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鷓鴣天》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1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注釋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注釋
、批p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
⑵少年時事:年輕時期的事情。
、菈褮q旌旗擁萬夫:指作者領導起義軍抗金事,當時正二十歲出頭。他在《進美芹十論子》里說:“臣嘗鳩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與圖恢復,共藉兵二十五萬,納款于朝!眽褮q:少壯之時。
⑷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帥部隊和敵人戰斗之事。錦襜突騎: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襜:戰袍。衣蔽前曰“襜”。
⑸“燕兵”句:意謂金兵在夜晚枕著箭袋小心防備。燕兵:此處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銀胡觮(原字為“革”旁加“錄”,音lù):銀色或鑲銀的箭袋。一說娖為謹慎貌,胡觮是一種用皮制成的測聽器,軍士枕著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見《通典》。
、省皾h箭”句:意謂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代指宋。金仆姑:箭名,見《左傳·莊公十一年》。
、索冢▃ī)須:胡子。唇上曰髭,唇下為須。
⑻平戎策:平定當時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歸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很有價值的抗金意見書。
、蜄|家:東鄰。種樹書:表示退休歸耕農田。
全文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鄙暇鋵懽髡吣昵鄷r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錦襜突騎”,即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把啾箠沏y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斗的場面:金兵晚上準備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燕兵,指金兵!耙箠沏y胡觮”,夜里整理兵器(準備天明的戰斗),側面說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說,枕著銀胡觮而細聽之意。娖,謹慎貌;胡觮是一種用皮制成的測聽器,軍士枕著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見《通典》。兩說皆可通,今取前說!皾h箭”句,指義軍用箭攻擊金人。金仆姑,箭名,見《左傳·莊公十一年》。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斗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托,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為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憶青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斗,豪情壯志溢于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因此在轉入下片后,追懷往事,不免深深地嘆息:“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上二句今昔對照,一“追”一“嘆”,包含多少歲月,多少挫折;又靈活地從上片的憶舊引出下片的敘今。第三句申明“嘆今吾”的'主要內容。草木經春風的吹拂能重新變綠,人的須發在春風中卻不能由白變黑。感嘆青春不再,韶華易逝的可惜,這是一層;白髭須和上片的壯歲對照,和句中的春風對照,又各為一層;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壯志未能徹底湮滅之意,又自為一層。一句中有多層含意,感慨極為深沉!皡s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以最鮮明、最典形最生動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劇,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為深化、極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歸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很有價值的抗金意見書。上萬字的平戎策毫無用處,倒不如向人換來種樹書,還有一些生產上的實用價值。這是一種政治現實,對于作者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陸游《小園》詩:“駿馬寶刀俱一夢,夕陽閑和飯牛歌!眲⒖饲f《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詞中的“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和這兩句意境相近,也寫得很凄涼;但聯系作者生平的文韜武略、英雄事跡來看,這兩句的悲慨程度還更使人扼腕不已。
這首詞以短短的五十五個字,深刻地概括了一個抗金名將的悲慘遭遇。上片氣勢恢宏,下片悲涼如冰,心傷透骨。悲壯對照,悲壯結合,真如彭孫遹《金粟詞話》評辛詞所說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詞。
寫作背景公元1161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其后方比較空虛,北方被占區的人民,乘機進行起義活動。山東濟南的農民耿京,領導一支起義軍,人數達二十余萬,聲勢浩大。當時年才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二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歸附耿京,為耿京部掌書記。辛棄疾建議起義軍和南宋取得聯系,以便配合戰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們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蘇南京)謁見宋高宗。高宗得訊,授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授辛棄疾承務郎。辛棄疾等回到海州,聽到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投降金人,義軍潰散。他立即在海州組織五十名勇敢義兵,直趨濟州(治今山東巨野)張安國駐地,要求和張會面,出其不意,把張縛置馬上,再向張部宣揚民族大義,帶領上萬軍隊,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過淮水才敢休息。到臨安把張安國獻給南宋朝廷處。但宋高宗沒有抗金的決心,又畏懼起義軍。辛棄疾南歸之后,義軍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縣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為江陰僉判,一個地方助理小吏,給他們當頭一個嚴重的打擊,使他們深感失望。后來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進行練兵籌餉的活動,常被彈劾,罷官家居江西的上饒、鉛山,也接近二十年。他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掣肘,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這首詞是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2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原文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閑中看,客路崎嶇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譯文
不要因為春季的陰天而延誤了行程,畢竟春天來了以后就總是連日陰天。只有在無權無勢的時候才能看清人情冷暖,如同走完崎嶇的山路,才能體驗行路的疲倦勞累。
梅花似雪,春柳如絲,好像在安慰你不要為離別而憂愁。你將要去的吳中是景佳鱸美之地,正可在松江上坐著小船,飽嘗佳肴美酒,吟詩作賦。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
歐陽國瑞:江西鉛山人,朱熹《跋歐陽國瑞母氏錫誥》:“淳熙己亥春二月,熹以臥病鉛山崇壽精舍,邑士歐陽國瑞來見,出其母太孺人錫號訓辭及諸名勝跋語,俾熹亦題其后。熹觀國瑞器識開爽,陳義甚高,其必有進乎古人為己之學而使國人愿稱焉!睔W陽國瑞于何年入吳,其事無可考。
“春來”句:謂人日前后春寒天陰;锰贫鸥Α度巳諆善て湟弧罚骸霸盏饺巳,未有不陰時!
