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遣懷古詩詞鑒賞
遣懷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1-23 07:05:23
  • 相關推薦
遣懷古詩詞鑒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遣懷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遣懷古詩詞鑒賞1

  遣懷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作品原文】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江湖一作:江南;纖細一作:腸斷)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作品翻譯】

  想當年,困頓江湖飲酒作樂放縱而行,專愛那纖細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輕盈。

  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到頭來,只落得青樓楚館內一個“薄幸”的聲名。

  【作品注釋】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江湖一作:江南;纖細一作:腸斷)

  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飄泊江湖。魄一作拓。楚腰:指細腰美女。掌中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飛燕外傳》)。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十年:一作三年。青樓:舊指精美華麗的樓房。薄幸:薄情。

  【作品賞析】

  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前兩句再現詩人蹉跎時日、沉迷聲色的生活狀況;后兩句抒發感慨,表現悔悟、自責以及欲將振作之意。全詩表面上是抒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泄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此詩流傳很廣,在后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賞。”

  詩的前兩句是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潦倒江湖,以酒為伴;秦樓楚館,美女嬌娃,過著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纖細掌中輕”,運用了兩個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細腰。“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掌中輕,指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見《飛燕外傳》)。從字面看,兩個典故,都是夸贊揚州妓女之美,但仔細玩味“落魄”兩字,可以看出,詩人很不滿于自己沉淪下僚、寄人籬下的境遇,因而他對昔日放蕩生涯的追憶,并沒有一種愜意的感覺。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是發自詩人內心的慨嘆,好像很突兀,實則和上面二句詩意是連貫的。“十年”和“一覺”在一句中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愈加顯示出詩人感慨情緒之深。而這感慨又完全歸結在“揚州夢”的“夢”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華熱鬧,骨子里的煩悶抑郁,是痛苦的回憶,又有醒悟后的感傷。這就是詩人所“遣”之“懷”。忽忽十年過去,那揚州往事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

  “贏得青樓薄幸名”—最后竟連自己曾經迷戀的青樓也責怪自己薄情負心。“贏得”二字,調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這是進一步對“揚州夢”的否定,可是寫得卻是那樣貌似輕松而又詼諧,實際上詩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暫,自己卻一事無成,絲毫沒有留下什么。這是帶著苦痛吐露出來的詩句,非再三吟哦,不能體會出詩人那種意在言外的情緒。

  前人論絕句嘗謂:“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胡震亨《唐音癸簽》),杜牧這首絕句,可謂深得其中奧妙。這首七絕用追憶的方法入手,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三、四兩句固然是“遣懷”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載酒行”卻是所遣之懷的原因,不可輕輕放過。前人評論此詩完全著眼于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艷游”,是不全面的。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遣懷古詩詞鑒賞2

  [唐]元稹

  傷禽我是籠中鶴,沉劍君為泉下龍。

  重纊猶存孤枕在,春衫無復舊裁縫。

  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

  自言并食尋高事,唯念山深驛路長。

  公無渡河音響絕,已隔前春復去秋。

  今日閑窗拂塵土,殘弦猶迸鈿箜篌。

  婢仆曬君馀服用,嬌癡稚女繞床行。

  玉梳鈿朵香膠解,盡日風吹玳瑁箏。

  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

  怪來醒后傍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

  我隨楚澤波中梗,君作咸陽泉下泥。

  百事無心值寒食,身將稚女帳前啼。

  童稚癡狂撩亂走,繡球花仗滿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還向臨階背日眠。

  小于潘岳頭先白,學取莊周淚莫多。

  止竟悲君須自省,川流前后各風波。

  作品賞析:

  【注釋】:

  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

  自言并食尋常事,惟念山深驛路長。

  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去世,死時年僅二十七歲。韋叢死后,他陸續寫了許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詩。《六年春遣懷》是他在元和六年春寫的一組悼亡詩,原作八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前兩句說,一天在清理舊物時,尋檢出了韋叢生前寄給自己的幾頁信紙。信上的字寫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行距也時闊時狹,不大勻稱,只能勉強成行罷了。但這字跡行款,對于詩人來說,卻是熟悉而親切的。睹物思人,會自然喚起對往昔共同生活的深情追憶,浮現出亡妻樸質淳厚的面影。詩人如實描寫,不稍修飾,倒正見出親切之情,感愴之意。

  三、四兩句敘說“舊書”的內容。信中說,由于生活困難,常常不免要過“并食”而炊的日子(兩天只吃一天的糧食),不過,這種清苦的生活自己已經過慣了,倒也視同尋常,不覺得有什么。自己心里深深系念的倒是你這個出外遠行的人,耽心你在深山驛路上奔波勞頓,飲食不調,不要累壞了身體。信的`內容自然不止這些,但詩人轉述的這幾句話無疑是最使他感愴欷歔,難以為懷的。那舊書上自言“并食”而炊,又怕丈夫為她的清苦生活而耽心、不安,所以輕描淡寫地說這不過是“尋常事”。話雖說得很平淡、隨便,卻既展現出她那種“野蔬充膳甘長藿”的賢淑品性,又傳出她的細心體貼。自己“并食”仿佛不值一提,而遠行于深山驛路的丈夫才是真正讓人憂念的。真正深摯的愛,往往是這樣樸質而無私的。詩人寫這組詩的時候,正是他因得罪宦官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亟須得到精神支持之際,偶檢舊書,重溫亡妻在往昔艱難生活中所給予他的關懷體貼,想到當前孤孑無援的處境,能不感慨系之,黯然神傷嗎?

  悼亡詩是一種主情的詩歌體裁,完全靠深摯的感情打動人。這首題為“遣懷”的悼亡詩,卻通篇沒有一字直接抒寫悼念亡妻的情懷。它全用敘事,而且是日常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細小的事:翻檢到亡妻生前寫給自己的幾頁信紙,看到信上寫的一些關于家常起居的話。事情敘述完了,詩也就煞了尾,沒有任何抒發感慨的話。但讀者卻從這貌似客觀平淡的敘述中感受到詩人對亡妻那種不能自己的深情。關鍵原因就在于:詩人所敘寫的事雖平凡細屑,卻相當典型地表現了韋叢的性格品質,反映了他們夫婦之間相濡以沫的關系,情含事中,自然無須另置一詞了。

  元稹的詩平易淺切,這在其他題材的詩歌中,藝術上往往利弊得失參半。但就這首詩而論,這種平易淺切的風格倒是和詩所表達的內容、感情完全適應的。悼亡詩在感情的真摯這一點上,比任何詩歌都要求得更嚴格,可以說容不得半點虛假。而華侈雕琢是往往要傷真的,樸質平易倒是表達真情實感的好形式。特別是當樸質平易和深厚的感情結合起來時,這樣的詩實際上已經是深入淺出的的統一了。魯迅所說的白描“秘訣”──“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似乎特別適用于悼亡詩。

【遣懷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野望古詩詞鑒賞01-05

古詩詞鑒賞《除夜》01-17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古詩詞鑒賞答案09-28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97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国产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五月丁香青草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