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戲為韋偃雙松圖歌》古詩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作者為唐朝詩人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里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為直干。
【前言】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開頭四句和結尾五句,從《雙松圖》的藝術效果著筆,渲染韋偃畫藝的出神入化。中段八句,描寫《雙松圖》的畫面,畫的實境是雙松和松下老僧。詩人用詩的語言再現了松之奇崛和僧之靈異,造成了奇峭的詩境美。
【賞析】
此詩起句語調平緩,“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總出韋偃善畫松且正當年,接著,突然發出警語:“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笔钦f當韋偃畫成擱筆的時候,松樹梢末忽起清風,滿堂觀畫的人都為之動色,驚嘆松畫的神妙。這與“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的驚人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體描繪韋偃《雙松圖》中的景象,詩境即是畫境!皟芍陸K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意思長滿苔蘚的雙松樹皮,已經坼裂,屈曲如鐵的松枝,交錯回環!鞍状荨、“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詩意,就“皮裂”和“枝回”作進一步的形象描繪。“白摧朽骨龍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龍虎的朽骨,韋偃用枯淡的筆法畫枝干,所以說“白摧”!昂谌胩幚子甏埂保稳莼丨h枝干上的松葉,好像下垂的陰云雷雨,韋偃用濃潤的筆觸畫樹蔭,因此稱“黑入”!八筛币韵滤木,描寫松下入定僧,神態宛然。須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雙腳任其袒露,寂無聲息,似乎在休憩,連松葉中的松子掉下來也不知道。
詩人喜愛韋偃的松畫,于是備絹求畫。“韋侯韋侯數相見”,可見詩人與韋偃已是熟識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減錦繡段”的“好東絹”,請畫家縱筆作畫。東絹,即鵝溪絹,產自梓州鹽亭縣,是唐代納貢的物品,因為地處在成都之東,故名。韋偃畫松,以屈曲見奇,畫直干松就難以顯示出他畫技的長處,杜甫卻請求他“放筆為直干”,意謂:你能縱筆畫直干的松樹嗎?強人所難,戲之也。也可見兩人交情深厚。全詩別無“戲”意,直到結句才照應題上的“戲”字。題畫詩最基本的藝術要求是,詩人應當進入畫的實境中,把繪畫美轉化為詩藝美。
此詩開頭四句和結尾五句,從《雙松圖》的藝術效果著筆,渲染韋偃畫藝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詩人的極大興致,出絹求畫。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寫《雙松圖》的畫面,畫的實境是雙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繪雙松宛轉盤曲之態、煙霞風云之變,著力表現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瀟灑脫俗的神情,著力再現人物的靈異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靈異,融為一體,構成整幅《雙松圖》的繪畫美。詩人用詩的語言再現了它們,造成了奇峭的詩境美。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古詩鑒賞】相關文章: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古詩詞鑒賞11-25
《琴歌》古詩詞鑒賞02-21
《擬古·生者為過客》古詩鑒賞03-27
古詩鑒賞作文11-16
古詩《石榴》鑒賞04-02
《田家》古詩鑒賞03-05
詠柳古詩鑒賞01-27
江南古詩鑒賞11-22
梅花 古詩鑒賞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