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晚古詩改寫,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村晚古詩改寫1
夏天的傍晚,一場短暫的陣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泥土的芬芳,和滿山坡的青草香,撲鼻而來,一幅唯美的畫卷即將展開。
池塘里的水一下子就滿了許多,幾乎快要溢出池塘了,池塘邊上的青草又高又長,還有一些沒長大的小綠芽兒被浸在了水中,冒著小小的氣泡。一陣微風拂過,水草便隨風搖曳,輕輕擺動,好像在跳著優美的舞蹈。
夕陽西下,晚霞鋪滿了天空,像是打翻了五彩的調色盤,絢麗無比。紅彤彤的落日緩緩地掛在了遠山的山頭,就像一個大紅燈籠一樣。遠遠望去,像是黛青色的'遠山“嘴巴里”銜著落日,真是有趣,真是奇妙!山銜落日的美景一起倒映在清清的池水中,呈現出“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奇幻美景。暮色漸濃,不遠處的幾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一只只歡騰的鳥兒也陸續開始歸巢,在田間勞作了一天的農人們也在整理農具,即將荷鋤而歸。
放牛的孩子牽著老牛,抬頭望望美麗的晚霞,低頭看看又嫩又綠的青草,感覺這樣的生活是多么愜意,不禁拿起自己制作的小竹笛,隨口吹了起來。他吹出的曲子雖然不成調兒,但也悅耳動聽。樂聲時而舒緩悠揚,時而歡快活潑。老牛似乎聽懂了牧童的笛聲,只見它搖搖尾巴,放慢腳步,神情那么專注。牧童騎上牛背,雙腿橫坐著,閉著眼睛隨意地,漫不經心地吹著短笛,美妙的笛聲傳遍了整個山坡,在空中回蕩著。老牛有時“哞哞”地叫兩聲,似乎在應和著笛聲;有時停下腳步,靜靜地聽著,似乎陶醉了。他們一起悠閑自在地走在歸家的小路上,美麗的晚霞映照著他們的身影,好一幅唯美的畫卷。
這樣的情景,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這樣的意境,令人心醉神迷,回味無窮。“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上夕陽映照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這兩句歌詞不正是此時最真最美的寫照嗎?
村晚古詩改寫2
初春是涼爽、輕柔的。初春的氣息彌漫,浮出一種寧靜的涼意,增添了幾分清爽入心。
在這生機的季節中,萬物復蘇,蓬勃朝氣,池岸邊青青綠草萌發,一大片一大片,為大地鍍上了好一層綠意盎然的披紗。一望無際的小草融合在湛藍的天邊,每一小株青草都嫩得新鮮,綠得動人,細看下,剔透的露珠嵌入其中,無時無刻彰顯了它們茁壯、活力與可愛。啊,這春的杰作多么惹人喜愛!仿佛是一匹單調的絨毯被有心人仔細涂抹的呢!綠草如茵上,時而有幾只小菜蝶飛過,時而飛過幾只小燕子,更是俏麗了!使人沉醉其中。
雨后,那汪小塘一下子漲滿了。長長的柳條尖兒浸在水中,如同在品一小口美酒那樣飲著池水,微風拂過,掀起許些波紋來,就像一位玉樹臨風的女子緩緩跳舞、旋轉,展開的夜紗宛若一朵驚艷的蘭花,芬香在徐徐蕩漾的池水中綻開。呀!柳絮也飄起來了,整幅畫更靈動了。
群山間,一輪淡淡的夕陽慢慢地落下,群山小心翼翼“銜”著它,生怕它一不小心落到地上,給拉碎了。漸漸地,漸漸地……夕陽鋪在了水面上,余暉將水面染成了橘紅橘紅的,漣漪不知不覺泛開來,涼意,也就隨著那一個又一個變大的水圈而暈開了……
鋪滿小石子的小路上傳來穩健的腳步聲,“踏,踏,踏……”十分有規律。近些來,才看清楚。哦,原來是一頭老黃牛,背上還駝了個小牧童。他橫坐在老黃牛寬大的背部,赤著的小腳丫,來回擺來擺去。只見他舒展著眉,掛著的微笑頗是好看。手里的短笛攥得緊緊的,生怕丟了似的`。這時,老牛轉過頭,用鼻頭蹭蹭小牧童的膝蓋,分明是在提醒他快點兒吹。
小牧童不急不忙,置笛于嘴邊,擺好架勢,輕輕閉上雙目,仿佛在頭腦里想象畫面;忽然,一串音符從笛中緩緩躍出。悠揚有力,像是歌誦黃河的激情澎湃。突然,一個高音跳上高峰,瞬間息聲。此時無聲勝有聲,小小的停頓,馬上吹響了溪水歡快流淌地“樂章”,笛聲婉轉舒緩,時而高亢低落,令人浮想聯翩。
此時,后頭又傳來了笛聲――啊,又有許些小牧童來了!最前頭的小牧童行云流水,輕松地起了個頭;緊接著,后邊那個一邊吹著笛一邊眉來眉去,笛中的小畫眉,更活潑了!
