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了歌》詩詞鑒賞1
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霜?
昨日黃土垅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詩詞鑒賞】
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啟發甄士隱“覺悟”;而甄士隱是聰明的讀書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經歷,一聽就懂了,接著就為《好了歌》作了這篇解注,進一步引申發揮了《好了歌》的思想。
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布。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臺,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于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忽陰忽晴,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于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于一盆透頂醒心的冷水;對于今天的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也有某種認識意義。
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書開頭造成一種“忽榮忽枯、忽麗忽朽”(脂硯齋語)的險惡氣氛,也是對全書榮寧二府興衰際遇的一種概括和預示。
這種概括和預示,是就其整體而言的,不好說哪一句是專指哪個或哪幾個人物。如有人以為“轉眼乞丐人皆謗”指的是甄寶玉和賈寶玉;“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賈雨村等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指的賈雨村、賈赦等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指的是賈蘭、賈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點像,其實未必是作者的意圖。既然是概括地預示全書內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簡單地把每句和書中人物一一對應起來,就無法解釋通。如以為“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指的是柳湘蓮,有什么根據?書中根本沒有寫柳湘蓮之父是誰,也沒寫如何教子有方,也沒有其它預示說柳湘蓮要當強盜,怎么能證實就是指的柳湘蓮?更有人據此說柳湘蓮參加了農民起義等等,就近乎癡人說夢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據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硯齋批語對研究《紅樓夢》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但也不可盡信和迷信。脂批是個很復雜的問題,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時,錯訛之處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棄,與《紅樓夢》原書顯然悖謬的地方;就不應該盲目信從。
《好了歌》詩詞鑒賞2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詩詞鑒賞】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后,夫妻倆到鄉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于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著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后,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好了歌》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詩文賞析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畫了人類社會的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在這個傳統的“人治”社會中,倫理道德變得虛偽、敗壞,人們普遍喪失了對古典人文主義的信仰,人性惡劣的方面開始擴張,又加上政治環境的動蕩、變幻,人們對現存秩序的深刻懷疑、失望都表現得十分清楚。這種“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是傳統中國社會內部興衰榮枯轉遞變化過程大為加速的反映,因為小農經濟基礎已經日漸腐朽,但終究是上層建筑首先開始腐朽、墮落,這主要來自于人內心的貪欲與傲慢,是上層核心人物因為權力的過分集中、擴張、膨脹,而變得肆無忌憚、物欲橫流,導致這些統治者們嚴重敗壞了社會的整體道德風氣和公平正義,表現出封建禮教等統治秩序已經無法維系,封建社會上層建筑正在解體,這些征兆都具有時代的典型性。作為藝術家的.曹雪芹是偉大的,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幅極其生動的封建末世社會的諷刺畫。當他嘗試著對這些世態加以解說、并試圖向陷入“迷津”的人們指明出路的時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學與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脫。他善于借助機智的語言,去揭示那些人生無常、萬境歸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斷絕俗緣(所謂“了”)便得解脫(所謂“好”)的透徹觀照式的、古典卻又精辟的宣傳,借此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失望和對究竟真理的向往。這樣,他自然地就使自己開創出了新的哲學性思維和創作思路。
【《好了歌》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思鄉的詩詞及鑒賞08-03
思鄉詩詞鑒賞08-19
王維的詩詞鑒賞01-04
《牡丹》詩詞鑒賞08-09
有關詩詞鑒賞02-09
經典思鄉詩詞鑒賞12-06
毛澤東詩詞鑒賞10-21
古典詩詞鑒賞02-21
《對酒》詩詞鑒賞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