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唐]杜甫
忠州三峽內,井邑聚云根。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
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
【鶴注】
公永泰元年至忠州,寓居于寺,故作此詩。《杜臆》:忠州使君,乃公之侄,其薄情至此,詩題不著其名,而止題院壁,猶見忠厚之意。
忠州三峽內①,井邑聚云根②。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③。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④。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⑤。
(上四忠州之景,下四有感而嘆。峽內、云根,言其僻隘。爭米、閉門,則極荒涼矣。使君必失于周旋,故有客淚主恩之慨。邑近山,故愁虎。居獨園,在寺院也。)
①《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注:巴東永安縣,有高山對峙,相去可二十丈左右,崖甚高,人謂之峽江。趙曰:三峽,以明月峽為首,巴峽、巫峽之類為中,東突峽為盡,忠州在渝州之上,所謂三峽內也。②黃希曰:《唐志》:忠州,本臨州,州有五縣,而戶止六千七百,則井邑蕭條可知。陸云詩:“井邑自相循。”張協詩:“云根臨八極。”注:“五岳之云觸石出者,云之根也。”③庾信詩:“山城早掩扉。”④鮑照詩:“既荷人主恩。”⑤《金剛經》有只樹給孤獨園。黃生曰:舊嫌五六語意太露,今覺不然,從三四讀下,則此州之荒涼已極,安能為客壯行色乎?故知二語乃苦詞,非怨詞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_杜甫的詩詞】相關文章:
蘇軾《題西林壁》詩詞鑒賞01-21
春居雜興古詩賞析03-30
《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詞賞析01-06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_杜甫的詩詞12-27
杜甫的詩詞10-11
杜甫經典詩詞10-11
蘇軾題西林壁古詩 題西林壁宋蘇軾的古詩05-04
九龍壁作文09-05
登高 杜甫詩詞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