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花詩詞
花詩詞
更新時間:2024-01-26 14:08:09
  • 相關推薦
花經典詩詞

花經典詩詞1

  梔子花是原產于我國的一種常綠灌木,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梔子花的花香芬芳馥郁,清馨雅致,為古代的文人所喜愛,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歌頌和贊美梔子花的瑰麗詩篇。在這梔子花吐香溢芳的日子里,讓我們捧讀詩書,吟誦一下跟梔子花有關的佳詞麗句,在古詩詞中去欣賞和領略一番古人是怎樣描繪梔子花的,倒不失為一樁樂事。

  唐代詩人王建在《雨過山村》一詩中寫道:“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詩人王建一生貧窮,沉淪困厄,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最底層,了解當時社會底層人民喜怒哀樂的真實境況。整首詩通過對農村景物的“素描”來表達山村的動靜相宜之美。看似漫不經心,實為深入淺出的大家手筆,展現了一幅清新秀麗、真實自然的山村農忙景象,細細品味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又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詠梔子花》。梔子花輕輕舒展開白色的小花瓣,靜靜悄悄地散逸著既淡又濃的.清香,就好像是初夏時節里乍然闖進視線的鄰家小姑娘,蹦蹦跳跳,美目顧盼生輝,笑容清麗可人。梔子花儼然是夏天裙角的精巧刺繡,嫻靜不失優雅,清淡不失高潔,宛若一幅描繪春天的中國工筆畫。

  這是明代詩人沈周的《梔子花詩》:“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詩人用生花之妙筆,從初夏最平常的景物著筆,起句即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貌似走馬觀花,恬淡無意,卻是由里及外、由深到淺,粗看是平鋪直敘,細瞧竟發現暗藏精妙,雖不敢說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但也是平中見奇,奇從平出;令人委實不敢側目,更不敢小覷,只有嘖嘖稱奇的份了。

  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梔子》一詩是這樣寫的:“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于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在這里,詩圣杜甫對梔子花進行了客觀中肯的思考與評價,并且對梔子花的美與實用性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詩意清新,如梔子花的清香撲面而來,使人甚感心情愉悅。

  “疑為霜裹葉,復類雪封枝。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清代詩人劉灝在《詠梔子花》一詩中選材精當,詩思亦不同凡響,將梔子花比喻為霜、為雪,而“裹葉”“封枝”可見梔子花開有多么茂盛與熱鬧,斜陽光影,風去風還,錯落有致,有動亦有靜,臨池恣意傾吐清香。無盡詩美遽然現,詩不醉人人自醉,詩情畫意兩成趣,不亦樂乎莫如此。

  古人贊頌梔子花的詩詞,還有許多,不勝枚舉。而且,風格迥異,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情懷。但都是風光無限,令人神往,可謂殊途同歸;甚至,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巧、別致與傳神之美。桃花、梨花、櫻花、杏花等各種花兒都一一謝了,不知不覺間,又該輪到梔子花登上舞臺表演了,我感覺梔子花真的就好像是連接著春天與夏天的一座橋梁,一座用花的色和香味搭建起來的橋梁,讓人們不會因為季節的更替而黯然神傷。梔子花開了,香飄溢遠,芬芳歷久彌新。也許,梔子花正是在用綻放生命的方式來答謝造物主與大自然的恩賜,從而在百花盛開的時節里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花經典詩詞2

