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元宵的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元宵的古詩1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唐代〕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注釋
錦:色彩華麗,這里指色彩華麗的花燈,正月十五有放花燈的習俗。
開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種習俗,由夫婦中的男方主辦,活動內容一般為夫妻對坐進行宴飲或賞樂觀戲。宋羅燁其實是朱淑真所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系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愿。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余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復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關于元宵的古詩2
《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
(宋)劉辰翁
中齋上元客散感舊,賦《憶秦娥》見屬,一讀凄然,隨韻寄情,不覺悲甚。
燒燈節,朝京道上風和雪。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
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
《傳言玉女·錢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
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
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
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
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
昭君淚流,手捻琵琶弦索。
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關于元宵的古詩3
正月十五打圓霄,
五仁餡心楞塊削。
撈出漿粉里滾跳,
如此數趟售客包。
南國不似此法做,
象是北方包水餃。
我想水鄉村落小,
集上湯圓現煮燒。
湯圓從宋朝時才有。北宋時已有“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宋代《吳氏中饋錄》曾記載了當時一種圓子的制法:“煮沙團、沙糖入赤豆或綠豆煮成沙團,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團、蒸或滾湯內煮亦可。”這就是那時豆沙團子的制作,南宋時就直接稱為“湯團”。
擴大知識面,拓寬人文視野,可以說是小朋友們的.一筆財富。希望提供的關于湯圓的古詩,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語言的博大精神,享用這一筆知識財富!
熱點搜索:元宵節燈謎大全-元宵節古詩詞-元宵節歇后語答案-元宵節祝福成語
關于元宵的古詩4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宋 賀鑄
紫府東風放夜時。
步蓮秾李伴人歸。
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香苒苒,夢依依。
天涯寒盡減春衣。
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
生查子·元夕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解語花·上元
宋 歐陽修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
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
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
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臨江仙·都城元夕
宋·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
蓬萊清淺對觚棱。
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
小屏風畔冷香凝。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關于元宵的古詩5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節日,元宵
【名句】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出處】
明王守仁《元夕二首》(其一)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譯注】
故鄉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
【說明】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元夕二首》寫詩人元宵佳節孤獨無依,思念家鄉的感受,真摯動人。
【賞析】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這兩句寫元宵節詩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與冷清之感。“故園今夕是元宵”,其實哪里今夕不是元宵節呢?只是沒有親朋的陪伴,元宵節只是一個虛無的名字罷了。沒有元宵節的燈火之歡已經顯得十分凄涼,可詩人還要獨坐在“蠻村”,這種荒蕪寂寥之感,令人倍加煎熬。“蠻村”泛指荒村,襯托出詩人所處環境的荒涼,與下文詩人回憶家鄉元宵的喜慶氣氛形成鮮明對照。作者把思念親人的感受如實寫來,具有普遍性,代表了所有佳節不能歸家的游子心聲,因此具有強烈感染力。
關于元宵的古詩6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觀燈樂行》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元宵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折桂令
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
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詩
施閏章
燕臺夜永鼓逢逢,獵炬金樽爛漫紅。
列第侯王燈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蕭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焚塞北風。
惟有清光無遠近,他鄉故國此宵同。
元夕無月
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汴京元夕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上元竹枝詞
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京都元夕
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元宵
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關于元宵的古詩7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關于元宵的古詩8
一、藏頭詩(祝你雞年元宵快樂) [七律]
【祝】賀之聲網絡傳
【你】當貴客月欣圓。
【雞】歌盛世紅燈照,
【年】品佳肴紫氣延
【元】寶財來能達意,
【宵】暉光顧自憐天
【快】陪知己茶和酒,
【樂】醉初春賦美篇。
二、七律 元宵節(新韻)
上元節日不平凡,
萬里城鄉五彩懸。
鳳舞龍騰高月照,
女游男伴喜音傳。
湯元和美南方樂,
燈火通明北國歡。
夜里煙花織錦繡,
飛星如雨灑塵寰。
三、調笑令 鬧元宵
元夜,元夜,璀璨花燈高掛。
人間天上同圓,此景此情醉歡。
歡醉,歡醉,徹夜流連忘睡。
四、青玉案 元宵節洺州觀音閣觀燈見一對情人有感
觀音閣美千燈舞。鳳頭亮、龍珠吐。翹角流河光楚楚。紅蓮翠馬,手機相素,攝影調焦矩。
八鄉十里爭奔赴。一對佳人暗相許。柳下廳前欣喜遇。無聲擁抱,融情解否,此刻春風度。:
五、青玉案元夕
良宵萬客觀燈樹。火花放、零如雨。明月如垠鋪滿路。幼童聲喚,玉顏眸顧,喜看金雞舞。
風中最美鴛鴦縷。柳下相牽怎離去!摯友催他加裂度。情緣難斷,此時酸楚,離恨傷心處。
六、沁園春 元宵節抒懷
華夏城鄉,四海聯歡,九域恢弘。
賞花燈奪目,金雞賜福;群公仰首,大圣融情。
處處乘風,枝枝吐翠,萬里山河享太平。
黃鶯唱,看紅梅艷放,鴻運臨卿。
