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天凈沙·秋思》詩詞
《天凈沙·秋思》詩詞
更新時間:2023-11-22 08:10:41
  • 相關推薦
《天凈沙·秋思》詩詞

《天凈沙·秋思》詩詞1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一、【作者介紹】

  馬致遠(1250?~1323?)號東籬。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隱居杭州鄉村。他是元代著名雜劇、散曲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嘆世之作,抒發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憤懣,也有濃重的隱居樂道,超然物外的消極情緒,風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輯本《東籬樂府》。

  二、【解題】天凈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緒。

  三、【譯文】

  黃昏,枯藤纏繞著的老樹,烏鴉在哀鳴;潺潺流水,小橋旁邊,呈現幾戶人家;嗍嗍西風,荒涼古道,疲憊不堪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已經落下,我這個浪跡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鄉思親之情,簡直要肝腸俱斷了。

  四、【簡析】

  枯藤老樹昏鴉,寫旅人眼中所見。蒼老干枯的樹上,纏繞著蒼老干枯的藤。黃昏時的烏鴉哀鳴著,尋找著自己的窩巢。詩人選擇了“枯藤”“老樹”“昏鴉”這三個各自獨立的意象,把它們糅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突出它們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個完整的`蕭瑟荒涼的意境。

  小橋流水人家,描寫出一幅幽遠恬靜的畫面。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水邊橋邊的人家,一縷裊裊炊煙飄出屋外。以樂寫哀,和蕭索荒涼的上下兩句形成對比,反襯了作者孤獨、寂寞、愁苦和思鄉之情。

  古道西風瘦馬,與前二句相呼應。蕭瑟西風,吹打著孤獨的旅人,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旅人騎著孤獨的瘦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極力渲染悲涼氣氛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西下,渲染悲涼氣氛。昏鴉歸巢,小橋人家,為“斷腸人在天涯”做鋪墊,孤獨的旅人愈加孤獨,思鄉之情也愈加強烈。作者直抒胸臆,強烈的表達了作者悲涼孤獨愁苦和思鄉之情。

  五、【主題】

  通過對秋天黃昏時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悲涼的情思,抒發了一個長期飄零異地的游子的思鄉之情。

  六、【藝術手法】

  1、前三句無一動詞,而僅僅排列了九個獨立的名詞。實際上就是九個獨立的意象。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呈現一幅生動、形象、色彩鮮明的畫面,給人深刻的印象。在詩歌意象的排列組合上,這首小令是中國詩歌史上成功的典范之一。

  2.靜景與動景相映

  3.景色與情思相融,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

《天凈沙·秋思》詩詞2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就是一幅絕妙的圖畫,這幅圖畫最顯著的表現手法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2.(5分)(1)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寫悲情。 (2分)

  (2)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與鄉思。(3分)

  15.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繪出一幅怎樣的深秋晚景圖?(2分)

  答:

  16.這首小令中的斷腸人在天涯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參考答案:

  15.蕭瑟(蕭索)(1分)、荒涼(1分)。

  16.孤寂愁苦,思念家鄉。(2分,答思鄉或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天凈沙·秋思》詩詞3

  夕陽已經準備西下,透著些許殘余的光,在遠處的山尖上,搭拉著太陽無精打彩的臉,它正在不耐煩地打量著人間。被云縫中透出的些許金光染黃的一小片地方,有著幾棵垂著頭的老樹,似乎想盡最后一絲力量去回味什么。纏繞住它們的,是幾根即將被風吹落的枯藤,在寒風中搖曳著,不時發出令人悚然的"吱呀"聲。仿佛它們正回憶著自己曾經的花樣年華!

  朦朧中,有一個小院落現在眼前,門前一條碧波蕩漾的小河緩緩流過,倒影中,暖光的燭火下,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家常飯,兩個孩子在院子里快樂地放著風箏,笑著,跑著……一切都被那道小橋盡收眼底,它經歷了歲月的踐踏,如今已殘破不堪。它在那里,守護著一家人,守護著那一灣水……煙消云散,小院子不見了。家鄉的路有多遠?是否會像那曲折綿長的.古道一般,通向永無止境?烏鴉一曲圣歌結束,仿佛意味著某種審判的成功。夕陽終于落了下去,只留下一念情思在人世間回蕩!