一串接著一串,許許多多的笛聲合在一起,滿山牡丹都開了!
村晚古詩改寫3
夏天,鄉村傍晚的景色真美呀!
夏日的雨水把池塘灌得滿滿的,池塘周圍長滿了青翠的小草,小草上面的小雨珠晶瑩透亮,一陣風吹來,水面蕩起一圈圈波紋,瞧,活潑的小魚兒正在池塘里快樂地玩耍,可愛的'小鴨子,也在水中嬉戲呢。
這時候,太陽從西邊緩緩落下,不一會兒,紅紅的火球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似的,接著,被山峰慢慢吞了下去,落日很快就淹沒在微微蕩漾的池水波紋中。這時,一位小牧童橫坐在老黃牛背上,他戴著草帽,手拿笛子,吹著曲子,雖然曲子時而悠揚,時而低沉,但是小牧童吹得正歡,正陶醉自己的樂曲中,就連天上的小鳥也扇動著翅膀,翩翩起舞起來。
老黃牛慢悠悠地帶著小牧童,踏著夕陽,回家啦!
村晚古詩改寫4
一場雨過后,岸邊的草顯得更加茂盛了,草葉也綠得發亮。水漲了,池子滿了,清波漾漾,煞是好看。
紅紅的太陽落下來,漸漸沉入西山。西山蒼翠,與紅日一起倒映在池水上,池塘中一片金黃,美麗極了。水中魚兒也想看看這大好美景,用力一躍,跳出水面!夕陽下,魚鱗閃閃發光,水面激蕩著金色的光芒。
春天的田野真美啊!河邊垂柳,婀娜多姿;遠山梯田,一片碧翠。忽然傳來了陣陣笛聲,時斷時續的,真是好聽。那是放牛歸來的牧童吹的,他橫坐在牛背上,陶醉在他的音樂里。正是: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古詩《村晚》改寫成短文七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大地被映得通紅的`。剛經過疾風驟雨,池塘里的水滿得快要溢出來了。池塘邊長滿了青草,郁郁蔥蔥,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雨水褪去,葉子上灑滿了水,“水寶寶”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白里透紅,猶如顆顆閃耀的紅寶石,光彩奪目。
遠處青山,銜起紅彤彤的落日,一起投入湖泊的懷抱中。水面的荷葉又大又圓,青蛙在荷葉上“呱呱”叫著,猶如一個個技藝高超的歌唱家。魚兒聽到了優美的樂曲,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水面,歡快地吐起泡泡。蝦兒也紛紛爬上了蘆葦,享受著大自然獨有的樂聲。
遠處,一頭老黃牛緩緩走來,仔細一看牛背上還橫坐著一個牧童。他頭戴草帽,身上穿著一件簡單的布衣,腳上蹬著草鞋,那天真可愛、自由自在的樣子,真令人向往!老牛的尾巴左右搖擺,驅趕著那令人厭煩的蚊蟲。牧童悠閑的坐在牛背上,聽著池塘邊傳來蛙鳴,突然間來了興致。只見他信手從腰間掏出隨身攜帶的短笛,伴著水聲、蛙鳴,即興吹奏不成調的曲子。風中,悠揚的笛聲越飄越遠……
村晚古詩改寫5
池塘岸邊,青草像發了瘋似的猛長,一個勁地往上竄,一層裹在另一層上面,不留一點空隙。放眼望去,眼里是一派綠色,綠得那么生機勃勃;綠的那么郁郁蔥蔥;綠得那么蒼翠欲滴。青草中夾雜著一個池塘,那水,清澈見底,像一塊毫無瑕疵的玉嵌在那里。起風了,水面上蕩漾著波紋,好像風擾到玉的梳妝,玉撅起了嘴,皺著眉頭,隱隱約約,朦朦朧朧。轉過身來,只見黃澄澄的太陽漸漸落下山頭,兩側的山像一張嘴把太陽緊緊的銜著。倒影浸在了水里,更是為池塘添加了一份絢麗。
風中傳來飄渺的笛聲,回頭一看,原來是放牧歸來的牧童,他逍遙地橫坐在牛背上,手里拿著竹子做的短笛,忘我地吹著。吹的曲子也不是眾人皆知的名曲,而是自己編的.鄉間民調。可就是這樣的調子,才有鄉下的樸實,牧童的天真。
村晚古詩改寫6
