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讀后感
古詩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11-17 07:17:24
  • 相關推薦
古詩讀后感(精品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讀后感1

  我很喜歡學習古詩,也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要求下能夠熟練的背誦。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感覺到這些古詩很有意思,但是這些古詩真的很難懂。我老是在想,要是能夠通過學習故事的方式就能學會古詩該有多好啊。當任老師給我們推薦《朵拉的古詩奇幻之旅》這本書,我一拿到手就被迷住了,媽媽說我手不釋卷,愛不釋手。還因為這本書,我還受了不少委屈。我總是一拿起書就被書里的故事迷住了,媽媽叫我吃飯的時候,我也沒有聽見,媽媽為此還生氣地批評了我。

  朵拉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三年級小學生,她尤其不喜歡語文課。有一次她在課堂上睡著了,在夢中她得到一本神秘的古書,這本書里有她將遇到的種種險境的通關密碼。她還遇到了金發碧眼的外國小男孩安迪,兩人成了好朋友,攜手闖關。最后不愛學習的朵拉回到了中國,還喜歡上了古詩和語文課,故事的魔力真是太神奇了。

  《朵拉的古詩奇幻之旅》一共有49首古詩,每首古詩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古詩,真是太奇妙了。通過讀故事,我更加了解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首古詩的含義。我喜歡《朵拉的古詩奇幻之旅》,我喜歡這本書里面的故事,我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經常看看這些書里的故事和古詩。

古詩讀后感2

  我愛讀古詩,我愛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暢游。這次,我暢游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中。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讓我形象地感覺到了月亮,讓我看到了兒時天真爛漫的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讓我看到了祖國山河的壯觀美麗,讓我看到寄托情懷于山水之中的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我感覺到朋友分別時的離情別緒,讓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我感受到深深的.思鄉情懷,讓我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雖然上面這幾首詩寫得很生動,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寫的那首《行路難》,我被詩人所表現的豪情壯志吸引了。這首詩的內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坐在書桌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腦海當中不斷回味著《行路難》這首詩中描寫的景象,我不由得被李白那詩人的靈感和豐富的想象所折服。在我眼前,一個志向遠大、胸懷磊落的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我相信今后,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也許會遇到障礙重重,但我會象李白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一直到達理想的彼岸!

古詩讀后感3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相信大家對楊萬里寫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都非常熟悉吧。這首詩描繪的是詩人楊萬里早晨于凈慈寺送朋友林子方時所看到的西湖景色。讀過之后讓人不由得對西湖的夏季美景浮想聯翩……

  六月西湖的景色與其它季節不同。看,荷葉一望無際,與天相連,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碧綠。仔細一瞧,有的荷葉上面還有幾顆晶瑩的小水珠在滾動呢。象滿天星似的荷花點綴在荷葉間競相開放,紅色的花看起來是那么的'艷,白色的花看起來又是那么的清雅,它們互相映襯著,像仙境一樣。一陣微風吹來,荷花姑娘們跳起了優美的芭蕾舞,有的彎著腰,還有的還在旋轉呢,真是多姿多彩。

  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雖然說西湖的四季風光各有特色,但這碧綠的荷葉,紅艷艷的荷花,詩人僅用一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便能夠突出地體現了荷葉的多,荷花的美。這句詩可謂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這說明了在“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景色中更加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直讓讀者與詩人一樣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與贊嘆。

  楊萬里的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獨特的手法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紅碧交錯、驚采艷絕的畫面:翠綠的蓮葉,蔓延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

  一幅畫,一個夢,接天無際的荷葉,卻道不完那無盡的碧色。陽光傾斜在荷花上,那亭亭仙子便頃刻散發出動人的艷紅——輕輕地,揉進了西湖的碧波,揉進我的心中……

  這首詩寫出了西湖的韻味,西湖的美麗,真是讓我心有感觸,如同身臨其境。

古詩讀后感4

  上次媽媽回來看我,給我買了好多課外書。還特意給我買了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我平時不太愛看書,所以一直把它們放在角落里。這次,老師給我們布置了讀后感,我正在發愁時,弟弟提醒了我,古詩中大有文章呢。于是,我立馬去拿出它來。這次認真的翻看,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游子吟》這首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慈愛的母親,為了要給出走的兒子,親手縫制了衣服。心里一直在擔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重回家園。就像小草那稚嫩的幼芽,就能報答了春天的.陽光所給予的溫暖與生機。這首詩成了千百年來有口皆碑的母愛頌歌。