  西邊,一輪殘陽從山的一角斜射過去,為大地鋪上一層薄薄的紅衣裳。冷瑟瑟的風不停地刮著,如刀割,又如鞭子子一樣抽在臉上,十分疼痛。我孤獨地走在異鄉的小路上,眼睛已經睜不開了,非常疲憊不堪,真希望能找一間簡陋的屋子住下,至少能抵御這刺骨的寒風,讓我好好休息會兒。

  當我走到滄桑的老樹下時,一根枯藤纏著樹干,老樹的葉子全部掉光了,雖然它們以前是那么的粗壯美麗,可是現在只剩下幾根脆弱的枯枝,在樹的前方有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它也跟我差不多,疲憊不堪,馬不停蹄發出悲傷的叫聲,好像在召喚它迷路的主人又或是遠方的馬朋友。樹上的天空一直飛翔著幾只烏鴉,一邊抖動它無力的翅膀,一邊發出聲聲悲鳴,空曠的天地顯得更加孤寂。

  黃昏來臨,此時的我來到了一條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溪里還有幾條小魚在嬉戲,時不時地拍打著魚尾巴,非常自由,非常愜意。我此時喉嚨非常干燥,不得不喝那冰涼的溪水,我俯下身,把溪水輕輕地用手捧起喝下去,冰涼冰涼的。

  到了晚上,炊煙裊裊,幾戶人家開始做晚飯了,那香味已經遠遠地飄到我的鼻子里,我好似又想起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圍在飯桌前,有歡有笑地吃著晚飯。一聲狗吠,把我從沉思中驚起。看看眼前的這一切,我感到異常無助,彷徨,只能獨自去流浪啊流浪。突然,我心里猛地一震,我不能再這樣消沉下去了,收拾好包袱行囊,向著夕陽落下的地方走去。

  黃昏十分,天邊的一抹霞光染紅了一大片天空,形狀千奇百怪的微云似乎正聚在一起議論著什么。

  天空中一只孤獨的烏鴉獨自飛過,俯視著大地,終落在了一棵被枯藤纏繞著的老樹上,發出聲聲寂寞的鳴叫。

  老樹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伴著潺潺的流水,不遠處,草地上,小橋邊,還有幾個年幼的孩子正在玩耍,家中的大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老人們在談笑風生……

  詩人獨自牽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著眼前這美不勝收的景象,看到農家小院里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便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家鄉時也是這樣一番情景,他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回憶中,忽然,鳥鳴聲打破了回憶,他這才想起自己早已離開了家鄉在外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此時,天邊的霞光漸漸消散,太陽也消失大人們的視野,孤獨的游子依然牽著馬,漸行漸遠……

《天凈沙·秋思》詩詞4

  出自元代詩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并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于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于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并列式意象組合,其實并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于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后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并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馬曲之中。

  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也有六個意象與馬曲相同。

  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脫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凈沙·秋思》純樸、自然、精練。

  馬致遠在創作《天凈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凄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凄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于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后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

  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游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于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凄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凄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傈兮(凄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說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著相同之處。宋玉之后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屬于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盡管它屬于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

《天凈沙·秋思》詩詞5

  翻譯:蒼老的樹上枯藤纏繞,烏鴉黃昏時紛紛歸巢。小橋下溪水潺潺,溪邊人家炊煙繚繞。在瑟瑟秋風中騎著一匹瘦馬,緩慢地走在荒涼的古道。夕陽西下,極度傷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天凈沙·秋思》原文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注釋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

  2、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4、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天凈沙·秋思》賞析

  此曲開篇作者一連描繪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

  《天凈沙·秋思》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作者介紹

  馬致遠,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

  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任風子》《陳摶高臥》《青衫淚》以及同別人合寫的《黃粱夢》七種,另《誤入桃源》僅存一曲。

  一說南戲《牧羊記》也是他所作。劇作文詞豪放有力,內容顯示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但也帶有逃避現實、向往仙道的思想傾向。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數二十三套。

《天凈沙·秋思》詩詞6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鑒賞關鍵點】凄惻纏綿。構思巧妙,意境蕭瑟蒼涼。情景交融,抒情凄惻纏綿。

  【思想內容】 這首小令是元代散曲中的佳作,被譽為“秋思之祖”,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游子的`思鄉之情。

  【名句賞析】古道西風瘦馬

  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中考鏈接】

  2010年四川省南充市

  7.詩詞鑒賞(3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1分)

