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更新時間:2024-04-08 08:01:13
  • 相關推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優)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及春天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著,花瓣是那么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從巢里飛出來,有的站在枝頭歡叫,有的在樹間飛來飛去,自由歡快,沒有人來打攪,這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

  (板書課題)

  4、(指“曉”)這個字讀什么?日字旁表示與什么有關?“曉”是什么意思?

  師:在文中指“早晨”。

  5、齊讀“春曉”。

  “春曉”的意思就是──?

  6、過渡:理解詩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啟發學生質疑)

  (出示卡片理解詩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范讀。

  2、自讀。

  3、指讀。

  4、過渡:下面我們來理解詩句,在這基礎上體會詩情。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前兩句:

  ⑴出示圖2:詩人本在干什么?詩中哪個詞表示睡覺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來它表示睡覺?“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睡起來會睡得怎樣?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覺”)這個字讀什么?

  再讀。

  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這兒是什么意思?

  (覺得)

  ⑶“曉”呢?跟詩題中同一個字,是解釋為“天亮”呢,還是“早晨”?

  (天亮)

  ⑷指說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

  ⑸指導讀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師范讀、指讀、齊讀)

  ⑹詩人睡得很香,朦朦朧朧中聽到什么?

  (鳥叫聲)

  你從哪句看出?“聞”什么意思?

  (聽到)

  “啼”是一個生字。齊讀。意思是什么?

  (叫)

  “啼鳥”解釋的時候倒一下,為“鳥啼”,就是──?

  (鳥叫)

  這句話的大意是什么?

  (到處聽到鳥的叫聲)

  ⑺看圖1,想想可能有哪些鳥在叫?這些鳥在唧唧地歡叫,我們來聽一聽。

  (放錄音,聽鳥叫)

  練說:( )的鳥叫聲

  再來說說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詞放進去。

  ⑻想想這時候詩人的心情怎樣?

  (喜悅)練讀:處處/聞啼鳥。

  ⑼請大家把自己當作詩人,閉上眼,睡覺。

  師述:“睡著,睡著,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觸景生情,于是哼出了兩句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蟬)

  3、出示圖,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c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后,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課前準備】

  1、每個學生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學生預習:

  讀讀課文,同學間相互幫助,看能讀懂多少。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一、導入新課,學習“古、詩、首”三個字

  1、指名背誦兒歌。

  2、指名背誦古詩(隨意)。

  3、小朋友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大家認識嗎?

  (板書:古詩)

  4、學生自學、互學、擴詞游戲。

  5、你會背誦5首,他會背誦8首,哪位小朋友認識這個幾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書出來讓學生認讀,也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讓學生板書“首”字。

  二、學習古詩《春曉》

  1、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⑴ 出示古詩(課件或小黑板)。

  ⑵ 詢問班級內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著大家讀。

  ⑶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眠:讀(mián),不讀(mín)。

  聞: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2、再讀古詩,了解大意:

  ⑴ 請小朋友們再讀讀這首古詩,看看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⑵ 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① 曉:可以先告訴學生“春曉”是春天的一個早晨,再讓學生聯系曉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讓學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訴學生是睡覺的意思。

  ③ 聞:先讓學生看門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問耳朵是用來干什么的(聽)。順便進行擴詞練習(新聞、聞名、耳聞、見聞) 。

  ④ 啼鳥:可以倒過來讓學生理解(鳥啼)。

  ⑶ 句子比較,初步感受古典詩歌的韻律美:“處處聞啼鳥”和“處處聞鳥啼”兩個句子,在這首中用哪個好?為什么?

  ⑷ 粗略講講詩意。先讓學生自己說,老師再予以點撥指導。

  3、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韻律:

  ① 齊讀古詩。

  ② 引導學生發現“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③ 自由練習朗讀:

  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⑵ 感悟節奏:

  ① 老師范讀,學生體會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拖聲較長。

  ② 適當斷句,引導朗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③ 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課件或掛圖: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麗的景象。

  ② 教師描述引讀:

  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絕就天亮了──春眠不覺曉;剛一醒來,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的啼叫,那聲音真動聽──處處聞啼鳥;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被風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⑷ 背誦古詩。

  三、指導寫字

  1、范寫、講解: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關鍵是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叉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⑴ 引導書寫“夂”。

  ⑵ 捺要寫出小“腳丫”。

  (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2、學生練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2、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二、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1、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2、說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3、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4、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5、練習背誦。

  三、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抄寫《望天門山》。

  四、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讀或背誦。

  ⑵ 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⑶ 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默寫《望天門山》。

