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采桑子》古詩詞鑒賞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1-06 13:08:36
  • 相關推薦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采桑子》古詩詞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1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清代。納蘭性德。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及注釋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參考資料:

  1、張秉戍.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20xx-5-1:294.

  2、徐燕婷、朱慧國.納蘭詞評注:上海三聯書店,20xx-1:385.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納蘭寫此詞時,正使至塞外,自然佳節思親,倍感形單影只、孤獨寂寞,遂填此以寄鄉情。

  參考資料:

  1、張秉戍.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20xx-5-1:294.

  鑒賞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2

  《采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原文

  高城鼓動蘭釭灺,睡也還醒,醉也還醒,忽聽孤鴻三兩聲。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采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譯文

  城頭上響起了晨鼓的聲音,油燈早已經燃熄滅了。不管是睡著的還是醉了的也始終又要醒過來,忽然聽到鴻雁的幾聲哀鳴。

  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樣隨風飄散,不管是喜還是悲都是零星的點綴,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樣零落其中。

  《采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采桑子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高城鼓動:城中晨鼓響起。古代京城凌晨擊鼓以解宵禁。蘭釭(gāng)灺(xiè):油燈熄滅。

  孤鴻:三國魏阮籍:“孤鴻號外野”

  零星:零碎,少量。

  連江:滿江。點點萍:江面的浮萍。

  《采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賞析

  “高城鼓動”,說的是凌晨時分。凌晨擊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描寫舊體詩詞都喜歡以古說今,王國維當然也不能免俗。“蘭釭灺”是說油燈已經點干了而自動熄滅。耳中聽到城中的晨鼓,睜眼看到油燈熄滅,這代表了夜已結束,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睡也還醒,醉也還醒”這兩句的口吻中,有一種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緒在。是睡還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種逃避,不敢面對現實。“忽聽孤鴻三兩聲”這句是對前面的一種含蓄的回答。“孤鴻”就是“孤雁”,而且“孤鴻”意味著在奮斗的'道路上沒有伴侶和得不到理解。

  “風前絮”,是說柳絮。暮春時節柳絮飛時紛紛揚揚,把天地攪得一乍朦朧。接著“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是說人生的悲歡離合就像風關的柳絮一樣,最后結局只化作滿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詩詞中常代表著一種纏綿、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為浮萍是這美好情意的一種令人感傷的結束。“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這幾句,似乎已經把人生看透了。

  《采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05年,當時全國各地革命如火如荼,王國維作為舊勢的保守派,情緒低落,詞中可見當時他意氣消沉。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3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原文: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譯文

  誰能看得懂西湖的美麗?任何時候都是美景。驅車去追尋。只愿在花叢綠樹中飲酒貪歡。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仿佛水濱之間只有一點。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賞析

  歐陽修特意游覽西湖,于暮春敗景,歌散人去之處發現了特殊的'美感與韻味。本詞表現出詞人別具慧眼的審美特點,尤其最后兩句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 作者寫西湖美景 ,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4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作品賞析

  【注釋】: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象。

  廖廓:空闊遠大。

  【題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5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注釋

  ⑴彭浪磯: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中原故土的詞,題為“彭浪磯”,作于金兵南侵后詞人離開故鄉洛陽南下避難,途經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全詞上片著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側重寫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詞于清婉中含沉重的傷時感亂之情,流麗而有沉郁之致。彭浪磯在長江邊,與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對。

  起首二句敘事即景自寓身世經歷。乘一葉扁舟,到江南去避難作客,仰望那長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復相類。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亦賦亦比亦興,起得渾括自然。“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兩句寫回首北望所見所感。中原失守,國士同悲。這兩句直抒情懷,略無雕飾,取景闊大,聲情悲壯。

  過片“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兩句,收回眼前現境。薄暮時分,泊舟磯畔,但見江中的碧山正為暮靄所籠罩,磯邊的汀洲,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滿眼蕭瑟冷落的景象。這里寫磯邊秋暮景色,帶有濃厚的凄清黯淡色彩,這是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中的情緒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兩句總收,點明自己“辭鄉去國”以來的心情。日落時分,往往是增加羈旅者鄉愁的時刻,對于作者這樣一位倉皇避難的旅人來說,他的寂寞感、凄涼感不用說是更為強烈了。漸趨平緩的江波,這里恰恰反托出了詞人不平靜的心情。

  這首詞上片著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側重寫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6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譯文

  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癡心。如今她已離我遠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月光凄淺,燈光暗淡,遠去的情人就像夢里悠悠飄去的一朵白云,無處追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注釋

  多情應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發出的意興和情懷。《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澤博平,春時草短,望見千里令人愁思而傷心也。”

