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九日藍田崔氏莊》_杜甫的詩詞
《九日藍田崔氏莊》_杜甫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11-04 05:55:36
  • 相關推薦
《九日藍田崔氏莊》_杜甫的詩詞

  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注釋:

  (1)藍田:即今陜西省藍田縣。

  (2)強:勉強。

  (3)倩:請人代替自己做。

  (4)藍水:即藍溪,在藍田山下。

  (5)玉山:即藍田山。

  (6)茱萸:草名。古時重陽節,都要飲茱萸酒。

  譯文:

  人老了,又面對悲涼的秋色,看來只好勉強寬慰自己了。今日時逢重陽節,我的興致來了,要和大家盡情歡樂。慚愧的是我的頭發稀短怕帽子被風吹落,因此笑請旁人把帽子正一正。藍田的水遠從千條溪澗中流來,玉山高危冷俊兩峰并峙。明天再聚會時,哪個還健在呢?不如多飲幾杯,把茱萸多看看,佩之登高辟邪,以圖明年再相會。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人已老去,對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強寬慰自己。今日重九興致來了,一定要和你們盡歡而散。這里“老去”一層,“悲秋”一層,“強自寬”又一層;“興來”一層,“今日”一層,“盡君歡”又一層,真是層層變化,轉折翻騰。首聯即用對仗,讀來宛轉自如。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顯露出自己的蕭蕭短發,作者以此為“羞”,所以風吹帽子時,笑著請旁人幫他正一正。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隱《晉書》:“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日游龍山,風至,吹嘉帽落,溫命孫盛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參軍,此處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顯出名士風流蘊藉之態,而杜甫此時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倩人正冠,顯出別是一番滋味。說是“笑”倩,實是強顏歡笑,骨子里透出一縷傷感、悲涼的意緒。這一聯用典入化,傳神地寫出杜甫那幾分醉態。宋代楊萬里說:“孟嘉以落帽為風流,此以不落帽為風流,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誠齋詩話》)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按照一般寫法,頸聯多半是順承前二聯而下,那此詩就仍應寫嘆老悲秋。詩人卻不同凡響,猛然推開一層,筆勢陡起,以壯語喚起一篇精神。這兩句描山繪水,氣象崢嶸。藍水遠來,千澗奔瀉,玉山高聳,兩峰并峙。山高水險,令人只能仰視,不由人不振奮。用“藍水”、“玉山”相對,色澤淡雅。用“遠”、“高”拉出開闊的空間;用“落”、“寒”稍事點染,既標出深秋的時令,又令人有高危蕭瑟之感。詩句豪壯中帶幾分悲涼,雄杰挺峻,筆力拔山,真可嘆服。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當他抬頭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壯觀,低頭再一想,山水無恙,人事難料,自己已這樣衰老,又何能久長?所以他趁著幾分醉意,手把著茱萸仔細端詳: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際,還有幾人健在,佩帶著你再來聚會呢?上句一個問句,表現出詩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廣的憂傷,含有無限悲天憫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絕。若用“手把”,則嫌笨拙,而“醉”字卻將全篇精神收攏,鮮明地刻畫出詩人此時的情態:雖已醉眼矇眬,卻仍盯住手中茱萸細看,不置一言,卻勝過萬語千言。

  這首詩跌宕騰挪,酣暢淋漓,前人評謂:“字字亮,筆筆高。”(《讀杜心解》)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壯語寫出,讀之更覺慷慨曠放,凄楚悲涼。

  【鶴注】

  此是乾元元年為華州司功時,至藍田而作。華至藍田八十里。舊編在至德元年。是時身陷賊中,不能遠至藍田。且兩宮奔竄,四海驚擾,豈有興來盡歡之理乎?

  老去悲秋強自寬①,興來今日盡君歡②。羞將短發還吹帽③,笑倩傍人為正冠④。藍水遠從千澗落⑤,玉山高并兩峰寒⑥。明年此會知誰健⑦。醉把茱萸仔細看⑧。

  (上四九日飲莊,五六莊前之景,七八九日之感。趙大綱曰:“羞將短發,未免老去傷情。笑倩傍人,仍見興來雅致。二句分承,卻取孟嘉事而翻用之。千澗匯流,兩峰遙峙,此壯觀之足以發興者。但思山水無恙,而人事難知,故又細看茱萸,仍與老去悲秋相應。朱瀚曰:通篇不離悲秋嘆老,盡歡至醉特寄托耳。公曾授率府參軍,用孟嘉事恰好。)

  ①陸機詩:“但恨老去年遒。”《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列子》:孔子見榮啟期鼓琴而歌,曰:“善乎能自寬也。”

  ②《晉書》:王徽之夜雪訪戴安道,曰:“本乘興而來。”又:徽之至吳中,徑造竹下,留坐盡歡而去。《漢書》:李陵為蘇武置酒設樂,武曰:“清畢今日之歡。”宋龔芥隱得王仲言本,此詩次句作“今朝醉里為君歡”。今按首二乃對起,若依龔說,語近于俗。

  ③陳后主詩:“羞將別后面。”漢樂府《長歌行》:“發短耳何長。”王隱《晉書》: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日游龍山,參僚畢集,時風至,吹嘉帽墮落,溫命孫盛為文嘲之。《魏志》:曹植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曰:“汝倩人耶?”

  ④古樂府:“但恐傍人聞。”《淮南子》:“坐而正冠,起而更衣。”

  ⑤《三秦記》:藍田有水,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石,合溪谷之水,為藍水。鮑照詩:“千澗無別源。”

  ⑥晏氏曰:武德三年,嘗析藍田置玉山縣,貞觀三年省。則王山在藍田也。《華山志》:岳東北有云臺山,兩峰崢嶸,四面懸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

  【朱注】兩峰,指云臺山。舊云華山、秦山者,非。《漢書注》:并字作傍字解。

  ⑦《左傳》:“在此會也。”

  ⑧《西京雜記》:漢武官人賈佩蘭,九日佩茱萸,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看茱萸,明是傷老。顧注謂手把茱萸、眼看山水,非是。《北史·源思禮傳》:“為政當舉大綱,何必太仔細也?”黃生曰:亦暗反九日事,皆善推新。楊萬里曰:唐七言律,句句字字皆奇。如杜《九日》詩,絕少。首聯對起,方說悲忽說歡,頃刻變化。領聯,將一事翻騰作二句。嘉以落帽為風流,此以不落為風流,最得翻案妙法。入至頸聯,筆力多衰,復能雄杰挺拔,喚起一篇精神。結聯,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陳后山云:領聯文雅曠達,不減昔人。故謂詩非力學可致,正須胸中度世耳。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九日藍田崔氏莊》_杜甫的詩詞】相關文章:

謝莊的詩詞01-26

杜甫的詩詞10-11

杜甫經典詩詞10-11

登高 杜甫詩詞01-01

《渡江》杜甫的詩詞06-28

杜甫寫的詩詞02-14

杜甫的詩詞(熱)12-10

《白帝》 杜甫的詩詞01-26

[薦]杜甫的詩詞04-2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伊人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 |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