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分析
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分析
更新時間:2023-12-16 07:23:06
  • 相關推薦
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分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是文學美與音樂美的巧妙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摩擦碰撞出來的火花。從現有文獻表明,關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研究,前人大多都在研究古詩詞的藝術歌曲創作、音樂美學等方面,并沒有從演唱風格、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特征等方面作全面、深層次的研究探索。由此筆者致力于總結古詩詞藝術在聲樂學習中的應用價值,更深層次的讓大眾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和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概述

  古詩詞藝術歌曲,顧名思義,就是以中國古詩詞為歌詞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它結合了文學美和音樂美,古詩詞是文學美,藝術歌曲是音樂美,將音樂化的古詩詞與文學化的藝術形象地融為一體。隨著音樂界、文學界對古詩詞以及藝術歌曲的重點研究,古詩詞藝術歌曲已成為中國藝術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獨特歌曲體裁。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藝術特征

  在歌詞內容上,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歌詞全都來源于中國古詩詞文學。曲作者通過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詞作者的客觀情感完美融合起來,表達自己廣泛的內心世界,如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的詞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下江陵》的詞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在歌曲結構上,古詩詞藝術歌曲大多篇幅不長,短小精悍,簡潔明了,曲風獨特,抒情性極高,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很好的保持了古詩詞的原汁原味。如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就是一首民族調式歌曲,曲作者在旋律聲部采用了唐代《清平調》的曲式,使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風格,短短四句里“起承轉合”,襯托出本曲神秘、朦朧的曲風,還原了詩人對過往美好事物的留戀與惋惜。在音樂風格上,獨具一格。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音樂表現手法與古詩詞描述的意境巧妙融合,具有意境美、情境美,給人以“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之感。如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淳樸淡雅,如夢如幻,若即若離,渲染了一種朦朧美的意境和詩人對自由和平的美好向往的情感;《下江陵》全曲感情基調平穩悠揚,把詩人的感性和理性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樂觀向上的精神。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一)演唱的前期準備。明確古詩詞意蘊。前面提到了古詩詞藝術歌曲是音樂美與文學美的結合,想要成功演繹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首先要建立在對歌詞意蘊的充分理解上,所以每個聲樂愛好者在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之前,應該要先對其歌詞意蘊進行分析。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要抓住歌詞想表達的主旨,領悟其中真諦,這也是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靈魂部分。換句話說,明白了古詩詞的涵義就相當于了解了古詩詞藝術歌曲歌詞的意蘊。明確作品創作的背景。任何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是詞曲作者在當下生活的情感產物。因此,聲樂愛好者想要將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情感通過音樂表達出來,還應該了解詞作者的生活遭遇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等等,才能在演唱過程中比較嫻熟的演繹出歌曲的風格與情感,與聽眾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獲得理想的演唱效果。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技法分析。吐字咬字。聲樂演唱是語言與音樂的有機結合,是語言的音樂化。咬字發音是每個聲樂愛好者在演繹古詩詞藝術歌曲時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字頭短,韻母長,字尾清”是咬字發音的一大要領,很多演唱者因為自身咬字基本常識不過關,在演唱過程中吐字含糊不清,導致聽眾聽不清所唱內容,把中文歌聽成了外文歌。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前必須要反復朗讀歌詞,認真領會歌詞的語氣、聲調和要表達的感情,進而去分析每句歌詞的斷句、換氣、節奏,仔細推敲每字每句,每個音節、字母,甚至是標點符號,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使學生清晰地咬住字頭、字腹、字尾,掌握精準的發音。氣息與聲韻的運用。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大多是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氣息與情緒,調整好聲音狀態,把握聲帶的松弛、亮暗程度。歌唱時“以韻母為主,聲母為輔”,口腔咽按照“豎、立、圓”的準則,氣沉丹田,位置和氣息不要變化太大。聲樂演唱的另一準則是字正腔圓。“字正”指的是咬字要準,字與字之間的銜接要連貫,“腔圓”指的是腔調婉轉圓潤。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任一音素發不準,就會改變字的意思。為此,應從以下三點突破:

  第一,韻母發音準確,字與字之間銜接要自然;

  第二,保持高位置發音,將聲音掛眉心,保證聲音的通透性;

  第三,運用氣息達到腔體的共鳴,利用放松下巴,腹部用力和抬高上顎等方法演唱歌曲。

  音色、音量的控制。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可以通過不同的音色來表現。藝術歌曲與歌劇演唱不同,歌劇在演唱過程中音量時大時小,可依據人物情緒起伏和劇情發展變化。當表現內心澎湃時,歌劇往往用“寬、厚、大、亮”的聲音特征來演繹,而藝術歌曲截然相反,它著重體現演唱者的內在修養,所以在演唱藝術歌曲時,要掌握作品旋律線條的起伏變化,控制氣息,做到輕重適度,這是每個演唱者必須具備的演唱素質。如果說歌劇是波濤洶涌,那么藝術歌曲就是細水長流了,這也象征著中國古詩詞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歷久彌新。把握速度與節奏。速度與節奏也是重要的音樂表現手段之一。速度是指一首歌曲中音樂的快與慢,它直接影響了此歌曲的音樂風格與音樂情感,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演唱者應養成看譜子上速度標記的好習慣,準確掌握歌曲風格和情感。節奏是把時值不一的音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一首完整的歌曲由很多個不同的節奏型組成,每個節奏型代表的含義也就有所不同。面對不同的節奏型,穩定的速度和節奏是演唱好一首作品的關鍵,因此要把握好譜面上的速度、節奏,忠于原作和演唱風格的準確性,同時在處理休止符號時應做到“聲斷氣不斷,音斷意不斷”。

  四、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社會影響及其現實價值

  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凝固的結晶,經過后期的創作,發展成為古詩詞藝術歌曲,反映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審美理念。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借鑒了歐洲的作曲技巧,并融入了本民族特有的語言文字,中西合璧,將中國古詩詞上升到了音樂境界,成為聲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獨特的歌曲體裁。由此,現實價值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概論:聲樂學習方面。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僅可以提高聲樂愛好者的專業素質,還可以提高其文學修養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因此,聲樂愛好者在聲樂學習中,不僅要有扎實的演唱功底,還要加強聲樂語言的訓練,認真領會詩詞的意蘊,展現出作品的民族風格和韻味,這也是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精髓所在。理論研究方面。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將中國古典詩詞的聲韻與西方作曲技巧完美結合,使聽眾既能體會本民族的傳統韻味,又能感受到西方的浪漫主義音樂色彩,起到了西學東用,以古喻今的作用。在歌曲創作方面,古詩詞藝術歌曲極大地還原詞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和描繪的意境,保證了古詩詞的原汁原味。文化傳承方面。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所謂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詩詞在西方浪漫主義作曲技巧的基礎上的發展,也是在發展中國原有的古典詩詞聲韻的過程中繼承。因此,當今的聲樂愛好者應在前人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研究古詩詞藝術歌曲,致力于將具有本民族音樂特色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發揚光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分析】相關文章:

生命的價值03-15

生命的價值03-12

經典古詩詞07-29

關于價值作文05-18

誠信的價值作文02-18

位置與價值作文10-19

誠實的價值作文10-15

尊嚴的價值作文03-17

微笑的價值作文03-0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