  十樣花·陌上風光濃處

  [宋] 李彌遜

  陌上風光濃處。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來也,香銷減,態凝佇。百花休謾妒。

  陌上風光濃處。繁杏枝頭春聚。艷態最嬌嬈,堪比并,東鄰女。紅梅何足數。

  陌上風光濃處。日暖山櫻紅露。結子點朱唇,花謝后,君看取。流鶯偏囑付。

  陌上風光濃處。忘卻桃源歸路。洞口水流遲,香風動,紅無數。吹愁何處去。

  陌上風光濃處。最是海棠風措。翠袖襯輕紅,盈盈淚,怨春去。黃昏微帶雨。

  陌上風光濃處。自有花王為主。富艷壓群芳,蜂蝶戲,燕鶯語。東君都付與。

  陌上風光濃處。紅藥一番經雨。把酒繞芳叢,花解語。勸春住。莫教容易去。

  作品賞析

  【注釋】

  ①凝佇:形容寒梅莊重挺立。

  ②漫:隨意。

  【評解】

  嚴冬臘月,鄉間小路上一枝寒梅初綻,為人間帶來春訊。

  然而當春回大地、百花競艷時,她卻香消態凝,端莊自重。詞人勸百花休漫妒之語,

  包含著對凌寒開放的早梅的無限贊賞。

花經典詩詞3

  1、金紅開似鏡,半綠卷如杯。——文同《蓮花》

  2、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 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3、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4、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5、一朵梨花,院落闌干雨。——韓淲《祝英臺近》

  6、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梅花絕句》

  7、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8、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

  9、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10、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11、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12、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蕭綱《采蓮曲》

  13、綠塘搖滟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溫庭筠《蓮花》

  14、念嘶騎、今到何處。——袁去華《東坡引·隴頭梅半吐》

  15、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16、風雨過中秋,愁對畫簾銀燭。那更氣遲節晚,負重陽金菊。——晁補之《好事近》

  17、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18、海云迷驛道,江月隱鄉樓。復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

  19、兩岸桃花烘日出,四圍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姜彧《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

  20、數點飛來荷葉雨,暮香分得小江天。——完顏疇《池蓮》

  21、獨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風水不香。

  22、奏玉龍江梅解舞。——吳文英《水龍吟·過秋壑湖上舊居寄贈》

  23、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宋·歐陽修《漁家傲》

  24、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鮑照《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25、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26、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唐·韓《寒食夜》

  27、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東南形勝》

  29、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30、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照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3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杜公瞻《詠同心芙蓉》

  32、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梁·蕭綱《采蓮曲》

  33、蕩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殷英童《采蓮曲》

  34、曲徑通幽南山處,猶喜東籬菊飄香。悠悠清風拂面來,清秋菊盞醉詩山。

  35、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

  36、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 月缺霜濃細蕊干,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戒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37、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38、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39、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吳均《采蓮》

  40、一看見雪,心情就格外興奮,顧不上寒冷,只披了一件外套就跑出家門,便在花園見歡呼雀躍起來。抬頭看著天空,看見雪花漫天飛舞,心也隨之舞動。雖是隆粳,但它們為了給世界留下一份美麗,不顧寒冷,仍執著地飛舞。狂風阻擋不了它們的腳步,它們是冬的使者!無拘無束,與長空搏擊,似乎它們才是冬日的主宰著。雪花悄悄地灑在地上,沒過多久,就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雪。慢慢踏過雪地,生怕驚醒了它們。

  41、墜粉飄紅,日日香成陣《蝶戀花》

  42、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宋·張良臣《偶題》

  43、春花秋葉幾飄只有廬山君眼、向人青。

  44、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45、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46、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潘天壽《題蘭石圖》

  47、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

  48、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49、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50、獨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崔翹《送友人使夷陵》

  51、秋盡北風去,律移寒氣肅。淅瀝降繁霜,離披委殘菊。華滋尚照灼,幽氣含紛郁。的的冒空園,萋萋被幽谷。騷人有遺詠,陶令曾盈掬。儻使懷袖中,猶堪襲余馥。

  52、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53、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54、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55、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56、翹首迎春花,節節吐新芽。

  57、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 凌廷堪《面絳唇春眺》

  58、白糝展天,門外荊桃如菽。 周邦彥《大酺越調春雨》

  59、《菊》:"籬落歲云暮,數枝聊自芳。雪裁纖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叢莫輕薄,彼此有行藏。"(羅隱)

  60、《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尋,黃花開處綠畦深。消災辟惡君須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籬物早榮還早謝,澗松同德復同心。陶公豈是居貧者,剩有東籬萬朵金。"(徐夤)

  61、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白居易——出自《南湖早春》

  62、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63、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宋之問——出自《有所思》

