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與雪的詩詞
與雪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3-11-23 10:35:16
  • 相關推薦
與雪的詩詞

與雪的詩詞1

  次容齋喜雪禁體二十四韻

  [宋] 方回

  燠寒節若無嗟若,不寒而燠疫癘作。

  叵堪窮臘陽氣泄,況乃炎方土風惡。

  大塊積蓄久醞釀,元造斡回驟飄落。

  朝曦掩翳九烏死,夜吹呼號萬騎掠。

  餞歲才轟爆竹聲,鞭春初截土牛角。

  芳芽脆甲縮芹薺,饑喙枵腸訴烏鵲。

  小遲尚可詫祥瑞,大快一舉洗污濁。

  蟄蟲且當伏深穴,貞松決不仆幽壑。

  孤舟獨釣柳何奇,衡門空宇陶如昨。

  凍手三噢復三咻,泥屐一前仍一卻。

  未妨獵騎濕鞍韉,政恐征車埋軫較。

  誰方輕暖擁文貂,我欲豪飲欠金錯。

  雀窺囷廩絕秕糠,蛛軃檐榱收網絡。

  老人畏怯小兒喜,富翁驕傲寒士虐。

  蜚蜮定復掃蠻蜑,歸雁未敢度幽朔。

  銜枚猛將死不懼,煨芋野僧貧亦樂。

  九頭鬼車悉逃遁,三足畢方能距躩。

  眼生燈暈蝶栩栩,膚澀衾棱雞喔喔。

  預占麥餌堆村場,絕喜米價減郛郭。

  忽得膚使奇麗句,韻未易賡筆屢閣。

  潁陰故事聚星堂,汶叟先生元佑腳。

  禁體物語繼醉翁,即今再見蘇龍學。

  幸公憂國仆無與,煎水烹茶聊一酌。

與雪的詩詞2

  南國收藏晚,{左上昔下八右今}天凜烈興。

  日行黃道市,神御坎宮乘。

  元化初施種,窮陰乍喪朋。

  氣隨鈞外轉,云自澤中騰。

  集霰紛余凜,號風助峻棱。

  紫霄零雜佩,玄野碎增冰。

  縞色坳窳遍,寒光上下凝。

  候嚴知節應,空曠覺神澄。

  透隙還同舞,因方不待繩。

  雁飛朝愈急,雞誤夕相應。

  吟絮飄吳苑,禋茅秀楚塍。

  階庭迷鶴鶩,林麓蔽薪蒸。

  瑤水三千里,昆侖九萬層。

  檻前窺化國,波際失西陵。

  舟興懷安道,鱸思鄙季鷹。

  勝游方罕值,高會喜相仍。

  漲海雄藩屏,東侯實股肱。

  蕊珠辭密侍,阿閣賁華稱。

  將幕開樽俎。賓筵集俊能。

  醴杯親勸酢,龍坂盡隮登。

  郢唱人誰繼,皋謨世共矜。

  擊轅知亂雅,附驥偶同蠅。

  綰席塵空滿,嬰衣體詎勝。

  仰瞻云漢麗,嘉惠豈虛膺。

與雪的詩詞3

  1、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____高駢《對雪》

  3、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____白居易《夜雪》

  4、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陳毅《青松》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

  6、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____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7、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____王維《觀獵》

  8、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____祖詠《終南望余雪》

  9、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____鄭燮《山中雪后》

  10、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

  11、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12、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____關漢卿《大德歌·冬》

  13、今我來思,雨雪霏霏。____《采薇》

  14、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____《卜算子·詠梅》

  1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____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17、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18、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____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19、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____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20、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后山。____納蘭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與雪的詩詞4