這又是一個寧靜的傍晚,然而四周的一切卻又如一個調皮好玩的孩子,充滿生機和活力。來到詩人久違的鄉村,心里莫名涌起了一陣激動。而此時此刻,我也沉醉在這如夢一般美輪美奐的景色之中。
野草的顏色,說可以是無與倫比,光鮮艷的,色彩奪目,嫩嫩的、淡綠色讓人不禁覺得那抹綠,仿佛只要一碰就會流走一般,野草的池塘嚴密地裹在中心,遍地綠草青翠欲滴。紅艷的'風點花兒,星星點點地交錯與草叢,融洽地與草、塘相互掩映,這成片的草地,好似一幅畫,那池塘也就成為了點睛之筆。
塘中的水是清澈的,微風吹過,草在跳,風在唱“沙沙”、“嚓嚓”……聽罷,我也是鼓起了掌。清澈的水,靜靜地睡著,宛若一個籠罩著一層面紗的少女,神秘而又幾分優雅。水中的魚不知何時溜了去,或許在與同伴嬉戲。水漲得很高,快要溢出了池岸,倒是引來不少鳥,悠然地喝著水,與池塘相映成趣。
快落下的太陽,紅彤彤地的,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害羞漲紅了臉,還是喝足了酒昏昏欲睡。山用嘴“街”住太陽,應該是想讓它留下吧。太陽與山崗倒映池中,更是添了一番情趣。“啪”,是那個頑皮的孩子將石子拋進池中,將太陽打成塊塊碎影。
悠揚的笛聲喚起了在夢中的我,是那牧童歸來了,他橫坐在牛背上,閉著眼,撮著嘴,吹著笛,婉轉而又悠揚的笛聲傳向遠方。仔細聽,從未聞過這曲子,雖無曲調,卻讓人陶醉。那牛好像聽懂了,“哞哞”叫著,深邃的眼中吐露出柔和與溫馨。
此刻,耳邊回響的是那首詩“草滿池塘水滿坡,山街落日浸寒漪。牧童歸扶持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村晚古詩改寫7
春雨是春日報道的一封來信。
一場淅淅瀝瀝的雨,嵌入蔥郁的草陂,融入澄瑩的溪流。
浣浣的小溪延著溝壑迂回著前進,高漲激動地擁吻著矬小的皋岸,青蕪樹根變也扎入溪下在清水的洗浴大長大。
偉岸蒼老大大樹佇立在嵐光中,老干虬枝的稍枝上的盎然綠在熙陽下熠熠生輝;它在顫抖,它在聆聽,它在閃爍。綠葉所遮著之處,無一不留下一抹金色的團影。哪怕是那沉朽老舊的寺院駁墻,也被鍍出一層金邊,清晰的描摹勾勒出墻壁的線條。就算是一磚一瓦,也全包裹在全輝里,發出耀眼奪目的光彩。
溪流的盡頭逝在林子的一端,三三兩兩的少女撩起發絲,擱在粉嫩的耳尖之上。認真地浣洗著衣物。
靦腆的小魚兒輕輕的擊了擊,去浸在溪中的衣袖,見衣袖倏然顫栗,便掃掃尾巴,急急游走,面頓上還帶著心有余悸的一層紅暈。
落日歸送鴻,夕嵐千萬重。綺麗的晚霞像條絢麗的絲巾。鋪在湛藍的空,村里的小荷葉塘,念苞待放的荷花被團團荷葉簇擁著。期待著往后炎夏的到來。春風徐徐,幾朵傲然挺立的蘆葦紛紛折腰做楫問候。連水波也一周一圈漆蕩漾開連漪,以表敬意。
嫣然笑語在池塘邊蔓延開來,幾位年齡相仿的女孩,掬起一捧清水,又張開手掌,看著清水順著指尖消下去。有的女孩偶捕一條鮮紅的肥魚,便忙著塞入竹籃中,嚷嚷著要母親燉上一鍋香飄四溢的`鮮魚湯,給自己滋補身體。嘻笑的談話便就此散開。
門口,佝僂的婦女潦草地抹干凈滿手油漬,大聲呼喚著自己的兒女歸家吃晚飯。人群漸退,兒女各自歸家。
只有三兩位婦女,仍張望著兒子的身影,良久,稚子成群結地斜騎著黃牛的身影往家里趕去。有幾個稍微被皮的孩子側坐在牛背上,拾起一支細長笛,隨心所欲地吹著。
童真的笛音吹入千家萬戶里,也吹入了童年里。無憂,是童年的一種態度,正如詩中所言: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日落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心口吹。
村晚古詩改寫8