人情展轉: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展轉,反復,變化。
“短篷”二句:言友人此去吳中,正是景佳鱸美之地。用西晉張翰棄官南歸事。《世說新語·識鑒》謂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意耳,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彼鞐壒倌蠚w。短篷,矮篷,代指小船。炊飯,一作“炊飲”。松江:吳淞江的古稱。一名松陵,又名笠澤。源出蘇州之太湖,盛產鱸魚,味尤美。南宋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細搗棖虀買鲙魚,西風吹上四腮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簡析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起筆勸勉友人不要再因“春陰”而逗留,應早日出發,因為整個春天都沒有不陰的時候。再就“人情”與“客路”閑閑道來,充滿感慨嘆息之情。過片即景生情,以梅、柳起興,表達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并殷勤關照友人到了松江那樣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別忘了作幾首詩寄回來。全詞雖是寫送別,卻并未過多渲染離別之苦,尤其是聽別語以慰相思,寫得纏綿柔厚,情濃語真。結尾暗用西晉張翰的典故,融會吳中風景,頗見生活趣味。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賞析
江西鉛山人歐陽國瑞游吳中,閑居瓢泉的老詞人臨別贈詞。詞將別時的關愛,別后的思念,借著自己的以往生活經驗來表達。閑閑道來,余味甚足。
上片寫別時。首韻勸勉歐陽國瑞不要再因“春陰”而逗留不去,應早日出發,因為整個春天都沒有不陰的時候。這兩句,勸得有趣。因為春陰不行,本來只能是歐陽的借口,其真實的'原因,一是留戀故鄉和友人,二是因為畏怯前途難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陰立言,意余言外,而歐陽國瑞與他彼此會意。這比直說無余要妙。接韻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對“人情”與“客路”——— 這歐陽最為關心之處,閑閑道來,而感慨嘆息之情,充溢其中。這一韻,體驗十分深刻,可謂生活至理。沒有十分豐富的人生閱歷,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難以對人生作這樣勾魂攝魄的形容。
下片敘別后相思。古人曾經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贈行人,過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這兩種與別情、與友情有關的意象起興,表達自己對歐陽的深厚情誼,尤其是聽別語以慰相思的言語,寫得纏綿柔厚,情濃語真。結韻殷勤關照歐陽,到了松江那樣一個綽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當你在小船上吃著鮮美的鱸魚飯時,別忘了作幾首詩寄回來啊。這兩句詞,融會了作者自己在吳中的生活經驗,也融化了晉代張翰的典故,寫吳中風景,信手拈來,貼切如畫,頗見生活趣味。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作年不可考,鄧廣銘先生根據歐陽國瑞為鉛山人,且廣信書院本置該詞于與吳子似有關諸詞之前,認為該詞作于辛棄疾鉛山新居經始之時。歐陽國瑞是辛棄疾的友人,將要前往吳中(今江蘇蘇州),辛棄疾寫下這首詞為他送行。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3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宋代: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譯文及注釋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身在異地,哪里知道時光節序轉換得如此之快,忽然驚喜地發現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如今我雖被貶到這偏遠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年繁華盛世時的汴京風光。
建康:即今南京市。上元:指元宵節。那:也寫作“哪”。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xū)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飛云絢麗美好。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淚滿衣衫。
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華胥夢:指夢境。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4
題老婦背柴圖
白發粗衣山路難,相扶只賴手中竿。應疑枯體吹風倒,不忍雙眸透骨寒。
柴壓背,步挪前,折腰無意向天看。太陽依舊當空照,照得模糊影一團。
近曉推窗探雪情,燈將黑白畫成屏。低枝欲折梨花重,小徑初開鐵鏟輕。
風失語,水凝聲,為何羞愧自心生?因貪西子銀裝色,竟愿天公雪莫停。