  64、玉容寂寞淚欄桿,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出自《長恨歌》

  65、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66、落花滿春水,疏柳映新塘。

  67、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云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68、采蓮曲~隋·殷英童蕩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69、桂花樹的葉子可茂盛了。舒展開像一把撐開的'傘,又像一個大蘑菇,還像一列列士兵守著我門的校園。走近一看,樹上張的葉子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像是涂上了油亮亮是油漆,用手模光光的,滑滑的,突然手感覺有點刺痛。原來,桂花的葉子邊上有一些鋸齒。

  70、青樓人去筆床空,往事西州說謝公。猶有秦淮芳草色,輕紈勻染夕陽紅。

花經典詩詞4

  1、楊柳梨花迎客處,至今時夢到城南。——陸游《梨花》

  2、竹籬巴外野梅香,帶雪分來入醉鄉。——《畫梅》

  3、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殘菊》

  4、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5、薔薇顏色,玫瑰態度,寶相精神。

  6、淺色千重柔葉,深心一點嬌黃。只消可意更須香。好個風流模樣。——《西江月(詠丁香菊)》作者:陳師道

  7、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8、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薛昭蘊《浣溪沙》

  9、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元稹《櫻桃花》

  10、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詞》

  11、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12、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元稹《離思五首》

  13、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14、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15、銀燭籠紗,翠屏不照殘梅怨。——吳文英《燭影搖紅·元夕雨》

  16、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17、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隱《日日》

  18、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19、涌金門外涼生早,無數荷花斗嬌好。自憐貧病不出門,無奈心情被花惱。夜來一雨愁思濃,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須扶杖買蘭舟,莫待紅妝被霜老。——湛道山《荷花》

  20、且聆和平共處日,愿將菊酒解前仇。——《賞菊》

  21、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菊花》

  22、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

  23、一樹寒梅白玉條,臨村路傍溪橋。唐張謂《早梅》

  24、紅袖織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____李商隱

  25、暖風吹來滿眼春,陽春三月桃花開。瑤池煙霞桃花紅,猶是春閨夢中人。

  26、正艷杏澆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

  27、倩誰摘取,寄贈情人桃葉。

  28、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寒菊》

  29、墜粉飄紅,日日香成陣《蝶戀花》

  30、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元鵬《山中四詠》

  31、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32、鱗翰空為忝,長懷圣主恩。

  33、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真《黃花》

  34、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35、獨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崔翹《送友人使夷陵》

  36、簇簇竟相鮮,一枝開幾番。味甘資麹糵,香好勝蘭蓀。古道風搖遠,荒籬露壓繁。盈筐時采得,服餌近知門。——李建業

  37、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38、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閑香。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39、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

  40、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 凌廷堪《面絳唇春眺》

  41、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唐·高蟾《上高侍郎》

  42、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43、玉容寂寞淚欄桿,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

  44、紫云新苑移花處,不敢霜栽近御筵。

  4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紗》

花經典詩詞5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

  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香料,俗稱冰片。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紗櫥:紗帳。

  東籬: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

  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韻譯>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在爐金獸中燒完了。美好的節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花經典詩詞6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王維 〔唐代〕

  松菊荒三徑,圖書共五車。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貧家。

  鵲乳先春草,鶯啼過落花。

  自憐黃發暮,一倍惜年華。

  被稱“詩匠”的王維,還有“詩佛”之稱,這是后人對他在詩壇做出巨大貢獻的肯定,人們常將他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并提,特別是王維在詩畫方面的藝術才華,有著突出的成就。

  這首小詩開篇引入一個典故,西漢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以辭職歸鄉表達自己的不同立場,他在自己的.小院中開辟了三條小路,意指僅與志趣相同的好友來往。

  王維以“松菊荒三徑,圖書共五車”,表明了自己與松樹菊花相伴,雖顯荒涼,但藏書很多,不覺寂寞。詩人以烹制葵菜來招待來訪的貴賓,到自己貧窮的家中一同欣賞青竹的高潔。接下來,詩人感嘆,彼時的春草剛剛生長,鳥雀開始哺乳,轉眼間,啼叫著的鳥雀在落花上飛過,此時已是百花凋零。但見暮春,詩人自憐年紀也如暮春般漸老,所以要加倍珍惜年華。