  2、配樂情境朗誦。

  二、想象畫面

  1、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三、拓展活動

  1、交流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2、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領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綜合素養要求之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朝的歌曲。(播放閩南語《渭城曲》)

  2.師:xx同學你起來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有渭城、有朝雨、也有故人)

  3.師: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學習古詩的方法: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讀?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含本詩賞析視頻)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渭城朝雨浥輕塵,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4)最后來欣賞一首現代歌曲《渭城曲》。

  三、課外拓展

  1.講故事,說唐朝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故事,明白古人學問的廣博。游記故事,講述詩歌唱誦的方法。(穿插在古詩講解中)。

  四、教學反思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詩歌從理解文字,意思到一經的理解模式并不適合傳統文化學習方式,而是現代教學手段中硬性追加的教學方法,所以導致一代人沒有學問。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將自己會唱得詩歌唱給家長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完成并檢查預習任務。

  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學到的觀察方法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并認真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詩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預習任務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蘇軾、陸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嘗試自讀,理解兩首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一講每首詩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上課質疑。

  (4)朗誦自己查找的課外古詩。

  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

  根據理解朗誦兩首古詩

  1.學生試讀,注意把詩的節奏和對詩的理解讀出來,師生評價。

  2.采用齊誦、唱誦、表演誦、輪誦等方式讀古詩。

  讀后理解、學生質疑

  1.讀完后再說一說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可在學習中解決。

  欣賞詩句、體會意境、品味情感

  1.看圖想象,這兩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一說。

  3.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畫出來,然后到講臺前作展示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4.師生共同評價,看學生是不是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朗讀古詩、體驗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體會融入到誦讀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默誦古詩、談讀后的感受

  1.談讀誦的方法和體會。

  2.說對詩句內容的獨到見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紹自己查閱的詩

  1.小組交流蘇軾和陸游的詩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學找到的好詩。

  第二課時

  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古詩接龍”的方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

  學習《題西林壁》

  設問置疑、思考哲理

  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換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變化。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3.結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組交流匯報。

  變換角色、交流認識

  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訪者,可問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詩?”

  3.老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學習《游山西村》

  朗讀古詩、升華情感

  1.陸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感受到農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優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說一說。

  配樂朗誦《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課外寫景的詩。

  1.老師范讀、指名試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布置作業

  1.自己出一期手抄報。

  要求:選取學過的兩首寫景古詩,為其配上合適的圖畫,同時還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在手抄報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懂古詩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并默寫這兩首古詩。

  3、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重難點:理解詩句和詩中所含哲理

  關鍵:理解詩句,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兩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說說你都游覽過哪些風景名勝?(生自主發言)景色秀美、山巒起伏的廬山,你游覽過嗎?(放映廬山錄像)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樣?今天,我們就隨著北宋詩人蘇軾一同到廬山一游。(板書詩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古詩的教學,離不開吟讀,因而在本環節中教師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情,讀出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書上的注釋和自學任務,自讀自悟(小黑板出示學習任務)。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播放廬山風景。如果遇到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糾正(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3、集體匯報交流,感悟詩意和哲理

  (1)詩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廬山?(橫、側、遠、近、高、底)

  (2)看到的廬山分別是什么樣子?(橫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側看:奇峰陡峭;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危崖險巖;高處俯看:身溝幽壑;山下仰望:重巒疊嶂。)

  師小節:詩人眼中的廬山,形狀、姿態各不相同。

  (3)廬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為什么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點撥: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么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同時引導聯系《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師問: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品讀欣賞,積累詩句

  播放廬山的風景,配樂朗讀。(師引發情感:在我們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五、感悟寫法

  作者是怎樣寫千姿百態的廬山風景?

  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寫游山所見,再談感受。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學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課后積累蘇軾的其他詩句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句。

  2、將詩改寫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附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北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理)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

  第二課時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廬山,我們再跟隨宋朝著名詩人陸游,到美麗的浙江紹興的山西村一飽眼福,好嗎?(板書詩題)

  二、學習古詩

  1、回憶上一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的?

