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蒹葭》古詩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蒹葭》(選自《詩經(jī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灘
15、涘(s):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fēng)。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fēng)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復(fù)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fù)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fù)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蒹葭》古詩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元日古詩原文及翻譯01-21
春曉古詩原文及翻譯11-22
清明古詩原文及翻譯11-23
所見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06
采薇古詩原文及翻譯01-21
泛舟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2-1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7-1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