銷魂夜晚多聲,攜好友,同觀月更明。
喜家家團聚,元宵猶愛;人人陶醉,美酒難停。
一片祥和,十分愜意,滿地銀輝瑞氣盈。
心情爽,伴湯圓覓韻,瞬息詞成。
關于元宵的古詩9
1、《傳言玉女·錢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
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
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
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
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
昭君淚流,手捻琵琶弦索。
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2、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唐代〕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
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
注釋
千門:形容宮殿群建筑宏偉,眾多,千門萬戶。
內人:宮中歌舞藝人,入宜春院,稱“內人”。
著:同著,猶“有”。此句形容歌聲高唱入云,又兼喻歌樂聲悅耳動聽,宛若仙樂下凡。
賞析
本詩描寫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
唐宮內萬燈齊明,舞衲聯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形容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人連袖舞:“三百內人”應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數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3、《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4、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唐代〕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注釋
錦:色彩華麗,這里指色彩華麗的花燈,正月十五有放花燈的習俗。
開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種習俗,由夫婦中的男方主辦,活動內容一般為夫妻對坐進行宴飲或賞樂觀戲。宋羅燁《醉翁談錄》“常開芳宴,表夫妻相愛耳。”開,舉行。
蘭缸:也作“蘭釭”,是燃燒蘭膏的燈具,也常用來表示精致的燈具。
早年:年輕的時候,這里指年輕人。
縟彩:也作“縟采”,絢麗的色彩。
漢:天河,銀河。《迢迢牽牛星》中有“皎皎河漢女”,即為銀河中的織女星。
依:靠著,依靠。《說文》依,倚也。
千金笑:指美麗女子的笑。
九枝:一干九枝的燈具,枝上放置蠟燭或加燈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簡析
新正元旦之后,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游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一片,遠處的(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宋代以后,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人們不但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而且盡情歌舞游戲。更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較為自由地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關于元宵的古詩10
1、《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2、《觀燈樂行》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3、《上元日二首》
唐朝詩人李昂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愿蒙四海福黔黎。
關于元宵的古詩11
1、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2、過了元宵八日間,琴堂歌舞獻慈顏。七閩山水須眉秀,三楚云煙杖履閑。癡絕不妨公事了,歡濃莫于酒杯慳。明年今日迎新霈,錦軸榮封鬢未斑。——羅子衎《壽林仲喬尊人》
3、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丘逢甲《元夕無月》
4、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桂兔韜光云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更待今宵開霽后,九衢車馬未妨行。——韓偓《元夜即席》
5、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秾李伴人歸。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香苒苒,夢依依。天涯寒盡減春衣。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賀鑄《思越人》
6、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無歡不必游花籍,有病何須置藥籃。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華岳《二月二日即事》
7、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納蘭容若《清平樂·上元月蝕》
8、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1、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1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3、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14、紫府東風放夜時。——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5、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16、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7、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8、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9、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20、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21、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22、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23、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24、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25、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26、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艷艷燈籠高高掛,唯求福祉百萬年。——颯然《元宵》
27、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28、玉潤珠圓春韻濃,聽吟猶睹遠方容。湯團蜜餞甜心里,網下難逢網上逢。——江雪濤《元宵情》
29、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東方駿《鷓鴣天·慶元宵》
30、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31、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玉漏銀壺且莫催》
32、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斗火層。——章碣《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
