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鶻行高堂見生鶻古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鶻行·高堂見生鶻》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
初驚無拘攣,何得立突兀。
乃知畫師妙,功刮造化窟。
寫作神駿姿,充君眼中物。
烏鵲滿樛枝,軒然恐其出。
側腦看青霄,寧為眾禽沒。
長翮如刀劍,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
緬思云沙際,自有煙霧質。
吾今意何傷,顧步獨紆郁。
【前言】
《畫鶻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原畫意境的延伸和超越。詩人從畫中之鶻不能飛去生情,生發可能完全與畫家無干的想象,全憑自己的情思和想象發揮,將隱藏在內心的某種矛盾之情賦予了眼中之鶻。詩人之神與畫鶻之神的融通,創造了較之原畫更為出人意料的境界。
【注釋】
⑴畫鶻行:《全唐詩》校:“一作畫雕。”
⑵生:《全唐詩》校:“一作老。”
⑶颯爽:勁捷,神采飛動。秋骨:鶻至秋日換羽后更矯健,善搏擊
⑷拘攣:束縛。潘岳《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攣,《全唐詩》校:“一作卷。”
⑸突兀:居高而醒目
⑹“巧刮”句:謂畫師巧奪天工。巧,原作“功”,《全唐詩》校:“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萬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⑺作:《全唐詩》校:“一作此。”
⑻樛枝:向下彎曲的樹枝。《詩》:“南有樛木。”《傳》:“木下曲曰樛。”
⑼軒然:騷亂貌
⑽側腦:斜仰起頭。指畫鵲
⑾長翮:翅膀
⑿人寰:人世間。《舞鶴賦》:“歸人寰之喧卑。”
⒀“乾坤”句:即“天空任鳥飛”意。崢嶸,高曠貌
⒁粉墨:繪畫用的顏料。此指畫。《漢書》黃瓊疏:“朱紫共色,粉墨雜糅。”
⒂緬思:沉思。思,《全唐詩》校:“一作想。”
⒃煙霧質:指翱翔于云霧之中的真鶻
【鑒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此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畫意的延伸。畫家將鶻畫成突兀之狀,可能有一種寓意,或是能傳鶻之神的一種最佳審美態勢。可是杜甫卻筆筆翻轉,從鶻不能飛去生情,生發可能完全與畫家無干的想象:它既無“絳旋”束縛,為何不高飛去?原來,它是不肯與凡鳥并飛。自“側腦”句以下,可說是杜甫在“畫鶻”了,他將畫家傳鶻之神的“側腦看青霄”句,全憑自己的情思和想象發揮:你“長融如刀劍,人寰可超越”,卻傲立如此,不肯高飛遠舉,任“乾坤空崢嶸”,自甘處身于這簫瑟粉墨之間;可是鶻不飛,眾鳥卻一樣紛飛;“緬思云沙際,自有煙霧質”這些詩句里,杜甫將隱藏在內心的某種矛盾之情賦予了眼中之鶻。“顧步獨紆郁”,是詩人自身神態與鶻之神態的映襯。
杜甫當時因觸怒唐肅宗,政治地位岌岌可危,處于進退兩難之際,鶻之欲飛未飛,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寫照。《畫鶻行》是杜甫“對此融心神”的典范之作,“初驚”、“緬思”是他主體融入的標志,畫家筆下之鶻,完全轉化為詩人心中意中之鶻了。詩人主體之神與畫鶻客體之神的融通,創造了獨立于原畫的新境界——較之原畫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對畫作的意境給予了大大的引申。
【畫鶻行高堂見生鶻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山行古詩賞析01-28
山行的古詩及賞析01-28
古詩畫的原文及賞析01-28
早行古詩原文賞析08-25
畫雞古詩原文及賞析01-21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古詩賞析01-2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古詩翻譯及賞析03-29
經典古詩賞析11-15
古詩及賞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