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檢查修改是寫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古今中外,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無一不是作者反復琢磨幾經修改的結晶。曹雪芹“忍受饑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寫出文學巨著《紅樓夢》;當代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談及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下筆向來是很慢的;寫了一節要重復誦讀三四遍,多到十幾遍,其實也不過增減幾個字或者一兩句而已……”;著名作家梁斌總結自己修改作品的經驗,用蓋房子作了形象的比喻;’頭稿安梁立柱,二稿砌墻,三稿安門窗,四稿掛粗泥,五稿掛細泥,然后粉刷油漆,修改一次提高一次……”
我們再看外國作家們修改文稿的例子: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使用的是十行一頁的稿紙,但他每頁只寫一行,其余九行專門用來修改,字斟句酌,力求準確地描繪現實;俄國作家克雷洛夫寫寓言詩《杜鵑和雄雞》初稿寫了二百行,幾經修改刪減,定稿只保留了二十一行;另一位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先后改了七遍;另一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至少到第六稿才定型,作者五年中邊寫邊改,僅僅為了使開頭運用典型手法立即進入情節,前后就修改了十幾次。他說:“象沙里淘金一樣,一切美好的,鮮明的思想,都要經過洗煉而得到。
要多思考,少動筆。已經寫好的,不惜多揚棄!蓖袪査固┱f的“少動筆”是強調思考的重要,不寫那些隨隨便便的東西,強調即使寫好的東西也不惜丟開。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要表達“美好的,鮮明的思想。”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另一部名著《復活》,萌發創作動機始于1878年聽到檢查官提供的一些材料,但是一直到1897年才開始動筆。即使這樣醞釀多年,反復思考的作品,他也沒有一揮而就,而是多次修改增刪,前后共寫出了六個稿本,僅主人公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就修改過二十多次,1899年這部巨著才終于完成。世界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認為“最苦的差事是修改!彼e例說:“我費在《該死的孩子》第一卷上的功夫,比我寫好幾本書還要多。”這些著名的作家們之所以如此重視文章的修改,人們之所以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钡谝,是因為經過修改,文章中的缺點錯誤才會被發現,被糾正,修改一次,提高一次。其次文章只有反復推敲,不斷修改,才會精益求精,立意會更深刻,語言會更生動,作品才會更富有感染力。
最后,通過不斷修改文章,總結經驗教訓,寫作能力會逐漸提高,以后寫出的文章會更趨于成熟、完美,寫作經驗會更加豐富。所以國家教委把“初步培養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明確地寫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里,要求同學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的修改文章的習慣,“寫完以后要修改。要注意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有沒有用錯標點。要一句一句地念下去,把文章改得好一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相關文章:
好文章摘抄04-04
勵志好文章02-21
夜讀深度好文章03-20
好文章摘抄[精華]01-24
好文章摘抄[通用]01-20
贊揚好文章的短句05-03
好文章摘抄(精選12篇)11-24
好文章摘抄(精品3篇)11-15
勵志好文章12篇02-22