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越王樓歌
[唐]杜甫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鶴注】此當是寶應元年初至綿州時作!毒d州圖經》:越王臺,在州城外西北。有臺高百尺,上有樓,下瞰州城。唐高宗顯慶中,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鶴曰:舊、新史:越王貞,太宗第八子,嘗始封漢王。漢與綿為鄰。【朱注】本傳不載刺綿州,蓋史略之耳。
綿州州府何磊落①,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②,碧瓦朱甍照城郭③。樓下長江百丈清④,山頭落日半輪明⑤。君王舊跡今人賞⑥,轉見千秋萬古情⑦。
。ù嗽娚舷罗D韻,上半詠越王樓,下則登樓而吊古也。越王刺綿州,故先作府而后建樓!抖乓堋罚赫沼吵枪,此樓助州府之氣象。長江落日,山水又增高樓之景色。真屬奇觀勝覽。然前王不能長享此樓,而留為今人玩賞,則知千秋萬古,其情盡然。即所云“萬歲更相送”者。)
、僦莞葜我。《世說》:州府文武勸郭淮舉兵。郭璞《江賦》:“衡霍磊落以連鎮。”②《吳志》:呂蒙曰:“孤城之守!惫旁娫疲骸拔鞅庇懈邩!雹邸渡裣蓚鳌罚骸氨掏喵[差。”沈佺期詩:“紅日照朱甍!薄哆x注》:“甍,屋檐也!滨U照詩:“城郭宿寒煙!雹苁缭姡骸暗浅怯缳馀R長江。”沈約詩:“百丈注懸淙。”⑤曰落日明,知樓是面西。庾信詩:“日落山頭晡!苯傇姡骸巴迷掳胼喢!雹逎h明帝詔:“復其舊跡。”⑦劉庭芝《公子行》:“千秋萬古北邙塵!贝苏麦w格,仿王子安《滕王閣》,而風致稍遜。衛萬《吳宮怨》,亦本《滕王閣》,而姿韻自勝。今附錄參觀:“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淡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君不見,吳王宮閣臨江起,不卷珠簾見江水。曉氣晴來雙闕間,潮聲夜落千門里。勾踐城中非舊春,姑蘇臺下起黃塵。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末二句與李白相同,不知孰為先后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越王樓歌》_杜甫的詩詞】相關文章:
杜甫的詩詞10-11
杜甫經典詩詞10-11
登高 杜甫詩詞01-01
《渡江》杜甫的詩詞06-28
杜甫寫的詩詞02-14
杜甫的詩詞(熱)12-10
《白帝》 杜甫的詩詞01-26
[薦]杜甫的詩詞04-26
杜甫最經典的詩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