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讀后感1
上次媽媽回來看我,給我買了好多課外書。還特意給我買了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我平時不太愛看書,所以一直把它們放在角落里。這次,老師給我們布置了讀后感,我正在發愁時,弟弟提醒了我,古詩中大有文章呢。于是,我立馬去拿出它來。這次認真的翻看,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游子吟》這首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慈愛的母親,為了要給出走的兒子,親手縫制了衣服。心里一直在擔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重回家園。就像小草那稚嫩的幼芽,就能報答了春天的陽光所給予的溫暖與生機。這首詩成了千百年來有口皆碑的母愛頌歌。
讀完這首詩,我才更深深的體會的,母愛的偉大。她很慈祥,很勤勞,很愛自己的兒子,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通過這位母親我聯想到自己的媽媽。我媽媽很愛我,我也很愛媽媽。雖然我們離的好遠,但我總覺得媽媽一直在陪著我。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非常著急,又加上路上堵車,媽媽急忙把我從車上抱起,往醫院跑。我迷迷的'睜開眼睛,看到媽媽滿頭大汗,但是她停也沒停的一直跑。當醫生說,我病情穩定時,媽媽的臉上才露出會心的笑容,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順媽媽,報答媽媽。
而回想一下,現在21世紀,獨生子女的社會,個個嬌生慣養,對父母經常性的辱罵,甚至大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
世界上有一種愛,它無處不在,讓你肆意索取,讓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個人,她默默無聞,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你,而不求任何回報。這種愛,叫母愛,這個人,叫母親。
我愛我的媽媽!
古詩讀后感2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明代詩人于謙在17歲時寫下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充分表現出詩人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毫不畏懼,不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個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表面是寫石灰被千錘萬擊后才出了深山,接著又被烈火無情的焚燒,可它卻把這一切當作平常事。實際上詩人用石灰來喻指自己會不怕千難萬險,即使粉骨隨碎身也不會屈服于惡勢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讀了這首詩我感觸很深,于謙用這四句詩表達了他對于那些剝削人民和誣陷好人的人的痛恨。也看出他立志要做一個清正不阿的人。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理想和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于謙為官清正廉潔,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保衛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的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枉殺了這位民族英雄。他所寫的這首《石灰吟》,正是英雄人格的光輝寫照。我讀《石灰吟》的感想是:我們應該時刻警醒,不要被鏡花水月的表象所迷惑,要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看清事物的本質。常言道:“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有的人見利忘義,有的人戴上了璀璨的光環,卻陷入了華麗的陷阱。可是,只要你具備了石灰那清白的傲骨,又何懼什么“芳餌”呢?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
【古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古詩的讀后感02-06
古詩讀后感04-05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的作文01-15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冬至的古詩04-21
谷雨的古詩11-01
夏至的古詩11-07
辛棄疾的古詩11-08
經典古詩賞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