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學習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學習的古詩1
誦讀激活古詩文學習
當前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很多老師提倡“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原則,把古詩文進行分解。重字詞的解析,輕誦讀和感悟。“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充斥在古詩文教學的課堂中。以致學生興致不高,學習被動,效率低。那么,教師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古詩文誦讀訓練呢?筆者根據自己指導古詩文誦讀教學的實踐經驗,提出“讀?想?品”三步誦讀教學法。
一、讀,就是讀出語感,讀懂情感。
“詩言志”,任何一首詩都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但是,古代詩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與今天的語言表達有一定的差距,使我們在閱讀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難度。多誦,一定能誦出它的韻味,感受其主旨。因為古詩文語言高度凝練,講究聲韻和諧,要誦出語感、讀懂感情,就要讀準字音,讀明節奏,讀出語氣。語氣語調指由于思想感情、語言環境的不同,或為某種表達效果,在聲音上表現出來的升降、高低的變化。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讀得平緩,“不知”開始上升,“亡國恨”達到頂點,“恨”最重。讀出正確的語調,能激起學生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古詩文誦讀節奏的劃分,通常有兩種依據,或按音節劃分,或按語意劃分。一般來說,詩歌中按音節劃分節奏的多,古文按意義劃分節奏的居多。
以上幾點只是提及一二,其實每種讀法中都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可以摸索。
二、想,就是想象聯想,欣賞畫面。
古詩文是一種精練的綜合的文學藝術,它往往將文字、繪畫、音樂有機地統一。借助有限的文字來表達一種和諧的意境。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體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讀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塊文字,演繹成各種豐富的'畫面和意境,從中體會到美,感受到妙。
聞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張也是此意。其中的“音樂美”可理解為我們前文說的“讀”,而“圖畫美”則是“想”。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
如學習《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想象農人艱辛勞作的情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熟讀成誦,自然水到渠成。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關于學習的古詩2
1、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2、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3、外韌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6、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顏之推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8、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9、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0、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1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12、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13、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14、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清·朱舜水《答野節問》
1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才。——華羅庚
17、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8、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9、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20、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關于學習的古詩3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荀子 〔先秦〕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荀子就已經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他誠懇地告誡我們: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時至今日,這個道理依然適用。年少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更是為了生活和處境拼力學習;等到老年,學則是一種心靈補充,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活到老,學到老,知無涯,生有涯。
勸學
顏真卿 〔唐代〕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朝名臣顏真卿用短短的28個字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勤奮的人三更半夜五更雞叫還在讀書學習,年輕的時候如果不好好學習,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珍惜時間,勤奮學習不僅僅是增進自身修養的辦法,堅持得久了,也會成長成為人身上的一種重要珍貴品質。
勸學
孟郊 〔唐代〕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出身低微的孟郊在唐詩絢麗的江湖上,留下“郊寒島瘦”的名號絕非虛名。從這首《勸學》的尋常小詩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詩人對于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勸學詩 / 偶成
朱熹 〔宋代〕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南宋著名的大家朱熹,年少求學中科舉入仕途,中年著述辦書院講學,一生建樹頗豐碩果累累。詩人用切身體會告誡年輕人:青春易逝不返,學問艱深難成,每一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
故養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勸學文 柳永 〔宋代〕
科場三次失利,眠花宿柳的柳三變,制造出了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盛大景象。玩世不恭的大才子對教育、學習的態度還是認真而深刻的:學習可以讓普通的人拜將相公侯,不學習,王侯將相也會淪落成普通凡人。
那些井水邊歡唱過的柳詞還在,柳三變教子的道理在如今煥發出新的意義和詮釋:讀書,不是要比別人成績優秀,而是在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勸學詩
趙恒 〔宋代〕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趙恒這首詩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激勵過幾千年封建時代的讀書人。
那時,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普通人的一條絕佳出路,如今社會巨變,知識在當今社會的作用愈發重要,掌握知識,學習、讀書、接受教育仍然是一條絕佳重要途徑。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當下要實現自己的志向、理想,讀書、學習不可或缺。
關于學習的古詩4
一、讀書不趁早,之后徒悔懊。
二、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四、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
五、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六、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七、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
八、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九、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十、立身以立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