33、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34、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35、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36、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撚霜毛。——曾鞏《上元》
37、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環聲。驛傳風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
38、近喜元宵雪更晴,千門翠竹結高棚。珠簾半卷將團月,玉指初調未合笙。新放華燈連九陌,舊傳金鑰啟重城。少年結伴嬉游去,遮莫雞聲下五更。——劉英《上元十三夜》 9.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39、繡衣玉節駐江城,放得元宵兩夜晴。陸地金蓮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邏兵酣臥忘鐘韻,游子歡呼趁鼓聲。兒女看燈歸較晚,老夫自剔讀書檠。——仇遠《元夕放夜》
40、甲子乾飛雨,元宵濕隕星。風柔行陣陣,月淡下亭亭。木筆侵凌碧,來牟掩映青。東皇收拾急,暖漲赴滄溟。——洪咨夔《春雪》
41、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爛熳惟愁曉,周游不問家。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李景伯《上元》
42、半勺蘭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騎乘猛燎奔馳疾,人運長鎗轉戰輕。旗影靜移云母帳,劍铓微掣水晶營。何人幻此圓機妙,獨向元宵策美名。——吳潛《走馬燈賡張樞副韻》
43、過了元宵到曉鐘,一年樂事又成空。杯行不用深辭醉,明日君西我亦東。——吳芾《元夕即席呈郭次張》
44、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
45、燈花助春意,舞綬織歡心。——羊士諤《上元日紫極宮門觀州民然燈張樂》
46、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47、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元好問《京都元夕》
48、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49、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50、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51、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52、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李商隱《觀燈樂行》
53、看燈記得年時節。——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54、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55、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56、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7、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趙汝茪《戀繡衾·柳絲空有千萬條》
58、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59、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關于元宵的古詩12
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唐代李商隱的`《觀燈樂行》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詠元宵(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折桂令》元宵(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影永冰燈(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夕詩(清)施閏章
燕臺夜永鼓逢逢,獵炬金樽爛漫紅,列第侯王燈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關于元宵的古詩13
1、折桂令
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
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2、元夕詩
施閏章
燕臺夜永鼓逢逢,獵炬金樽爛漫紅。
列第侯王燈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蕭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焚塞北風。
惟有清光無遠近,他鄉故國此宵同。
3、汴京元夕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
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4、元宵
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5、鷓鴣天慶元宵
東方駿
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
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
6、元宵夜
秦渝
元宵佳節月兒圓,全家團聚過大年。
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攜子游樂園。
千樹霓虹流光轉,萬家燈火照無眠。
爆竹聲聲除舊祟,銀花朵朵接財源。
魚龍狂舞闌珊處,兒童蹦跳笑聲甜。
關于元宵的古詩14
長安正月十五日
白居易〔唐代〕
喧喧車騎帝王州,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譯文
喧鬧成隊的`車隊行過長安,羈旅生病,沒有心情去各方游玩。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夜晚,眾人都在歡慶,只有我一人感到孤愁。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關于元宵的古詩15
1.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2.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3.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4.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5.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6.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7.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8.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9.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10.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11.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艷艷燈籠高高掛,唯求福祉百萬年。——颯然《元宵》
12.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13.玉潤珠圓春韻濃,聽吟猶睹遠方容。湯團蜜餞甜心里,網下難逢網上逢。——江雪濤《元宵情》
14.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東方駿《鷓鴣天·慶元宵》
15.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元宵的古詩】相關文章:
《元宵》古詩詞02-07
元宵節古詩07-06
有關元宵的古詩10-12
關于元宵的古詩詞08-09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10-10
元宵節古詩詞02-14
元宵節經典古詩詞12-25
元宵節的古詩詞03-07
《元宵》古詩詞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