  答:

  (2)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參考答案:

   7.詩詞鑒賞(3分) (1)深秋晚景圖(1分) (2)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2分)(意近 即可)

  2010年江蘇省徐州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3.在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顯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種 的氣氛,表達了天涯淪落人 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

   (三)13.古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 (2分) 悲涼 凄苦(1分)

《天凈沙·秋思》詩詞7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越調]天凈沙?江上 (元)張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嗈嗈(yōng):雁鳴叫聲]

  (1)簡要概括這兩首詞的`內容。(3分)

  馬致遠詞: 。

  張可久詞: 。

  (2)“枯藤老樹昏鴉”與“依依孤鶩殘霞”描繪的景象,其基調是否一致?為什么?(3分)

  答:

(1)表現游子孤寂凄涼的心情。(1分)

  表現漁翁寧靜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對恬淡閑適生活的熱愛之情。(2分)

  (2)不一致。(1分)前者凄涼,后者恬靜。(2分)

《天凈沙·秋思》詩詞8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翻譯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注釋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⑸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雖然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歲月,但歲月始終掩飾不住它那魅力的光芒,現在讓我們再次品味它的平淡而又輝煌、質樸而又純真的詩句。

  這首小令自問世以來就會有后朝的許多文人墨客賞析。元代有人稱其為“秋思”之祖,清代王國維在他的《宋元戲曲考》中稱此曲為元人小令之最佳者,曰:“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

  這首小令主要寫游子浪跡天涯,目睹蕭颯景象,以及游子產生的無限悲秋的感慨。就其寫景特征來說:

  小令僅有28字,共有11個景物,分別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天涯”,它們都是日常人們司空見慣的事,這些景物孤零零的,似乎他們之間毫無關聯。但恰恰是這11個景物,把它們構成一幅西風颯颯、古道漫漫,游子浪跡天涯的畫面。

  這些平淡的景物,正是游子思鄉的寄托體,由于有游子思鄉之情、思親之痛,才使得景物生動活潑起來,才是整個畫面成為一幅幅場景。在心中放映。使讀者的心靈與游子的心有力的結合在一起,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游子的心情,與其融合,在你的腦海中不停的閃現出那種凄涼、慘敗、無盡頭的秋景。使讀者產生共鳴。

  作者善用渲染手法,首先出現的是枯黃的蔓藤和枯瘦的.老樹。這展現出一片毫無生機的凄涼之景,此時,一只昏鴉映入眼簾,發出凄慘的叫聲,此情此景讓游子毛骨悚然、驚愕半天(在古代烏鴉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有“烏鴉至,人之將死”的傳言),停留在那棵老樹上的昏鴉為本來就十分凄涼的曠野中增添一種死亡的味道,形成一種石塊壓著游子的心靈,使其透不過氣的感覺。但是,作者筆鋒一轉(或者說是游子扭頭一看)——“小橋流水人家”,這樣讓人欣慰,讓人激動,讓人感覺還有佛祖保佑。這是一種別樣的景物啊。試想,一座小橋,還可以聽到溪水潺潺的流動,仿佛還有雞鳴狗吠之聲,或許還可以聽到在一戶人家外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聲,正如陰霾的冬日里的陽光那樣突然襲來讓人感到突然的溫暖。在經歷昏暗凄涼的畫卷后,終于展示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場景。

  在這里,與“枯藤老樹昏鴉”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引起游子更為強烈的思鄉思親之情。可惜小橋不是“我”家門前的那個,那戶人家也不是“我”日夜思念的家,那里的歡聲笑語怎么對“我”來說是那么的陌生?那邊風景獨好,可我這邊秋風瑟瑟,無情的趕走了樹葉,一片殘破、凄涼。孤獨的“我”該向何處去呢?