與妻女同游白堤感
十載光陰一瞬間,重溫故事斷橋前。白堤默默通今古,垂柳絲絲結愛緣。
山穩重,水纏綿。高翔云際是風鳶。凝眸對望靈犀動,小女歡聲蕩碧天。
題圖
流瀑青絲三尺長,身纖唯著雪霓裳。腕如白藕環貞玉,眸似寒潭映月光。
人合劍,劍含霜,為何惹我動柔腸?愿憑赤血千般熱,濺上紅唇一點香。
夢里蝴蝶比翼飛(新韻)
夢里蝴蝶比翼飛,百合叢里共玫瑰。前生故事曾相憶,今世心盟切莫違。
融宿雪,過春雷,和風細柳水之湄。情絲萬縷誰能數?羨煞鴛鴦不欲歸。
我的鴻程十年
十載相牽情自濃,滄桑不語換青蔥。誠將歸路朝明月,已慣生涯類轉蓬。
曾忐忑,漸從容。遍嘗滋味尚由衷;仨怨征途短,鴻爪深深旭日紅。
雨中夜歸
雨驟夜深行色匆,茫茫水路更狂風。車馳身側騰飛浪,雷炸云間裂紫穹。
衣濕漉,眼朦朧。心頭燈火卻融融。此時小女應酣睡,一碗姜湯味正濃。
OSS項目
梅破香飄春意萌,寧波幾個苦行僧。當時羈旅常追憶。故地聽聞總動情。
吃泡面,注銀屏。朝來紅日又寒星。妻兒誰忍難相顧?項目傾心合夢縈。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5
巷陌風光縱賞時;\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
譯文
街道上的風光,在縱情賞燈的時候,豪貴家的紗燈籠還未出門,門外的馬兒已在嘶吼。我這白發蒼蒼的平民百姓,沒有隨從呼前擁后。只有相隨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頭。
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時的賞心樂事,老來卻是悲涼的感受。來到繁華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點寒冷氣候,看完了燈的游人們,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
、普率蝗沼^燈:據周密《武林舊事》載,臨安元夕節前常有試燈預賞之事。
、窍铮▁iàng)陌:街道的通稱。
⑷縱(zòng)賞:盡情觀賞。
、苫\紗:燈籠,又稱紗籠。
、拾最^居士:作者自指。
⑺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邊隨從。
、坛思缧∨鹤诩绨蛏系男∨。
⑼花滿市,月侵衣:謂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⑽“少年”句:指作者的愛情悲劇。二十多歲時,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來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長久不得見,舊事上心頭,無限惆悵。
、仙澈犹粒旱孛,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賞析/鑒賞
這首詞的上片通過對比手法,反映南宋統治集團貪圖享樂、昏聵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貧孤寂!跋锬啊眱删鋵憴噘F們觀燈的盛大場面。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元宵”云:“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即燈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游賞!被\紗即紗籠。詞人僅以七字概括了這些貴族公子外出觀燈的氣派,氣象華貴,雋永有味,意境高遠。正如況周頤所說:“七字寫出華貴氣象,卻淡雋不涉俗!保ā掇ワL詞話》卷二)其所以達到如此藝術效果,主要是因為詞人從側面著筆,寫出一個典型的細節,故能先聲奪人,造成一種無形的美感。若從正面落墨,不知要費多少氣力,然終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鞍最^”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縱賞”,表現了權貴們的貪婪恣肆!拔闯觥迸c“先嘶”并舉,顯示權貴們觀燈場面的鋪張與神態的得意驕矜!鞍最^”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晚年貧寒落拓生活的寫照,也是當時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際的縮影。這兩句正為“籠紗”句反襯:貴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擁;詞人觀燈,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歡異趣,固有不同矣!俺思缧∨,舊有二說!段淞峙f事》卷二“元夕”云:“都城自舊歲孟冬駕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家幕次之玩!毕抵父栉杷嚾。黃庭堅《山谷內集》卷六《陳留市隱》詩序云:陳留市上有刀鑷工,惟一女年七歲,日以刀鑷所得錢與女醉飽,則簪花吹長笛,肩女而歸。詩有“乘肩嬌小女”之句。白石此處當用后一事,借以抒寫窮中覓歡。苦中作樂之意,而筆鋒也關顧到燈節舞隊中的“乘肩小女”。吳文英《玉樓春·京市舞女》有“乘肩爭看小腰身”之句,與《武林舊事》所記的“乘肩小女”舞隊,同敘南宋臨安燈節風光。此句中以“隨”字暗射“呵殿”,這與晉代阮咸,當七月七日循俗曬衣,同族富家皆紗羅錦綺,阮咸獨以竹竿掛大布犢鼻裈,云“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同一機杼,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憤。