池塘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落日的余暉照得青草金光閃閃,像被撒上了薄薄一層金子。池水高漲,溢出了池塘,時不時會用自己澆灌花草。紅艷艷的太陽正要下班,可又被遠山叫住,讓它再停留一會兒。它不好拒絕,只好留在山邊,和大山說著悄悄話。它們親密的.身影倒映在清涼的河水中。
太陽收起了白天的鋒芒,變得似水柔情。太陽那肉眼可視的光芒倒映在池水中,跳動的波紋把陽光剪成了一地碎影,朦朧得像一幅畫。太陽覺得自己倒映在水中的樣子好美!它又瞧見自己染紅的天空,染紅了的白云。天空與太陽的交界處是粉紫粉紫的,自己又給白云鑲嵌上了金邊,又給烏云染上了紫色,自己又讓天空更加美麗迷人,開心的又放射出了一些光芒。遠山見這情景趕忙叫太陽快下班,免得它玩得忘了時間。
牧童慢悠悠地橫騎牛背,賞著日落美景,隨意地吹著短笛。雖然笛聲沒有曲調,但與這眼前的美景依然和諧。牧童不急,牛也不急,就這樣走著。晚風拂過柳樹,柳枝飄揚。看!柳樹又長出新辮子了!這一刻,時間也不忍很快過去了,在這一秒停止了。
村晚古詩改寫9
天色已漸漸的暗下來了,中間形成了紅,黃,藍,青,紫五種顏色,看著像是一片片更大的彩虹映著那澈透的池塘。天空上一朵朵絢麗的彩云仿佛像變色的棉花糖,但是也躲不過池塘里魚兒的眼睛,金色的紅魚在水里跟著伴友戲耍,它們揮甩著尾巴,把身子一撇,直接跳出水面,然后一個神龍擺尾,似乎像個跳水運動員,熟練的竄進水里,根本沒有太多水花。然而,剛才的波紋讓池水沒過了池岸。石頭油亮亮的,好似一個光亮又光滑的禿頭。草剛被池水滋潤,一脫離,水露在小草上來回晃動,小草仿佛沖了個澡,摸上去柔柔的.,水滴垂的把草硬生生的壓了下來。
夕陽還是金亮亮的,依在半山腰旁。層層疊疊的山峰,遮得夕陽無處可找,只露出半邊臉,害羞地縮在角落里,他仿佛是一個二歲的小寶寶的腦瓜子,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原來夕陽也是''生''的呀。
清涼的涼意漸漸飄進你的面孔,仿佛現在是在秋天的小道里,風姑娘輕輕地吹啊吹,無數的楓葉落到草地,給草坪鋪上了一層層溫暖暖的被子。迎風而站,張開雙手,仿佛自己坐在夏日炎炎的沙灘上,喝著透心涼的解暑茶,一切煩惱都揮之而去。輕松自在地走在林間小道上,楓葉都在向你招手。眨眼間,天空飛來一對麻雀。只見,它眼疾手快,把蚯蚓叼走了。它回到自己窩里,把食物分給孩子們。吃完飯,一個個興高采烈的跳著。
突然這時候,只見有一頭小黑牛正把草大塊朵頤,他踏了踏腳,甩了甩尾巴,轉了轉頭,再選個合適的位置啃草。那頭黑牛的脊背非常強壯,好像是''皇帝''一樣。這時,牧童穿著白色背心跑過來,直接往牛背上跳,但是牛明白了什么,順勢一接。牧童剛好鋪到牛背上,直接流利地用腳一跨,全身一起就剛好平穩地坐在中心。
他臉上露出著悠然自得的表情,牧童根本不扶牛拴,再從衣褲里搜出一支笛子,隨口吹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怎么吹都不別扭,怎么聽都嫻熟。花兒也跟著擺了起來,小兔子也跟著蹦了起來,牛兒也順著節奏擺著步子,仿佛整個世界都他的笛聲。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高低起伏。這正是完全符合他現在閑逸的心情,可謂牧童非常''投入''。
這時,一行大雁飛過,聽了這首歌,節奏更有旋律了。在夕陽底下更是在畫家手中絕味美。
夕陽之景色之美,夕陽西下之景色之醉。
村晚古詩改寫10
池塘四周長滿了草,綠油油一片,綠得發光,綠得可愛,好似一束綠色的光環,隱隱約約在發光發亮。
池塘里的水高漲,清澈見底,在池水里倒映著池邊隨風搖擺的柳樹;倒映著岸邊美麗的.青草;倒映著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倒映著美麗的斜陽,還倒映著一座座層巒疊嶂的高山……
