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秋江》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江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閱讀答案
(1)前兩句詩充滿畫意,很有色彩感,請簡要分析。
答:第一句將耀眼紅楓與青白酒旗相綴,第二句將白沙洲渚與微紅夕照相映,而兩句之間用火焰般的楓林秋色與絢麗的夕照晚霞相映襯:滿天滿樹的紅色,真是絢爛之極,好一幅色彩濃麗、美不勝收的畫面。
(2)試從“實”與“虛”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前三句為“實”寫,末句為“虛”寫。前兩句從視覺角度寫絢爛的秋江暮景;第三句從聽覺角度寫蒼茫中的柔櫓聲聲,以上三句似畫境,勝樂聲,但句句寫“實”。結句冷然一問,卻是憑空想象,是虛筆,但從景聯想到人,由實而虛,卻使意境更悠遠空靈。
[背景]
這首詩寫秋江晚歸之景,展示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秋色,把讀者帶入火辣辣的秋天世界。
[意境欣賞]
詩人搖舟澄江,幾片零星的紅葉迎面跳入眼簾。接著,一大片紅燦燦的楓樹劈頭蓋臉地撲來,絢爛得令人目眩。白天人聲鼎沸、杯光盞影的"酒店,現在時值黃昏,寂寥無人,酒家收起了門前懸掛的店旗。澄澈明凈的秋江上一片白色的沙洲與楓葉紅白相映成趣,不由記起謝靈運詩“入舟陽已微”。
如血夕陽漸漸消失,夜幕已經降臨,江面上朦朧蒼茫,遠處不時傳來“嘩啦嘩啦”輕柔的櫓聲。櫓聲清悠,又是哪村的人兒乘夜而歸?
[詩評]
詩歌色彩濃重熱烈,以紅為主調,以白映襯,宛如色彩斑斕的西方油畫。一道殘陽,潑灑出她一天中最后的血紅,輝映楓葉、沙洲,燃燒著生命的霞光。通過描寫櫓聲的清悠從側面突出江水柔潤清亮,“蒼茫外”寫出夜色濃重。最后一句沒有翻新出奇,故略有“蛇足”小疵。
[詩人簡介]
道潛,宋詩僧,俗姓何。於潛(今浙江臨安)人。初名曇潛,蘇軾守杭州時,愛其詩,為其更今名。有《參寥子詩集》。
《秋江霽望》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秋江霽望
許棠①
高秋偏入望,霽景倍關情。落木滿江水,離人懷渭城。
山高孤戍斷,野極暮天平。漁父②時相問,羞真道姓名。
【注】①許棠:宣州涇縣人。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進士及第。曾為江寧丞,后辭官。②漁父:捕魚的老人。文學作品中常指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人物。
14.下列對本詩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標題中“霽”是雨后天晴之意,詩中“高秋”“落木”“山高”等都與“霽”照應。
B.首聯寫詩人臨江遠望,觸景生情,“偏”“倍”兩字,突出了情感的強烈和揮之不去。
c.頷聯“落木滿江水”營造的深秋之境與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近似,蒼茫而壯闊。
D.渭城,代指唐都城長安;“離人懷渭城”寫出了詩人遠離都城、漂泊不定的惆悵之情。
e.頸聯運用反襯手法,以山高凸顯邊城的偏僻而孤立,以野曠突出天空的遼遠而低平。
15.詩人面對漁父的相問,為什么“羞真道姓名”?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5分)BD
15.(6分)
面對漁父的相問,詩人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這是因為:自己遠離都城,仕途不順,境遇不佳;幻想仕途能有所作為卻不得志,又做不到像漁父一樣隨遇而安;在出世入世的選擇中心態糾結,矛盾彷徨。
《秋江道潛》閱讀答案
閱讀古詩,回答問題。(5分)
秋江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15.前兩句詩充滿畫意,很有色彩感,請簡要分析。(3分)
16.試從“實”與“虛”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5.答:第一句將耀眼紅楓與青白酒旗相綴,第二句將白沙洲渚與微紅夕照相映,而兩句之間用火焰般的楓林秋色與絢麗的夕照晚霞相映襯:滿天滿樹的紅色,真是絢爛之極,好一幅色彩濃麗、美不勝收的畫面。
16、答:前三句為“實”寫,末句為“虛”寫。前兩句從視覺角度寫絢爛的秋江暮景;第三句從聽覺角度寫蒼茫中的柔櫓聲聲,以上三句似畫境,勝樂聲,但句句寫“實”。結句冷然一問,卻是憑空想象,是虛筆,但從景聯想到人,由實而虛,卻使意境更悠遠空靈。
【古詩《秋江》鑒賞】相關文章:
《秋夕》古詩詞鑒賞11-23
《江村》詩詞鑒賞11-25
古詩鑒賞作文11-16
《田家》古詩鑒賞04-02
古詩《石榴》鑒賞04-02
梅花 古詩鑒賞06-24
江南古詩鑒賞11-22
古詩江雪的賞析11-24
古詩詞鑒賞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