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靜夜思古詩解釋凝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注釋
⑴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⑵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李白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李白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李白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李白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李白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⑶疑:好像。
⑷舉頭:抬頭。
【靜夜思古詩解釋凝解釋】相關文章:
鹿柴古詩王維的解釋02-07
《望廬山瀑布》古詩解釋01-20
大班古詩教案:靜夜思01-23
(經典)大班古詩教案:靜夜思03-23
古詩《靜夜思》教學設計02-17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靜夜思》11-28
古詩《靜夜思》教學設計10篇[實用]03-24
夢到吸煙的解釋11-08
解釋愛情的句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