  春其幾何到端木,三信東風銀粟粟。

  眼驚天地有奇事,喜不自持詩陸續。

  爾時茅屋亦堪畫,有竹寧甘食無肉。

  多年裋褐夜不暖,紫鳳天吳共伸縮。

  袖中書冊字蠅頭,略借瑤階明月燭。

  忍饑未慣愿歲豐,口雖不言以心祝。

  一生懶作貸米書,自汲溪水煮溪蔌。

  荷鋤久欲眠秋云,飛翰誰驚落春瀑。

  人言安用管城子,家本田家一犁足。

  分吾此雪謝老天,高吟信手三千牘。

  蟄雷之腹庶其飽,殺氣猶纏當肅穆。

  彼姝者子羔酒融,夜寒斗帳金花蹙。

  何如石鼎鳴澗松,風味之高未渠恧。

  先生堅臥袁安廬,正坐不能甘鹿鹿。

  才晴便欲出畦麥,止可掛書騎健犢。

  脫蓑許過宓賤堂,金杯亦眩淵明菊。

  清談吾獨為詩耳,卷軸今如春筍束。

  我所思兮孤鳳翔,欲往從之老鶬禿。

與雪的詩詞5

  病身柴立手亦龜,不要人憐天得知。

  一寒度夕抵度歲,惡風更將乾雨吹。

  作祥只解誰饑腹,催老偏工欺短髭。

  透屋旋生衾里鐵,隔窗也送硯中澌。

  攪衣起看端不惡,兩耳已作凍菌危。

  似明還暗靜復響,索我黃絹揮烏絲。

  誤喜家貧屋驟富,不道天巧人能為。

  忽思句來旅京國,瘦馬斷鞭包袖持。

  紅金何曾夢得見,繭生腳底粟生肌。

  殘杯冷炙自無分,不是不肯叩富兒。

  獨立西湖望東海,海神駕雪初來時。

  眼花只怪失天地,風橫并作翻簾幃。

  飛來峰在水仙國,九里松無塵土姿。

  只欠杖頭聘歡伯,安得醉倒衣淋漓。

  猶遭天子呼野客,催班聲里趨丹墀。

  如今四壁一破褐,雪花密密巾披披。

  詩肩渾作遠嶺瘦,詩思浪與春江馳。

  茅柴乞暖卻得冷,聊復爾耳三兩卮。

  東坡逸足電雹去,天馬肯放氂牛隨。

  君不見溧陽縣里一老尉,一句曾饒韓退之。

與雪的詩詞6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

  孤船蓑笠翁,獨釣冷江雪。

  注釋:

  1、盡:無,沒有。

  2、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3、人蹤:人的腳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6、獨:獨自。

  詩意: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中斷盡;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船,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寒的境界,借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冷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傲,但仍立崖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盡”“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遙遁、行人盡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冷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好像已經見到了展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冷氣。這恰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船蓑笠翁,獨釣冷江雪”,刻畫了一個冷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劃子,舟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安閑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傲,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立崖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這首詩大約作于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盡句。粗望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畫:雪窖冰天冷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船,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冷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首先,它創造了峻潔清寒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望,“孤船蓑笠翁”一句好像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船上垂綸長釣。“孤”與“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闊別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遙處峰巒矗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去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氣希望盎然的天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籠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嚴寒制造了一個白皚皚,寒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傲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么幽寒孤冷呀!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涂,只數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寒的抒懷氣氛。其筆觸所到,連亙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說“清峭已盡”。顧璘則說“盡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造來說的。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傲的心理狀態。晚于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回。”是詩亦寫江雪中的漁翁,但造語尋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光鮮的個性熔鑄入往,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贊柳宗元末尾兩句,說是“人道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道”,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人道有隔”的對立面便是“人道無隔”,做到“人道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托遠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伶丁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鋪現。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冷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回。”張氏造境選擇春熱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安閑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于布滿矛盾斗爭的泥土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冷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凸起。最后,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進筆并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安謐凄寂。棲鳥不飛,行人盡跡。然后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船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冷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爽朗的感覺油然生出。蒼莽天宇,皚皚大地,其悠遙的景界非常吸惹人。此詩的藝術構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遙襯托孤船老翁之渺小;鳥盡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靜謐寒寂襯托人物心緒之涌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望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籠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戴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船,在冷江上獨自垂釣。望,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冷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畢竟意味著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毫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里面老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收留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絕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望來皆是景,聲聲細味老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望出這一點。