  (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指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學以致用。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

  2、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這首古詩。

  (1)自由讀詩,大體說說詩句寫了什么內容。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讓學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要注意進行“用我口說我心”的訓練。)

  (2)讀書上的注釋,再讀古詩,自讀自悟,說說詩句所表達的感情。

  (3)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進一步了解詩意。

  (這一環節,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協商合作,談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講一句,也可以一人講,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要適時加入學生的學習研討,巡視指導,對表現好的給予表揚。)

  (4)匯報小組學習情況,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這樣預設:

  (前兩句講: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足了豐盛的飯菜。品味“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后兩句寫詩人的感覺: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懷疑前面無路時,忽然柳綠花紅又出現了一個美麗的村莊。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嗎?美得很,它在重山復水的保護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讀欣賞,感悟道理

  1、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從中悟出道理。

  (重點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人對農家款待客人的豐厚和熱情,歷久不忘。這個村莊的風光更給了他深刻的啟示:經過坎坷曲折之后,往往會出現坦途。)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山重”一聯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于表現行路人的感受,現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獲、見解,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爭辯,這樣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潮,激起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感悟寫法

  作者怎樣寫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讓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敘事,后寫景,寓情于景。整首詩無一字寫“游”,但我們從中不難發現作者的身影。這種影隨人移,情景交融的寫法使每兩句都構成一幅清新優美的畫面,而詩人的風格也如詩人描繪的對象一樣樸實純真。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這種寫法。

  五、鞏固練習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業

  創作一首贊美家鄉的詩。

  附: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敘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議論)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里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范讀一遍,領讀兩遍。

  4、 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為什么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贊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潛人(潛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么隨風潛人夜該怎么解釋? (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么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

  當春/ 乃/ 發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 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 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 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 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時節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里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范讀,領讀一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為什么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為聯系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才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系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么處處聞啼鳥該怎么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么詩人為什么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聽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里曾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么可貴,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后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覺: 開頭三點,第一、二兩點是側點,第三點是撇點, 不可寫成黨字頭 ,第四、五兩筆寫成的禿保蓋呈下罩勢,第六、七兩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框內應能包容第八筆撇畫的上半,第八、九兩筆寫成的 底部齊平。

  曉: 左部日宇旁體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筆橫畫應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撇與斜鉤相交后補滿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橫畫宜平,撇和豎彎鉤起筆處均頂連橫畫,而彼此互不相連,行筆舒展,保持底部平穩。

  眠: 左部目字旁體形宜瘦;右部各橫畫間距相等,豎提宜直,斜鉤應有弧度。豎提的出提部位與斜鉤的出鉤部位應橫向齊平。

  (2) 學生自練描紅覺、曉、眠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

  1、朗讀《春曉》,熟讀背誦。 · ;

  2、抄寫《春曉》《春雨》各兩遍。

  第 三 課 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曉》。

  2、默寫春曉、風雨兩個詞語。

  二、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春雨》。

  (1) 放錄音。

  (2) 教師指著板書引背。

  (3)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4) 各人輕聲默念背誦。

  (5) 齊背。

  (6) 指名背誦。

  2、指導背誦《春曉》,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找朋友(連詞)。

  春 (春風)(春雨)(春曉)(春光)(春花)

  時 (時節)(時間)(時光)(及時)(準時)

  2、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說話練習。

  (1) 話題: 春天來了

  (2) 提出要求: 根據第25頁上的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春天的美麗景象。

  (3) 各人發揮想象,構思講說內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說聽、補充。

  (5) 指名幾人到班上講說,教師評議,小結。

  附板書:

  (一)

  知時 發生

  春雨 好雨

  隨風潛入 潤物無聲

  (二)

  (春)

  眠、不覺 (想)花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

  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

  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

  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

  (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個人建議

  對詩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設計的問題比較好:“你看圖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

  畫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

  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

  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

  (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

  (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

  (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

  (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個人建議

  背詩也要注意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帶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們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后,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a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

  b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c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諮。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指讀、搶讀、同桌互讀)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一)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插圖),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的.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么說的吧!(聽錄音誦讀全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題,生齊讀課題)。

  (學生生字:宿:

  1.正音:平舌音)

  2.組詞

  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1)生誦讀詩句。

  (2)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小組討論交流)

  (3)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生畫畫)

  (4)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5)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1)生誦讀詩句。

  (2)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后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6.師講解、示范、指導。

  7.生描紅、臨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2、看圖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

  二、對話平臺

  1、初讀:

  ⑴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⑵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⑶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讀:

  ⑴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⑵看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⑷匯報交流詩意。

  ⑸多種方式朗讀。

  3、誦讀:

  ⑴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⑵學生自由練讀。

  ⑶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4、寫字:

  ⑴出示要寫的字:

  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⑵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⑶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⑷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5、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復習: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自學:

  ⑴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⑵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⑶匯報:

  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⑷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3、細讀:

  ⑴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⑵指名讀,讀后評價。

  ⑶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⑷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4、誦讀:

