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1
【導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中華詩詞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解讀古詩詞的熱情。樹立學習詩詞的自信心,增強合作意識。
3.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4.培養學生圍繞一個主題查找資料的能力。
【課時計劃】
2課時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中國被稱為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涌現了許多名垂青史的大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吟詠古詩,暢談古詩,領略詩歌的無窮魅力吧。
活動指導交流展示
活動一把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指令一人當組長,各小組聽清各組的具體任務和注意事項。
1.“分門別類輯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我們選定的主題內容:關于愛國、思鄉、動物、植物、地名、顏色的古詩句,編輯成手抄報。
(2)大家交流編輯的手抄報內容,盡量避免重復。
2.“別出心裁品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圖畫;或根據圖畫配上學過的古詩詞。
(2)交流查找到的作品,評定優秀作品向老師推薦。
3.“聲情并茂誦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或根據古詩詞內容編成的歌曲。
(2)交流查到的作品,評定意境優美、曲調動聽的歌曲向老師推薦。
活動二有分工也有合作。確定有困難的同學,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求助,盡量每組獨立完成。
活動三成果展示,各組通報采編情況
1.首先看看“分門別類輯古詩”小組編輯的詩集內容。(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誦讀。
(1)關于愛國的'詩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有關思鄉的詩句: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王維《雜詩》(其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3)關于動物的詩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4)關于植物的詩句: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5)關于地名的詩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6)關于顏色的詩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運用幻燈片,展示“別出心裁品古詩”小組推薦的圖畫。
《憫農》《水調歌頭》《春曉》《江雪》《游子吟》《靜夜思》《村居》《天凈沙秋思》。
3.用幻燈片展示“聲情并茂誦古詩”小組推薦的歌曲。學生聆聽音樂,猜猜這些歌曲分別出自哪位詩人的作品。
大家欣賞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但愿人長久》《月滿西樓》《虞美人》《滿江紅》《思君》。
4.老師小結。
將本節課收集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編輯成冊收藏起來,全班齊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詩文中豐富的想象和形象逼真的景物描寫對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體會主人公張繼的失意心境,領會“不朽的失眠”的含義;聆聽歌曲,感受詩、文與音樂之間的巧妙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正視人生的挫折、勇于戰勝困難,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古詩已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對現代文的語言賞析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對流行音樂很感興趣。所以,如果能找到一條內在的線索,將詩、文與歌曲巧妙地聯系起來,定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解與分析能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藝術之美。
三、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是怎樣成功地描摹主人公的內心波瀾的。
2、領會作者以《楓橋夜泊》為背景進行小說創作的用意。
教學難點:
體會主人公張繼的失意心境,領會“不朽的失眠”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語文,先一起來談一首詩論一篇文(板書:詩、文)。我想同學們一定積累了很多的古詩詞,但不知你們是否知道這一首——
二、簡要欣賞張繼詩《楓橋夜泊》
1、大屏幕出示《楓橋夜泊》全詩。
2、指名讓學生朗讀該詩,聽讀思考:全詩寫了哪些景物?
(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愁眠”——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前兩句;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后兩句。)
這些景物都是為了寫哪種情感而存在的?(“愁”——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羈旅者孤寂落漠的情懷。)(板書:愁)
(過渡入課)那么,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文章《不朽的失眠》。
三、學習張曉風的小說《不朽的失眠》
1、(大屏幕出示全文內容)指名讓學生朗讀文章前15自然段(想像改寫的部分),師讀文章最后一段(主旨部分)。聽讀要求:文中提到了哪些詩中的景物?分別是怎樣描述的?請圈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讓學生讀出相關語句。
3、讓學生瀏覽全文,找出本文表達情感的詞語(“憂傷”)(板書:憂傷),張繼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呢?(因落榜而感到“羞慚沮喪”)(板書:羞慚沮喪)
4、除詩中提到的景物之外,作者在文中還寫到了哪些事物?是怎么寫的?你能讀懂嗎?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整理文中對其它事物的具體描述)
5、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交流、賞析。
6、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使我們讀出張繼內心深深的“憂傷”?請找找看。
注:在5、6兩個小環節中穿插設疑、釋疑。
疑點預設:
(1)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驗傷”一詞的理解。
(2)作者寫漁者“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的句子,“鐘”怎會有“痛還是不痛”之說呢?
(4)文中說:“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那么“某一種心情”指的是什么?
7、寫法指導
(過渡)綜合剛才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張曉風依然承襲了詩歌中情景交融、借物抒懷的寫法(板書:情景交融、借物抒懷)。另外,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呢(板書:對比),你能看出來嗎?