與雪的詩詞7

  一、科蕘

  1.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王肅詩》

  2.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崔鎮蠻《海棠》

  3.氣象萬千和詩瘦,海棠回首香。——趙孟《絕句·氣象萬千和詩瘦》

  4.折花逢維日尼察區,寄與隴頭人。——陸凱《贈王肅詩》

  5.來日綺窗前,竹坡萼距未。——王維《雜挽詩 / 雜記三首》

  6.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早梅》

  7.東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李商隱《早梅》

  8.數萼初含雪,孤標遠山難。——崔鎮蠻《海棠》

  9.定定住天涯,依依向金科。——歐陽修《憶梅》

  10.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張帆《海棠》

  11.竹坡最堪恨,瘤果去年花。——歐陽修《憶梅》

  12.素娥惟與月,埃庫謝鋪散霜。——歐陽修《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海棠》

  13.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張帆《海棠》

  14.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崔鎮蠻《海棠》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李白《宮中春游詞三首》

  二、歸田錄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二首》

  3.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王冕《墨梅》

  4.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李方膺《題畫梅》

  5.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園小梅二首》

  6.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7.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陸游《落梅》

  8.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高啟《詠梅九首》

  9.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陸游《落梅》

  10.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

  11.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陸游《海棠絕句·其二》

  12.燒痕慘淡帶昏鴉,數盡竹坡未見花。——陳孚《詠永州》

  13.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王安石《海棠》

  14.海棠大庾嶺頭發,柳絮章臺街里飛。——歐陽修《對雪二首》

  15.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張嵲《墨梅》

  三、絕美詞句

  1.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馮延巳《鵲踏枝》

  2.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周邦彥《花犯·小石海棠》

  3.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姜夔《疏影·苔枝綴玉》

  4.玉人初上木蘭時。懶妝斜立澹春姿。——吳文英《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5.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6.宮粉雕痕,仙云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7.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飚,徒有霜華無霜質。——鮑照《海棠落·中庭多雜樹》

  8.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晁沖之《漢宮春·梅》

  9.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游人誤。——真德秀《蝶戀花·兩岸月橋花半吐》

  10.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11.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明本《九字海棠詠》

  12.一朵江梅春帶雪。玉軟云嬌,姑射肌膚潔。——趙鼎《蝶戀花·一朵江梅春帶雪》

  13.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晁補之《鹽角兒·亳社觀梅》

  14.吳臺直下,緗梅無限,未放野橋香度。——吳文英《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1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晁補之《鹽角兒·亳社觀梅》

與雪的詩詞8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哲理

  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另外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好方法,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鑒別。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應當用全面的、相互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寫詩是這樣,對待其他事情也應如此。

與雪的詩詞9

  作者:劉長卿

  rì mò cāng shān yuǎn

  日 暮 蒼 山 遠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天 寒 白 屋 貧 。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柴 門 聞 犬 吠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風 雪 夜 歸 人 。

  作者背景

  劉長卿(726-790),唐代詩人。字文房,祖籍河間(今河北河間),自小生長在洛陽。自視為洛陽人。他的詩工秀委婉,格調清淡,很有韻味自稱五言長城。

  注詞釋義

  蒼:青色。

  白屋:指貧窮人家的房屋,屋頂常用白茅草覆蓋,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門:籬笆門。

  聞:聽。

  吠:狗叫。

  古詩今譯

  傍晚路經遠方蒼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貧。敲響柴門聽見了狗叫,我是風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賞析風雪夜歸人。

  這是詩中有畫,畫中見情的四句詩。敘寫詩人在一個風雪的'冬日遠游芙蓉山夜間投宿到一戶貧農家的情景。前兩句寥寥數語,點明了時間是冬日的傍晚,地點是蒼山的腳下,而且通過房屋的貧與天氣的寒相互映照,生動刻畫了這戶人家的清貧境況。后兩句轉而敘寫自己冒著風雪前來叩門求宿,引得狗叫起來。全詩簡練含蓄,寫到此處悄然而止,沒有再進一步交待主人開門、自己進屋以后的種種場面,而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與雪的詩詞10

  [唐]李商隱

  劍外從軍遠,

  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

  回夢舊鴛機。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牛李黨爭”激烈,他因娶李黨王茂元之女而得罪牛黨,長期遭到排抑,仕途潦倒。盡管如此,他與王氏始終情篤意深。宣宗大中五年(851)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隱萬分悲痛。這年冬天,他應柳仲郢之辟,從軍赴東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臺縣)。痛楚未定,又要離家遠行,凄戚的情懷是可想而知的。這首詩,就寫于赴蜀途中。

  起句“劍外從軍遠”,點明這次遠行的原因是“從軍”,即入節度使幕府。“劍外”,指劍閣之南蜀中地區。詩題“遇雪”而作,卻從遠寫起,著一“遠”字,不僅寫行程之遙,更有意讓人由“遠”思“寒”。隆冬之際,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單薄,自然使人產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來。可是,詩人的妻子已經不在人間,有誰寄棉衣呢?