一條條小魚在水中游蕩,時而在池塘東面,時而在池塘西面,時而在池塘南面,時而在池塘北面,時而又游到池塘中間,好不快活!
飛倦了鳥兒馱著夕陽飛往遠方,雙翅一翻,又把夕陽落在了高山中,高山好像銜著紅日,倒映在清涼的水波上。
畫面一轉,牧童走在回家的路上,騎著老牛,橫坐在它背上,欣賞著這良辰美景,還不斷嘖嘖地贊嘆。贊美青山,贊美綠水,贊美楊柳,贊美蟲鳥,贊美夕陽,贊美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從腰間取出一支短笛,努著嘴,雖沒有曲調,只是隨意吹奏,但也頗有生機、活力。這悠長而美好的音樂令人如癡如醉。牛兒好像也聽得懂似的,搖頭、擺尾,還“哞、哞、哞”地應和著。宋代詩人雷震見了此情此景,詩興大發,準備好筆墨紙硯,寫下了“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樣和諧美好的詩句。
村晚古詩改寫11
春天緩緩到來,萬物也漸漸復蘇。冰雪初融,匯聚成一條條小溪溪,奔流入江,一時間各處水位上漲。春天一到,雨就從來沒有停過。小草如干渴的沙漠一般,饑渴地將落地的露珠吞噬得干干凈凈,一滴都不剩。小草生長迅猛,沒多久,就將山丘與大地“占領”了,滿山遍野,綠油油,顯得無比生機勃勃。春雨繼續下著,池塘中“水漫金山”,水不住地向外溢出,澆灌著周邊的植物。
一抹殘陽斜掛在山頂,向大地放射出最后一道道光芒,照耀著這春意盎然的大地。光線越來越暗淡,原來太陽已悄悄鉆入遠處兩座高山的縫隙中,只露出小半邊臉。池塘里清涼的水中,突然若隱若現地映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太陽露出小半邊臉,羞澀地鑲嵌在兩座巨峰之間。這場景,就如同仙境般,美不勝收。
這時,一頭棕色的牛從樹木中大踏步走了出來,身上穩穩當當地坐著一個小牧童。這頭牛身體粗壯,腿部有力,腳在地上踏步時,發出“咚咚咚”的聲音。它頭上的一對角成弧形,尖尖朝前,一看就感到無比威武。而牧童則是它最好的伙伴,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將彼此托付給了對方。牧童直接側過身子,橫坐在牛結實的背上,翹著二郎腿。他難道不害怕摔下來嗎?不,這是他對最好伙伴的信任。
悠閑的牧童坐在牛背上,一低頭,看見了池中映出的那一幅美麗的“畫”。于是他那顆閑逸的心終于忍不住了,拿起隨身攜帶的小短笛,舉到嘴邊,撅起小嘴,輕輕吹了起來。瞬間,那悠揚的笛聲傳遍了整個山林。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腔調,但也是獨有一番風趣。聲音時而高亢如火箭般一飛沖天;時而低沉得如受傷般輕聲嗚咽;時而輕快如小溪般潺潺流過……牧童的笛聲悅耳悠然、婉轉動聽,穿透了一座座山,飛過一片片林,飛入每個生命的心靈中,溫暖著一個個靈魂,仿佛讓一切紛紛擾擾煙消云散。
一曲演奏過后,牧童露出滿意的笑容,輕輕拍拍牛的身體,一同向遠處走去,只留下兩個默契的背影……
村晚古詩改寫12
“呼……呼……”
一陣陣悠揚的笛聲伴隨著微風飄揚過來。這笛聲雖說不成調,但也帶著幾分韻味;雖算不上嘹亮,但也能在這田野上久久地回蕩……
夕陽西下,此時的天空中泛起了一層層紅暈,映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池塘的水也被染上了那一抹抹夕陽的`紅色。一陣風劃破水面,閃起了粼粼的波光,讓這一片水天相接的紅色,愈發和諧自然了,也愈發靈動了。好似,活了一般。
