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
更新時間:2023-12-24 07:47:02
  • 相關推薦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1

  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燈

  佚名 〔宋代〕

  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

  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

  注釋

  蓬壺:即蓬萊。古代所說為仙人所居。

  端門:宮殿南面正門。

  鴛鴦失群:夫妻分散。

  評解

  《詞林紀事》根據《宣和遺事》載:宣和間,上元張燈,許士女縱觀。各賜酒一杯。一女子竊所飲金杯。衛士見,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詞云云。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衛士送歸。

  詞中記述宣和年間,元夕觀燈的盛況。上片寫京都的繁華。元宵節日,燈宣交輝,歌舞騰歡,笙樂通宵。下片寫觀燈女子飲酒竊杯的一段月話。這首小詞,反映了當時都市生活的繁華,也反映了當時的佳風之盛。通篇以一個民間女子的`口吻,寫得婉轉自然,頗具詩色。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2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朱敦儒 〔宋代〕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譯文

  春雨蒙蒙如細小的塵粒,打濕了樓外金黃的柳絲。簾幕被風斜斜吹起,透過綠紗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懶懶地剪著上元燈,彈起瑤瑟不禁淚流滿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問問有沒有親人的消息。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稱《釣船笛》《翠園枝》《倚秋千》。雙調,上片四句,押兩仄韻,22字;下片四句,押兩仄韻,23字,共45字。

  慵(yōng):描寫懶困的狀態。

  瑤瑟:鑲玉的華美的瑟。

  瑟: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

  紫姑:古代傳說中的廁神。

  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

  賞析

  該詞上片寫室外環境,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帶思婦孤獨落寞之心;下片寫室內之人,以“慵剪”、彈淚倚瑟、卜問吉兇三個動作暗示思婦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全詞語言清麗,筆意古雅,含蓄不盡,婉曲動人。

  起首兩句寫樓外。春雨綿綿密密,像塵霧一般,灰蒙蒙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濕,水淋淋的。說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致。“濕”承“雨”來。“黃”字體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春”意,讓人聯想到稚柳這迷蒙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的生機。接下來,“風約”逗引出后兩句,視點拉回室內。

  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筆筆勾聯,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如塵”的雨,多少給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著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涂上感傷的色調,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上元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宋代是個盛大的節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取闔家團圓之意)、觀彩燈、祭紫姑等習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說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制作以備上元燈節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于情緒惡劣之極。“彈淚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轉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為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舊時民間每于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并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注之所。就這樣,結句全詞層層推進之后,以輕淡之筆出之。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至詞的主旨已經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3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李商隱 〔唐代〕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譯文

  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燈光灑滿了京都,達官貴人乘坐的馬車阻塞了街道。

  我身雖悠閑卻看不見中興的勝景,羞愧自己只能在鄉下隨著鄉人祭祀側神紫姑。

  注釋

  燈:燈光。恨:遺憾。

  帝都:指京城。

  香車寶輦(niǎn):指達官貴人乘坐的馬車。寶輦,指用金銀和寶石鑲飾的車。

  隘通衢(qú):謂擁擠于道路。隘,擁擠堵塞。

  鄉人:指鄉里普通人。

  賽紫姑:即舉行迎紫姑的賽會。賽,舊俗以儀仗、鼓樂、雜戲迎神出廟、周游街巷的儀式。紫姑,俗稱“坑三姑娘”,廁神名,民間舊俗元夕之夜于廁邊或豬欄邊迎之,以問禍福。

  賞析

  題目中的“恨”字,詩中的“身閑”二字,合起來是“恨身閑”,那其實也是作者寫此詩的主旨所在。詩很平常,然其情可憫,其言可哀。

  “月色燈光滿帝都”概括了京城街景,寫出元宵節的熱鬧。元宵節的夜晚,明月高懸,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五光十色,爭奇斗妍的花燈掛滿京城的大街小巷,遠遠地望去好像燈的長龍,置身其中好似是燈的海洋。“月色燈光”點題面中的“正月十五夜”,“帝都”扣題面中的“京師”。一個“滿”字,則讓京城的節日夜流光溢彩。