下片寫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寫元宵燈市的繁華,以“花滿市”三字總括。接著以“月侵衣”三字補述花好月圓的良辰,并帶出“老來悲”的'哀嘆!吧倌辍本鋭t是哀情乃是冷筆。以樂景寫哀,則倍增其哀,以冷筆處理熱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細細涵泳,這幾句確實是動人的。這里所悲的“情事”沒有點明,可能是壯志未酬的惆悵,也可能是婚姻愛情上的遺憾。結尾二句寫夜深燈散,春寒襲人,游人逐漸歸去,表現了詞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緩緩而歸,頓生孤寒寂寥之感。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體化查明具體地點;兩個結句,也是與起首二句前后呼應的。來時巷陌馬嘶,何其熱鬧;去時游人緩歸,又何其冷清。這與李清照寫元宵佳節的《永遇樂》“不如同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實有一種相同的說不出的痛。兩相對照,視柳永的“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保ā队麓骸罚,又是何種不同的心情。不過,相比于李清照詞的凄涼、冷寂,柳永詞的歡欣鼓舞,白石詞更能化實為虛,空靈含蘊,所謂無限感慨,都在虛處。
”此詞題作“正月十一日觀燈”,乃寫燈節前的預賞。但此詞的主旨不在于描繪燈節的繁華熱鬧景象和敘寫節日的愉悅心情,而在于抒寫飄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難覓的相思之情。
慶元三年(1197年)正月,當時詞人已四十三歲,移家臨安,依附于張鑒門下。姜夔在杭州見滿市花燈,當空皓月,回憶起少年時元夕同游之樂事,而今情事已非,反成老來之悲,于是寫下此詞。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6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作者: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①鷓鴣天:詞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雙調55字,押平聲韻。 此詞黃升《花庵詞選》題作《佳會》。內容寫相熟的歌子久別重逢。
、诓市洌捍复┎室碌母枧
、塾耒姡赫滟F的酒杯。
、苻眨╬àn)卻:甘愿,不顧惜。卻:語氣助詞。
、菸璧蜅盍鴺切脑拢焊枧枳寺睿蔽璧綊煸跅盍鴺渖艺盏綐切牡囊惠喢髟碌统料氯;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累了停下來),極言歌舞時間之久。 桃花扇,歌舞時用作道具的扇子,繪有桃花。歌扇風盡,形容不停地揮舞歌扇。這兩句是《小山詞》中的名句,晁補之說它“不蹈襲人語而風調閑雅,自是一家!碧一ㄉ鹊罪L: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錄。風:歌曲。
、尥壕墼谝黄。
、摺敖裣倍洌簭亩鸥Α肚即濉吩姟耙龟@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化出。剩:讀“錦”,只管,盡量,力求達到最大限度。剩把:盡把,盡把。
、嚆y釭:釭(gāng):銀制燭臺,指蠟燭。
【翻譯】
憶當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著華麗人多情;我舉杯痛飲拼一醉,醉意醺醺臉通紅?v情跳舞,直到樓頂月、挨著樹梢向下行;盡興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無力不扇風。
自從離別后,總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夢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燈久坐敘別情,還恐怕、又是虛幻的夢中境。
【點評】
此詞表現的是一對戀人的“愛情三部曲”:初盟,別離,重逢。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足見作者詞藝之高妙。
“彩袖殷勤”二句,著筆于對方,落墨于自身,既展現了二人初識時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見傾心、愿托終身之際的曲折心態!安市洹保f明對方并非與自已門第相配的大家閨秀,而不過是侑酒于華宴的歌女。但此時伊人殷勤捧杯勸飲,卻不僅僅是履行侑酒之責,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屢犀的作者又何嘗不諳其意?為了報答她于已獨鐘的深情,他開懷暢飲,不惜一醉。這就寫出了感情的雙向交流。
“舞低楊柳”二句描寫歌舞場面,渲染歡樂氣氛,是對初識、亦即初盟時的情境的進一步勾畫。不徑言伊人舞姿曼妙,歌聲婉轉,而借時間的推移,從側面表現出其盡態極妍,是作者的獨出機杼之處!拔璧汀本浼赛c出了艷舞的持續之久,又將月升日沉的自然現象化為其動態效應!案桀i句由暗示伊人輕搖紉扇,盡興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暫歌喉——扇底風盡,不正意味著歌喉暫歇?這種竟夜歌舞、通宵歡宴的情景,無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階層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對它歷久難忘,卻不僅僅是出于對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古詩文 )更因為那是他與伊人相識相戀的契機。這兩句造語精麗,發想新奇,于織濃綺華中別見韶秀之美,因而深為后代詞論家所推賞。