也許是前些天下了雨的緣故,池塘里的水……幾乎都溢出了池塘岸邊。而岸邊那青草因池塘水的滋潤長得很是茂盛。遠處的那座青山 銜著那紅紅的落日,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使那落日和水中漣漪顯得相得益彰。這山、這水,再加上天空中的一層層紅暈,構成了一幅活靈活現的鄉村晚景圖,大自然真是一位具有鬼斧神工的畫家啊!
又是一陣不成調的笛聲,隨著這笛聲,只見一個騎著牛的牧童從山坡后轉出。說是騎,倒不如用橫坐更為貼切,因為那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樣子一點也不規矩。老牛慢悠悠地走著,而那牧童正是這笛聲的主人。也許是無聊吧,牧童再次將別在腰間的短笛取出,又吹了起來。
笛聲越飄越遠,最后消失在了遠處村子里……
村晚古詩改寫13
一縷淡淡的花香隨風蕩,一道烈陽倚山間,一條青絲掛樹梢,風從樹之間穿過,風從蘆葦叢中輕快小跑,躍到水面,泛起層層波紋。紅日也隨之抖動,清風在湖面閑逛;一邊綠意盎然的草地綠得清爽,綠得純粹,綠得茂盛。
遠方的青山模糊的輪廓,一道紅日緩緩地靠在青山的肩膀上,好像他一起欣賞這一道美麗的風景。白云閑逸地在天上散著步。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平靜。
一聲沉重響亮的牛的聲音,一下劃破天際,沖破了云霄。一頭四肢健壯的公牛長在湖的對面頂著甘甜的山泉水,身后出現了一個扎小辮子的牧童,穿著黑色的麻衣,腰間系著子神掛著一個小型笛子,用木頭做的',看上去七八歲了,穿著一雙草鞋,手持一根細柳。他彎下腰,弓著背,俯下身,雙手捧水,送到嘴邊在牛身邊一起喝。牧童伸手柳條沾水撒在牛頭上,輕輕灑著水,水珠就掛在了耳尖,牛也甩了甩頭上的水,繼續埋頭喝,再吃點青草。牧童看向天空,拿著柳條,不輕不重的甩在了牛背,牛稍稍下蹲,他跳上牛背,順著羊腸的小路走。
牧童在牛背上又是躺又是坐,還爬到牛尾用手挑逗,他戳著牛尾,黑牛只是悶叫了一聲,甩著尾巴幅度很小動作很輕。牧童漸漸覺得沒趣,又用雙手劃水在牛背上摸著牛背上細細的小毛,牧童又覺得還是無聊,就把牛當馬騎。“駕,駕”牧童雙手踢了牛的肚,不重也不輕,對牛來說跟撓癢癢一樣,牛配合地小跑下去,還學著馬的叫聲,牧童直接囂張地橫在了牛背上,抽出腰間的短笛。這短笛是牧童自己削的,做工粗糙,吹的時候還從里頭掉出木屑。
他們上了石橋,牧童拿著短笛深吸一口氣,牛背上很抖,音符也顫顫巍巍地從短笛里鉆出來,天很美,一半紅一半白,云也染了色,粉色的云在天上飄著。橋的那頭是家,陽光從山后發出最后光彩。山也和太陽融為一體,散發出了最后的光芒萬丈。牧童身后披著紅色的光,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牧童吹得很著迷,眉毛在額前飛舞,木屑在下面打轉,他頭也止不住地搖,牛跟著聲調踏腳。牛停了,牧童的笛聲也停了,太陽也從山后消失。
村晚古詩改寫14
傍晚,一場大雨過后,天空微亮,太陽從云縫中露出了笑臉,這時,蒼茫的暮色中出現了一個人影,他就是詩人一雷震。
詩人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小池塘邊,只見池塘邊上長滿了嫩綠的小草,草叢中散落著許多叫不出名的小野花,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露珠兒在小野花嫩葉間滾動著,池塘里有許多小魚兒,有的`在吐泡泡,有的在嬉戲……
“哦,太陽很快就要回家了。”詩人自言自語道。瞧!太陽的半邊臉越來越小,越來越紅,“半邊臉”躲在兩座山的中間,仿佛被他們叼住了似的,這景象倒映在了波光粼粼的池面上,隨著水面帶有涼意的小圓暈蕩漾著…真讓人流連忘返!