  讀完這首詩,我才更深深的體會的,母愛的偉大。她很慈祥,很勤勞,很愛自己的兒子,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通過這位母親我聯想到自己的媽媽。我媽媽很愛我,我也很愛媽媽。雖然我們離的好遠,但我總覺得媽媽一直在陪著我。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非常著急,又加上路上堵車,媽媽急忙把我從車上抱起,往醫院跑。我迷迷的睜開眼睛,看到媽媽滿頭大汗,但是她停也沒停的一直跑。當醫生說,我病情穩定時,媽媽的臉上才露出會心的笑容,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順媽媽,報答媽媽。

  而回想一下,現在21世紀,獨生子女的社會,個個嬌生慣養,對父母經常性的辱罵,甚至大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

  世界上有一種愛,它無處不在,讓你肆意索取,讓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個人,她默默無聞,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你,而不求任何回報。這種愛,叫母愛,這個人,叫母親。

  我愛我的媽媽!

古詩讀后感5

  元旦假期,和女兒一起讀了《后赤壁賦》。女兒已學了《前赤壁賦》,似乎學得不錯,那就不妨將《后赤壁賦》也學了。我拿出我讀中學時父親為我買的那本《古文觀止譯注》(陰法魯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我們將《后赤壁賦》朗讀了許多遍,我再講解了文意,女兒學得挺認真,我很高興。

  《后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被貶謫黃州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賦》的續篇。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寫的是孟冬江岸上的活動,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大不相同了。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后赤壁賦》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黃泥坂夜游,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為游赤壁作鋪墊。第二層次描寫復游赤壁的景色和過程,發出了“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的`慨嘆,抒發自己貶謫黃州以來心中所積壓的種種郁悶之意,影射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惡。第三層次寫了游后入睡夢見曾化為孤鶴的道士。神秘夢幻表露了作者內心的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痛楚。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前途、理想、抱負又在哪里呢?

古詩讀后感6

  這首古詩主要寫了陸游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28個字,字字珠璣,發自詩人肺腑,真摯感人。“家祭無忘告乃翁”寫出了陸游在彌留之際,卻還依然為祖國的安危、建設著想,表現出他執著而強烈的愛國熱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可以看出詩人豁達的生死觀,他并不怕死,只是為不能看到支離破碎的國家重新統一而悲傷,可見陸游是一個十分愛國的詩人。 古往今來,像陸游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為我國航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經濟來往;宋代岳飛,兒時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牢記心頭,最后為抗擊金兵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代,黃繼光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舍身炸碉堡,劉胡蘭不怕犧牲、英勇就義。

  俗話說得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先人們都這么愛國,何況我們這些后來人呢?如果沒有這些愛國人士,哪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他們的存在,祖國才變得繁榮富強。

  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中國成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我們這一代孩子生長在這么優越的環境里,一定要向愛國志士們學習,勤奮學好每一門功課,爭取長大后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古詩讀后感7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嘗到九泉” 宋代詩人高翥的一首《清明>>詩,給我們繪畫出一副鮮活的“清明上墳圖” 在這里,人們不僅感慨滴血泣淚的那份真實情感,更震撼于日落后笑于等前的兒女。兩者的`極大反差,令人肝腸寸斷,噓唏不已。

  這首詩極富人生哲理,他揭示了生命的真諦。詩人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活好今天,享受人生,否則死后,即使有再孝的兒女,身在九泉之下,又何償能喝到一滴酒呢? 人生短暫,死生無常。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轉順百年。“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語)古人常將人生比夢,感嘆光陰流轉,歲月荏苒。其間多少功名利祿,多少喜怒哀樂,生死離別,得失聚散,富貴云煙,到頭來不過夢幻一場。正如網絡所言“神馬都是浮云”。 君不見,在我們身邊,今天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明天卻隨著一縷青煙離我們而去。這就是人生,我們無法預測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不求完美,不求轟轟烈烈,不求驚天動地,不去刻意追求什么,那樣太苦太累。人只要活得快樂開心,隨心所愿,就不枉此生。

  許三多說:“人活著就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活著。"這話對,我信。

古詩讀后感8

  我的良師益友——《中華經典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從我認識了《中華經典誦讀》后,就像推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穿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之中,盡情地去領略那些文人墨客們帶給我的種種意境和美景。并被那豐富的文化底蘊所影響想著。

  當我__高昂地讀著《訴衷情》時,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滿腔的愛國熱情;當我委婉低吟《詠懷詩》時,總被那濃濃的憂郁和悲傷所包圍著。而《望月懷遠》雖然語言樸素,卻讓我看到了張九齡那寄托深遠的人生慷慨……

  你更讓我徜徉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每次朗朗誦讀時,猶如身臨其境般奇妙。看——剛從那“春__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籬笆旁走過,又來到了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中,來感受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美景。既從“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美麗中感覺到了詩人愉悅的心情;也從“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墜床”中看到了當時農村破落的凄涼景象……