(1)榜紙之大卻容不下“張繼”兩個字;
(2)考中與不中者兩樣的“天下皆知”;
(3)預期的榮耀與孤單遠游的反差;
(4)“美麗的古城”也成了觸動愁情之地;
(5)萬物皆眠而惟他獨醒;
(6)就連那辛苦的夜漁者在既無權工作也無福睡眠的張繼眼中也成了幸福的人……
師總結:作者一再運用對比手法,精當而鮮明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失意心境。
(過渡)我們來想想全文:原詩只有區區28個字,張曉風卻將其演繹成了一個如此凄美感傷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是因為作者借助了豐富而細膩的想象,才成功地寫出了詩人因落榜而羞慚沮喪、落魄凄寒的“憂傷”。(板書:想象)
8、主題探究
(過渡)我們知道歷史上真有張繼這么個人,但真有他因落榜失意而創作《楓橋夜泊》這首詩這么回事(出示本詩寫作背景)嗎?看來,本文是張曉風跨越千年時空、用散文般的語言虛構出來的一篇小說。那么,她如此虛構的目的會是什么呢?
(1)引導學生著重結合第16自然段來理解。
(2)結合題目中的“不朽”來理解。
(3)引導明確。
(4)引導學生暢談人生啟示
提示:本文還有一個副標題呢——“寫給沒有考好的考生”——
四、拓展延伸
師:張繼因為這場失眠,創作出了流傳后世的名篇《楓橋夜泊》,張曉風據此創作出了充滿古典憂郁之美的佳作《不朽的失眠》,而流行樂壇上又多了一首凄美哀婉的歌曲《濤聲依舊》。(讓學生靜聽、感受)
(過渡)也許張繼對這場失眠也終生難忘,以至于晚年時重游故地、再溫舊夢(大屏幕出示:《楓橋再泊》全詩,讓學生齊讀)
五、布置作業
師:很明顯,《濤聲依舊》與《楓橋再泊》的言詞依然借用了《楓橋夜泊》中的很多元素。藝術是相通的,想象是無窮的。請你也借鑒一次張曉風的再創造手法吧,從二者中任選其一,想出一個自己想表達的主題,然后嘗試作文(篇幅可長可短)。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3、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寫作編輯。
2、詩歌賞析。
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活動設想: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中華詩詞,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歷史;欣賞中華詩詞,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漫步古詩苑,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多姿多彩的創造風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瀏覽醒世鑒人的.名篇佳句,體會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感知美妙絕倫的藝術特色。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通過這次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聯手做一做,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感受精神勞動的艱辛與創造成果的喜悅。
活動準備:
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欣賞活動,內容是每組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一首古詩詞,并且用解釋和賞析,每節課由一名同學演示并欣賞這首古詩詞,以作為積累和儲備。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之后每個同學寫一篇“古詩苑漫步”,談談這次活動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有關內容:
b、詩詞編輯: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c、分類編排: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誼等。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朝代:古詩和現代詩d。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第二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
1、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2、把學生在活動中收集的資料整理成冊,把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學校甚至校外雜志以肯定其成績,報請學校進行專門展覽。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這次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
(2)通過分門別類輯古詩、新穎創造唱古詩、賞花彈琴吟古詩等活動,培養學生跨學科
能力。
(3)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解讀古詩的熱情,樹立學生自信心。
(4)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誦讀,多積累一些古詩詞。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對古詩的感悟理解。
(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
四、課前準備:由學生自行組織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下去準備收集七年級到八年級的古
詩詞,并且讓學生在下面找一首詩歌部成曲。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苑漫步》,同學們,古典詩詞是我們國家燦爛的文化遺產,在當今世界和中國文壇上依然是兩顆璀璨的明珠。感受古典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感受文學形象,對于提高文學修養和文學鑒賞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我國古詩的魅力。
二、活動競賽:每一個小組答對得一分。
(1)分門別類集古詩——詩集展示:分別找出相應古詩句。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
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古詩中的山水風光
古詩中的名勝古跡
(2)新穎創造唱古詩:讓學生聽聽當代的人部的曲,而歌詞是古代詩詞,從而感受古代詩詞的'魅力,來唱唱自己普的曲,那個小組唱的好加一分。
(3)賞花彈琴吟古詩:找出周杰倫《菊花臺》的片段,讓學生找一找與之能聯想起的古詩,那個小組找到得一分。最后讓那個有才藝的同學上臺表演,一個彈古箏,一個朗誦詩歌來結束這次活動。
七、結束語:我們愛古詩詞的狂放、豪邁、大氣,我們愛古詩詞的婉麗、柔美、含蓄。我們愛古詩詞的瀟灑超逸、清麗嫵媚。在古詩詞的王國中,我們情愿長醉不愿醒。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文明,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古詩詞,加強學生的預習積累的習慣。
3、通過小組比賽,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及交流合作能力。
4、在誦讀仿寫、品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活動重點:誦讀、仿寫、品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小組比賽中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及交流合作能力。活動難點:在暢游詩詞云海中,提高審美情趣及文化品味。活動準備:
1、一周前印發學案導學,學生回家預習、積累、整理。
2、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合作小組
教學過程:
漫步之一“學詩”(打夯筑基)
古詩
1、體裁古體詩《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十五從軍征》近體詩律詩(八句五言與七言《望月懷遠》《過零丁洋》)
