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漁家傲·秋思》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家傲·秋思》古詩1
漁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翻譯:
譯文一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zhèn)鱽響?zhàn)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煙霧彌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yè)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征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發(fā),流下傷心眼淚。
譯文二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崇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煙霧飄動孤獨的城緊閉著。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yè)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fā)淚流不盡。
譯文三秋季到來,西北邊塞的風景多么奇異,大雁南飛避寒,沒有半點戀意。號角連連,馬嘶風號,萬千層巒疊峰里,云霧彌漫,夕陽西下,天際一片橘黃,孤城緊閉。斟上一杯濁酒,遙寄遠在萬里的思鄉(xiāng)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盤算回鄉(xiāng)的日期呢。聽慣了幽怨的羌笛聲,見慣了秋霜滿地,遠在邊塞守邊的戰(zhàn)士在夜深人靜時久久不能睡,輾轉(zhuǎn)反側,將軍和戰(zhàn)士們又長了些許白發(fā),熱淚滿眶,唔呼
譯文四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灑下眼淚。
注釋①漁家傲:詞牌名,雙調(diào)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②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③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指大雁離開這里飛往衡陽。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④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境特色的'聲響,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⑤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⑦長煙:荒漠上的煙。⑧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⑨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賞析: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 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漁家傲·秋思》古詩2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3.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賞析,體悟作品內(nèi)涵
教學重難點:
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詩人會觸景生情,更喜歡借景抒情,讓詩詞情景交融。李白孤獨時看山,山亦孤獨;杜甫國破時賞花,花亦落淚;蘇軾思親時望月,月亦有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駐守西北邊關時,看見塞外奇景,會引發(fā)怎樣的感情呢?我們走近范仲淹的《漁家傲》。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那么,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情懷的范仲淹,在邊塞的秋色中,又會有怎樣的感懷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二、解題
三、走近作者(回顧,介紹)
四、背景介紹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發(fā)動的戰(zhàn)爭。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四年期間,對邊地的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當?shù)孛裰{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五、聽朗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
六、感知內(nèi)容:這首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上片側重于寫
下片側重于寫
七、合作探究賞景
1.上片寫了何時何地的景物?哪個字統(tǒng)領全部景物特點?
2.上片里我們都看到了哪些景?“異”在何處?
3.上片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此景會讓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
八、合作探究悟情
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nèi)心的那份情愫。用“我從xxx句中,感受到xxx”來談一談
九、思維訓練
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此詞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十、課堂小結
《漁家傲·秋思》這首詞通過描寫邊塞的戰(zhàn)地風光,寫出了邊塞將士的艱苦生活,抒發(fā)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整首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讀來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為蘇、辛豪放詞開辟先路。
十一、課外積累
積累有關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
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6.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漁家傲·秋思》古詩3
漁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注釋
①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②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③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④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⑤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⑥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⑧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陜西延安),在邊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敗,敗多勝少,只能堅守以穩(wěn)定大局。本詞即作于此時。
上片著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nèi)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凄惻悲涼。在群山的環(huán)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濁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懷抱,作者為前線三軍統(tǒng)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xiāng)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xiāng)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xiāng)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zhuǎn)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zhàn)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么能睡得著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xiāng)的熱淚。
《漁家傲·秋思》古詩4
“大漠狐煙直,長河落日圓”。先者也是在此,發(fā)出這千古感嘆。是啊,無際的荒漠,無盡的狼煙,和,那無休止的淚。
邊塞,埋下累累白骨,灑遍殷紅熱血。這曾經(jīng)令多少英雄馳騁不休,又令多少母親淚盡屋頭的地方。如今已是深秋,鳳怒號著,翻卷著戰(zhàn)旗,鼓動著散出微光的青紗薄帳,也卷殘了清寒月光下那呼黑的狼煙,也將士們唯一的睡意帶走了。伴隨著發(fā)號施令的擂鼓,戰(zhàn)士們熬過了一個又一個漫無邊際的黑夜。
東邊,曙光微妙。這是極為短暫的邊塞日出。頭上,除了黑煙,就是密不透光的烏云;腳下,除了什物,就是血染的胭脂般的泥土。將士們的臉上,看不到任何喜意。因為這邊塞的意境,真的,真的太荒涼。可是在這條血筑的長城之內(nèi),諸侯已在府里點上御賜的金燭。
勿而轉(zhuǎn)來陣陣鼓聲,將士們立刻登上城頂,抽出寶劍,如兵俑一般屹在那兒。望著批批遷徙的大雁,鐵鑄的臉上滿是淚痕。
城門早早地關了,好似一天得以安全平息的過。可是,角聲不斷,大雁不停,淚水不止。瀟瀟暮雨,打濕了黃土。豆大的淚珠順著臉頰流下,卷盡畢生的滄桑,然后融入一杯濁酒之中,被戰(zhàn)士一飲而盡。轉(zhuǎn)首望去,家在千里之外的.那個角落。在此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春秋,從家?guī)淼暮诤釉缫逊喊住5降缀螘r才可還鄉(xiāng),可是還沒登上燕然山記敘功績呀。
漫無邊際的黑夜里不知從何處轉(zhuǎn)來悠悠羌笛聲,伴隨著若隱若現(xiàn)的圓月,和這滿地白霜,顯得格外凄涼。飄然的青紗帳內(nèi),將士們難以入睡,滿頭蒼發(fā)的將軍撫著母親送來的信件安靜地淌淚。在他心中有說不完的話,說不完的滄桑,說不完的邊塞人生!
這一天,正是中秋。
楊柳怨,羌笛吟。一陣一陣,隨著肅殺后的寒冷,像是空心木在敲擊無形的歲月。將士們隨著空中的樂聲深呼吸,向遠處望去。
邊城的夜晚很美,至少這星辰是如此因為天空很近。因為很近,所以無措、難耐,因為無法得到,如同久別故鄉(xiāng)的游子無法踏進家門,無法看到最愛的人。
胡楊猶如向天祈禱一般長跪不起,雙臂向天穹展開,將黑夜擁入懷抱,在光亮下留下黑色的影子。
將士們選擇了沉默,什么也沒有說,末了,笑了笑,輕聲道:回了。
轉(zhuǎn)身便走,將軍沒有回頭,只是不說話,將士們掀起羅幕,剛躬身想進帳,卻又硬生生地停住了。
羌笛聲竟然變了味,倒有點像江南竹笛了呵怎么可能把戰(zhàn)甲披起來吧,涼。
將軍輕嘆,只有風聽見了:
戰(zhàn)甲也很冷呢,如果沒有戰(zhàn)亂,我希望我從來沒有見過它我也就永遠不會離開。
一壺酒,還在胃里晃,狼煙燙,溫暖了誰的刀槍。
隨身佩戴的暖玉仿佛有種魔力,讓人愈加思念江南家鄉(xiāng):那遠岫清風,碧水悠悠
這蠻荒之地怎比得上!!
輾轉(zhuǎn)反側之間,心,如同戰(zhàn)甲一般的溫度,涼透了。
邊疆的歲月流逝猶如邊疆的風,這里刮去,不知哪里結束,然后站在時光的肩頭嘆息:
時光偷走了容顏。
年少時無法輕彈的淚彷徨著落入沙土
【《漁家傲·秋思》古詩】相關文章:
古詩《秋思》反思03-28
古詩《秋思》賞析11-23
秋思古詩賞析11-23
秋思02-18
秋思的作文03-13
天凈沙秋思翻譯09-15
關于秋思作文11-11
關于秋思的作文05-08
天凈沙秋思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