忽然,從旁邊的樹林中傳來一陣陣笛聲,詩人尋著笛聲走去,在前面的一棵大樹下,一個扎著兩小辮的牧童正坐在牛背上,手拿著一只小巧的短笛,吹著不成腔調的小曲。直到那可愛的身影漸漸消失,悠揚的笛聲還在樹林里蕩漾著。
村晚古詩改寫15
晚風悠悠拂,春水微微淌,紅日悄悄落,遠山輕輕浮。日之所及,便是一幅鄉村傍晚水墨圖。青青的草,歪歪斜斜地,在池塘兩岸鉆出個腦袋,小臉上還捎了一群晶瑩剔透的水珠兒,滾動著,歡叫著,躺在了那草葉尖上,歡快清新的氣氛,便洋溢在了世界各處,歡樂便也暈染在了那一幅安靜寧遠的水墨畫之中。它們,在晚中搖曳,放眼望去,似乎成了一顆顆鑲嵌在池塘兩旁的綠翡翠……銀波泛泛,晚霞蒙蒙,流水汩汩。一池水在晚風下的閃爍,晃擺,宛若已溢滿了小池塘,溢滿了天際,一點一點蕩漾,暈染了開來。
抬眼,日的光已經暗淡。夕陽斜照,微落,收斂起了自己的一切引人注目,映襯了那點點歸鴉。光芒不那么刺眼,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柔和與溫婉。印象之中,落霞與流水永遠也分不開。它已經融進了池水中,跳躍著千萬顆碎金。頓時波光石道,出現了一條條一道道瞬間即逝的,狹長的,金紅色的薄薄漣漪。水面上,是一朵朵、一片片彩云。一點金,一點橙,一點紅,再加一點藍。這池面,忽而便被裝飾了一片絢爛,忽然變得明朗得多,似有“半江瑟瑟半江紅”之味。這池水早已活了,一朵彩云,一片夕陽,一剪色彩,被一針一針地縫在了池水之上,所有裝飾,都是那樣的恰到好處,也許一會兒便會煙消云散。但這點點色彩,早已融合在了我的心中,拍攝下了冊冊相片。天際中,日也淡了光芒,愈發小了,被層層疊疊的遠山包裹在了衣中,再落下,便被銜在了嘴中。
忽地,一陣悠揚活潑的曲調輕輕奏起,原來,是一位坐在牛背上的'牧童,他手握短笛,頭上頂著一只小草帽兒,信口而吹。正閉著眼,悠閑自在地搖晃著腦袋,一只手還偶爾落下,撫摸這老牛的脊背,牛喚出的“哞哞”聲似乎與小主人口中吹奏出的小曲兒伴樂。那悠閑的老牛,那天真的孩子,那悠揚的笛聲,似乎也構成了一處別樣的風景線呢!
【村晚古詩改寫】相關文章:
村晚改寫短文(通用24篇)02-18
改寫古詩作文04-04
古詩文改寫12-26
古詩改寫作文05-07
關于改寫古詩作文04-04
改寫古詩作文15篇04-04
古詩《池上》改寫作文12-25
牧童改寫古詩作文(精選59篇)02-26
有關古詩改寫作文(精選41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