  我從你那里不但懂得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__言,還知道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真理,更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你讓我提高了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更讓我體會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韻。你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古詩讀后感9

  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顧振彪主編的《唐詩三百首》是教育部語文課標準編寫,青少年必讀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總集,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的縮影和見證。唐詩取材豐富,體式多樣,格調高雅,所以我很喜歡讀唐詩。

  《唐詩三百首》有幾首詩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說“慈母用干枯的手拿著針線,顫抖地為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著冬衣。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縫補著,心想著孩兒這次遠行將遲遲不會回來。正像小草難以報答陽光一樣,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詩中真切地贊美了偉大的.母愛。詩篇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不舍之情。雖無言語,雖無淚水,卻表現出濃濃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內心對母愛的感激。全詩語言樸實無華,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其外,諷喻詩《古從軍行》、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園風光詩《過故人莊》也是我愛讀的詩篇。

  《唐詩三百首》真是一本好書。

古詩讀后感10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明代詩人于謙在17歲時寫下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充分表現出詩人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毫不畏懼,不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個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表面是寫石灰被千錘萬擊后才出了深山,接著又被烈火無情的焚燒,可它卻把這一切當作平常事。實際上詩人用石灰來喻指自己會不怕千難萬險,即使粉骨隨碎身也不會屈服于惡勢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讀了這首詩我感觸很深,于謙用這四句詩表達了他對于那些剝削人民和誣陷好人的人的痛恨。也看出他立志要做一個清正不阿的人。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理想和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于謙為官清正廉潔,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保衛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的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枉殺了這位民族英雄。他所寫的`這首《石灰吟》,正是英雄人格的光輝寫照。我讀《石灰吟》的感想是:我們應該時刻警醒,不要被鏡花水月的表象所迷惑,要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看清事物的本質。常言道:“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有的人見利忘義,有的人戴上了璀璨的光環,卻陷入了華麗的陷阱。可是,只要你具備了石灰那清白的傲骨,又何懼什么“芳餌”呢?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

古詩讀后感11

  在很多人的眼中看來,最簡單的東西,往往包含最復雜的內容或復雜的道理。在次我就來舉例子說說。

  在數學寶庫中,“0”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在現實生活中,“0”又給我們許多啟迪。

  記得小學時,老師講分數時曾以分蘋果為例:“兩個人分一個蘋果,一人半個。那么兩個人分0個蘋果?0個人分兩個蘋果呢?”我想那怎么分呢?因為兩個人分0個蘋果什么也沒有呀?而0個人分兩個蘋果,蘋果又還有呀!是的,0就是這樣奇妙,它既可使一切都變得沒有,又可使一切都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0猶如一個小生命。在這生命中,蘊藏著無限生機,它能運動,會唱歌,還會跳舞。0有著自己的運動曲線,那是世界上最美的曲線——旋轉上升的螺旋線。人可以從0開始,創造美麗的生活,美的社會,美的自然。

  在現實生活中,0又猶如一個“老朋友”,它無時無刻不在跟我們打交道。有的人若一帆風順躊躇滿志的時候,使冷落0,輕視0,說它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然而又回到了0。例如中國足球隊曾同卡塔爾隊交鋒,中國隊一開始進了一球從而盲目輕敵、樂觀,結果從1又回到了0,失去了出戰權;而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碰到一個毫無表情的0時,卻并不氣餒,認準0這個朋友,以它為新的起點,馬不停蹄,趕緊向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踏踏實實活在0點線上,時時刻刻以它為新的起跑線,時時刻刻都要擺脫不時而止的重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鼓起勇氣,深深感到任重道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偉大的事業上奮發圖強,永遠攀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執著如一,契而不舍。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從簡單做起,由易到難,不可好高務遠,否則永遠只是徒勞。

古詩讀后感12

  讀《題西林壁》有感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讀了蘇軾寫的《題西林壁》很久很久之后,我才體會出詩中的道理。

  《題西林壁》是作者李白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的石壁上的一首詩,既然李白去到了廬山,為什么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又為什么說“只緣身在此山中”呢?我細細品味,才懂得詩中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在現實生活里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比如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做的.事很對,但在別人眼里卻是錯的,應了那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要想讓自己做得更完美些,就要更加努力,要全面思考問題,仔細檢查出自己的缺點。

  就拿我們平時考試來說,做完考卷,檢查一遍又一遍,錯題一道也檢查不出來,自己還以為全部會做,滿以為能考個好成績,交了考卷,到了老師手上卻改出好幾道錯題,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呀!

