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

  【注釋】:

  (一題李煜作)

  迢遞:遠遠傳來。

  畫屏:有畫的屏風。

  香霧:香爐里噴出來的煙霧。

  謝家:西晉謝安的家族。這里泛指仕宦人家。

  紅燭背:指燭光熄滅。

  夢君君不知:又作“夢長君不知”。

  【賞析】

  這首詞描寫古代仕女的離情。上段寫更漏報曉的情景,下段述夜來懷念遠人的夢思。先以柳絲春雨,花外漏聲,寫曉色迷朦的氣象。再寫居室禽鳥為之驚動的情景。不獨城烏塞雁,即畫上鷓鴣,似亦被驚起。這種化呆為活、假物言人的寫法,實即指人亦聞聲而動。夜來懷人,寫薰香獨坐之無聊,滅燭就寢之入夢。通首柔情繾綣,色彩鮮明。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庭筠工于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語,極為奇麗,此詞尤佳。

  《花間集評注》引尤侗云:飛卿《玉樓春》、《更漏子》,最為擅長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更漏子》與《菩薩蠻》同意。“夢長君不知”即

  《菩薩蠻》之“心事竟誰知”、“此情誰得知”也。前半詞意以鳥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烏,俱為驚起,而畫屏上之鷓鴣,仍漠然無知,猶簾垂燭背,耐盡凄涼,而君不知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驚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樂者自樂。

溫庭筠詩詞10

  一、原文

  唐代 溫庭筠 《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譯文翻譯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

  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

  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

  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三、注釋解釋

  1、蘇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

  2、“云邊”句: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后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向單于說,漢帝射雁,于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雁斷:指蘇武被羈留匈奴后與漢廷音訊隔絕。胡:指匈奴。

  3、隴上句:指蘇武回國后,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隴關。這里以隴關之外喻匈奴地。

  4、甲帳:據《漢武故事》記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

  5、冠劍:指出使時的裝束。丁年:壯年。唐朝規定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為丁。

  6、茂陵:漢武帝陵。指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封侯:蘇武持節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逝川:喻逝去的時間。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里指往事。

  四、創作背景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漢朝,前后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后追思憑吊之作。

  五、詩文賞析

  1、“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兩句分點“蘇武”與“廟”。第一句著筆就寫蘇武突然見到漢使,得知他已經獲釋可以回國時悲喜交加的激動心情。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后,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并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出極為強烈、激動、復雜的感情。這里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魂銷”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繪出蘇武當時內心與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態,深刻地顯示出其思國若渴的愛國精神,這句是蘇武生前事跡的一個特寫鏡頭。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古祠高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寫蘇武廟中的建筑與古樹本是無知物,它們都不知道蘇武生前所歷盡的千辛萬苦,更不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價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的感嘆。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造了條件。

  2、“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描繪的是兩幅,是用逆挽法來追憶蘇武生前的苦節壯舉,懷念蘇武崇高的愛國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每天希望鴻雁傳書于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這句主要寫蘇武思國的心境。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主要寫他胡地牧羊時環境的艱辛、荒涼,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頷聯兩句是從廣闊的空間角度來寫蘇武留胡時內心與外在動態、環境。

  3、“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兩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從相隔迢遙的時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后的人事變換。第一句句說蘇武十九年后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第二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向為詩評家所稱。此聯先說“回日”,后述“去時”,詩評家稱之為“逆挽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沈德潛《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蘇武出使是漢武帝為之賜節餞行,他自己那時也正在壯年,可是歸漢之“回日”,漢室江山雖然依舊,然而人事卻迥然有異于前了,這里面包含了極其深沉的感。“回日”句是寫朝廷人事的變更,“去時”暗示了蘇武個人生命歷程的轉換,兩句通過對時間轉換的形象描繪,顯示了蘇武留胡時間之長,讀者從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蘇武所經受的磨難之多。

  4、“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謂蘇武歷經生死苦難而不失漢節,回來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嘆年華已逝,表露出作者對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末聯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后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回國后,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后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河湟》詩云:“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這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丹心”的漢臣形象。

溫庭筠詩詞11

  1、最空靈幽遠的相思詞:《望江南·梳洗罷》

  《望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一首小詞,27個字,以江水、遠帆、斜陽為背景,截取倚樓而望這一場景,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

  從晨到暮,她已在樓頭整整盼望了一天,不能不斷腸。

  千帆過盡之后,江樓上的女子還在嗎?她應該老了吧!

  她等到歸人了嗎?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在漫長的等待中,望盡千帆,她的心在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后又升騰起希望。

  等待的意義,就是這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升起的希望吧!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別人的,有些人,注定是被人等的。世間最美好的莫過于所有的等待最終都“如約而至”。

  2、最絕美的思鄉詩:《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一個人什么時候最孤獨?想家的時候最孤獨。

  這一天早晨,溫庭筠悄悄起程,為了生計,他要離開自己已經視為家鄉的杜陵,去到襄陽。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

  早晨,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溫庭筠踩著橋上霜行走,那里早已留下了旅人的足跡。

  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如在眼前,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人生雖有霜,但也總有一座橋,指引我們從這頭到那頭,追尋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學會發現并欣賞路途中的美景,領會板橋之美,給艱苦的人生增加一點絢爛之色。

  3、最柔美的閨怨詞:《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是一幅唐代仕女圖。

  姑娘正在睡懶覺,任憑射入的陽光忽明忽暗地打在自己的臉上,將自己秀美的容顏照得更加鮮艷。

  還是起來梳妝吧,懶懶地畫眉,慢慢地梳洗,慢慢地在鬢角插上花,照照鏡子,欣賞一下自己妝扮好的容顏。

  末了,才發現自己還要做針線活,可是,今日要繡的卻是那比翼齊飛的鷓鴣,柔情在此刻聚上心頭。

  清麗的女子,絕美的語言,卻又透出淡淡的悲傷,這可能就是花間詞中的特質吧!

