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
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
更新時間:2025-02-07 10:09:54
  • 相關推薦
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2]

  2、乘:駕。

  3、去:離開。

  4、空:只。

  5、返:通返,返回。

  6、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7、悠悠:飄蕩的樣子。

  8、川:平原。

  9、歷歷:清楚可數。

  10、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1、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2、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

  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逐漸被水沖沒。

  13、鄉(xiāng)關:故鄉(xiāng)。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去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下這樣的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

  分聯(lián)詳析首聯(lián)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頷聯(lián)“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lián)。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xiāng)戀、悠悠鄉(xiāng)情。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xiāng)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云”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么“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xiāng)愁。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藝術特色

  詩作藝術特色有以下四點:

  1.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如詩作從樓的命名之由入筆,借傳說落筆,再生發(fā)開去。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演繹著世事的蒼茫。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2.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澤繽紛,在詩情之中充滿了濃郁的畫意。

  3.虛實對比,富于波瀾美。昔日傳說與眼前景物對比,使相關特點更加突出。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杳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

  4.旋律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首先,崔潁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以及“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寫出七律中如此音韻不凡的詩句。全詩雖不嚴格協(xié)律,但瞭亮而不拗口,即景生情,信手而成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自然宏麗,饒有風骨,藝術上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此外,詩作中雙聲、疊韻和疊音詞以及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地”“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的復疊縈回,造成的繁復的音響效果,朗朗上口,和諧悅耳,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其豐富的聲勢情態(tài),使描物狀形傳神盡態(tài),表情達意情深意切。

【登黃鶴樓古詩的原文】相關文章:

《黃鶴樓》崔顥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登黃鶴樓作文10-15

黃鶴樓古詩07-11

黃鶴樓的古詩05-19

王維《登河北城樓作》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5

【通用】黃鶴樓古詩07-12

黃鶴樓的古詩【通用】05-19

古詩崔顥《黃鶴樓》12-06

黃鶴樓的古詩(精品)08-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 午夜最新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髙清观看 | 日韩一本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