花經典詩詞7

  1.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晉·陶淵明《蠟月》

  2.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迥臨:遠離。

  唐·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3.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著:開。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4.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

  不禁:經受不住。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

  5.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唐·李商隱《憶梅》

  6.寒柳翠添微雨重,臘梅香綻細枝多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

  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一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一字師”。

  唐·齊己《早梅》

  8.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后:進入臘月之后。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9.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后花期近

  信:消息,征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10.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

  11.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宋·晏幾道《臨江仙》

  1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3.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姿態。意謂遲開的梅花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態。

  宋·蘇軾《紅梅》

  14.溪源新臘后,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

  15.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

  浪發:濫開,開得太爛漫。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1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來的消息。梅破:梅花開放。

  宋·黃庭堅《虞美人》

  17.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宋·張道洽《嶺梅》

  18.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

  宋·吳則禮《虞美人》

  19.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力量。

  宋·葉夢得《臨江仙》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21.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兒》

  22.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23.不知墻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疏花:很少幾朵花。

  宋·侯真《踏莎行》

  24.雪后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

  25.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著意:特意。

  宋·辛棄疾《仆算子》:“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26.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剩水殘山:冰雪覆蓋下露出來的山水。無態度:沒有生機。料理:妝扮。風月:美麗的景色。

  宋·辛棄疾《賀新郎》

  27.一春花信二十四,縱有此香無此格

  花信:猶言花期。格:格調,指梅花的高尚風格。

  宋·陸游《芳華樓賞梅》

  花信二十四: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說》: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

  28.[二十四番花信]

  中國節令用語,表示氣候變化。根據農歷節氣,每年從小寒到谷雨,共八氣。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是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它們順序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花,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楝花。

  29.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嚴地:嚴寒的地方。斡:挽回。

  宋·陸游《落梅》

  30.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驛外:客店外面。無主,無人問。

  宋·陸游《卜算了·詠梅》

  31.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問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2.人間奇跡,只有梅花枝上雪

  宋·張孝祥《減字木蘭花》

  3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疏影:指稀疏的梅花影子。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香。

  宋·林逋《山園小梅》

  34.一朵忽先變,百花背后香

  宋·陳亮《梅花》

  35.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遜:不如。輸:差于。

  宋·盧梅坡《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36.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他不下來

  兩句寫梅花的高潔品格。

  元·王冕《素梅》

  37.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之間。

  元·王冕《墨梅》

  38.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明·劉基《古戍》

  39.清香傳得天心在,或許尋常草木知

  天心:天然真純的情意。尋常:普通。

  明·方孝孺《畫梅》

  40.千紅萬紫,終讓梅花為魁

  《紅樓夢》第一百十二回

花經典詩詞8

  一.文章概述

  《江畔獨步尋花》寫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

  二.分析理解

  古詩雖離我們較遠,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也是不難理解的。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學習:

  (1)讀詩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聯系所查資料和上下詩句理解難句,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反復吟誦、背誦,加深理解。

  《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有幾個生字、新詞,通過預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它們的意思: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恰恰: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下面請你連起來說說句意。

  1.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句詩的意思是: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2.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句詩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

  你知道詩人所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象嗎?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詩人所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象,讀了這首詩,眼前仿佛出現了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美麗而自由、歡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詩人,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會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歡這美麗的景象,一定會陶醉其中,細細觀賞。

  但是你知道詩人杜甫嗎?

  杜甫是唐代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他的詩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安史之亂后,杜甫棄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邊的草堂。這首詩就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美。

  《作業指導》

  《江畔獨步尋花》描寫了哪些景物?