  緊接著“古道西風瘦馬”,游子冒著凜冽的寒風從口里吹到心里,更是吹到心靈的深處,而此刻,跟隨游子身邊的那批瘦弱的老馬,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在荒郊野道上與主人一起踟躕而行,一片凄苦之景,映入眼簾。

  “夕陽西下”,這是全文的核心景物,正是夕陽緩緩而下,黃昏時刻(古代人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夕陽西下,萬物歸家,可是游子要回到哪里去呢?回望那戶人家,可惜不是客棧,更不是家,在那西風瑟瑟、古道漫漫上,哪里才是盡頭,哪里才是自己的家?這更引發了游子的辛酸、心痛、無奈……

  前面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烏鴉還知道在枯枝上棲息,小橋流水人家也有安身之地,游子和那匹瘦弱的老馬,還在踟躕而進,有家不可歸,這樣形成鮮明的對比,加劇了情節的凄涼氣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在看似隨意的、平淡的景物安排,其實是作者的匠心設計,巧奪天工,因此全文一氣呵成,毫無雕琢之感,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景物描寫與人物心理刻畫的高超技藝,令人折服。

《天凈沙·秋思》詩詞9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曲中斷腸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正確的一個選項是( )

  A.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漢宮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烏鴉昏昏沉沉地歸巢,以此來含蓄地表達斷腸人的內心。

  C.天凈沙是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這首曲的題目。

  D.曲中前二句營造出了一種凄苦的意境,夕陽西下更增添了蕭瑟感。

  3《天凈沙秋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該曲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

  5.該詩組成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6.簡要分析夕陽西下一句的表達作用。(3分)

  1.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這里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2.B (黃昏時的烏鴉)

  3.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4.示例一:寓情于景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等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飄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運用了靜物與動景相互映襯的寫法,如:動態的流水、與處于靜態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使淪落人更添愁苦。

  5.蒼涼的深秋晚景圖。運用大量的名詞,用這些特定的意象抒發作者的情感。

  6.示例:點明了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氛圍;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言之成理即可)

《天凈沙·秋思》詩詞10

  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圖。

  B、第二句描寫詩人所見異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越發使人感到孤獨。

  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詩為了烘托人。

  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并無思鄉之情。

  2、對本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此曲語言明白而內涵豐富,景物的描寫凝練,但情感盡在景中。

  B、曲子用多種意象連綴,在蕭瑟凄清的秋景中蘊含著綿綿鄉愁。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兩句氣韻流動、情感一致。

  D、本曲描繪了天涯游子秋日黃昏行旅圖,表現悲秋思鄉的情感。

  3、對這首小令分析不當的一項是(B)

  A、“枯藤老樹昏鴉”渲染了一種暗淡凄涼的氣氛,暮鴉歸巢,使游子動了思鄉之情。

  B、“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

  C、“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于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困乏。

  D、“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在前幾句“景”的渲染下,詩人的思鄉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4、對這首小令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

  A、“下橋流水人家”一句,呈現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B、“夕陽西下”一句,將前面九個獨立事物統一到一幅畫面中,有一種凄涼之美。

  C、全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請語”,作品因此更感人。

  D、這首小令僅28個字,生動地表下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5、下列選項中錯誤的一項是(C)

  A、這首元曲雖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B、“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寫出作者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烘托了作者凄苦悲涼的心境。

  C、此曲作者是馬致遠,字東籬,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D、此曲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6、下列錯誤的一項是(C)

  A、全曲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喻為“秋思之祖”。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見,“古道西風瘦馬”則是游子自身寫照。

  C、此曲運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寫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天涯游子的愁楚悲涼。

  D、“夕陽西下”一句動靜結合,互相映襯,同時也點明了時間。

  7、下列選項錯誤的是(B)

  A、此曲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副深秋的景色圖

  B、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C、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D、最后兩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斷腸是全文主旨

  8、下列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

  A、“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B、“古道西風瘦馬”的“瘦”表現了旅人的辛勞。

  C、 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點出了“旅”思。

  D、 這首散曲主要表現秋天的悲涼景象。

  9、選出不正確的一項(C)

  A、本文前四句寫景,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

  B、本文使用眾多意象來表達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C、本文采用悲春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抒發羈旅游子的悲苦情懷。

  D、本文只用二十八個字,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準確地傳達旅人凄苦的心境。

  10、選出正確的一項(B)

  A、本文以景托情,寓景于情,刻畫出游子凄苦、悲涼的心境。

  B、末句“斷腸人在天涯”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成為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

  C、本文運用極其華麗、復雜的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遠行圖。

  D、全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使作品更加動人。

  11、對這首小令分析不當的一項是(B)

  A“枯藤老樹昏鴉”渲染了一種暗淡凄涼的氣氛,暮鴉歸巢,使游子動了思鄉之情。

  B“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景象,是那么的幽美恬靜,使得天涯游子動了思鄉之情。

  C“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于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困乏。