下片一筆躍至別后的相思,而將初盟以迄別離的種種情事盡皆略去,頗見剪裁之工!皬膭e后”二句點明初逢的.場面是其別后懷念的主要內容!皫谆鼗陦簟本渲痹V魂牽夢瑩的相思情懷!芭c君同”暗示不獨自已如此,對方亦復頻入夢境,想思無已,但夢中重逢的歡娛極其短暫,夢后獨處的凄愴卻格外深長。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夢,又怕入夢,乃至將夢作真、將真作夢。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猶恐”前后勾連,通過持燈反覆照看而猶難以釋然這一對眷戀至深的情侶久別重逢的那種驚喜交集、喜極轉憂的特殊心態。 唯其眷戀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將夢作真。
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評曰:“下半闋曲折深婉,自有艷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這當不是溢美之辭。當然,末二句也許受到杜甫詩“夜闌更秉獨,相對如夢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云陽館與韓紳宿別》)的啟發。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譯文翻譯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賦予我狂放不羈的性格。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哪兒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注釋解釋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券:支配風雨的手令。
章: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愿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早年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體現了詞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輕時期,他一直隱居在洛陽的山水之間,過著神仙般逍遙快活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詩文賞析
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自內心的鄙棄。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霸娙f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表現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8
原文:
雁足無書古塞幽。一程煙草一程愁。帽檐塵重風吹野,帳角香銷月滿樓。
情思亂,夢魂浮。緗裙多憶敝貂裘。官河水靜闌干暖,徙倚斜陽怨晚秋。
作者簡介: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賞析:
《鷓鴣天·衛縣道中,有懷其人》抒寫詞人在行旅途中對家鄉美眷的思念。上闋寫行旅中的愁緒,感情凝重,意境深遠:“雁足無書古塞幽,一程煙草一程愁!痹~人還未到目的地就盼望家中的書信,他仰望長空的大雁,期望它們的足上帶著親人的書簡,然而這只能是一個空幻的奢望,蒼茫幽遠的`塞北風云,益發增添了他懷念家鄉的憂思。衰黃的枯草籠著黯淡的煙塵,他走一程愁一程,愁緒隨著路程的遼遠不斷增加,正是行程日以遠,愁思日以增呵!“帽檐塵重風吹野”,寫出詩人長途跋涉的苦況:冷風在曠野上肆虐地狂吹,帽檐上的塵土漸漸加厚加重;“帳角香銷月滿樓”,則寫出詩人孤宿客館中的寂寞,帷帳香銷,月滿高樓,深宵輾轉,耿耿難眠。
下闋寫家中愛侶對自己的思念。已在思人卻言人在思己,這就把思念之情更深化一層,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厚度!扒樗紒y,夢魂浮”,既是詞人此刻心緒的寫照,也是所思之人——如花美眷此時心態的表露!熬|裙多憶敝貂裘”一語不露痕跡地將描寫的角度作了180度的轉換:詞人想象家中身著緗裙的愛妻,此刻也正在思念穿著貂裘遠在塞北飄泊的游子。這里,詞人以“緗裙”、“貂裘”指代男女抒情主人公,更顯得富有一種含而不露的詩意美!肮俸铀o闌干暖,徒倚斜陽怨晚秋。”依然是詞人想象中的家鄉愛妻對自己思念的畫面,作者仿佛看到幽幽怨怨的她倚著欄桿癡癡地凝望著官河靜靜的流水,“暖”表明時當日中,欄桿猶被吹得暖融融的,而“徙倚斜陽怨晚秋”則表明她憑欄望遠的時間之長,她不斷轉徙著倚欄的方位,直到斜陽落山,晚秋的寒氣襲來,心中充滿無法排解的幽怨……而這也是詞人心境的外現。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9
