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蘇軾《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詞賞析
蘇軾《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詞賞析
更新時間:2024-03-27 10:29:02
  • 相關推薦
蘇軾《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詞賞析

  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

  【宋代】蘇軾

  濕云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譯文】

  潮濕的云彩凝滯不動,溪橋清冷,輕寒剛剛穿透東風的身影。橋下水發出長長的聲響,河畔的梅枝正揉和著月光發出香氣。

  人愛花好似見了舊友,花與人比較起來該是俊秀清瘦。獨自一人寂寞靠著那小小的欄桿,殊不知夜深正熬受著寒冷哩!

  【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

  濕云:天空中凝聚的濃云。

  嫩寒:輕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賞析】

  此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冬至。是時,東坡從泗洲(今河南省南陽市),過楚州(今江蘇省境),登蔡景繁官舍小閣,與王元龍晤,賦此詞以贈侍女。

  詞的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所觀美景。開頭兩句,以仰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的一種壓抑心境。“濕云不動”是指空間濕氣呈現飽和狀態,人感到胸悶,暗示著詞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橋”又是清涼的,昭示著冷天的到來。“嫩寒”剛剛穿透東風留下身影。一個“透”字,突出了詞人生活處境的嚴峻。這里詞人把“濕云”“溪橋”“嫩寒”“東風”四種物象全都人格化了。

  第三、四句以俯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由壓抑到恬淡的心境:“橋下水聲長”,寫聽覺;“一枝和月香”,寫嗅覺。由聽覺挪移到嗅覺,其間采用了跳躍和剪輯的手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便是河畔上、高樓旁的一棵梅花樹。“和”字一出,全盤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疊印在月兒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上面八種景物,構成四幅畫面,聲、形、色、味俱全,宛如過電影一般。

  詞的下片,寫河畔高樓與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寫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是“人憐花”還是花憐人,是“花比人”還是人比花,全在詞人的情感中。這里的“舊”與“瘦”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后兩句側面描寫佳人的相思,實際也是東坡自己的情思:“莫憑小欄桿,夜深花正寒。”詞人雜用了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簾外雨潺潺》中的“獨自莫憑欄”和“羅衾不耐五更寒”的詞句,不露痕跡,卻有點石成金之妙。

  全詞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比喻與通感的筆調,生動描繪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兩種相思,一樣情懷。只說“人憐花似舊”,不說花憐人全新;只說“夜深花正寒”,不說夜深人正寒。這種隱喻之筆,是詞人描寫佳人慣用的手法,值得借鑒。

  【背景】

  此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冬至。是時,東坡從泗洲(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過楚州(今江蘇省境),登蔡景繁西閣,與王元龍晤,和楚守田待問,賦此詞以贈侍女。

【蘇軾《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詞賞析】相關文章:

菩薩蠻全詩詞意思及賞析11-25

《菩薩蠻》說課稿最新11-11

辛棄疾《菩薩蠻》詩詞鑒賞03-09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的古詩賞析03-25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古詩翻譯11-08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古詩鑒賞01-19

玉林云香橋作文01-21

聽聽那冷雨賞析(精選9篇)04-14

鴛鴦溪導游詞08-1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 亚洲91最新在线 | 新国产九九视频精品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