絕句(四句,五言與七言《相思》《赤壁》)
田園詩(《歸園田居》《游山西村》《過故人莊》)邊塞詩(《使至塞上》《涼州詞》《漁家傲-秋思》)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別董大》《贈汪倫》)
2、內容:思鄉詩(《望月懷遠》《泊船瓜洲》《回鄉偶書》)
詠史詩(《赤壁》《泊秦淮》《題烏江亭》)愛國詩(《春望》《過零丁洋》《己亥雜詩》《示兒》)哲理詩(《望岳》《登飛來峰》《題西林壁》《觀書有感》)
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共計305篇。《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詞:
1、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詞有詞牌,即曲調。詞牌如《相見歡》、《虞美人》、《浣溪沙》、《漁家傲》、《天凈沙》《如夢令》《憶江南》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58字以下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2、詞的風格: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岳飛)
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李煜晏殊)
漫步之二“誦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1、經典曲目(學生配樂朗誦,教師點評)
《登飛來峰》王安石《登幽州臺歌》陳子昂《望岳》杜甫《望月懷遠》張九齡《滁州西澗》韋應物《泊秦淮》杜牧《觀滄海》曹操《春望》杜甫《飲酒》陶淵明
《浣溪沙》晏殊《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望江南》溫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如夢令》李清照《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虞美人》李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漫步之三“賽詩”
1、走進多姿多彩的詩歌世界,感受美妙絕倫的藝術之美(每題十分)詩中顏色詩中鮮花詩中植物詩中動物詩中地名詩中成語
2、詩中四季風花雪月(每題十分)詩中春:
詩中夏:
詩中秋:
詩中冬:詩中雪:
詩中色:
詩中數:
詩中月:
詩中雨:
詩中送別:
詩中思鄉:
詩中愛國:
3、古詩接龍(每題十分)根據所給詩句提示,說出上句或下句
4、繪古詩(每題十分)根據所給圖畫提示,說出古詩詞名及名句
5、唱古詩(每題十分)根據所給音樂,說出古詩詞名
6、仿古詩(每題十分)根據下文例句,仿寫詩句:
我贊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我渴望蘇軾“錦帽貂裘,千驥卷平崗”的豪氣;我
7、品古詩(每題二十分)
從下面詩句中任選兩句,發揮想象,寫一段描寫性語句。 A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D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漫步之四“宣詩”
請為本節課設計宣傳標語,例如:
1、漫步古詩苑,品味古詩情。
2、欣賞古詩情韻,傳承華夏文明。
3、漫步古詩苑,含英咀華;欣賞古詩詞,怡情養性。
漫步之五“得詩”
通過這節課得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教師總結:
評比結果
1、綜合表現優勝獎
2、最佳團隊合作獎
3、最具潛力獎
教師頒獎
漫步之六“作業布置”
1、配樂朗誦一首古詩詞
2、寫一篇隨筆《我與古詩同行》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的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絢麗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嘗。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實力。
二、教學重點:寫作編輯詩歌賞析。
三、教學難點:培育溝通與合作的實力
四、教法設計:合作探究賞析評價
五、學法指導:
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加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
六、教具運用:課件
七、課時支配: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步驟: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安排,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
b.詩詞編輯:
c.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說明賞析、評價等。
d.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情等。
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朝代:古詩和現代詩
e.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其次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看法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打算。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實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打算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觀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協作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果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實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主動性。此次成果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的: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重點:寫作編輯詩歌賞析。
三.教學難點: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教法設計:
合作探究賞析評價
五.學法指導:
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
六.教具使用:課件
七.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步驟: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
b.詩詞編輯:
c.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d.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誼等。
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朝代:古詩和現代詩
e.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第二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4-03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4-04
古詩教學設計《春曉》04-03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03-30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04-03
小學古詩《春雨》教學設計04-04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04-04
古詩《所見》教學設計6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