  再比如,下棋時,下棋的人手里舉著棋子不知道往哪里下合適,可是旁觀者卻一清二楚,而且說得頭頭是道,旁觀者稍一提示,下棋者就恍然大悟。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可能有些人會說那我們就當一個旁觀者好了,我想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只有通過實踐,通過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破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做到當局者清。

古詩讀后感13

  我讀了這古詩很有感觸,很是欣賞杜牧的才華,但同時我也很同情杜牧那生不逢時,空有一身的本領,卻沒被重用的悲慘遭遇。

  前兩句說的是詩人在外面撿到了一把已經生銹的折戟,洗干凈以后發現這是前朝赤壁大戰時期留下的古物,于是,詩人感慨萬千。

  后兩句說赤壁之戰中,周瑜借強勁的東風,火燒赤壁,戰勝了曹操的百萬大軍,要是東風卻助曹操一臂之力,那么,大喬和小喬便關進了銅雀臺。詩人借助東風與戰爭的勝負,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傷和愁苦心情。

  我覺得詩人那個時代太黑暗了,如果詩人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話,那肯定大有作為,會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

  從詩人想到自己。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有這么好的`條件,平等的競爭機會,可是我卻不好讀書,只知道玩樂,韓愈曾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說的就是我這類人吧。但杜牧不同,他滿腹經綸卻得不到重用,就好比一塊上好的木料,沒有好的木匠師傅來雕刻,那也只一塊普通的木頭。如果來雕刻的是一位很好的木匠師傅,那這一件雕刻品將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上好藝術品,所以我為詩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讀了這一片課文以后,我覺得自己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而萬分慶幸!如果我不努力讀書,那真是浪費了身邊巨大的資源,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短暫的青春,那將追悔莫及;如果不把自己變成一塊好木料,那就對不住了辛勤付出的師傅們!

  所以,我要好好讀書,不能讓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

古詩讀后感14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手機已經占據了我們的生活,享受網絡世界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有事沒事兒掏出手機解鎖、看一眼、鎖屏,放進口袋,這一過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為這已經變成習慣,潛意識里的動作。喧囂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讓人日趨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實,讓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總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變,但卻不知道從哪里改變。

  朗讀者開始火遍朋友圈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機緣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溫最美古詩詞》,詩詞,那些高山流水、桃紅柳綠的景象,那些策馬揚鞭、激揚文字的情懷,讓我心生平靜。

  于丹教授在書中說到:“詩歌教會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觀念,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人們用泛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把詩歌稱做為中國人的宗教。”

  我想,我們讀詩,在看到月亮時,不僅只會說“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到一群鴨子不止會驚嘆“哎呀,好大一群鴨子”,而能“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氣躁之時,能體會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動力時,能感受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場。

  我想,詩意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與心靈的疲憊使我們靈魂深處的那片柔軟沉睡。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去品味大自然的萬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滿古人智慧與情懷的書,在詩詞中留住那個真實的自己,喚醒心中的詩意。

古詩讀后感15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古詩300首》,我翻著翻著,發現了一首詩很感人,我就情不自禁的看了起來!讀完后,眼珠子左右滾動,眼睛里晶瑩的小露珠便一滴一滴的輕輕而落,真是令人感動不已。

  讀的名詩叫《游子吟》。原文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灰。”

  當時我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意義,但瞧了瞧,又情不自禁的翻到了第2頁。

  這里面寫了:

  當孟郊第2天就要遠行時,母親點起油燈,用一條細細的小針頭,對著一塊灰白色的織布,一針一線的`認認真真織著,針口密密麻麻,一點細縫兒都沒有,衣服繡得端端正正,很好看!

  到了第2天,孟郊就要遠行了,母親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含著眼淚把衣服輕輕地交給了孟郊,孟郊忽然發現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就連母親在逢衣服時,把手都扎破了,手上還長起了幾個小繭,磨破了手指頭,孟郊心疼急了。

  孟郊穿上了母親為他織的衣服,心想:我想母親時,就常常看著這件衣服,就像母親還待在的身旁一樣,那樣溫暖,那樣幸福!

  孟郊一路上,邊走邊看著件衣服,心想:等考了大壯元,一定好好孝敬母親,讓母親吃的飽,穿得暖,看著自己的兒子成家立業,變成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家庭!

  體會:表明了孟郊的母親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染上風寒,自己在夜里埋頭苦干的織著衣服,把手指頭都扎破了,寧愿自己受苦,也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受累。孟郊對母親感慨萬分,爭取考取狀元,給母親安心度過快樂的晚年,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長大以后,考上北京大學,一定為母親孝勞!

【古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古詩的讀后感02-06

古詩讀后感04-05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古詩的說課稿11-10

深院古詩12-27

古詩及賞析06-29

桃花的古詩08-04

詠梅的古詩03-29

夏天的古詩03-3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亚洲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