  《江畔獨步尋花》主要寫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飛舞、黃鶯歌唱。

花經典詩詞9

  詠花朝——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滬城歲事衢歌——張春華

  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裊東風。

  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

  早春——司空圖

  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

  風光知可愛,容發不相饒。早晚丹丘去,飛書肯見招。

  題念濟寺暈上人院——盧綸

  泉響竹瀟瀟,潛公居處遙。虛空聞偈夜,清凈雨花朝。

  放鶴臨山閣,降龍步石橋。世塵徒委積,劫火定焚燒。

  苔壁云難聚,風篁露易搖。浮生亦無著,況乃是芭蕉。

  摘紅英(賦花朝月晴)——劉辰翁

  花朝月。朦朧別。朦朧也勝檐聲咽。親曾說。令人悅。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花陰雪。花陰滅。柳風一似秋千掣。晴未決。晴還缺。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滿江紅(花朝雨作)——黃公紹

  客子光陰,又還是、杏花阡陌。欹枕聽、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銀蠟痕消珠鳳小,翠衾香冷文鴛拆。嘆人生、時序百年心,萍蹤跡。

  聲不斷,樓頭滴。行不住,街頭屐。倩新來雙燕,探晴消息。可煞東君多著意,柳絲染出西湖色。待牡丹、開處十分春,催寒食。

  尉遲杯——柳永

  寵佳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態、欲語先嬌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

  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困極歡馀,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風流事、難逢雙美。況已斷、香云為盟誓。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

  引駕行——柳永

  紅塵紫陌,斜陽暮草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迢迢匹馬西征。

  新晴。韶光明媚,輕煙淡薄和氣暖,望花村、路隱映,搖鞭時過長亭。

  愁生。傷鳳城仙子,別來千里重行行。又記得臨歧,淚眼濕、蓮臉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銀屏。想媚容、耿耿無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縈。空萬般思憶,爭如歸去睹傾城。向繡幃、深處并枕,說如此牽情。

  虞美人(壽女人·二月十一)

  攙先四日花朝節。紅紫爭羅列。傳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聯婺宿、燦云霄。

  媥衣紅袖齊歌舞。稱頌椒觴舉。君仙列侍宴瑤池。王母麻如同壽、更無期。

花經典詩詞10

  鳳凰臺上憶吹簫

  記夢遣懷

  野渡凝云,荒煙埋草,昏鴉離亂悲風。怎鬢如沾雪,身似飛蓬?曉月不甘寂寞,依依又、半透簾櫳。原來是,黃粱綺枕,夢里虛空。匆匆。邯鄲幻景,有飲食人間,酒綠燈紅。更恨山愁海,利鎖名籠。放眼江流萬里,渾不過、一樣征篷。陶然醉,行吟踏歌,去也從容。

  點評:夢是現實之折射,心靈之影現。夢是縹緲虛無的,述夢必狀其恍惚,“怎鬢如沾雪,身似飛蓬?”心之惑正現夢之狀。然而,她并未溺于“述夢”,因為是作旨在“遣懷”。所以詳寫夢后之慨,詞之結語顯然是睿智之言:“放眼江流萬里,渾不過、一樣征篷。陶然醉,行吟踏歌,去也從容。”關鍵是“一樣”,由此想到的處世態度則是“行吟踏歌,去也從容”。可謂豁達大度,這在花間的詩詞中是陽光明媚、剛性閃現,大有古仁人志士如蘇東坡黃州詩文之境界。

  八聲甘州

  戊子年二月十一,島上忽降大雪,瑞氣紛呈

  向人寰幾度事殷勤,碎玉落紛紛。傍長空古道,意浮林表,夢冷江云。柳絮因風吹起,詩意謝家門。梨樹猶嫌早,半點無痕。載取情思一段,問漫天瓊花,原是春魂。念孤山梅老,陰嶺漸風熏。任騷人、評章擱筆,卻已然、灑灑作微塵。來歸去,不辜晴日,喚醒乾坤。

  點評:是作寫雪,全詞緊扣這一主題,但詞中自始至終并未出現“雪”字(出則叫犯題)。詩詞必用比興,她句句都寫雪,喻之為“碎玉”“柳絮”“梨花”“瓊花”,又引與雪有關的“謝家”“孤山梅老”。這首詞一改她向來的.幽柔惋嘆迷茫惆悵,寫雪“原是春魂”“喚醒乾坤”,可謂情感昴揚、精神開朗。是作構篇妙,幾處領句字如“向”“傍”“問”“念”都是去聲,合于詞譜之規范。