古詩原文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閑休。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
創作背景
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皇帝征召,只有他自己不前往朝廷,隱居直到去世。此詩寫于作者推掉皇帝征召游玩于山水,路過一小山村時見景思情有感而發。
詩文賞析
該詞上闋寫旅途風景、詞人醉夢情景,下闋言離愁別恨,抒發懷人的感情,整首詞層次清晰,語盡而意不盡。
“楓落河梁野水秋,澹煙衰草接郊丘”一句寫途中秋景,以“河梁”作為觀景的出發點,視線遍及周圍紅葉掉光的楓樹,枯澀干涸的“野水”,遠處淡淡繚繞的煙氣霧靄,連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這兩句,準確而傳神地抓住最能表現秋月黃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體感地描繪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圖景,渲染出秋的寥廓與蒼涼、蕭瑟,作者將觸目所及的景色,濃縮在短短十四個字內,由近及遠描繪出深秋的蕭條氣象,從而引發作者愁苦的情緒,因此下文“醉眠小塢黃茅店”一句便接續得十分自然。
但從詞意上來看,從寫景直接過渡到“醉眠”,中間其實留有空白。小令因其篇幅短小,故而不可能鋪排渲染情感的演變。此處景物中蘊涵的情緒,只能由讀者親自去體會。
作者行至山中村落,進到一家茅草搭蓋的陋店,飲而醉,醉而眠,眠而人夢,“夢倚高城赤葉樓”,夢見自己回到了繁華的城市,在一座遍值楓樹的高樓上斜倚欄桿。詞意到此戛然而止,作者并未交代他在那座“高城赤葉樓”上做了什么,但聯系“醉眠”一句來看,身在陋店,夢見高樓,現實與夢境的對比,十分鮮明,因而加倍表現出作者的愁深難解。夢中的`“赤葉”與此前所見“楓落”相照應,筆致細密。作者因見“楓落”而生愁,以致人夢得見,景情交融的蘊藉不露,競至于此。
下闋由醉夢至清醒,只見“天杏杏,路悠悠”,作者仍行走在無邊無際的征程之中。這一句仍是狀寫眼前之景,“杳杳”、“悠悠”兩個疊詞,余韻悠長,備顯惆悵憂傷。天遠路長一方面是實寫,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情緒外化的結果。因做了一場好夢,醒來之后,原本就很長的路途此時顯得更長了,不知何時才能走完,也不知何時才是歸期。
作者滿懷愁情,想到夢中高樓之上的美好時光,再聯系現實中的冷清寥落,不由得感嘆“鈿箏歌扇等閑休”,那些歌舞歡笑的生涯,輕易就結束了。“等閑”二字,點出現實的無情和不由分說。緊接著,自然接出“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的傷感慨嘆。
結尾兩句抒寫別恨和遲暮之感。“年年”說明別恨無止無盡,暗合前面“天杳路悠”之語。“葉葉”則表示愁之深廣沉重。詞人浪跡天涯,到處播下相思情種,離別于他自然是時有發生的了。“鴛浦芙蓉”句,化用賀鑄《踏莎行》中“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綠荷于“紅衣脫盡”(即繁花凋落)后,再沒有“蜂蝶”來依慕(即無人垂顧)了。灞橋楊柳年復一年的離苦別恨,水中的夏荷一經凋落,便只余荷葉,“愁”自己在秋冬來臨之際,將逐漸枯老。此句既與“秋”的蕭瑟相呼應,又流露出作者對自己長年羈旅在外、年老體衰的深沉喟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對仗,借物言情,表達了詞人哀嘆流年、自傷遲暮的深沉悲慨。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10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賞析
據《詞林紀事》載,這首詞為作者送別李之問歸來后所寫。
上片,寫別時情景。側重寫“別”字,內容與王維暗合。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标栮P在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地在玉關之南,故曰陽關。為出塞必經之地。古人以此詩配曲。抒寫離情別緒的曲子,稱陽關曲。聶勝瓊的這首詞,即與此曲意相合。首句“玉慘花愁出鳳城”,三句“尊前一唱陽關曲”,鳳城(京城)、渭城,同寫離別之地;次句“柳青青”寫別時;三、四兩句,“尊”、“酒”、“陽關”,同寫別宴。運意用詞,全然一樣。
下片,寫別后凄傷,側重寫“情”。深摹情狀。始則,欲“尋好夢”,而“夢難成”;終則淚濕枕衾,輾轉達旦。妙在用雨作襯,情更凄悲。枕前、階前,一窗之隔,而雨聲眼淚,兩下無休。淚共雨長,雨滴心碎,那種離愁,正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11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原文
宋代: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萬事皆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我流連于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于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苦雨,平添幾多愁緒。今后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因此詞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賀鑄又名之為“半死桐”。
