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絕句六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六首詩摹寫春天宿雨新晴時草堂周圍的景色,表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絕句六首》杜甫的詩詞賞析,歡迎閱讀。
絕句六首
[唐]杜甫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
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
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
鑿井交棕葉,開渠斷竹根。
扁舟輕褭纜,小徑曲通村。
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注釋
⑴鹍(kūn)雞:古書上說像鶴的一種鳥,黃白色,長頸赤喙。鹍,一作“鶤”。《楚辭·九辯》:“鹍雞啁哳而悲鳴。”洪興祖補注:“鹍雞似鶴,黃白色。”
⑵飛飛:紛亂貌。
⑶交棕葉:仇兆鰲注:井在棕下,故葉交加。
⑷樹腰:樹干的中部。仇兆鰲注:“轉樹腰,日影橫穿也。”
⑸刺:一作“到”。
⑹故道:舊道,原路。《史記·項羽本紀》:“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
譯文
早晨太陽出來照著籬笆東邊的積水,屋舍北邊也生起了云彩掩映著泥土。
又高又密的竹林中有翡翠鳥在鳴叫,偏僻寂靜的沙灘上很多鹍雞在跳舞。
春天到了,茂密的花叢中花蕊綻放,引來了紛飛的蜜蜂蝴蝶。
隱居在這里,身子都懶得動了,客人來又想找我干什么哩。
在棕樹下打鑿水井,井上棕葉交錯,開鑿水渠,砍斷了渠旁竹根。
一葉扁舟在小河岸邊系纜停靠,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地通向村莊。
急雨掠過下面一段溪中,斜陽從樹腰間泛出。
兩只黃鶯隔巢并棲枝頭,溪中白魚翻藻跳躍。
屋舍下竹筍竟穿出了墻壁,庭院中藤蔓也長到了屋檐。
大地上空,晴絲飄搖而浮;大江如練,芳草青青一片。
江水翻動像月光推動江邊石頭,云花映入溪水中讓流水顯得虛幻。
鳥兒總是循著熟路歸入樹林中,船帆駛過卻不知到什么地方停泊。
創作背景
清人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解釋這組詩說“此當是廣德二年(764年)復歸草堂時作”。唐代宗廣德二年暮春杜甫重回草堂,恰值“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時節,加之對嚴武的御敵安蜀頗有信心,興致很高,于是寫下這組絕句。
賞析
《絕句六首》摹寫春天雨后新晴時草堂周圍的景色,系以組詩形成出之,繪形繪聲,佳景迭陳,描繪了寧靜閑適美好的田園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第一首詩寫宿雨新晴時村居的景物,表現清爽的感受和喜悅的情懷。首二句寫初升之日照籬東之水,而屋北之低窄處則冉冉云生,靜中有動景。三四句則寫物態。竹林高處,翠鳥鳴唱,沙灘幽境,鹍雞飛舞。有色有聲,鮮明清脆。四句皆對,而每句又單獨成一畫面,亦一句一詩也。
第二首詩寫春暖花開,蜂喧蝶舞,處此情境,心身俱懶:寫得頗有氣氛。首二句疊字對起,花蕊紛繁,蜂蝶簇擁,真是繁華世界。三四句抒情,離群索居,意怠身懶,客人來又想找我干什么哩。語頗憤抑,蓋久經世態炎涼耳。組詩中僅此兩句抒情。人事雖多違牾,而大自然與詩仍相適耳。三首以下又系客觀寫景之作。
第三首詩寫草堂內外景物和鄉居幽事。仇兆鰲說:“吳若本注:交棕,作井綆也。趙日:蜀有鹽井,雨露之水落其中則壞,新鑿井時即交棕葉以覆之。按:二說皆非。汲綆用棕毛,不用棕葉。此井在村中,于鹽井無涉。”此詩四句皆對,所寫皆生活之所需。言井上有棕葉掩蔭,渠旁竹根斷截,皆為取水而作,系村內之景。而村外之景,則有船號掛著長長的纜繩,小道彎彎通向各個村落。寫靜物而寓有生趣。
第四首詩寫驟雨急晴之景,雨勢掠過溪足,斜陽橫空村腰,何美如之。黃鳥隔葉相對,白魚跳出水藻,一上一下,相映成趣。其結構則三句緊承次句,四句又遙應首句。又是這首詩的接搭妙處。此寫“東邊日出西邊雨”此雨彼晴和“雨后復斜陽”時雨時晴之景:急雨掠過下面一段溪中(所以說“溪足”),驚起白魚翻藻跳躍;斜陽從樹腰泛出,照見隔巢有兩只黃鶯并棲枝頭。庾信“樹宿含櫻鳥,花留釀蜜蜂”一聯猶如民間剪紙圖案,富裝飾趣味。此“隔巢”二句亦然;但有前面所寫大景襯托,無纖弱之病。
第五首詩又寫草堂春景。筍穿壁,藤刺檐;地氣蒸騰,岸草芊眠:俱是暮春新晴之景。屋下筍而穿墻,庭中藤綆檐前。靜中有動,寓有生機。大地上空,晴絲飄搖而浮;大江如練,芳草青青一片,水天又是何等絢麗。詩人寫此,多為客觀描繪,有物我相即之趣。
第六首詩系寫江溪春夜景物。首句寫江水動蕩,月影推移,恍如移石以去。次句寫溪內空虛,白云縹渺,好似傍花而迷。石在江邊,月浮江上,江波翻動,則恍如月光移動江邊之石。花在溪旁,云行天上,映于水中,故見其虛而相傍。這都是從空際著筆,是寫一種美麗的印象,王嗣奭說“似不可解”,卻不影響欣賞。三,四句寫鳥歸而知故道,而船來卻宿誰家,意謂客不如鳥之有歸宿也,客愁自不待言。鳥總是循熟路歸林,帆過卻不知到何處停泊:因景生情,富人生哲理意味。
這組詩皆為寫景之作,客觀描述之多,有物我相融之趣,僅其二、其六兩首,“身懶動”,“宿誰家”,有“幽棲”者,有“帆過”的客船出現。詩的美感經驗,則物我關系若即若離。組詩又多對句,有四句皆對的,有一組對句的。多用疊字,音響協調;多用顏色字,鮮明悅目:頗能表現出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這六首詩,猶如六曲屏風,一扇自成畫面,合之則見草堂暮春風景和幽居情事。能給人以明麗清新的感受便好,不須計較這些詩用的是五絕正法與否。
【《絕句六首》杜甫的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詩詞賞析:杜甫《絕句二首》03-03
杜甫《月夜》詩詞賞析01-05
杜甫《月夜》詩詞賞析(熱)03-03
杜甫《春望》古詩詞賞析10-22
杜甫詩詞《八陣圖》的詩意賞析01-20
絕句的古詩賞析08-21
絕句古詩賞析01-21
杜甫經典詩詞10-11
杜甫的詩詞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