  木蘭花慢

  偶懷

  春光才轉眼,紅已盡,似成空。甚北往南來,生涯到處,不過飛鴻?當年博陵記否,想曾經柳色系游蹤。生處何辭辛苦,行來卻怕迎逢。匆匆也漸是龍鐘。嘆寵辱窮通。縱勘破人情,踏穿世路,誰與西東。松間莫如落子,忘流年一笑對山翁。隨性襟前煙雨,由它袖里花風。

  點評:《白雨齋詞話》主沉郁厚重,花間可謂有其聲影。本詞寫己之人生感悟、入世態度。“生涯到處,不過飛鴻”,雖加了問號,然傳出的還是人生如夢之慨嘆,悲。“何辭辛苦,卻怕迎逢”道出了處世之難。“隨性襟前煙雨,由它袖里花風”,似豪達,實凄愴,“由它”實無可奈何之浩嘆啊。該作語暢韻亮,嫻熟之體現也。一些虛詞很好,如“卻怕”“縱”“由它”,增強了詞的表達效果。

  綺羅香

  薔薇

  細草凝香,輕陰染綠,試數花風今幾。乍放叢柯,便是縱心隨意。驚春夢、巧笑佳人,點春色、紅顏朱髻。也曾經、宿雨初晴,一枝曉臥自難起。

  群芳誰與堪比,偏得東君能解,個中滋味。不似殘紅,空惹舊愁新淚。且看取、飛蝶爭先,只頃刻、落英相繼。說塵間、無系無牽,原來開謝里。

  點評:花間誠然是以才學填詞,詞中文典豐富,而成詞又工于設計。是作上片首句出時令,二句寫形、神,三四句融典故、古詩詞,用擬人法敷其神采,寫活了薔薇。下片與諸芳橫向比較,一句正說,二句對比,三句又似正面攝像,最后慨贊。全詞活用了一些典故,然不生僻,故不影響詞意的表達。“驚春夢、巧笑佳人,點春色、紅顏朱髻”,真綺麗幽芳雅靜詞也。

  總說:

  花間留晚照無疑是才女,她學識豐淵,情感細膩,用心于中華傳統詩詞。她詩詞均佳,相較而言,她更致力于詞。她填詞遵循“詩剛詞柔、詩直詞曲、詩顯詞隱、詩男詞女”之說,講究“要眇宜修”“幽柔宛轉”,追求“古色古香”,寫出了很多優美的詩詞。在“紅袖添香”詩風詞韻這個園苑,她是佼佼者,是我最欣賞認可的當今女詞人。

  但是我并不一味贊賞她的詩詞。我倒想指出,她太“古”了。似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況味。她的詩詞文化底蘊豐淵,但有些作品塞得太多,頗有曬書袋的嫌疑,一些詞語也太陳舊。她的詩詞頗難懂,叫人難以讀下去。即如我這么欽佩她,但她送我的詩詞集,直到現在也未能全讀。劉章先生為她詩詞集《行云集》作序,明確地肯定了她的才學詩品,也委婉地提出了希望,可謂言簡,然意不賅。賅者,完備也,但是劉先簡直未說及她的詞,而詞是她的重點、大頭戲。于是我想“續貂”,明言指出,希望她能關注現今,留心民生,發現、創造新的意象、詞語,即使寫個人“私語化”的詞,也應折射出時代的光彩。詩詞是心史,更是時代之史,望花間女士留意焉。

花經典詩詞11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作者: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②。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③。縈損柔腸④,困酣嬌眼⑤,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⑥,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⑦。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⑧。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①這首詞大約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蘇軾在汴京任翰林學士時所作。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當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常和蘇軾詩詞酬唱。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寫詩或詞。

  ②從教:任憑。從教墜:任(楊花)墜落。

  ③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有思(sì):有情思。

  ④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⑥“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⑦落紅難綴:落花難于再連接上枝頭。綴:連接。落紅:落花。綴:連結。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錫荔枝》詩自注:“飛絮(即楊花)落水中,經宿即化為萍。”