  D“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在前幾句“景”的渲染下,詩人的思鄉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1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C)

  A、此曲寫出了女子對情人的相思之情

  B、秋思是曲牌名,天凈沙是題目

  C、此曲共描繪了九種景物,刻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

  D、此曲被譽為“春思之祖”

  13、選項錯誤的是(D)

  A、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

  B、全詩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

  C、此曲以九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

  D、秋郊夕照圖抒發了游子回歸故鄉的喜悅之情(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選出正確的一項(D)

  A、“古道西風瘦馬”(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B、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代表作有《竇娥冤》、《漢宮秋》等。

  C、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D、全曲前兩句寫眼中所見,第三句是對游子自身境況的描述,最后兩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天凈沙·秋思》詩詞11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 ;與"夕陽"相呼應的是:"_____",與"天涯"相呼應的是:"_____",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_____"。體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老樹西風 昏鴉古道人家斷腸人在天涯

  2、《天凈沙·秋思》通過對一組客觀事物的描寫,表現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涼的心情。

  3、"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鮮明不同的畫面,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的用意嗎?(2分)

  答案:將哀景與樂景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天涯"人的思鄉愁緒。

  4、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5、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圖。

  B、第二句描寫詩人所見異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越發使人感到孤獨。

  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托人。

  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并無思鄉之情。

  6、這首小令運用了什么寫法?創造出怎樣的意境?襯托了天涯游子怎樣的心情?

  答案:這首小令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天凈沙秋思天凈沙春

《天凈沙·秋思》詩詞12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凈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與“夕陽”相呼應的是:“_____ __”,與“天涯”相呼應的是:

  “____ ____”,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_____ ___”。體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4、最后一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5、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6、對《天凈沙秋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枯藤老樹昏鴉”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歸圖,“枯”“老”“昏”營造出暗淡凄涼的氛圍,襯托游子內心的.哀傷。

  B、“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則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的秋郊莊戶圖,熱情贊頌家鄉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

  C、“西風瘦馬”一句,“西風”即秋風,“瘦馬”既寫出路途的辛勞,又寫出了生活的艱辛。

  D、末句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直接抒情,抒發了長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鄉之情。

  答案:

  1、小令曲牌名題目

  2、枯藤 老樹西風昏鴉古道人家斷腸人在天涯

  3、孤獨、凄涼、冷清的深秋晚景。天凈沙秋思天凈沙春

  4、直抒胸臆,點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鄉,浪跡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A 6、B

《天凈沙·秋思》詩詞13

  「原文」

  越調·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枯藤老樹昏鴉:纏繞著枯藤的老樹上落著幾只在黃昏中棲息的烏鴉。昏鴉,黃昏時的烏鴉。烏鴉是黑色的,黃昏時天光昏暗,從遠處看,看不清烏鴉的頭腦,所以稱昏鴉。

  「賞析」

  本曲描寫秋原旅人的情懷。開頭三句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沒有動詞的并列詞把九種不同的景物有機地連綴在一起,構成一幅蕭瑟蒼涼的秋景,并從中帶出奔波在他鄉的游子,在景物中又透露出游子的身世。作者并沒有寫出在古道中騎馬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但用“瘦馬”兩字便表現出這是一個家境寒微的人,否則他就不會孤單一個人騎一匹瘦馬在西風古道中奔馳。妙在用一個“瘦”字。“夕陽西下”指出游子奔馳在古道上的時間,也給整個畫面更涂上一層暮色蒼涼的色調。最后一句用“斷腸”二字表達出游子愁思的激烈,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離鄉的遙遠。這首曲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句二十八字,但卻雕繪出一幅深有詩情的畫面和感動人心的意境。

  「題解」

  這是馬致遠的一首名曲。寫一個飄零異鄉的游子在秋日的黃昏思念家鄉的情懷。

  越調·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天凈沙·秋思》詩詞】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翻譯09-15

天凈沙秋思作文05-29

天凈沙·秋思作文05-30

《天凈沙·秋思》說課稿01-14

天凈沙秋思作文[熱門]10-15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03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10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21

天凈沙秋思作文15篇(精選)10-1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中文字幕aV女同在线 | 亚洲高清日韩一区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 | 久久人人精品视频97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