  第二句“無家與寄衣”,蘊意精深。一路風霜,萬般凄苦,都蘊含在這淡淡的一句詩中了。詩人善于用具體細節表達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傾瀉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潛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關三尺雪”句是全詩的承轉之辭,上承“遇雪”詩題,給人“亂山殘雪夜,孤燈異鄉人”的凄涼飄泊之感,同時,大雪奇寒與無家寄衣聯系起來,以雪夜引出溫馨的夢境,轉入下文。我們不妨這樣聯想,也許因為大雪封山,道路阻絕,作者只能留宿散關驛舍。傷痛倦極,朦朧入睡,睡夢中見妻子正坐在舊時的鴛機上為他趕制棉衣。“回夢舊鴛機”,情意是多么真摯悲切!紀盷云:“回夢舊鴛機,猶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襯“無家”喪妻的痛苦,以充滿溫馨希望的夢境反襯冰冷嚴酷的現實,更見詩人內心痛苦之深!至于夢中與妻子相見歡娛的情景和夢后倍覺哀傷的愁緒便略而不寫,留在紙外,讓讀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詩樸素洗煉,而又深情綿邈。詩用層層推進、步步加深的手法,寫出凄涼寂寞的情懷和難言的身世之痛。從軍劍外,畏途思家,這是第一層;妻亡家破,無人寄御寒之衣,傷別與傷逝之情交織一起,這是第二層;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這是第三層;“以樂景寫哀”,用溫馨歡樂的夢境反襯冰冷痛苦的現實,倍增其哀,這是第四層。詩至此,可以看出,在悼傷之情中,又包孕著行役的艱辛、路途的坎坷、傷別的愁緒、仕途蹭蹬的感嘆等復雜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豐富深沉的感情內容,可見李商隱高度凝煉的藝術工力。

與雪的詩詞11

  古詩原文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譯文翻譯

  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此時正好登上高樓去遠望,那人世間一切險惡的岔路都被大雪覆蓋了。

  注釋解釋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

  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惡路歧:險惡的.岔路。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得別具一格。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于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

  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與不平。

與雪的詩詞12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

  魏了翁

  遠鐘入枕雪初晴,衾鐵棱棱夢不成。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檐聲。

  (1) 詩作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標題中的“雪融”?(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文學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解析】首句中“雪初晴”寫天已放晴,暗示“雪融”;尾句“四檐聲”寫窗外四檐融雪“滴答,滴答”的聲音,再扣“雪融”。(每點2分,共4分)解析:“雪融”是指雪融化,它需要一定的環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結合詩句,“雪初晴”指天氣轉晴,而“四檐聲”即雪融后滴水的聲音,是其表現。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需要對詩歌形象有基本認識。詩歌中的形象,一般具有其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根據詩歌形象的特點,逐句分析,找出相關對詩歌形象特點的展現形式。

  (2)元代韋居安《梅磵詩話》評價此詩說:“后兩句寄興高遠,人所傳誦。”請賞析后兩句的妙處。(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解析】后兩句,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寫詩人在由白雪、皓月、梅花構成的一個純凈、空明、幽雅的環境中捧讀《周易》,意境清雅,寄托了詩人高沽的志趣。(答出手法1分,意象意境2分,志趣1分)解析:題干引文是在說詩歌最后兩句意味無窮,具體表現是:作者在梅花旁邊讀《周易》,而窗外雪水滴落,月光皎潔。具體寫作技巧是動靜結合,而梅花寄予了作者高潔志趣。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首先要明確題干引文所指,明確題干要求。題干中要分析的具體語句,我們要從內容上、藝術手法上分析語句存在的特點,分析語句和前后文、和作品主體的關系即可。

  詩歌賞析:

  遠處的鐘聲傳來,我從睡夢中醒來,望一望窗外,大雪已經停了。俗語說,下雪暖,化雪寒,窗外的雪漸漸融化,可是,天氣異常寒冷。薄薄的棉被,就像冰冷的鐵。這時,出現了矛盾:到底是鐘聲讓我醒來還是寒冷讓我醒來呢?我們無從知曉。但作者最終整夜無眠是肯定的了。前兩句是寫景,寫出了環境的凄冷。那作者是不是因環境凄冷,而內心和環境一樣,是冰冷的.、哀傷的呢?三四句,“梅花”是高潔品質的象征,而作者在梅花旁讀《周易》,這既寫出了作者的高潔品質,也寫出了作者的追求。“一窗明月四檐聲”,作者在漫漫長夜,品質如斯,追求如斯,享受窗外明月,靜聽融雪滴水之聲,更能體現作者對環境凄冷的超越。

與雪的詩詞13

  《白雪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送盧員外》

  【唐】薛濤

  玉壘山前風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

  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觀獵》

  【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北風行》

  【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學劉公干體》

  【南北朝】鮑照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

  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

  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天。

  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村雪夜坐 》

  【唐】白居易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

  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

  《子夜四時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和樂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書

  【唐】劉禹錫

  洛城無事足杯盤,風雪相和歲欲闌。

  樹上因依見寒鳥,坐中收拾盡閑官。

  笙歌要請頻何爽,笑語忘機拙更歡。

  遙想兔園今日會,瓊林滿眼映旗竿。

  《寒梅詞

  【唐】李九齡

  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

  《長安冬日

  【唐】杜荀鶴

  近臘饒風雪,閑房凍坐時。

  書生教到此,天意轉難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還應公道在,未忍與山期。

  《獨酌

  【唐】杜牧

  窗外正風雪,擁爐開酒缸。

  何如釣船雨,篷底睡秋江。

  《風雪中作

  【唐】白居易

  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

  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

  以此度風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

  踏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與雪的詩詞14

  1、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齊己《劍客》

  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4、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5、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6、窗前竹葉,凜凜狂風折。——張淑芳《滿路花·冬》

  7、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云《別詩》

  8、雪嶺金河獨向東,吳山楚澤意無窮。——清江《送婆羅門》

  9、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趙嘏《喜張沨及第》

  10、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11、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李煜《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12、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薛昂夫《蟾宮曲·雪》

  13、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杜甫《歲暮》

  14、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王令《暑旱苦熱》

  15、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16、風卷寒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戎昱《韓舍人書窗殘雪》

  17、一聲畫角譙門,豐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白樸《天凈沙·冬》

  18、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劉基《北風行》

  19、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歐陽修《戲答元珍》

  20、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21、城里夕陽城外雪,相將十里異陰晴。——王守仁《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

  22、迎醉面,暮雪飛花,幾點黛愁山暝。——佚名《十二郎·垂虹橋》

  23、城雪初消薺菜生,角門深巷少人行。——楊載《到京師》

  24、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洪升《雪望》

  25、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26、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與雪的詩詞15

  《逢雪宿芙蓉山》

  年代: 唐 作者: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作者簡介:

  劉長卿(709~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唐代著名詩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監察御史。與詩仙李白交厚,有《唐劉隨州詩集》傳世,其詩五卷入《全唐詩》。

  《江雪》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評析:

  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十二月十五夜》

  年代: 清 作者: 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背景:

  這首詩寫農歷十二月十五日夜間的所見所聞。觀察很細致,體會很深微。全詩用夜深、鼓急、人靜、窗明、雪月交輝這些具體現象描繪了凄清明凈的夜景,讀后仿佛如臨其境一般。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春雪》

  年代: 唐 作者: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終南望余雪》

  年代: 唐 作者: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山中雪后》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望雪》

  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與雪的詩詞】相關文章:

關于雪的詩詞01-08

梅花雪詩詞02-20

描寫雪的詩詞11-18

關于雪的詩詞(精選320首)01-19

描寫雪的古詩詞02-18

描寫雪的古詩詞15篇02-25

經典的詩詞10-23

白露詩詞08-30

讀書的詩詞06-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日本免费大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