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更新時間:2024-10-15 22:53:52
  • 相關推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詩作。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一起來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本詩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詩人。

  5、根據要求寫出詩文原句。

  (1)詩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詩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3)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的送別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首詩寫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樣的特點?在詩中有何作用?(2分)

  7.賞析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在寫法上的'妙處。(3分)

  參考答案:

  4、岑參集校注 唐

  5、根據要求寫出詩文原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2)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3)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6.將塞外飛雪寫的千姿百態、氣象壯闊,襯托了惜別之情。

  7.用對偶、夸張和寓情于景的寫法,寫出了天寒地凍、愁云滿天的景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擔憂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文學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凹础、“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名家點評:

  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曰: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奇峭。起颯爽,“忽如”六句,奇氣奇情逸發,令人心神一快。須日誦一過,心摹而力追之!板!本鋼Q氣,起下“歸客”。范大士《歷代詩發》評此詩:酒筆酣歌,才鋒馳突!把弊炙囊,一一精神。張文蓀《唐賢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縱橫跌蕩,大氣盤旋,讀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誠宜留心此種。看他如此雜健,其中起伏轉折一絲不亂,可謂剛健中含郟后人競學盛唐,能有此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簡介

  岑參(cén shēn) (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荊州)。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與同代的高適齊名并與高適并稱“高岑”.他父親兩任州刺史,但卻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寶三載)也就是三十歲時中進士,授兵曹參軍。749年(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751年回長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后,757年(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后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后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并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后轉起居舍人等官職,766年(大歷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4

  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作者: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注釋: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后遂稱營門為轅門。

  賞析:

  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臺寫的一首送別詩。營中送別,開篇先寫野外雪景,大雪紛飛,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這是一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一.請把這首詩默寫在下面。ǹ茨愕睦玻。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解釋詞語。

  ①鐵衣:____________

 、阱\衾:____________

  2.畫線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它譯成白話。

  3.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的送別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詩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八句則主要是寫____________。(填2字)

  5.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請描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限40字)

  7.下邊一段文字是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看看人家是怎樣進行賞析的。請就“風掣紅旗凍不翻”一句寫一點賞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梨花盛開比擬雪壓枝頭,極為新穎貼切!昂鋈纭倍謱懙蒙趺,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扒淙f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按貉M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8.“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9.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構思新穎,聯想奇特,請結合詩的內容,說說這兩句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11.下面詩句賞析的誤的一項是( )

  A.“胡琴琵琶與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但仍然能間接傳達出一種熱鬧的場面。

  B.“風掣紅旗凍不翻”,雪大風小,紅旗一動不動,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傳神地寫出了天氣的奇寒。

  C.“雪上空留馬行處”,既寫出了作者對行者的難舍與留戀,也表現了自己因歸期未卜而惆悵的心情。

  D.詩歌主要寫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設置鮮紅一點,反襯得整個世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答案:

  一.略

  二.

  1.①鐵甲編成的戰衣 ②織錦的被子

  2.比喻;忽然像一夜吹來春風,千樹萬樹像梨花盛開一樣。

  3.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4.送別

  5.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的感情。在詩人筆下,冰天雪地的邊塞,奇寒難忍,愁云慘淡,令人怨悵。

  6.山路盤旋曲折,已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馬蹄的足跡。

  7.示例: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8. 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老媽子一動不動——它已經被冰雪凍結了。天氣奇寒。

  9. 抒發了雪中送客的真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10.雪花給樹木披上銀妝,仿佛突然刮起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萬樹的梨花。

  11.B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飄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

  雪花飛進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上。

  無邊沙漠結著厚厚的冰,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主旨

  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詩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名家點評

  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曰: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奇峭。起颯爽,“忽如”六句,奇氣奇情逸發,令人心神一快。須日誦一過,心摹而力追之!板!本鋼Q氣,起下“歸客”。

  范大士《歷代詩發》評此詩:酒筆酣歌,才鋒馳突。“雪”字四見,一一精神。

  張文蓀《唐賢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縱橫跌蕩,大氣盤旋,讀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誠宜留心此種?此绱穗s健,其中起伏轉折一絲不亂,可謂剛健中含郟后人競學盛唐,能有此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感人肺腑的邊塞詩。作品中既描繪了戍邊將士們的`艱苦生活,又表現了感人至深的真摯友情,同時還塑造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在艱苦的條件下守衛邊疆。字里行間都流露了詩人熱愛祖國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這首詩才能夠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在寫法上,首先是詩人能把“白雪歌”與“送武判官歸京”有機結合在一起。其二是語言鮮明生。