  “香車寶輦隘通衢”,由燈寫到人,說明人之多,之繁華。元宵之夜,人們為了賞燈觀景,都傾室而出,老百姓們或一家一戶,或三五成群,形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達官顯貴,則是駕著各種華美的車輛,一排排、一串串,擠滿了條條大道,車輦所過之處,幽香久久不散。詩人未曾親到現場卻根據自己的想象,極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熱烈氣氛。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從前兩句的想像中跌回到了現實狀況。雖然元宵燈會異彩紛呈,熱鬧非凡,可是對別有感傷的詩人來說,那樣的情形卻愈發牽動他的萬千思緒。李商隱作此詩時閑居家中。因此,后兩句不僅說詩人看不到中興景象自己只能和鄉人去參加迎紫姑的賽會,充分表現詩人不愿無所事事而獻身國家的殷切心情。

元宵節觀燈場面的古代詩詞4

  永遇樂·璧月初晴

  劉辰翁 〔宋代〕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譯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東升。云色如黛,淡淡飄蕩在遠空。這美好的春景,到底屬于何人?故宮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溫。前度劉郎如今又來這里,想不到變得如此冷寂岑岑。記得從前的元夜,車水馬龍攘攘紛紛,凝香彌漫的塵土將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燈,把暗夜照得如白晝一樣明燦。我總是沒有什么心情,和人們攜手同去賞燈觀看。誰知道,上元夜也會禁止宵行,人稀煙斷,滿城凄風苦雨,愁云慘淡。

  猶記宣和舊日,直到南渡臨安,上元夜依舊熱鬧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書畫,幾乎散失盡凈。元宵佳節也無心打扮,任憑鬢發紛亂飛舞。寫下感時傷亂的詞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無路可走,我到處漂泊無寄處。就想起被叛軍困在長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親人,這種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誰知否?空自對著昏暗不明的一盞殘燈,長夜無眠,外面又傳來滿村的社鼓。

  注釋

  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李易安:即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圓形的玉比喻圓月。

  黛云:青綠色像眉似的薄云。

  禁苑嬌寒:皇帝苑園不許宮外人游玩,故稱禁苑。嬌寒,嫩寒、微寒。

  前度遽如許:意為再來臨安時,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香塵暗陌:街道上塵土飛揚,往來車馬很多。

  宣和舊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的繁華盛況。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意為在戰爭中流離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詞反而更覺痛苦。緗帙,書卷。流離,散失。風鬟,頭發散亂的樣子。三五,指舊歷正月十五夜。

  江南無路:江南已淪陷。殘鈕:殘燈。

  賞析

  此詞一起三句,以對句寫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實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何堪對此。接著再寫臨安宮苑,湖堤天氣,寒暖適宜,但卻何匆匆乃爾,實悲嘆春之易逝,國已淪亡。三接復以對句寫香陌華燈之熱鬧美麗,一結又“長是懶攜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誰知”二句,在斷煙禁夜氣氛中,“滿城似愁風雨”。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臨安已淪陷,元朝統治者在彼發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憤。這一句如似重槌,發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與上片末句,似斷實連,但卻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宣和舊日”,實指北宋。“臨安南渡”,杭州變作汴州。“芳景猶自如故”,一總南北宋之繁華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嘆。國事如此,是從大處著墨,而又系結合易安的身世來抒寫的。因為李清照的《永遇樂》曾寫“中州盛日”的情況,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詞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緗帙”下三句,記述易安南奔時書籍喪失,三五月明時感懷,寫下很多“凄凄慘慘戚戚”的詞,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亂離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亂中寄家鄜州的故事。無路可走,無家可歸,苦情自不待言,而卻以“此苦又誰知否?”反語出之,情更深痛,筆勢陡起。一結“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極寫一己之悲與他人之樂,和李清照的詞是遙相承應,更有無可奈何之嘆,哀惋無窮。

  全詞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織,疏密相間。兩片末尾,均是大力鋪寫當時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來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給人以無限回味。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亚洲性福利网站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 亚欧日韩欧美一区 | 五月婷婷之综合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