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翻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注釋
1.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
2.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逆江而上。
賞析
此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又發揮了詩的長處。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竹葉和桃花紅綠相映,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江邊轉到江中,“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點出早春時節。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顯示出春天的活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的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1085年(元豐八年)于汴京所作。
惠崇是北宋名僧,他能詩善畫,特別是畫鵝、雁、鷺鷥、小景尤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人,蘇軾根據畫意,妙筆生花,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
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拓展閱讀
蘇軾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后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到了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于《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內容:“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歐陽脩問蘇軾出于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詩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惠崇春江晚景古詩11-22
改寫惠崇春江晚景作文09-22
《惠崇春江曉景》古詩11-22
清明古詩原文及翻譯11-23
春曉古詩原文及翻譯11-22
春日朱熹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1-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長歌行原文翻譯賞析古詩大全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