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古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去香柏書社借了一本唐詩三百首,讀到了唐代著名的劉禹錫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全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常言說讀古詩,先要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才能夠真正理解它的寓義。原來劉禹錫在做這首詩之前已經被朝廷流放了二十多年,創造了有唐以來,文人貶謫時間最長的吉尼斯紀錄。
公元805年,劉禹錫三十三歲就成了有名的“永貞革新”的核心人物,不足百日,革新派遭受重創,作為核心人物的劉禹錫被貶出京城,先后在廣州的連州,朗州,四川的奉節、安徽的和州任刺史,途中他又賦詩一首“謫在三湘最遠州,邊鴻不到水南流。如今暫寄樽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連州距都城長安3415里,以當時的交通工具。當然是步步愁了。直到公元826年他才奉調回洛陽。
跨越大半個中國的行走,歷時二十三載,而這樣的行走該有多少的悲涼和無奈、惶惑與惱恨?一個人能有多少個二十三載,劉而禹錫卻是個例外,盡管青春不再,年華蹉跎,但是他做真人的氣質風骨卻在磨礪中得到了無可企及的成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樂景寫哀,倍增哀痛。
二十三載歸來,劉禹錫走進人生的晚秋,重游京郊,又作一首《在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在《增廣賢文》中說:未經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這種天真,不是未諳世事的單純、輕快,而是櫛風沐雨后的灑脫、超拔。
中國古代詩詞博大精深,我超喜歡!
【讀古詩有感】相關文章:
讀古詩有感04-05
讀古詩有感15篇04-05
讀古詩有感(15篇)04-05
讀古詩有感(集錦15篇)04-05
讀《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02-22
古詩的讀后感02-06
古詩讀后感04-05
古詩《清明》的讀后感10-17
古詩讀后感[優秀]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