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行游且獵篇古詩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行游且獵篇》作者為唐朝詩人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游獵夸輕趫。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虛發(fā),雙鸧迸落連飛髇。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fēng)振沙磧。
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fù)何益!
【前言】
《行行且游獵篇》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北游幽燕時目睹邊城兒游獵有感而作。開篇先點名自己聽說過邊城兒的矯健與敏捷,引出下文對邊城兒矯健身姿的具體描寫。隨即通過具體的景象如”金鞭拂雪揮“等令邊城兒的形象躍然于紙上。結(jié)尾作者頓生“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fù)何益”的感慨。
【注釋】
⑴《行行且游獵篇》為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十七列于《雜詩歌辭》,題做《行行且游獵篇》,《樂府解題》云:“梁劉孝威《游獵篇》云之鰥將射所,上林娛獵場。倍言游獵之事。亦謂之《行行且游獵篇》”。
⑵生年:平生。
⑶但:只,僅。
⑷夸:夸耀。
⑸輕趫:輕捷。
⑹白草:牛馬喜歡吃的一種牧草,熟時呈白色。
⑺躡影:追蹤日影。這里形容快速。
⑻矜驕:驕傲。這里是洋洋自得的樣子。
⑼鞘:鞭鞘。
⑽半酣:半醉的意思。
⑾呼鷹:用馴服了的鷹獵取野物,意指打獵。
⑿彎弓滿月:把弓拉開像圓月的形狀。
⒀鸧:鸧鴰,即灰鶴。
⒁髇:骨制的響箭,即鳴鏑。
⒂海:瀚海,即沙漠。
⒃辟易:倒退,這里指觀者驚奇,不由自主地后退。
⒄沙磧:沙漠。
⒅游俠人:這里指邊城兒。
⒆下帷:放下帷幕。
【翻譯】
看這些邊境線上長大的男兒,一輩子斗大的字不認識一籮筐,就知道騎馬游獵,各自夸輕巧。秋風(fēng)起,牧草白,正是馬肥牛壯好時節(jié),飛馬追影,馬背上的騎手多么洋洋自得啊!酒足飯飽后架起獵鷹就去遠郊狩獵,鑲金的白玉馬鞭一揮舞,就像雪花紛紛飛舞,鳴鏑聲蕭蕭。能挽彎弓如滿月,箭箭中的無虛發(fā),一箭穿空落雙梟。草原上圍觀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風(fēng)傷到,整個沙漠都被騎手的英雄氣概震撼籠罩。儒生哪比得上游俠兒,下帷苦讀就算到了白頭又有什么用。
【賞析】
游獵輕驕,概括邊城兒的生活態(tài)度。“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弓彎滿月不虛發(fā),雙鸧迸落連飛髇。”六句,具體描寫邊城兒的生活態(tài)度。騎馬馳騁,態(tài)度驕橫,半酣鳴鞭,呼鷹出郊。弓不虛發(fā),連落雙鳥。“猛氣”二句收束以上六句之意:猛氣英風(fēng)振沙磧,與游獵輕驕相呼應(yīng)。末二句點明詩旨,照應(yīng)開頭,對比強烈。
結(jié)尾“白首下帷”運用典故,指漢儒董仲舒事,三年不出園只管讀書。李白雖然作為一個詩人,但他的詩歌以及行事作風(fēng)則更像一個游俠,與此詩相近的《俠客行》則是李白仗劍天下的內(nèi)心寫照。李白也是借此詩表明自己也要像邊城兒一樣,銀白馬鞍,彎弓滿月,追逐自己報效國家的夢想。
李白的長詩很會營造氛圍,對邊城的軍人的形象的描寫是成功的,但決不是歌頌他們,李白往往在結(jié)句才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行行游且獵篇古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所見古詩翻譯賞析11-22
陸游古詩《示兒》全詩翻譯賞析01-22
泛舟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2-15
夜雨寄北古詩翻譯及賞析03-29
江城子古詩翻譯及賞析03-30
滿庭芳古詩翻譯賞析03-27
春日朱熹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1-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