  岑參簡介

  岑參(約715年—770年),荊州江陵人,一說南陽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

  后在天寶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時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故世稱“岑嘉州”;后約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六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8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三十三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后,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后兩次在邊塞二十六年。這期間,他寫了不少詩來記敘當時親歷的征戰生活,抒發自己的感受。這些詩以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色調,把西域地區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形成其新奇浪漫、雄偉豪壯的獨特風格。岑參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大的一個。翁方綱說:“嘉州之奇峭,入唐以來所未有。又加以邊塞之作,奇氣溢出。風云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變出杜公矣!(《石洲詩話》卷一)這正道出了岑參詩歌的獨特風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是在輪臺封常清幕府為雪中送人歸京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它跳出了其他送別詩寫離愁別恨的俗套,描繪了邊防軍營中的奇寒和天山“瀚海”似的壯麗雪景,表達了作者對武判官的深摯情誼,體現出岑參愛國愛民的進步思想。它是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兩詩鼎足而三的邊塞詩杰作。

  意境豪壯是這首詩的一個特點。詩人把他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藝術形象中,變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開頭四句,寫塞西北的飛雪奇景。農歷八月,西北邊塞已是飛雪彌天了,雖然北風呼嘯,白草摧折,大雪飛揚,但并不顯得荒肅凄涼,反倒有春意盎然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弊髡咭源夯ㄓ鞫∮餍拢O想奇,深得詠雪之妙。它寫雪不寫邊塞的寒苦,風雪凄緊,而描繪了邊塞茫茫的雪原,不僅含有廣闊的想象,而且有無窮的詩意:漫天白色,萬木掛絮,恰似明媚春光中梨花盛開,潔白悅目,真是好一派塞北風光!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這四句寫風雪嚴寒中的軍營生活,從雪與人的關系表現雪中奇寒。帳內:在雪地戍守的將士雙手凍僵,無法拉引角弓,他們披掛的鐵衣寒冷刺骨,難以著身。這里,作者從視覺到感覺,從帳內到帳外,由自己及別人,筆觸細膩,情感真摯地寫出了塞北的奇寒。這些都從側面烘托映襯了雪。前八句在詠雪中寫出了送別的人物:“將軍”“都護”;鋪設了送別的地點:“珠簾”“羅幕”。接下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痹娙擞每鋸埖墓P墨寫出了送別的氛圍:沙海浩瀚,冰凌林立,陰云漫天,愁云濃重。下面四句: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寫中軍帳內,為餞別武判官,設下了盛情的酒宴,奏起了優美的`樂曲。帳內:主客舉杯勸酒,樂曲舒緩悠揚,深情話別。帳外呢?暮雪紛紛落于轅門內外,凍僵的紅旗掛在桿頭,任隨寒風吹拂,紋絲不動。極寫了天氣的寒冷,與前兩句酒宴餞別形成鮮明對比,造成了一種莊嚴沉滯的氣氛,在這樣的氛圍里,離別自然是依依不舍的。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最末的四句表明,詩人不僅把武判官送出轅門,送出了輪臺東門,而且還一直望著雪地上留下的馬蹄印,佇立沉思著武判官歸途的遙遠,行路的艱難。我們從此可以體察到詩人那種依依不舍、悵然若失的情狀。結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現了同一的境界,意境悠遠,耐人尋味。至此,詠雪與送人已渾然交融了。

  從結構上來說,全詩以雪生發,以雪貫穿全篇,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前段八句重寫下雪情景,后段八句重寫送別情景;中間九、十兩句雖是寫雪景,其實它是連接前后兩段用的——它寫瀚海冰封、萬里云凝,隱示冰雪載途、客路遙遠,作為轉入后段送客東歸的準備。不過,上面的劃分僅是從它外表的結構說,作者并沒有有意把詠雪和送別截然分為兩事來寫,而是用錯綜的手法,使兩者互相勾連成為一個整體。從描寫層次來看,前段是從遠寫到近,后段則從近寫到遠。前段八句:從北風飛雪、胡地早寒寫起,接著寫雪灑落到樹上的奇觀,寫雪花飛入屋內的情狀,從遠而近,一直寫到人身感到寒冷。這八句之下,用兩句轉承,就折入送別:先寫中軍設餞,然后是送客到輪臺東門;最后,客已遠去,看不見了。這樣寫法,像電影里的某些鏡頭一樣,逐步移近,又逐步移遠,觀者的視線跟著在轉動,覺得有深刻的實體感。

  這首詩造句平易,除了“胡琴琵琶與羌笛”這個詞組帶句的特別句子和“將軍角弓”“都護鐵衣”這個對偶句外,其余都是散文句子,不用典故,沒有生僻詞,用詞精煉確切,如“風掣紅旗凍不翻”的“掣”字,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在冷凍的天空中,旗幅被冰凍了不能翻卷的情狀。只這一個“掣”字,把旗的重量與風的力量一并表現了出來,有質感,有量感,描繪得真如浮雕一樣。這種用得確切的詞,看來只是單詞只字,好像是細微末節,但要是拈出這樣的字而換用別的,那就會減損表現的力量。在用韻上,詩人利用歌行體換韻的特點,使換韻與轉換畫面互相結合,既奔騰跳躍,又轉換自如。全詩韻腳先由撮口呼起,依次轉換為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開口呼——齊齒呼——開口呼,最后由合口呼煞尾。韻腳的這些變化和北風呼嘯、白草摧折、梨花盛開、狐裘不暖、餞行話別、雪上馬跡、惘然若失這些詩情的起伏,二者配合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使詩歌富于音樂美,或鏗鏘,或圓潤,開合舒促,情韻悠揚,純乎天籟,音調與詩情融合無間。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9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出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原作】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10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年代】:唐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二》評此詩說:

  奇峭。起颯爽!昂鋈纭绷洌娌、奇氣、奇情逸發,令人心神一快。須日誦一過,心摹而力追之!