  【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夫詞則為詠“柳花”,二者看起來相互抵牾,實則不然。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并御賜姓楊,故后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楊花雖然以花為名,但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樣。它細小無華,既無絢目的色彩,又無醉人的芬芳,實在很難真的被當成花來看待。所以作者說它好像是花,卻又不像花。詞以摹寫楊花的形態開篇,并非直接描寫,卻非常傳神。它寫出了楊花的獨特物性,同時又不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設身處地體驗楊花的命運和際遇。意味深長,空靈飄忽,奠定了全詞的風格基調。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說:“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落花總會令多愁善感的人們傷感憐惜,可是這同樣負著“花”之名的楊花,任憑它怎樣飄零墜落,也沒有誰在意。“從”,任。“教”,使。一個“惜”字,有著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反襯作者獨“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隨風飄飛,離開家園,落在路旁。仔細思量,雖說無情,卻也有它的情思。

  楊花飄零,本是習見的自然現象,但作者不說“離枝”,而言“拋家”,不僅將其擬人化,更賦予豐富的內心世界。楊花“拋家”遠行,看似“無情”;而“傍路”又顯出內心沉重、戀戀不舍之意,是為“有思”。

  蘇軾信中說作此詞的緣由是因為章質夫出任外官,遠離家人,自己“閉門愁斷,故寫其意”。因此寫楊花也就是寫宦途漂泊的'章質夫,寫千千萬萬離家遠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輾轉各地,對此有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如果說楊花有思,那么所思為何?應該是和游子一樣,思念的是家。對楊花來說,家便是它離開的那棵柳樹。作者由楊花引發的聯想,因而變為對柳樹的想象。你看,那纖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縈”,愁思縈回。“柔腸”,柳枝柔細,故取以為喻。“嬌眼”,柳葉初生時,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作者從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的風姿隱喻思婦的神態,可謂想象奇特,詠物而不滯于物。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這幾句既攝思婦之魂,又傳楊花之神。游子遠去,思婦懷人不歸,常引起惱人春夢。柳樹大概也如此吧。在夢中,她追尋千萬里,好像尋到了夫婿——那游子一樣的楊花,只是剛要相逢,卻又被黃鶯的啼叫驚醒。

  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作者化用其意。從表面上看,這幾句幾乎都是在寫人,一個女子的無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細讀之,又不能不說是在寫楊柳。隨風飛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不正是柳絮飄飛的情景嗎?至于黃鶯兒,也應該常常棲息在柳梢頭。作者落筆輕靈,以自己的內心體驗抒寫楊柳,使之成為人的思想情感的載體。物性耶?人情耶?已經渾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不必遺憾楊花飛盡,嘆只嘆西園里百花凋零,難以連綴。作者筆鋒一轉,由楊花的情態轉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此花飛盡”,是一花之事;而“落紅難綴”,是一春之事。待到楊花飛盡時,正是暮春時節,燦爛春光,不復重來。正如杜甫《曲江》詩云:“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花經典詩詞12

  古詩原文

  黃花謾說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綠鬢不驚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結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島。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

  譯文翻譯

  菊花啊,不要說年年盛開花亦好,你也會隨著秋日時光的流逝而凋謝。少女的烏發青絲不知歲月的'無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會隨之綻放笑顏。

  桃樹結了多少桃子啊,長滿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島。什么時候才能跨上回歸家鄉的鸞鳳,人世間滄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塵一般,都隨緣起緣滅最終了結。

  注釋解釋

  此處原有小題作“為人壽” 。

  “斗”:此處有“玩樂、受用”之意。“尊”,酒杯。化用杜甫《漫興》中“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的詩句。蘇軾《沁園春》有“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樽前”句。

  山島:指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緣:佛教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結果的條件或力量。

花經典詩詞13

  《早花》

  年代:唐作者:杜甫

  西京安穩未,不見一人來。

  臘日巴江曲,山花已自開。

  盈盈當雪杏,艷艷待春梅。

  直苦風塵暗,誰憂容鬢催。

  《花底》

  年代:唐作者: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春夜喜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花經典詩詞14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畫,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離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我只在清晨時刻綻放……

  注釋:

  醉花陰:此詞調首見于北宋毛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勸君對客杯須覆”等句。因據其意,取作調名。雙調,五十二字,仄韻。

  永晝:悠長的白天。

  瑞腦:即龍腦香,香料名。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玉枕:瓷枕的美稱。紗廚:紗帳,一稱碧紗帳。

  東籬: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后即以東籬指代賞菊之處。

  暗香:幽香。這里指菊花的香氣。

  簾卷西風:“西風卷簾”的倒文。

  黃花:指菊花。

  評解:

  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瑯環(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說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采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卷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于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薄霧濃云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借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蘊.