十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十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十四、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十五、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十六、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十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十八、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十九、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二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二十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十二、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二十三、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二十四、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二十五、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
二十六、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二十七、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二十八、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二十九、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三十、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
三十一、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三十二、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三十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十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十五、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三十六、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三十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三十八、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三十九、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關于學習的古詩5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2、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4、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5、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6、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7、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戰國·屈原《離騷》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 訓儉示康
10、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11、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12、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魯迅
13、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勿謂一絲微,既紹難再白。——朱經
14、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曹植
15、時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劉禹錫
關于學習的古詩6
1.清明/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王禹偁(954-1001),濟州巨野進士。
寫清明困頓,唯有讀書求仕才是選擇。破曉時用火種點亮讀書之燈。
2.勸學詩/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968-1022)。宣揚讀書帶來的巨大利益。簇:聚集。《374》與上略有不同。
3.池口風雨留三日/黃庭堅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遠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舂鋤。翁從旁舍來收網,我適臨淵不羨魚。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道經貴池遇雨而寫,不慕榮利,讀書自娛的心態。屬zhǔ玉:似鴨的鳥。舂鋤:白鷺,啄食姿態如農夫舂鋤。天地之間屬玉飛過自由自在,舂鋤默默看似悠閑其實苦苦覓食。轉眼之間一切都變成陳跡,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讀殘書。
4.夜行/晁沖之老去功名意轉疏,獨騎瘦馬取長途。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5.神童詩節選/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6.絕句送巨山/劉子翚huī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劉子翚(1101-1147),福建崇安人。
7.冬夜讀書示子聿1/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更要實踐。遺:保留。躬行:親自實踐。絕:透徹理解。
8.冬夜讀書示子聿2/陸游宦途至老無余俸,貧悴還如筮仕初。賴有一籌勝富貴,小兒讀遍舊藏書。
筮shì初:首次做官。古人將做官先占卜吉兇。
9.寒夜讀書/陸游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10.讀書/陸游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倡導讀書的宗旨。即使離任回家,難道就五畝田維持生活?課:閱讀。11.偶成/朱熹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規勸青少年讀書的詩。池塘春草夢:《南史》靈運嘗寫詩多日不成,忽夢堂弟惠連得“池塘生春草”。意謂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喻美好青春很快消逝,如同一場春夢。
12.讀書/陸九淵《燕山夜話》引用此詩歌。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1139-1193,江西金溪。陸象山)
切戒:實在要防備。涵泳:深入領會。權:權且。切身:貼近自身。
13.薛氏瓜廬/趙師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1170-1219永嘉鬼才,開創江湖派。詠薛師石“瓜廬”之作。種瓜:東陵侯邵平秦亡不仕種瓜長安青門外世稱青門瓜。
14.夜深/周弼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周弼(1194-1255),宋末汝南人。勤奮好學讀書人形象。
15.暮春即事/葉采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葉采,南宋福建少武人。
此詩寫作者不問春光癡迷讀書。
16.金陵三遷有感/梁棟
憔悴城南短李紳,多情烏帽染黃塵。讀書不了平生事,閱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喚酒,西風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黃花老,明月園林是小春。
以中唐李紳自比,仕途不順。滿腹經綸,無以致用。
17.四時讀書樂1/翁森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翁森(1255-1326),仙居人,宋末遺民,有弟子八百。
寫樂在自然,樂在讀書。舞雩:魯國求雨壇。詠,歌也。《374》好作歸。
18.觀書/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寫讀書的`感受和解悟。每:時常。三千字為泛指讀書多且快。胸次:胸中。塵:雜念。東風句:讀書不斷提高人的境界。逐:挨著次序。金鞍、玉勒:富貴者。廬:特指書房。
19.示李征明/湯顯祖
少年豪氣幾時成?斷酒辭家向此行。
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燈火讀書聲。
20.寒夜/袁枚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學習的古詩】相關文章:
關于學習的古詩(通用60首)08-07
《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09-02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深院古詩12-27
古詩的說課稿11-10
經典愛國的古詩03-28
詠梅的古詩03-29
傷感的古詩03-27
風箏的古詩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