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更新時間:2024-02-25 07:09:58
  •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古詩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詩文學習的重點,應不斷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標語)這三首詩詞的教學設計,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引領學生自主習得古詩詞,淡化詩意解讀,而重賞析誦讀,把握詩詞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了解王安石、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2.搜集相關思鄉(xiāng)的古詩。

  3.課文插圖及相應CAI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是呀,故鄉(xiāng)的月亮總是那么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jié)(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背誦和月亮有關的古詩,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激發(fā)他們誦讀古詩文的興趣。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撥動學生的思鄉(xiāng)之琴弦,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a.“瓜洲”現(xiàn)在揚州的一小鎮(zhèn),位于長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對詩人及寫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解詩題,為學習詩句打下基礎。】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根據(jù)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設計意圖:讀通是讀懂的前提,讓學生借助課后注釋,以學生自己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的感性體驗,初讀入情入境。】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a.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shù)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最后選“綠”?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將“綠”字換詞、朗讀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鄉(xiāng)之情。】

  啟發(fā)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xiāng),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就要從詩句本身入手。抓住詩眼“綠”反復咀嚼、感悟,從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感知整首詩的大意。在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并體會作者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么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既然詩人已經(jīng)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設計意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學完這首古詩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又不能言時,教師適當?shù)亟榻B背景,幫學生體會文字背后蘊涵的意思。在反復吟誦中,入情入境地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a.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b.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fā)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后,由扶到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古詩《秋思》,入境悟情,使得古詩教學的容量大,效率高。】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我們已經(jīng)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么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

  4.總結: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xiàn)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么字好。

  5.填字練習。

  a.選擇最恰當?shù)淖痔钊肜ㄌ杻龋⒄f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b.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6.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7.指導背誦。

  【設計意圖:凸顯“整合”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這兩首詩的詩眼,引導學生學會推敲,學會品詞析句,品味語言精妙。多種形式的朗讀為背誦及默寫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最終做到熟讀成誦。】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③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②課文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③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④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①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④背誦。

  第二課時《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①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②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④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圣、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

  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jù)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ā?/p>

  3、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xiàn)。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xù)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

  4、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jīng)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jīng)。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jù)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1、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jīng),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2、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1、朗讀的感情基調: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2、語調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3、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發(fā)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巖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fā)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shù)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采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chuàng)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布置作業(yè)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總結02-18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2-07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07-05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0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4-04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反思12-14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04-04

(熱門)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總結07-2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无毒AV在线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二三区 | 久久er精品77视频 | 色接九九精品国产免费 |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