  ⑴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⑵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⑶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5、寫字:

  ⑴出示生字:

  楓、于,學生認讀,

  ⑵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⑶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

  “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⑷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6、練習與拓展:

  ⑴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⑵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1.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重難點、關鍵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蘇東坡畫像

  2. 出示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

  3. 了解蘇東坡

  4. 出示教學掛圖

  5. 導語: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的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2. 組詞、讀準字音

  3. 注意平舌音:贈 殘

  4. 指導寫字

  枝 記 劉

  注意字的結構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朗讀節奏

  3. 自由讀,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 學生分組討論后教師點撥

  (1) 出示荷葉田田圖解詩句1

  (2) 出示菊花盛開與衰敗圖解詩句2

  (3) 導語:荷盡菊殘的時候還有什么呢?(看圖)

  橙黃橘綠。對,這才是秋天最美的時候,齊讀3、4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 朗讀詩歌

  (1) 這么優美、這么豐富的秋天給人帶來什么?

  (2) 這么快樂、這么幸福的秋天該怎樣讀?

  (3) 齊讀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

  擎天蓋 傲霜枝 君須記 正是

  6.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再被一、二首寫秋天的詩)

  作業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 背誦其他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背誦《贈劉景文》

  2. 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3. 出示教學掛圖

  4. 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

  5. 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的呢?

  6. 自由讀詩《山行》

  7. 找出生字

  二、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組詞認讀

  3. 摘蘋果游戲

  4. 指導書寫:于 首 楓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節奏

  3. 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 略知詩意

  (1) 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

  (2) 提問: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圖)

  (3) 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

  (4) 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

  (5) 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

  (6) 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 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總結

  (8) 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 朗讀詩歌

  (1) 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

  (2) 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

  6. 齊誦詩歌

  7.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詩

  五、 作業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荷盡

  菊殘

  贈劉景文 好景

  橙黃

  橘綠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準備:

  掛圖、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時間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出示圖片,播放優美的音樂,教師朗誦古詩。 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古詩朗誦。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5分

  二、復習古詩,欣賞評價 。

  師:你學過哪首古詩,給我們朗誦一首讓大家欣賞。

  1.朗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互相評議誰朗誦得最美。復習學過的古詩,和朗誦方法。

  三、讀中識字,準確朗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編了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流傳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新的古詩,就反映了兩個美好的故事。1.學生跟隨老師一起查字典學習生字。

  2.學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節寫下來。 3.學生跟隨老師朗讀兩首古詩。

  4.學生自己讀兩首古詩。

  學習利用字典學習生字的方法。準確朗讀古詩。

  四、學中教法,用法自學 。

  帶領學生學習第一首詩歌。通過看注釋、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幾萬條”等詞匯理解前兩句詩句的意思。 1. 學生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小組學習第一首詩歌的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2.小組學習后在班上討論。

  3.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把后兩句詩句的意思表達出來。

  學習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五、配圖想象,加深理解 。

  老師把語文書為古詩“乞巧”配的插圖展現在大屏幕上,配有音樂朗誦“乞巧”這首詩。1.學生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用自己的話把詩句描寫的景象說出來。

  培養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時間

  一、檢查已學,激發興趣 。

  師:同學們,我們比一比,看誰把《乞巧》這首詩講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畫的有創意。1.學生現在小組里比賽。

  2.小組推薦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評議。

  互相啟發、促進,激發學習興趣。

  二、學中教法,用法自學。

  1. 帶領學生學習《嫦娥》這首詩的.前兩句詩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學習翻譯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1、學生在學習小組里學習《嫦娥》這首詩的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2、小組學習后在班上討論,老師點撥。

  3.自學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古詩。

  三、總結方法,感情朗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乞巧》這首詩。老師覺得大家朗誦得很好。這首詩應該怎樣朗誦,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呢?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1.學生結合老師是怎樣帶領學生朗讀的,思考朗讀古詩的方法。

  2.總結出:前四個子與后三個字之間有短暫的停頓。第五個字加重語氣等。

  3.學生朗誦練習,互相評議。

  學習朗誦古詩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誦《嫦娥》這首詩。

  四、讀詩配畫,加深理解 。

  老師播放音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嫦娥》這首詩詩句的理解畫一幅畫。1. 學生在學習小組里互相合作畫畫,根據圖畫把詩句的意思表達出來。

  2.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老師點撥。

  理解詩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2-06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小學古詩《春雨》教學設計04-04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08-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久久A级推油电影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