  蘭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鑒賞

  納蘭不僅看重愛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貴不驕,處富能貧”,短短一生中結交了不少朋友,說他“結遍蘭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師徐乾學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詩》中贊道:“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寒暑則移,金石無變。非俗是循,繁義是戀。”該詞上片寫出詞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納蘭悵然若失的心態。下片描寫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全詞表達了詞人對妾侍沈宛的懷念之情。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笑我”,幾乎令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描摹與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總是空惹煩惱,所以納蘭的一方閑章刻上“白傷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給自己帶來失落、煩惱和惆悵。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怕說當時事”。結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卻是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該詞做得非常細膩,上片寫出納蘭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納蘭悵然若失的心態。“辜負”、“閑行”、“獨自”從這些詞語中,能夠體會到納蘭內心的寂寞和無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獨,因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時候,詞人便解釋為什么自己會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詞人害怕提起當日的事情。因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納蘭面對的回憶不過是空城一座,而詞人自己,只有在城外興嘆。這也就是為何納蘭會在月光下愁苦,在燈光下,午夜夢回,依然能夠溫習往日的歲月。不論這首詞是納蘭作給朋友的,還是沈宛的。都是詞人發自內心的感慨,細膩單純,干凈得幾乎透明。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寫作背景有兩種,一是懷友之作,納蘭是極重友情的人,他的座師徐乾學之弟徐元文在《挽詩》中對他贊美道:“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還有一說是,這首詞是納蘭為沈宛而寫,當時納蘭娶江南藝妓沈宛為妾侍,后來因為家庭的壓力,二人被迫分離。這首詞就是納蘭在離別之后,思念沈宛的佳作。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7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譯文

  西湖風光好,你看那夕陽映著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塢,長滿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紅。寬廣的湖面波平似鏡,小船橫靠在那靜寂無人的岸邊。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欄桿邊上涼風習習,帶來了陣陣蓮荷清香。這拂水的涼風,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注釋

  西湖:指潁州西湖。

  塢:湖岸凹入處。

  汀:水中洲。

  軒檻:長廊前木欄干。

  芰:即菱。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賞析

  “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夕陽無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而是說“霞”已“殘”,可見已沒有“熔金”、“合璧”那樣絢麗的色彩了。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里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于景中了。“十頃波平”,正是歐陽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寫的“無風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鏡,而且這“鏡面”浩渺無邊。“野岸無人舟自橫”,這句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改“渡”為“岸”,說明“舟自橫”是由于當日的游湖活動結束了,因此這“無人”而“自橫”的“舟”,就更襯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西南月上”,殘霞夕照已經消失。月自西南方現出,因為不是滿月,所以雖在“浮云散”之后,這月色也不會十分皎潔。這種色調與前面的淡素畫圖和諧融洽,見出作者用筆之細。“軒檻涼生”,這是人的感覺。直到這時才隱隱映現出人物來。至此可知,上片種種景物,都是在這“軒檻”中人的目之所見,顯然他在這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里,作者以動寫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使人們仿佛置身紅塵之外。

  “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水面風來”,既送來蓮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來他喝醉了酒,就這么長時間地悄無聲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這位潁州西湖的“舊主人”懷著無限深情,譜出了一曲清歌。

  歐公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云的情趣。詞中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鑒賞

  開頭的“殘霞夕照”點明時間。在一片落日彩霞輝映之下,詞人看見湖中小洲長滿了茸茸翠草,在岸邊花塢內開滿嬌艷的鮮花,這是近景;詞人放眼遠望,看見遼闊的湖面上風平浪靜,遠處一葉扁舟停泊在荒寂無人的岸邊上。這幾句詞人所創造的意境是既美麗又清靜、平和。“花塢”、“蕷汀”極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頃波平”著意描繪湖面的浩渺無際而又風平浪靜,突出了平和、曠遠。“野岸無人舟自橫”,以冷清、曠遠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悠閑自得、嘯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寫“月上”之后的“景”與“情”。這幾句寫在明月下詞人坐在岸旁的涼亭之內乘涼,清風徐來,送來陣陣荷香,水面微風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點明時間是陰歷上半月,月牙懸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后漢書·馬融傳》“月朔西陂”。“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個月移云飛的畫面,在浮云飛散之后就是一個夜空萬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與“散”這兩個動詞互相呼應,使天上的月與云由“靜”轉“動”。“軒檻”指出詞人所處之地是在涼亭之內,“涼生”寫夜風送爽。這里把主人公引入畫面,寫出人物的感覺。上片寫“夕照”,下片寫“月上”,表現了時間推移變化——從晚到夜,詩人一直在流連山水。最后以“水面風來酒面醒”作結,表現了詞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態。

  從《采桑子》的“西湖念語”和其他八首詞中可看出:詞人仰慕隱居山林的魏晉名士王子猷、陶淵明,對于“雖非于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風明月”是極為欣然的。詞人借嘯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云的情趣。

  全詞以“西湖好”總領詞意,以清新雅致、流麗空靈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夕陽西下和月亮升起時的景色,詞人選用了多種意象,刻意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突出景物,淡化人物,從而獲得了人物沉醉于景物之中的藝術效果,達到了贊頌西湖的目的。

  這首詞即景抒情,詞風清疏峻潔,詞中所表現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從畫面中透露了詞人的胸懷。作者想象豐富,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如“行云卻在行舟下”一句,表達了好幾層意思,一寫“云”的浮動,二寫“舟”的移行,三寫水的清澈,四寫游者俯身向水所見是碧空倒影。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方法,為后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于熙寧五年(1072)退居潁州時所作。

【《采桑子》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采桑子·重陽古詩詞01-18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登高》古詩詞鑒賞11-23

古詩詞鴛鴦鑒賞11-23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先锋影音ⅴa中文资源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 |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1Av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综合久久久综合欧美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