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古詩兩首》說課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古詩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六組的一篇課文,是圍繞本組專題“贊美祖國大好河山”而選編的。《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這首詩氣勢磅礴,詳盡地展現了山、水、船的動態景象。
2、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兩首詩;能解釋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
(3)知道其他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并能背出一兩首來。
3、教學重難點: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理解詩句意思,了解詩中蘊含詩人的情,風景的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生
我們的學生現在所學的教材是蘇教版,而此次說課內容為人教版。兩個版本對知識的編排、能力的側重點上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有可能遇到以下幾個矛盾:
1、學習蘇教版的古詩時,并不要求默寫,只需要背誦,而人教版的需要默寫;
2、學習蘇教版的古詩時只需要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而人教版不僅要求理解字詞的意思,而且要把關鍵句的意思也理解透徹,并能說出來。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應扎實字詞句方面的訓練,再輔以想象。讓學生把人教版的課文學透徹。
三、說教法與手段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古詩的特點,本課將采用的教學方法為:
1、設境想象法:運用畫面再現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并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2、重點字詞剖析法: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3、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在誦讀中積極感悟。
4、分學習小組,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誦讀導入,同情同境。
1、在上課前讓學生背誦自己積累與祖國風光有關的古詩。這個課前準備可以讓學生提前融入古詩情境,也為課后的“選做題”做好準備。
2、交流自己平時學習古詩好的方法。為導入學習做準備。
3、導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解詩題:學生讀題,理解課題意思。
2、知詩人:教師簡介詩人的情況;李白詩歌的特點
3、明詩意:明《望天門山》
(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讀一讀,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找找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學生討論)
(2)品讀鑒賞,積累內化。
A看圖說說,你從圖中知道了些什么?
在你讀古詩的過程中還有什么不了解的,你能從圖中找到答案嗎?以此來理解第一、二行詩。
B找找這兩行詩中的動詞,能把你的想象加入到句子中,再說說意思嗎?
這兩句詩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開門見山,作者一開始就用幾個動詞讓山水的動感躍然紙上,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當理解完詩句之后,請學生帶入感情,把自己的所見所感讀進句子中,并且評一評,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人的感情。
C后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
這時,應讓學生看一看視頻錄像,到乘船入江,想象自己就是站在船頭的李白。思考為什么兩岸青山會相對出呢,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
等教學完后兩句的時候,再來采訪一下船頭的李白,你都看到些什么?請你根據詩句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完整地說一說。這個練說其實就是在完成課后習題,說出重點詩句的意思。學生一開始說不出來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同桌、小組之間商量一下,并把重點詞句寫在書上。
(三)體驗升華,誦詩句。
1、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體會意境,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老師聽到課前大家都背誦了很多與祖國風光有關的詩句。現在你能用上我們剛學的讀故事技巧,朗誦給大家聽嗎?然后讓學生指名朗誦。課后也應該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有意識地分主題積累古詩。
五、講板書設計
根據課堂學習的步驟,分為以下幾個板書內容
解詩題:書寫詩題
知詩人:寫詩人名字
明詩意:重點詩句
誦詩句:點出讀詩時應帶入怎樣的感情。
【《古詩》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東方之珠”》說課設計12-14
《伯牙絕弦》說課設計12-05
古詩評課04-05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