  簡單而平常的幸福,最難尋得。

  4、最悲涼的送別詩:《送人東游》

  《送人東游》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送別是幾乎所有唐代詩人都寫過的題材,溫庭筠的送別詩多了幾分慷慨之氣。

  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灑,造成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于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回應上文“浩然”,結尾處又突然閃出日后重逢的遐想。

  這首詩逢秋而不悲秋,送別而不傷別。如此離別,在友人,在詩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

  我盼望著下次再一次相遇,與你舉杯暢飲,撫慰離人的愁顏。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5、最曠遠絕美的詩:《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這是一首如畫般美麗的詩。

  在嘉陵江邊,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

  渡船正浮江而去,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

  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后觸景興感,自然真切。

  旅途中的風景,總能讓你有新的'感觸。

  6、最凄艷的懷人詞:《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家中的思婦想念著遠方的丈夫,為文人墨客提供了多少相思的靈感。

  灑滿庭中的月光啊,像院里的梨花一樣白,你可照見我那思念的人兒么,相隔萬里多少關塞。

  看小園綠草凄凄,想起故鄉彎彎的越溪。楊柳輕舞著依依春情,春燕歸來帶著無邊的春意。燕歸人卻不歸來,不知何時才能與他相聚。

  全篇于清綺流麗中彌漫著深長的傷感意味,雖不作激烈情緒迸發語,但自能以真切濃摯的怨思動人。

  即便你在此岸,我在彼岸;即便你在城北,我在城南,你也永遠是我隔岸的溫柔,隔城的眷戀。

  7、最幽怨的秋夜詩:《瑤瑟怨》

  《瑤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夜里,最怕的就是失眠。可是詩中的女子,卻怎么也睡不著。

  秋天夜里,席被冰冷,無法入眠,天空碧藍如水一般輕柔。瑤瑟之聲遠遠飛過瀟湘去,十二樓中的明月空自放著光明。

  這首詩詠閨怨。全詩沒有透出一個“怨”字,只描繪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涼獨居、寂寞難眠,以此來表現她深深的幽怨。

  冰簟、銀床、碧空、明月、輕云、雁聲、瀟湘和月光籠罩下的玉樓,組成了一組離人幽怨的秋夜圖,渲染了一種和主人公離怨情緒統一和諧的情調和氛圍。

  月亮為何空放光明,只不過是無人與自己共賞這一輪明月罷了。

  8、最真摯的懷古詩:《蘇武廟》

  《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愛寫閨情詞的溫庭筠也有自己的偶像,他對西漢的蘇武十分敬重。

  這一年,他瞻仰蘇武廟,寫下此詩。

  此詩題為“蘇武廟”,而全篇正面寫廟僅“古祠高樹兩茫然”一句。其他七句,均詠蘇武丁年奉使、幽禁匈奴、與漢使相見、皓首歸國,哭吊茂陵等情事,直似一篇壓縮之蘇武傳。

  他贊揚蘇武的不屈于外的民族氣節,實際上寄托的是自己的愛國情懷。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溫庭筠這首詩塑造了一位“白發丹心”的漢臣形象,也是自己的理想吧!

  你是怎樣的人,看你的偶像就知道了。

  9、最巧妙的相思詞:《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一尺深紅勝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寫情詩,那是信手拈來。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巧用諧音的手法,“人”是“仁”的諧音,說“合歡桃核”另有“人”,就是說她的丈夫內心里另有新歡的“人”了。

  這是借鑒了民歌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寫桃核內有“仁”以隱喻合歡之人心中原來別有“人”,富有民間的生活氣息。

  “入骨相思知不知”七個字,乃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全詩采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極吻合女子的身份和心態,有助于造成詩境的深婉含蓄。

  這些諧音詞蘊含著詩人人為的特定含義和感情色彩,能使語言在表達上更含蓄、婉轉和饒有風趣;用于表達愛情,則言淺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這么多年我一直都覺得,“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描述“我想你了”最恰當的一句。

  10、最寂寞凄涼的詞:《更漏子·柳絲長》

  《更漏子·柳絲長》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柳絲漸長,春雨愈細,都會勾起心底的閑愁。

  又是一個漫漫長夜,更漏一聲接著一聲,打破了夜的靜寂。雅潔的居室內,女子又在思念著遠方的他。

  在寂寞的空閨中,女子傷心得死去活來,可不在乎她的人根本無法知曉,也許他正在另一個溫柔鄉中逍遙。

  女子呀女子呀,何必讓自己沉浸在憂傷中不可自拔。抬起頭看一看,生命還有更豐富而廣闊的內容,等待著我們去體味。

  沉浸于愛情,是美;沉溺于愛情,是傻。

  總是很佩服溫庭筠,明明是一個男子,卻能把女子的心思描述得那么細膩而真實,讓人感同身受,與詞中的女子一起悲傷和幸福。

  是啊,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你在簡單的字句中,體味許多不同的生命歷程。

  如果你也想體會不同的人生,就來讀一讀溫庭筠的詞吧!

【溫庭筠詩詞】相關文章:

溫庭筠詩詞01-27

經典的詩詞10-23

關于兄弟的詩詞及賞析_兄弟詩詞03-03

芒種詩詞05-27

詩詞的教案01-31

中秋的詩詞01-26

長征的詩詞01-20

茶道的經典詩詞01-20

秋分的經典詩詞01-2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第一天堂久久 |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