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江問舟中人古詩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濟江問舟中人·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鑒賞
首句以景入題,一句三景,描繪了他登舟渡江時的自然環境。詩人在杭州時,曾觀賞錢塘江潮,百里雷聲震、驚濤來似雪(《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是表現江潮卷來的奇景偉觀。然而,潮退風住之后,江邊渡口就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風平浪靜,天氣清和,一派悠閑,而這正是乘船旅游者最渴望、最感愜意的時刻。這里一筆勾畫出了這種平靜恬淡的江面風光,隱隱傳達出了詩人重登旅途時的欣悅心情。
次句順承首句,敘寫詩人同舟中旅伴的相遇,并借以正面點題。在一葉扁舟中還有同行共濟的旅客,雖然萍水相遇,素昧平生,但同為在茫茫江流中孤舟飄泊的異鄉之客,遇上扁舟共濟的同路人,還是感到格外親切。從與君同的平實自然的話語中,不難想象,詩人與舟中人親切問候的情形。
第三句描寫人物情態,維妙維肖。陸機《擬蘭若生春陽》詩有句云:引領望天末,譬彼向陽翹。詩人借用陸詩成句,冠以時時二字,更是妙語。
這既使引領的靜態神情變為動態神情,而且還使蹺望的動作具有了連續性,從而傳神逼真地表現出了一位遠游者對越中山水的無限向往心情。因為心情迫切,故而在不斷蹺望中,對舟中人急切地發出了詢問:
何處青山是越中?江南山川秀美,遙遙翠峰蜿蜒綿亙,時隱時現,但哪兒是他向往已久的越中呢?一問便結,戛然而止,個中余韻留待讀者去想象、體味。
杭州距越中并不算遠,但詩人又望又問,且以時時與何處緊密呼應,似乎航程甚長,越中甚遠,都是用以襯托和渲染詩人急于要到達越中探奇訪勝的迫切心情和濃厚興致。
這首詩前三句似乎寫濟江,最后一句是問舟中人,其實,詩人在時時引領向天邊眺望時,也就不斷地向舟中人詢問何處是越中了,因此,三、四兩句應是一個持續往復的動作過程。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興致勃勃,仕途失意后的郁憤情懷被縱情山水的愿望所暫時替代了,充溢字里行間的只是對越中山水無限神往的一腔激情。引領望天末是一個可見可感的形象,何處青山卻是虛指,以實襯虛,更使詩的意境顯得幽邈淡遠。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是詩人此時此刻的內心獨白。全詩從潮落江平登舟航行的愜意襟懷,扁舟共濟的親切氣氛,到一再探問越中山水的無窮興致,處處體現出詩人這種厭倦仕途轉而傾慕山水自然的感情,使詩篇蕩漾著一般行旅詩所少有的濃郁情趣和生活氣息。
【濟江問舟中人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江雪的賞析11-24
《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古詩賞析03-28
《江雪》古詩的意思01-23
古詩《秋江》鑒賞12-26
古詩問劉十九意思原文翻譯-賞析-作者白居易〔唐代〕02-19
舟夜書所見古詩11-23
經典古詩賞析11-15
古詩及賞析06-29
絕句古詩賞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