  此詩“奇峭”,我以為非僅限于“忽如”六句,而是“奇才、奇氣、奇情逸發”通貫全篇。唐代杜榷《岑嘉州詩集序》評岑參詩云:“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移來單評這首詩,也非常貼切。所謂“迥拔孤秀,出于常情”,也無非是說它才奇、氣奇、情奇而已。早在岑參寫此詩之前,他的好友杜甫就曾指出:“岑參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在《河岳英靈集·卷中》也說:“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笨梢娪谩捌妗弊謥砀爬ㄡ瘏⑶、壯年時代詩作的特色,幾乎已成為古今評論家一致的看法。

  此詩“奇”在哪里呢?我借用方東樹的話略談三點:

 。、奇在詩人才高:

  所謂“才高”,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指詩人的形象思維特別敏銳。如開頭兩句,發唱驚挺,既點明了空間和時間,又描述了氣候和景物,寫出了盈耳溢目的風聲和雪色。但若無三、四兩句,則頭兩句也只屬尋常,因為光是它還不足以激起讀者的審美聯想。詩人才高,就高在他能用奇妙的比喻喧染出一幅“令人心神一快”的邊塞風光圖,真正做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雖然,南朝蕭子顯曾用雪比喻梨花落(《燕歌行》),但終不及岑參用梨花開喻雪來得警辟和新穎。因為前者畢竟只求得形似,而后者則除形似之外,更難能可貴地托出了詩人乍睹此景時的審美神情。況千樹萬樹之花開,僅歸于“一夜春風”之忽來,其意境是何等瑰奇、壯麗,其想象(即形象思維)又是何等敏捷、自然!岑參真不愧為詩壇巨擘,能大筆揮灑而不留墨痕。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所謂“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指的就是這樣高超的藝術造詣。

 。、奇在詩人氣豪:

  這里的“氣”,既指詩人的氣度,又兼指作品的風格。如“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一作猶)著。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六句,極言邊地之嚴寒;但在詩人筆下,卻寫得十分輕快。讀者僅從上文“春風”“花開”的比喻中,便能覺出詩人的豪邁氣概和詩的豪放風格。即使“愁云慘淡”句透露出詩人凝結不開的萬里鄉愁,也只是暗暗地在腦海中縈回,而另有一腔為國戍邊的熱忱分明見于言外。不然,都護鐵衣為何“冷難著”呢?豈不跟北朝民歌《木蘭詩》用“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來反襯英雄的愛國形象是同樣的`道理么?

 。、奇在詩人情深:

  此詩主題,在題目中已經敘明:既詠雪景,又抒別情。表面看,直到“中軍置酒”句以下才寫送武判官歸京情事;而實際上,前半詠雪即與送別緊密攸關,它為雪中送別鋪設了一個更能充分表達人物性格的典型環境。如果說,“雪中送炭”能格外使人感到溫暖;那么,岑參雪中送別,也捧獻出一顆如炙炭般赤熱的心。席上酒肴紛呈,席旁弦管交奏,固然已足見送行人的殷勤;就是轅門外那面風掣也不翻動的紅旗,也何嘗不形象地表達出送行人郁結不開的惜別情意!朋友們依戀不舍地送到輪臺城東門外,仍佇立在彌天風雪中目送行者遠去!吧交芈忿D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弊x者試細心尋繹,不見的何止是行者?送行人的心也早已隨之東去,因為行者所去之處,正是他們夢魂縈繞的故國、家園啊!留下的又何止是雪上的馬蹄印跡?一縷縷離愁和鄉思,也漸漸地被吞沒在邊地的風雪中了。這樣結束,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于詩人才高、氣豪、情深,故詩中洋溢著濃厚的審美趣味。又因為詩中才奇、氣奇、情奇,所以后世讀者每一吟哦,都仿佛有無窮新意,涉過時間的長河,萌生于審美主體──欣賞者的心底。你瞑目細想,會覺得整首詩就象是一個個跳動的特寫鏡頭,組成一幅壯麗的畫卷,向你展示出祖國奇異的自然風光和詩人微妙的內心世界。你很可能會驚嘆不已:在我們祖國的藝苑里,竟綻開過如此美妙的奇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 篇1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詩鑒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相關文章:

《送王十六判官》古詩鑒賞11-19

《子夜吳歌·秋歌》詩詞賞析07-03

《好了歌》詩詞鑒賞01-12

《子夜吳歌·秋歌》古詩詞07-03

《越王樓歌》_杜甫的詩詞12-27

《九歌》古詩詞02-22

敕勒歌詩詞賞析01-21

《荊州歌》古詩詞02-22

《琴歌》古詩詞鑒賞02-2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 色在线中文字幕大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