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賞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賞析
更新時間:2024-01-23 09:25:46
  • 相關推薦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作臨洞庭)作者: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hùn)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jí),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①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后貶為荊州長史。②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③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④云夢澤:古時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⑤濟:渡。楫:(jí)劃船用具,船槳。⑥端居:安居。⑦恥(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圣明社會就會安定。⑧徒:只能。羨魚:羨慕釣魚。《淮南子·說林訓》中說:古人有言曰:“臨河而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與其空口贊賞別人的成績,不如自己扎扎實實地做點事情。

  【翻譯】仲夏八月的時節,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齊平了,湖水涵容著天空,水天渾然一體。湖上蒸騰的霧氣籠罩著云夢澤,洶涌的波濤沖擊著岳陽城。(正像)想要渡船卻沒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卻沒人引薦),(我)安居不仕卻有愧于圣明天子。坐著看垂釣的人,空有一腔羨慕之情。寫作背景此詩舊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為相時,孟浩然(45歲)西游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然有人說733年孟浩然在長安時,張九齡尚在家鄉韶關丁母憂,張于年底才進京就任中書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二人之相會當在張貶荊州長史時。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云:"本詩當作于開元四年(716,浩然28歲)左右張說任岳州刺使期間。" "張丞相當指張說"。

  【講解】詩人選取洞庭湖為切入點,首聯描寫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秋高氣爽,浩闊無垠的湖水輕盈蕩漾,煙波飄渺。遠眺碧水藍天,上下渾然。一個“混”字寫盡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渾壯觀,表現了一種汪洋恣肆、海納百川的意境。頷聯描寫湖水聲勢。“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寫云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場景,然而,“岳陽城”又被壯闊的湖水所擁抱。

  這使讀者比物聯類:一座古城與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況是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湖的涵養、滋潤,就不會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這里妙筆生花,一語驚人,是千古名句。頸聯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這兩句采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說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后一句中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還是說明詩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薦舉出仕。“欲濟”而“無舟楫”,比喻恰當,婉曲傳旨。尾聯化用典故,“卒章顯志”。“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化用《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臨河而羨魚,不若歸而結網。”喻指詩人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愿望,這是對“頸聯”的進一步深化。

  “垂釣者”比喻當朝執政的人,這里指張九齡,懇請他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心愿,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使詩人的愿望得以實現,活靈活現地表達了詩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難以啟齒的復雜心理。總之,詩人那種有志難酬、不得已而為之的難言之情“逸”于言表。詩人繼承了自《詩經》以來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諧。既包蘊著豐富的自然美,又體現了詩人的逸士風神,正是“筆墨之外,自具性情”。

  【賞析】這首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臺。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

  但由于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愿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里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云,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云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

  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詩的后四句,轉入抒發詩人自己的感情,轉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觸動了詩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隱居獨處、默默無聞的境地,不禁感慨萬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濟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槳,端居是閑居無事可做。這兩句,詩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張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過隱居生活的;虛度年華,辜負大好時光,我感到羞恥。

  可是,我要渡水卻沒有船只,我要出來做事卻無人引薦,這就是我的難處啊!最后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婉轉地向執掌大權的張丞相提出請求。這兩句詩,是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轉化來的。它的本意是說,與其站在河邊空叫“好魚!好魚!”不如回家去編織捕魚的網。在這里,詩人聯系自己的心情,給這句古話賦予了新的意義,把張丞相比為“垂釣者”,而自己卻在“坐觀”,不能去捕魚,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說:您張丞相在執掌國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觀呢?但我這個閑居的隱士又不能夠替您效力,無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羨慕之情罷了。

  這意思雖然很委婉,但卻是明白的:希求張丞相引薦,為他找一條出路。然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有作為的人想出頭,談何容易!“當路無人”,孟浩然終于沒有尋到出路,四處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歲時就在故鄉南園病逝。讀這首詩,覺得它的思想意義不大,但是它的寫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卻是值得借鑒的。而且,它象一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的弊病,反映出知識分子尋求道路的苦悶心境。這些都是可取的。

  【點評】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渾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岳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象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云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輯”,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閑居;“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最后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一番事業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詞鑒賞11-25

《望廬山瀑布》古詩賞析11-22

杜甫贈花卿古詩賞析12-23

杜甫《春望》古詩詞賞析04-07

孟浩然的古詩10-14

孟浩然寫的古詩11-22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古詩賞析01-20

望廬山瀑布古詩11-22

古詩春望杜甫01-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日本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