閶(chāng)門:蘇州城西門,此處代指蘇州。
何事:為什么。
梧桐半死:枚乘《七發》中說,龍門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說此桐為連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猶在),斫以制琴,聲音為天下之至悲,這里用來比擬喪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語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晞:(xī)干。
舊棲:舊居,指生者所居處。新垅:新墳,指死者葬所。
【鑒賞】
這是一首情真意切、語深辭美、哀傷動人的悼亡詞,是中國文學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并傳不朽的名篇。
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遂脫口而出道:“同來何事不同歸?”接以“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問得十分無理,實則文學往往是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扒逅倍郑郧锾焖岛笪嗤┲θ~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邦^白”二字一語雙關,鴛鴦頭上有白毛(李商隱《石城》:“鴛鴦兩白頭。”),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這兩句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的孤獨的凄涼。
過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啟下,亦比亦興,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同時這里也是用典,漢樂府喪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緊接上片,與“梧桐半死”共同構成“博喻”;同時,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的景象,是為興,有它尋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現就不顯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復用賦體!芭f棲新垅兩依依。"因言“新垅”,順勢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詩意,牽出“舊棲”。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轉入到自己“舊棲”中的長夜不眠之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這既是抒情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兩句。這兩句,平實的細節與意象中表現妻子的賢慧,勤勞與恩愛,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讀來令人哀惋凄絕,感慨萬千。
這首詞在藝術構思上最突出之處在于將生者與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作者詞筆始終關合自己與妻子雙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構思當中,如: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此處上半句寫自己所見,下半句抒發對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這是寫作者自身!霸喜,露初晞“這是寫妻子!芭f棲新壟兩依依。"這是兩個人在一起寫!翱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與開頭一樣,前一句寫自己,后一句寫妻子。以夫妻間體貼關懷、情感交融的溫馨生活為基礎寫成;”舊墳新壟“句有夫妻感情已經超越時間,超越生死之感。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借敘事抒情;“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借比喻抒情;“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借景物抒情;“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借行為舉止抒情;語言上兩次運用反詰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動人心弦。
【《鷓鴣天》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登高》古詩詞鑒賞11-23
古詩詞鑒賞《除夜》01-17
春日古詩詞鑒賞02-22
《詠柳》古詩詞鑒賞03-29
《菊》古詩詞鑒賞04-01
李白古詩詞鑒賞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