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與義·襄邑道中》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襄邑,宋代縣名,即今河南睢縣,當時有汴河通東京(今河南開封)。陳與義于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擔任了三年開德府教授。任滿小住數月后,于政和七年晚春經襄邑入京。本詩即此時所作。詩人在此以藝術家的筆觸描繪了大自然生動優美的畫面,塑造了自己那富有個性的青年時代的英俊形象。
“飛花”二句,其“勢如川流,滔滔汩汩,靡然東注”(胡穉《簡齋詩箋又敘》),令人目不暇接。可以想像到當時的情景:一艘順流而行的航船在揚帆前進,一會兒在夾岸花林中穿行,一會兒又在長堤榆樹間急駛,半天就已行進百里。真是順風順水,好不快意,雖無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那樣的豪邁氣勢,但兩岸花紅榆綠,亦足使人心曠神怡。起句尤為精彩,兩岸花“飛”,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見,襯托出行船之速;又描繪出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成了花的世界。“照船紅”是說,航船經過時,兩岸“飛花”映照,泛起一片紅光。唐代崔護有名句曰:“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與本句所描繪的情景有相似之處,都是以鮮花照人,渲染人物的神態。不過,兩者又有不同。崔句寫的乃是一位妙齡女郎在桃花叢中顧盼流眄,是一幅靜態寫生,顯得婀娜嫵媚。本句則寫一位進京待選、以求施展才能的英俊青年,高臥舟中,花光相映,順流而下,是一組動態鏡頭,顯得瀟灑俊逸。當時,陳與義不過二十七歲,即便按照當時的標準,也正是大有可為之年。作了三年學官,雖無顯著政績,卻也沒出岔子,此番進京,倘蒙皇上加恩,肯定會另有一番作為。何況時光是這樣美好,加上天公助興,換一個人,定會高聲嘯詠,以致手舞足蹈。但陳與義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能把自己內心的歡悅掩藏起來,因為他有更深的想法。
“臥看”二句寫詩人仰臥舟中,注目藍天所產生的錯覺,把內心激動、外表安詳的神態更加鮮明地描摹出來,并把讀者的目光引向更加高遠的天空、更加廣闊的世界。直到“臥看”二字,畫面中才正式出現這位英姿勃發的主人公。“滿天云不動”是錯覺,實為云與船俱動,是以動襯動,即以白云的流動襯托行船的快速,與首句作一對照。“云與我俱東”,則有干青云而直上之概,表現了詩人的抱負和信心,亦與次句的順風順水作呼應。這兩句又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準確描摹。凡在藍天白云下乘船旅行過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長時間注目藍天,就會以為那朵朵白云總是停留不動,殊不知這乃是云隨風飄、船趁風勢,大致采取了相同速度作相同方向運動而使人產生的錯覺。這兩句詩準確地描繪了這種一般人所有而未能道出的感覺,表現出詩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這首詩以紅、綠、藍、白相間,著色鮮艷,全用白描而不事雕琢,寫得“光景明麗”“流蕩自然”(劉辰翁《陳簡齋集序》)。陳與義“少在洛下,已稱詩俊”(樓鑰《簡齋詩箋敘》),這首詩真不愧為俊美之作。
【《陳與義·襄邑道中》詩詞原文】相關文章:
呂本中《木芙蓉》詩詞原文、賞析、解讀10-11
《陳拾遺故宅》_杜甫的詩詞12-27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2
詩詞中的的名言警句12-28
記憶中那道痕作文02-24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詩詞中描寫梅花的詩句02-23
[必備]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