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1
牧童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并用自己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2、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羊、白云、鮮花、綠草......)錄音資料、電子琴、歌譜。
導入:牧童
一、激情導入:
1、教師放一段錄音,學生聽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
2、師:今天老師帶著同學們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玩一玩,現在馬上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小眼睛仔細的聽一聽、想一想,我們到底要去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放音樂,歌曲的旋律)
。◣熢谟懈星榈呐园祝核{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遠處,一個手拿羊鞭、身背著小笛的小孩子,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清澈的水,高興的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的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你們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看見許多羊和牛......
4、請學生貼出畫面
a、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出來吧。
b、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c、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d、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e、貼出牧童課題。
二、學唱歌曲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你聽......”
2、全班聽錄音范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演唱的情緒是怎么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的`......”
5、師:歌曲采用了什么樣的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里什么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歡快的情緒來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并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
。ǘ、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得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檢查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么樣,在老師電子琴的伴奏下,演唱高聲部旋律!
5、學生采用拍手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的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1)、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句有和聲?”學生回答,并指出歌曲的和聲處。
。3)、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4)、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師:“哪組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師指導音準)
。6)、小組進行演唱。
。7)、師:“我們來一個旋律接龍好嗎?老師唱第一句,其他三句,每組一句!
。8)、師:“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主旋律。
。10)、兩個聲部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師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
b、學生分兩組進行合唱。
(11)、看樣子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唱歌詞了,下午我們就試著把歌詞填進去演唱好嗎?
(12)、生:“好”。
(13)、分兩聲部進行填詞演唱。
三、知識擴展:
1、師:“你們知道歌曲《牧童》是哪個地區的歌曲嗎?”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國的......”
3、教師介紹:《牧童》是斯洛伐克是一個可愛的國家,擁有肥沃的平原和連綿的山脈牧童們自己的家鄉自由的放聲歌唱
4、欣賞風景。
四、小結:課下尋找斯洛伐克的相關資料。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2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寫字教學。
教學難點:
教會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提問: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請同學自由發表看法。
2、在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想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請生再次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認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借助拼音讀出生字讀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并為它組詞。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認記生字。
。4)請學生起來說說自己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看字型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聯系生活識字:
“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
“購”,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糧食”。
。5)用多種方法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記情況。(開火車、搶讀、小組讀、齊讀、個別讀等)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在認識字的基礎上快速、輕聲讀課文兩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讀通順。
2、同桌讀課文,抽學生讀課文。
3、想聽老師讀嗎?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聽,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4、請生老師讀的課文。
5、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么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了的?
7、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人物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8、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會感到怎樣?可是他卻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練習用誠懇、和藹的語氣讀戴嵩此時說的話。
10、練習讀讀戴嵩與牧童的對話,要讀出牧童的天真質樸。
教師可以適時范讀。
11、四人小組合作練讀。在分角色讀時,力爭通過表情和動作把敘述部分的內表現出來。
12、請組內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評議,以檢查學生對“稱贊、贊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13、想象當時的情況,人們聽了會說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看看書中的學習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請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3、學生自由觀察自己感興趣的生字,并說說在寫這個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相機點撥。
4、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的下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
抹、擠、拱、批:四個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寬。
價:字內有三個撇,但最后一撇與前兩撇不一樣。
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旁和斜鉤的寫法。注意與“淺”比較。
購:左右都寫得比較瘦長。
5、學生自由寫字,教師巡回指導。
三、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課后題。
2、請學生讀讀句子,體會“一”的作用。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畫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
3、請學生用“( )一( ),就( )!
“( )一會兒,一會兒( )!钡木涫秸f句子,寫句子。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3
目標:
1、認識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和注釋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大家覺得大自然美嗎? 今天學習一首古詩《牧童》,詩中描寫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自由讀。 同桌互讀,三、詩人眼里的牧童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到詩里去找找吧!
詩意描述:
“草鋪橫野六七里”在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這個不是實指,而是虛指。下句 的“三四聲”也是虛指。
“笛弄晚風三四聲”牧童悠閑的放著牛,吹響了笛子,幾聲悠揚的笛聲和著徐徐的'晚風傳來。
“歸來飽飯黃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經到了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
“不脫蓑衣臥月明”連蓑衣都沒脫,就躺下來,有滋有味地觀賞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ㄟ@首詩形象,鮮明的表現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詩句抒發了悠閑自得,怡然自樂的野趣。)
三、鞏固。
配樂背誦古詩。
試著默寫一下。
板書設計:
牧童
草 六七里
笛 三四聲
歸來 黃昏后
不脫 臥月明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牧童改寫古詩作文(精選59篇)02-26
小學古詩《春雨》教學設計04-04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