花經典詩詞15

  買花

  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譯文

  這一年暮春,長安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到了牡丹盛開的時節,長安城里的名門大戶紛紛相隨前去買花。牡丹花的價錢貴賤不一,價錢多少以花的品種來定。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葉茂,鮮紅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絹的價錢。它們被精心呵護著,主人還給張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籬,辛勤澆灌之余還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顏色還和以前一樣鮮艷。家家習以為俗,更沒有人認為是錯的。有一個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注釋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長安。

  喧喧:喧鬧嘈雜的聲音。度:過。

  無常價:沒有一定的價錢。

  酬直:指買花付錢。直:通“值”。

  灼灼:色彩鮮艷的樣子。

  戔(jiān)戔:細小,微少的樣子;一說“委積貌”。五束素:五捆白絹,形容白花的姿態;一說指花的價錢。

  幄幕:篷帳簾幕。一作“帷幄”。

  織:編。巴:一作“笆”。

  移來:從市上買來移栽。一作“遷來”。

  習為俗:長期習慣成為風俗。

  迷不悟:迷戀于賞花,不知道這是奢侈浪費的事情。

  田舍翁:農夫。

  喻:知道,了解。

  深色花:指紅牡丹。

  中人:即中戶,中等人家。唐代按戶口征收賦稅,分為上中下三等。

  鑒賞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召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這首詩,通過對“京城貴游”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方面,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從買花處所發現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從而觸發了他的靈感,完成了獨創性的藝術構思。

  全詩分兩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寫京城貴游買花;以下六句,寫田舍翁看買花。

  京城的春季將要過去,大街小巷來來往往奔馳著喧鬧不已的車馬。都說是牡丹盛開的時節,呼朋引伴、爭先恐后地趕去買花。一開頭用“帝城”點地點,用“春欲暮”點時間。“春欲暮”之時,農村中青黃不接,農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卻“喧喧車馬度”,忙于“買花”。“喧喧”,屬于聽覺:“車馬度”,屬于視覺。以“喧喧”狀“車馬度”,其男顛女狂、笑語歡呼的情景與車馬雜沓、填街咽巷的畫面同時展現,真可謂聲態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是對“喧喧”的補充描寫。借車中馬上人同聲相告的“喧喧”之聲點題,用筆相當靈妙。

  這四句寫“買花去”的場面,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了鋪墊。接著便是這些驅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移花而揮金如土。“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戔戔”,委積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積起來的龐大體積。古代以五匹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書·食貨志》:“自初定"兩稅"時錢輕貨重,······絹匹為錢三千二百。”當時正行“兩稅法”,一匹絹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為錢八萬。一株開了百朵花的紅牡丹,竟售價八萬,其昂貴的確驚人。那么“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其珍惜無異珠寶,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確切含義是什么,仍有待于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現了一位從啼饑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在“低頭”,聽見他在“長嘆”。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熱鬧喧嘩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嘆”的特寫鏡頭,并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從“低頭”的表情與“長嘆”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最后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衣食住行,都是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借助“田舍翁”的一聲“長嘆”,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詩歌創作譜寫人民的心聲,這是十分可貴的。

【花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花的詩詞02-15

有關花的詩詞01-24

描寫花的詩詞01-21

關于花詩詞10-20

含有花的詩詞11-24

關于花的詩詞01-26

描寫花的詩詞01-26

花詩詞250句精選06-26

花的詩詞(精選340句)03-07

經典花詩詞50句03-0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久久免费视频二区 | 日本曰女人免费在线刺激 | 亚州Av片在线劲爆看 |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久 | 午夜福利不卡视频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婷婷色中文字幕一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